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遗传神经网络用于药物液相色谱分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目的:遗传神经网络用于药物液相色谱分离条件的优化。方法:使用均匀设计法同时考察了离子对试剂浓度、缓冲液浓度和甲醇的体积百分比等液相色谱分离条件对去痛片模拟样品中4种组分分离的影响,采用遗传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有效的分离条件预测模型。结果:对遗传神经网络模型所预测的最佳分离条件进行实验,获得了比较满意的分离结果。结论:遗传神经网络可有效地用于药物液相色谱分离条件的优化。  相似文献   

2.
使用高效液相色谱在Pirkle型手性固定相N-(3,5-二硝基苯甲酰基)-亮氨酸-丙酰胺上对4组有机磷酸酯对映异构体进行手性分离。改变流动相的极性,4组化合物获得了不同的分离效果。当溶剂中的异丙醇浓度低于20%时,对映单体均获得基线分离。利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建立手性化合物、手性固定相及其手性复合物的三维分子模型,采用分子力学和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研究4种有机磷酸酯化合物与手性固定相的作用情况,结合色谱分离的结果对该类化合物在N-(3,5-二硝基苯甲酰基)-亮氨酸-丙酰胺固定相上的分离机理机理进行探讨,获得了对映异构体的流出顺序。  相似文献   

3.
从二硫化合物分子结构特征出发,并结合色谱分离机制,将分子结构进行分区处理,通过所建构的总拓扑立体效应指数(TTSEI)、顶点度-距离指数(VDI)、奇偶指数(OEI)、极化效应指数(PEI)等拓扑结构参数,用多元线性回归(MLR)方法获得了二硫化合物在4种不同极性固定相上气相色谱保留指数(RI)与4个结构参数之间的定量结构-色谱保留相关(QSRR)的统一模型,相关系数均大于0.98,以留一法(Leave-one-out)进行交互检验,相关系数R_(cv)均大于0.97。模型方程用于预测各二硫化合物的气相色谱保留指数其稳定性和准确性俱佳。  相似文献   

4.
基于亲水相互作用机理,以Polar-Silica色谱柱为固定相,乙腈一磷酸盐缓冲液为流动相,分离尿素、三聚氰胺、三聚氰酸、三聚氰酸一酰胺和三聚氰酸二酰胺。应用STATISTICA软件设计实验,考察不同实验条件,如流动相中乙腈的含量,缓冲盐的浓度,pH以及流速等对分离的影响。结果,三聚氰酸一酰胺和尿素、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二酰胺的色谱峰易重叠。前者的分离度会随乙腈含量和缓冲盐浓度的降低而改善,而后者则恰好相反。因此,首次建立了可使尿素等5种化合物实现基线分离的液相色谱条件。  相似文献   

5.
有机醇的结构与色谱保留指数的相关性拓扑指数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通过计算40种有机醇化合物分子结构的拓扑指数,用多元线性回归将它与气相色谱保留指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获得了良好的相关性,因此,对有机醇各组分在气相色谱上保留指数的理论预测,可作为在色谱分离过程中识别各组分的一种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导了IBM-PC/XT微型计算机与CS-930薄层扫描色谱仪联结,组成计算机辅助实验系统(μCAE)。实现实时采集光谱、色谱数据;利用平行投影变换、剪裁技术、水平线上下浮动等消隐处理方法,绘制全波段范围内光谱—色谱立体图;用等吸收度点位判断、走向估计、插值、曲面拟合等算法绘制吸收度等高图,从而形成完整硬、软件系统绘制薄层扫描三维图谱。为定性、定量分析提供了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7.
薄层电化学传感器有高灵敏(ng)、用样少(1~50μl)、装置简单、结合流动注射分析(FIA)有高分析速度(每小时200次)、柱液相色谱(HPLC)有快速分离复杂混合试样、离子选择性电极有选择性好等优点。所以引起广泛重视,发展迅速,每年约有近百篇文章发表。新近介绍的直接和间接示差电位法、光辐射电检测法、电化学发光分析法等、流动薄层电化学传感器已兼有HPLC的荧光、紫外、折射等检测器的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8.
开发了一种基于浮点编码遗传算法的模拟移动床色谱自动优化系统。该优化方法中将归一化的生产强度取最大值作为目标函数,同时将纯度的n次方作为罚函数。采用模拟移动床色谱的稳态模型计算浮点编码遗传算法的适度值。采用该优化算法对手性化合物binapththol的模拟移动床分离操作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生产强度提高了40%以上。  相似文献   

9.
采用浮点编码遗传算法对模拟移动床色谱的分离系统模式进行了设计,并研究了,分离过程中传质和扩散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移动床色谱中区2和区3的色谱柱的数目对提高生产强度起决定性的作用,而区1和区4的影响较小。同时改善分离过程中的传质与扩散可提高生产强度,在分离过程中传质所起的影响比扩散大得多。  相似文献   

10.
芳香族化合物混合体系,由于结构相似导致光谱重叠,难于用常规方法直接定量检测。色谱法则存在操作烦琐、分析时间长等缺陷。本文采用二阶校正中的平行因子分析法与三维荧光光谱相结合,通过数学分离代替化学分离,实现了对邻苯二酚、对苯二酚、酪氨酸、吲哚4种物质的同时定量测定,采用核一致诊断法确定了体系组分数,分辨出了物质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可用于未知干扰共存下芳烃化合物的同时直接快速定量测定,可用于环境样品中多环芳烃的直接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实现多功能色谱分离装置的精准化控制,加速模拟移动床色谱纯化分离速度,设计基于Profibus-DP现场总线的多功能色谱分离装置控制系统;以STM32F103微处理器作为底层控制设备,连接Profibus-DP协议芯片、VPC3与RS-485接口电路,转化从站地址电路与设定应用模块,利用模拟移动床控制回路,完成Profibus-DP现场总线的硬件电路设计;建立梯度SMB色谱,采用异步切换方式,控制变浓度进料的实际操作行为,分离处理模拟移动床多功能色谱,结合多功能色谱分离装置的控制原理,运用气相色谱法,分析色谱分离过程中的基质效应形式,实现多功能色谱分离装置控制系统软件设计;实验结果表明,基于Profibus-DP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模拟移动床色谱纯化分离速度较快,能够有效满足多功能色谱分离装置精准化控制的操作需求.  相似文献   

12.
为了能更好地揭示脂肪烃的气相色谱保留指数与结构的关系,通过对412个脂肪烃类化合物在不同固定相、不同柱温下的1742个样本集的气相色谱保留指数值(RI)与其部分参数相关性的研究,发现RI与拓扑指数(mQ)、分子杂化状态指数(MHSI)、碳原子数(N)、固定液极性(CP)及柱温(T)的关系可表示为:RI=46.6537 15.83520Q 6.02101Q 49.9215MHSI- 62.4378N 2.2836CP 0.6159T(R=0.9954)此式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阐明了脂肪烃类化合物RI与其分子结构信息、固定液极性及柱温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提供了一种预测脂肪烃类化合物在各种色谱分离条件(不同固定相、不同温度)下RI的新方法。继以留一法(leave-one-out,LOO)进行交互检验,相关系数RLOO=0.9953,说明所建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较好地揭示了脂肪烃类化合物在不同固定相、不同柱温下气相色谱保留指数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茄尼醇萃取结晶提纯的实验及关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茄尼醇(Sol)是一种不饱和的聚异戊二烯醇,属四倍半萜醇,具有较强的抗癌生物活性。由于茄尼醇的粘度很大、熔点低,无法用传统的方法分离纯化,针对其分离难问题,本文提出采用乙酸乙酯为萃取溶剂,甲醇为结晶溶剂,利用两级萃取结晶装置分离提纯茄尼醇。实验数据用最小方差法进行关联,用NEWTON-LAPUSON法进行迭代,实验及关联的结果表明5g茄尼醇粗品和20 mL乙酸乙酯充分混合均匀后,在30 mL甲醇中结晶,控制结晶温度为54℃,抽滤时间为40 min,可得到60%以上的茄尼醇粗品,本文工作为进一步试验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对苯-环己烷体系进行萃取精馏溶剂的计算机筛选,采用了基于UNIFAC分子设计方法并结合Aspen数据库进行了萃取精馏溶剂的初步筛选。利用全塔模拟筛选法对初选溶剂做了进一步的筛选,获得了效果较好的一组溶剂为:含氮杂环化合物-NMP、酰胺类-DMF、醇类-四甘醇、三甘醇等。得出结论酯类和酸类分离效果一般,酯类化合物中分...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以色谱分离过程的平衡-扩散级模型为例,介绍了采用正交配点有限元法对模型进行仿真的过程,并在VC 下编写了仿真软件,最后给出相同条件下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比较。仿真表明:采用此方法得到的仿真结果能够比较精确的与试验结果相吻合,可用以指导实际的色谱分离过程的试验或生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微机化薄层电池液相色谱分析仪的基本色谱数据处理软件系统。探讨了数据处理的方法和算法,软件功能较丰富,可工作于两种模式:实时方式和非实时方式。应用结果证实各程序运行顺利、可靠,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确定中药秦艽HPLC指纹图谱最佳的检测波长。方法:借助于化学计量学信息的提取与处理,建立色谱峰数目、相对峰面积之和以及平均分离度的经验参数CE,以衡量色谱分离的质量,并与色谱峰面积、保留时间与理论塔板数的信息进行比较。结果:两个指标均能如实反映不同检测条件下,秦艽化学特征指纹图谱的分离质量。结论:新建参数CE可客观评价同一检测条件、不同检测波长下,得到中药化学特征指纹图谱的分离质量。  相似文献   

18.
模拟移动床色谱作为主要的现代吸附分离技术,近年来在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生物制药、食品加工等领域的复杂混合物分离过程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模拟移动床系统是一种具有强非线性、强耦合、混杂性、分布参数等特征的复杂工程系统,其建模问题一直受到广泛关注。本文提出用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结合的混合建模方法建立SMB色谱分离过程4区流量与组份纯度的软测量模型。为了解决RBF神经网络训练时隐含层节点数选取无依据,只能依靠反复仿真尝试的问题,提出将混合递阶遗传算法与RBF神经网络结合,建立SMB色谱分离过程软测量模型,以较高的精度实现了SMB组份纯度软测量,通过仿真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模拟移动床吸附分离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地介绍了模拟移动床色谱吸附分离技术的发展历史及其工作原理,由于模拟移动床色谱吸附分离过程是一个具有非线性、非理想、多变量耦合、色谱连续动态分离过程与物料进出口位置周期性切换离散事件相互混合等特征的复杂混合系统,因此重点讨论了描述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行为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综述了该技术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以及在精细化工、石油化工、制药等方面的主要应用,对该技术在我国的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也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20.
正安捷伦科技公司宣布,为所有液质联用仪添加新的软件功能,以支持针对超临界流体色谱(SFC/MS)的控制。这一增强型功能有助于加快分离速度、降低有机溶剂用量,并实现液相色谱的正交选择。这一"硬件加软件"高度整合的SFC/MS解决方案,进一步简化了复杂化合物的高通量分析过程,使其成为适合于多种行业的理想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