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综述了双环戊二烯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的生产技术,重点介绍了我国近年来双环戊二烯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双环戊二烯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许军 《广州化工》2014,(23):189-190
采用双环戊二烯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使得不饱和聚酯树脂具有很多独特的优异性能。主要介绍以双环戊二烯与顺丁烯二酸酐合成双环戊二烯马来酸单酯为基础,经进一步扩链(加入多元醇酯化)之后得到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合成过程。剖析了生产设备、生产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3.
《涂料技术与文摘》2009,30(5):28-28
二步法双环戊二烯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的研究;水性聚酯的合成及性能研究进展;油改性涂料用双环戊二烯型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4.
封端法制备双环戊二烯型不饱和聚酯树脂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比较了几种双环戊二烯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并着重介绍了一种封端法制备双环戊二烯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工艺过程。由上述改性树脂制成的玻璃钢制品具有良好的表面气干性、较低的收缩率、较好的光和热稳定性以及耐化学品性能。  相似文献   

5.
双环戊二烯在不饱和聚酯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尹彦兴 《热固性树脂》2000,15(2):27-29,41
阐述了用双环戊二烯对不饱和聚酯进行改性的几种途径。改性后的不饱和聚酯树脂具有气干性、耐腐蚀性、高耐热性和低固化收缩率等特性。  相似文献   

6.
由南京杨子石油化工公司研究开发的双环戊二烯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新材料,最近在南京通过了江苏省石化厅组织的技术鉴定。 该项目采取改进的加成水解法工艺技术路线,采用上海石化工业级双环戊二烯(DCPD)≥78%为原料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UPR。在3000L原UPR生产装置上完成了工业试验,收率达92%~94%。产品经专业测试:固含量高(65%~75%),收缩率低(<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通常的不饱和聚酯涂料,受空气中氧的阻聚作用,使涂层表面发粘,因此应用受到限制。我们采用双环戊二烯(DCPD)改性和合成不饱和聚酯树脂,得到气干型涂料,在空气中6小时指触干,24小时即可固化。通过红外光谱图分析与其他方法检测,对固化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这为双环戊二烯(DCPD)和不饱和聚酯的应用开辟了一条新路。双环戊二烯是来源于石油裂解的副产物——C_5馏分,它在室温下容易聚合。由于共轭双键的存在,环戊二烯(CPD)可以进行双烯加成,合成一系列衍生物。双环戊二烯衍生物可对不饱和聚酯、环氧树脂、醇酸树脂进行改性,获得优异的性能。用双环戊二烯及其衍生物改性不饱和聚酯,还可降低成本。用双环戊二烯合成和改性不饱和聚酯,  相似文献   

8.
以工业级双环戊二烯(DCPD,纯度75%~85%)为原料,采用滴加顺丁烯二酸酐(MA)法制备浅色(Gardner色度<3)的DCPD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UPR)。并就2种不同工艺合成的DCPD不饱和聚酯树脂的性能作了对比。  相似文献   

9.
双环戊二烯改性不饱和聚酯锚固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不饱和聚酯锚固剂的合成方法:将顺丁烯二酸酐和双环戊二烯加入反应器中,在80~120℃条件下滴加与双环戊二烯等摩尔的水,反应2 5h;再加入其它成分,升温酯化直至反应完全。双环戊二烯的含量影响不饱和聚酯同苯乙烯的混溶性和固化过程。双环戊二烯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与标准树脂相比较,粘度小,填充量大,固化快,机械强度高,空干性好,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以DCPD(双环戊二烯)和TMPDE(三羟甲基丙烷二烯丙基醚)作为不饱和聚酯树脂的气干改性剂,并用合成的树脂制备不饱和聚酯腻子。对不饱和聚酯树脂的改性工艺进行了比较和选择,对不饱和聚酯腻子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1.
主要介绍了针对传统钙盐法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新型提取方原理和研法,包括色谱分离技术、双极膜电渗析技术、纳滤膜及分子蒸馏技术、萃取技术的研究进展。尽管很多新技术目前还处于研发阶段,还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改进,但随着各种精制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提高,高收率低污染低能耗的乳酸生产技术必将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南皓雄  党岱  田新龙 《化工进展》2018,37(11):4294-4302
低铂燃料电池催化剂铂载量低,在具有较高活性的同时能够极大地降低燃料电池的成本,因此,开发低铂燃料电池催化剂一直是燃料电池催化剂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综述了低铂燃料电池催化剂的最新研究进展,对低铂燃料电池催化剂进行了分类,包含Pt基合金结构催化剂、Pt基核壳结构催化剂、Pt单原子层结构催化剂和Pt单原子催化剂等;详细介绍了几种低铂燃料电池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有机溶胶法、电化学还原沉积法、气相沉积法、原子层沉积法、离子液体法、微波法,并对各自的优缺点进行了总结;重点强调了核壳结构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两步有机溶胶法、脉冲电沉积法、表面去合金化法、欠电位沉积法以及中空构型核壳结构催化剂的制备。最后指出可控制备具有高活性和高稳定性的低铂核壳结构催化剂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实现商业化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徐婉怡  王红霞  崔小迷  张早校 《化工进展》2021,40(10):5337-5347
我国电石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电石生产已成为我国化工领域的重要环节。电热法是目前工业上应用最广的电石生产方法,但由于其高能耗、高污染、高投入、低产出等诸多弊端,如何对传统电石工艺进行转型升级改造,发展节能降耗、原料及附加产品综合高效利用的大型一体化电石产业链成为了时下研究的热点。氧热法具有能耗低、物耗低、能效高、污染少的特点,已经成为替代电热法生产电石的新选择。为此,本文围绕氧热法煤制电石工艺、煤制电石多联产技术、电石清洁生产三方面对煤制电石新工艺进行综述,对国内外氧热法制电石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分析。在此基础上文章对煤制电石与化工/动力系统多联产工艺和电石渣综合利用与废气捕集技术路线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并对进一步值得研究的重点方向进行了展望,为煤制电石清洁高效生产的理论研究、工程实践、系统运行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1,2,4-三氮唑类杀菌剂的开发现状和研究进展,对其光学异构体的制备,构效关系及其分离等进行了讨论,指出1,2,4-三氮唑类杀菌剂具有高效、广谱、低毒、低抗性等特点,发展前景好。  相似文献   

15.
碳化硼材料具有优良的物理和化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目前,传统的碳热还原方法生产碳化硼粉体存在温度高、产率低、环境污染重等问题。相比之下,前驱体转化法具有能耗低、工艺简便、原料易得、产品尺寸小等特点,在制备碳化硼粉体方面有明显的优势。详细介绍了前驱体转化法合成碳化硼粉体的制备过程,综述了使用不同碳源经前驱体转化法合成碳化硼粉体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前驱体转化法合成碳化硼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中低热固相反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低热固相反应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合成方法,其独特的优势已逐渐成为化学研究的热点,为此对中低热固相反应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列举了几种典型的中低热固相反应方法--研磨法、球磨法、微波法以及超音速气流低热固相反应法,并重点阐述了研磨法、球磨法、微波法和超音速气流低热固相反应法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提出了当前中低热固相反应方法的缺陷,对今后中低热固相反应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马莉  王洪国  金鑫  廖克俭 《当代化工》2012,(10):1087-1089,1093
综述了国内外缓蚀剂应用的最新研究状况。分析了缓蚀机理,介绍了将吸附理论和电化学理论用于分析缓蚀机理的研究现状,阐述了评价缓蚀性能的常用方法,并对这些方法做简单总结和分析。重点概述了静态挂片失重法和红外光谱表征分析法。高效、低毒的有机缓蚀剂的开发及应用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并对引人量子学理论以及建立数学模型,使理论研究系统化、模型化发展中尚待解决的问题做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8.
在众多的重金属废水处理方法中,重金属捕集剂法具有反应效率高、污泥沉淀快、含水率低、残渣稳定以及选择性良好等优点,特别是对重金属浓度较低的废水,也有明显效果,因而成为国内外重金属废水处理研究的热点。文章旨在综述DTC类重金属捕集剂的研究与应用进展,简述了捕集剂与重金属作用的基本原理,并阐述了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总结了重金属捕集剂法处理重金属废水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重金属捕集剂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一氧化碳铜系低温变换催化剂工业使用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实验室条件下的活性评价方法,并对该方法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本方法可客观地评价低变催化剂在工业状况下的主要性能,也基本满足催化剂研发过程中筛选以及催化剂产品定型后正常生产质量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罗道成  陈安国 《煤化工》2005,33(1):23-24
针对传统开氏定氮法测定煤中氮含量消化时间过长,导致测定结果偏低有时甚至测不出结果的缺陷,进行了反复地分析、研究,并对其进行了改进。结果表明,经过改进后的煤中氮含量的测定方法能准确测定年老无烟煤的氮含量,其准确度和精密度能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具有精度高、误差小、分析成本低、操作简便、对环境污染小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