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正电子湮没技术的原理、技术方法 ,在自由体积测试方面的应用 ,以及国内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正电子湮没技术在高分子薄膜研究中的最新进展.常规的正电子湮没技术和慢正电子湮没技术,可以准确地探测高分子薄膜微观缺陷(自由体积)尺寸、分数、浓度、深度分布,该测试技术将在研究各种高分子薄膜的微结构-性能关系、表面效应、界面效应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唐海英 《材料保护》2003,36(9):8-11
正电子湮没技术(PAS)作为一种新型的探测手段,近年在研究高分子材料的自由体积等方面获得了很大成功,在涂料领域γ射线多普勒增宽能谱被发现能够很好地研究涂料的老化机理,通过调节入射正电子的能量还可以得到不同深度涂层的自由体积变化和老化程度,综述了PAS技术在涂料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鉴于近年来形状记忆合金在机械、仪表、化工、能源、医疗等领域得到大力应用以及其机理——马氏体相变研究的广泛开展,本文简单介绍了正电子湮没方法在马氏体相变研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介绍最近发展起来的离子注入技术在半导体和金属材料中的应用。离子注入是将所要掺杂的元素电离加速而打入某种物质的物理过程,被加速的离子动能比任何一种向物质中热扩散原子的动能大100万倍。这种掺杂过程比热扩散掺杂(冶金)具有独特的优点:各种元素或元素化合物均可作为掺杂剂;各种固体物质均可作为基底材料;掺杂过程不受基底温度的影响;掺杂本身是属于原子或分子之间的掺杂,因此,掺杂的均一性好,且能精确控制元素的数量和掺杂深度等。目前,这种技术巳成为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生产的基本工艺。离子注入金属,称之为离子注入冶金学。这种技术已成功地实现金属表面硬化处理,提高了金属表面的耐磨性及其使用寿命。离子注入金属(或其他材料),改善了材料表而的化学特性,则称之为离子注入表面化学。它可提高金属表面的耐腐蚀性、耐氧化性。将某些元素的离子注入到超导材料中,可提高材料的超导临界温度。离子注入光学材料,可有效地改变材料的光学特性(如折射率等);可制备光波导和其他光学元件。这种技术已成为研究集成光路的有效手段,并为光通讯的研制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离子注入技术在磁性材料的研究中,也取得了很多成就。如在制备大容量磁芯存贮器和提高磁性材料的耐磨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离子注入模拟反应堆材料的试验工作中,已被许多国家所采纳。反应堆的选择,是把材料放入反应堆中经几年的辐照,研究材料的抗辐照特性;而采用离子注入技术则只需要几小时就能足以给出相应的试验数据。本文还介绍了我们几年来用离子注入所研究半导体材料改性问题,并着重介绍了采用离子注入制备微波场效应器件、红外探测器件、激光器件和发光器件的特点,以及离子注入的工艺过程。离子注入技术的研究已引起国际上的普遍重视。国际上离子注入金属材料改性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本文电予以报导。  相似文献   

6.
为评估正电子湮没技术对研究聚合物玻璃化转变的适用性,测量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和两种改性PMMA的正电子寿命谱和热-机械曲线。对于PMMA和未交联的改性PMMA,正电子素湮没寿命τ_3随温度的变化给出一个玻璃化转变温度T_8,该T_8真比由热-机械曲线测得的T_8低几度。由此看来正电子湮没技术不能用来测定部份交联的聚合物的T_8。  相似文献   

7.
自六十年代 Duwez P.首先采用液态金属急冷法获得菲晶态的 Au-si 合金迄今,二十多年来快速凝固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很大进展,已研制了很多制取快速凝固粉末、片、丝和薄带的新工艺。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高功率能源如电子束、激光、离子束  相似文献   

8.
离子注入技术及其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书欣  张虹 《材料导报》1997,11(6):7-10,30
介绍了离子注入的技术特点及其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涉及离子注入在半导体及功能材料,金属材料,薄膜制备,非金属及材料科学理论研究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了注入在薄膜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高明  吴潇  石磊  朱谱新 《材料导报》2011,25(1):84-88,98
近年来,采用喷墨打印技术制备功能陶瓷、金属导线、聚合物电致发光二极管以及生物芯片等材料引起了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介绍了喷墨打印技术在陶瓷墨水喷墨打印无模成型、单分散胶体球体自组装、金属纳米粒子的图案化排列以及有机分子多层膜的微图形蚀刻中的研究和应用进展,讨论了喷墨成型技术在材料制备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指出喷墨打印技术已成为材料领域基础研究和产品研发的一个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0.
磁控溅射技术及其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综述了溅射技术的发展过程,着重介绍了磁控溅射技术的工作原理和特点,以及它在新材料合成、开发材料新用途、材料的表面改性,表面研究等材料科学诸领域中的应用概况及其前景。  相似文献   

12.
激光技术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激光技术在材料表面改性中的应用、在纳米材料中的应用以及在材料加工制造中的应用等进行了综述,对激光技术在材料科学中应用的进展有一个较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首次用正电子湮没方法研究了K状态。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认为:K状态是富Cr的原子团,伴随着缺陷的回复,K状态原子团从低温就开始形成,尺寸约为几十个埃.  相似文献   

14.
针对近年来材料辐照改性、辐照损伤等复杂微观缺陷结构的研究,以二元Fe-Cu合金辐照损伤缺陷及微量Cu析出物的微观结构研究为基础,综合论述正电子湮没谱学技术(PALS,CDB,AMOC)在Fe-Cu合金复杂微观缺陷结构研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表面分析技术及其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表面及其特性尤其是那些与应用材料科学有关的问题作了说明;给出了各种表面分析的方法,以研究的实例,对运用表面科学的观点和表面分析城材料科学中的应用作了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正电子湮没的试验原理,以及正电子寿命谱和符合多普勒展宽等试验技术。总结了近几年来正电子湮没技术在铝合金时效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展示了正电子湮没技术是如何通过对合金时效中微结构变化的研究,获得溶质偏聚动力学及空位-溶质相互作用等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7.
米晓希  汤爱涛  朱雨晨  康靓  潘复生 《材料导报》2021,35(15):15115-15124
材料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新材料的发现是推动现代科学发展与技术革新的源动力之一,传统的实验"试错型"研究方法具有成本高、周期长和存在偶然性等特点,难以满足现代材料的研究需求.近些年,随着人工智能和数据驱动技术的飞速发展,机器学习作为其主要分支和重要工具,受到的关注日益增加,并在各学科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将机器学习技术与材料科学研究相结合,从大量实验与计算模拟产生的数据中挖掘信息,具有精度高、效率高等优势,给新材料的研发和材料基础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契机.机器学习技术结合了计算机科学、概率论、统计学、数据库理论以及工程学等知识,计算速度快、泛化能力强,能有效地处理一些难以运用传统实验及模拟计算方法解决的体系和问题.近10年,机器学习在材料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尤其在新材料的合成设计、性能预测、材料微观结构深入表征以及改进材料计算模拟方法几个方面,均有着出色的表现.当然,作为一项数据驱动技术,如何获取大量实验数据并将其构建为行之有效的数据集仍是现阶段机器学习技术在材料科学领域应用的热点和难点.本文概述了机器学习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工作流程和常用算法,简述了机器学习技术在材料科学领域中的研究重心及应用进展,分析了机器学习在材料学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此领域的发展热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聚乙烯三相复合材料的正电子湮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正电子湮没寿命谱的研究,考察了HDPE/EPDM/CB三相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的关系。结果发现,正正电子素原子(o-Ps)优先局域和湮没子HDPE和EPDM非晶区的自由体积孔洞之中,因而其寿命τ3保持不变。而由o-Ps强度I3反映的自由体积浓度则随填料含量的增加而减小,且改性体系比未改性体系的自由体积浓度低,这是与材料的相结构一致的。自由态正电子寿命τ3则随填料含量变化呈现明显变化,其强度I2  相似文献   

19.
从表面分析方法学角度研究正电子湮没寿命谱表面分析技术。用Al_2O_3·3H_2O、硅胶表面键合物等多孔材料作实验证实,寿命谱的长寿组份的相对强度与样品的比表面积有线性的关系,寿命值能反映表面相结构、组成及极性的变化。正电子湮没寿命谱作表面定性分析具有优于单分子表面复盖层的检测灵敏度,并能区别表面键合有机基团的极性化学活性的能力。可应用于固液、固气、液气、液液的表面分析,测得现场实时、不损伤干扰样品原始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张健  张丛春 《功能材料》1999,30(5):529-530
测量了不同组成的PZT多元系固溶体瓷中的正电子寿命谱,根据测得的寿命谱参数,得到反映该压电陶瓷完整体性质的自由态湮没寿命Tf值,并了影响Tf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