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尿素装置设计能力由6万t/a提高到10万t/a的改造中,介绍了采用双塔并联工艺流程和改进尿素合成塔塔板的优越性,分析和论述了中压系统、低压系统、蒸发系统以及相关设备的改进目的和改造方案,结果表明,改造后生产能力达到了16万t/a,日产尿素达到520t/d,吨尿素蒸汽消耗从投产时的1,58t降低到1,3t,吨尿素氨耗从590kg降低到573kg。  相似文献   

2.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我公司合成氨生产能力已达8.5万t/a。尿素系统原为4万t/a中压联尿改6万t/a水溶液全循环工艺,通过技术改造,生产能力达9万t/a,但仍不能适合合成氨生产能力的要求,尿素系统还有诸如尿素合成转化率低,中、低压系统负荷重,解吸不能满足生产要求,氨耗以及蒸汽消耗高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我公司利用2001年4月以及6月2次小修机会,对尿素装置进行技术改造,并通过优化操作提高产量、降低消耗。改造后,尿素生产能力达13万t/a,生产稳定,各项消耗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3.
杨术军  吴红霞 《小氮肥》2002,30(3):19-20
我厂于1997年实施技改,碳铵改产尿素。尿素生产采用水溶液全循环法,年设计生产能力6万t,1998年11月投产并一次开车成功。我厂不断采用新技术进行扩产改造,现该装置生产能力已达到10万t/a,最高日产达405t,消耗随之下降,创造了很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我公司合成氨装置1970年投产时规模仅3000 t/a,1991年底为1.5万t/a,1991年后生产能力逐步扩大到16万t/a,1999年调整产品结构,碳铵改产尿素,于2000年元月15日一次投料成功,开车20天达到日产尿素420 t的水平,超过设计能力(日产300 t)40%.运行一年半来,装置已完全达到年产13万t尿素生产能力.现将成功经验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5.
崔进军 《小氮肥》2013,(4):9-10
0前言山西兰花科技创业股份有限公司阳化分公司尿素系统原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100kt,尿素造粒塔直径为Φ9000mm,自2006年7月投产后,经近几年的增产扩能改造,尿素年生产能力达到150kt,日产尿素由原来的340t提高至500t左右。随着尿素生产能力的提高,原设计造粒塔已  相似文献   

6.
世界聚丙烯的生产与消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铮 《现代化工》2002,22(11):50-54
2 0 0 1年世界聚丙烯的生产能力为 3 790万t/a ,需求量为 3 1 0 0万t。预计到 2 0 0 6年世界还将新增 80 0万t/a的生产能力 ,需求将以 6 % /a的速度增长。近几年我国聚丙烯工业发展很快 ,2 0 0 1年我国聚丙烯的总生产能力已达 333 3万t/a,产量达32 2 5万t,消费量为 530 3万t,预计到 2 0 1 0年将达到 1 2 80万t。  相似文献   

7.
付春生 《中氮肥》2003,(3):37-38
邯钢集团化肥公司经过扩建改造 ,已达 1 2万t/a合成氨 ,2 0万 t/a尿素的规模。为应对目前尿素价格持续走低 ,市场不景气的情况 ,公司及时提出了发展多种化工产品 ,走以化养肥的多种经营之路。用三聚氰酸生产氯代异氰酸类产品 ,可制成片剂、水剂、粉剂等用作一般消毒杀菌类产品 ,也可替代传统的含氯消毒剂 ,应用于游泳池、医院、食品加工、养鱼、养蚕等多种领域。目前国内三聚氰酸生产厂家约 2 0家 ,总生产能力在 5 .3万 t/a左右。据专家预测 ,到 2 0 0 5年 ,我国氯代异氰尿酸国内需求量约 5 .8万 t/a,以出口 2万 t/a计算 ,总需求量为 7.8万 …  相似文献   

8.
氯乙烯市场分析及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氯乙烯单体是生产聚乙烯树脂的主要原料。 1 998年全世界氯乙烯总生产能力为 3 0 4 3 .2万 t,产量为 2 580 .7万 t,平均开工率为 85%。预计 2 0 0 3年和 2 0 0 8年世界氯乙烯总生产能力将分别达到 3 3 0 1 .5万 t和 3 80 9.0万 t。我国氯乙烯生产厂家大多采用电石乙炔法 ,1 998年产能和产量分别为 2 2 1 .3万 t和 1 3 8.1万 t,进口量比上年骤增。预计 2 0 0 0~ 2 0 0 5年我国氯乙烯产能将达 3 2 0万 t/a,需求将达 4 1 8万 t/a。  相似文献   

9.
陆瑞平 《小氮肥》2015,(2):10-12
<正>1改造前尿素装置存在的问题云南红河锦东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锦东公司)现年生产合成氨90 kt、尿素130 kt、甲醇10 kt及食品级二氧化碳等产品。尿素装置原设计能力为60 kt,经扩能改造后,日产尿素平均在310 t左右,最高日产已达350 t;但当日产量达350 t尿素时,合成塔CO2转化率由65%下降至62%,预蒸馏塔传质、传热效果不佳,加热器温度  相似文献   

10.
科技简讯     
山西焦炭重复建设引起关注  山西省2 0 0 3年焦煤生产能力达到80 0 0万t,产量增幅达35 %以上,在建项目超过5 0 0 0万t,还有大批拟建并将在两年内投产的生产能力,届时山西焦炭总量将达到1 5亿t,而按山西省“十五”规划,全省焦炭产量要控制在35 0 0万t以内。山西省2 0 0 1年焦炭产量已达5 80 7万t,2 0 0 2年突破6 0 0 0万t,仅临汾市就达30 0 0万t,目前仍有大批新上焦化项目在加紧建设和陆续投产。焦炭价格上涨和高额利润,促使民间资本大量流入焦化行业,2 0 0 3年初天津港焦炭出口价格平均只有78美元 t,现在上涨至2 4 0美元 t。新上的焦化项…  相似文献   

11.
郭志强 《化肥工业》1998,25(3):44-51
介绍了安阳化肥厂3万t/a甲醇装置的设计及投运情况。该装置以煤为原料,采用固定层制气,Lurgi低压法合成甲醇。精甲醇生产采用双塔精馏流程,并采取了弛放气和残液回收利用的环保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20万t/a合成氨装置节能流程的方案选择,通过对合成气入塔形式、新鲜气补气位置、放空位置和冷冻量节能等不同工艺流程的计算比较,选定反应气一进一出,放空气和新鲜气补气位置在冷交换器分氨后,采用溴化锂制冷的"双废锅双水冷双冷交"流程为合适的节能流程。  相似文献   

13.
王传贤 《化肥工业》1997,24(3):36-40
介绍了上海焦化总厂德士古水煤浆气化炉与配套的20万t/a甲醇装置运行过程,讨论了试车过程中暴露的若干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4.
《化工设计通讯》2016,(2):83-84
对广西柳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7万t/a双加压硝酸装置在试车、开车过程中发现的机组和工艺方面问题进行简单介绍,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从工艺路线的比较、压力等级的选择、主要设备的选型等方面阐述了双甲氨合成联合装置的设计特点。结合生产运行实践,分析了双甲氨合成工艺路线的运行参数,与采用不同工艺的生产消耗和产品成本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工艺吨氨节约成本80元,精醇成本为1112.6元/t,经济效益显著且生产运行稳定。  相似文献   

16.
边书田 《煤化工》2007,35(6):26-29
结合实地考察和生产实践,提出合成氨、尿素18·30项目废水综合治理方案,包括:造气废水的处理,气体净化、压缩系统废水的处理,尿素冷凝液的处理,锅炉排污水、脱盐水站废水的处理及污水处理站的设立,建议在旧厂改造或新建合成氨、尿素项目中采用这些措施,以保证合成氨生产企业实现废水零排放。  相似文献   

17.
简要介绍了220 kt/a料浆法磷铵与重钙、磷酸二铵(DAP)装置联产装置的特点和考核指标。考核表明,磷酸一铵(MAP)装置能达到设计能力,产品质量指标、原材料和公用工程指标达到设计指标,工业卫生指标达到国家要求指标。  相似文献   

18.
马新  徐海源 《化肥工业》2002,29(5):40-51
采用二段低压法甲醇合成技术、三塔精馏和高效规整填料对6万t/a甲醇装置进行改造,改造后甲醇产量增幅为675,吨精甲醇综合能耗下降30%,产品质量全部达到GB338-92优等品要求,实践证明改造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9.
安博 《煤化工》2015,43(2):34-38
简述了托普索的甲醇合成工艺流程,介绍了MK151和MK121催化剂的性能和特点,以装填、还原、初期活性阶段的数据为依据,对MK151和MK121的初期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和对比。通过对比可知,MK151的平均CO单程转化率较MK121的平均CO单程转化率高5.6%,MK151的产能大于MK121产能,MK151的最大生产负荷较MK121最高生产负荷高6.9%。  相似文献   

20.
高志博  史桂青  高鲲 《煤化工》2013,41(2):39-42
介绍了国电赤峰化工一期工程52万t/a尿素项目配套的低温甲醇洗工艺流程,分析了该工艺流程的设计特点:采用真空鼓风机抽真空,提高了甲醇半贫液的贫度、CO2产品气的纯度;采用CO2吸收塔,可同时处理来自H2S吸收塔的脱硫气和甲烷转化装置来的转化气;变换气冷却器采用缠绕式换热器,可降低能耗等。生产实践表明,采用低温甲醇洗技术能够有效脱除酸性气体,且净化气质量稳定,可满足合成氨工段和生产尿素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