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通过对比高锰酸盐-生物活性炭工艺与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的出水水质和生物工艺中微生物的特性,考察了高锰酸盐与臭氧预氧化对后续生物工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高锰酸盐预氧化-生物活性炭工艺出水水质优于臭氧预氧化-生物活性炭工艺的出水水质.与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相比,高锰酸盐预氧化后生物活性炭上异养菌种属类别更加单一化;亚硝酸菌种属类别不一致,前者为亚硝化单细胞属,后者为亚硝化螺属和亚硝化单细胞属;硝化菌属的种类是一致的,均为硝化杆菌属和硝化刺菌属.  相似文献   

2.
高氨浓度下生物流化床内亚硝化过程的选择特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于高氨低碳废水生物处理,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是一条颇具吸引力的途径,本文采用下向流内循环生物流化床反应器,在高沈度氨条件下,探讨了亚硝化过程的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在系统运行初期,由于硝酸菌对环境的适应性和生物的滞后性,暂时出现亚硝酸积累,但硝酸菌适应与繁殖,亚硝酸被完全氧化,高浓度游离氨对硝酸菌氧化速率有4抑制作用,而对亚硝酸菌抑制不明显,也造成亚硝酸积累,但这种对硝化菌选择性抑制所获  相似文献   

3.
为了精确并深入了解溶解氧对活性污泥中硝化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影响,以在不同溶解氧条件下富集的硝化活性污泥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通量测序分析方法考察不同溶解氧富集硝化活性污泥微生物菌群结构的特性及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包含氨氧化菌和亚硝酸氧化菌的硝化活性污泥,低溶解氧可以引起较高的生物多样性,而高溶解氧则更利于硝化功能菌(Proteobacteria菌门的Nitrosomonas菌属、Nitrospirae菌门的Nitrospira菌属)的富集;对于仅包含亚硝酸氧化菌的硝化活性污泥,溶解氧对活性污泥生物多样性影响不大,其中Nitrospirae菌门的Nitrospira菌属更适合低溶解氧条件.另外,不同溶解氧条件同样引起了硝化活性污泥中非硝化功能微生物(Bacteriodetes菌门、Chloroflexi菌门、Acidobacteria菌门、Anerolineaceae菌属、Dokdonella菌属、Ferruinibacter菌属等)的菌群结构差异.  相似文献   

4.
采用分批培养试验,对3种污泥的短程硝化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接种硝化污泥相比,长期以含氨无机废水运行后,硝化污泥的氨氧化潜能增强,基质亲和力降低,对亚硝酸的耐受力加大,亚硝酸氧化活性提高,亚硝氮积累率可达(63.58±4.19)%,积累的亚硝酸会因继续氧化成硝酸而减少;长期以含氮有机废水运行后,硝化污泥的氨氧化潜能衰退,基质亲和力增强,对亚硝酸的耐受力减小,亚硝酸氧化活性降低,亚硝氮积累率可达(92.17±2.67)%,积累的亚硝酸不会继续氧化成硝酸而趋稳定;从最大比氨氧化速率与半饱和常数(R_(ma)/K_(sa))之比判断,以两种不同基质运行后,硝化污泥中的亚硝酸细菌活性都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5.
实时控制实现短程硝化过程中种群结构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考察实时控制下实现短程硝化过程中硝化污泥种群结构的演变,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和扫描电镜(SEM)对处理生活污水的序批式反应器内污泥进行了跟踪观测.结果表明:通过检测pH曲线上的"氨谷"特征点快速启动了短程硝化,短程硝化维持期间亚硝化积累率平均在93%左右.接种污泥形态多样,含长杆、短杆及球状菌,而随着运行的延续,污泥形态呈现了向短杆状、球状转变的态势.实时控制下反应器内亚硝酸氧化菌(NOB)逐渐被淘洗,而氨氧化菌(AOB)得到了富集.从短程硝化启动初期到短程硝化稳定运行102d,AOB的相对数量从3.5%逐渐上升到8.5%,而对应的NOB相对数量从3.1%下降至0.5%以下.利用好氧曝气时间实时控制实现短程硝化是一种面向种群优化的控制方法,有利于短程硝化系统长期稳定的运行.  相似文献   

6.
污水处理中游离氨对硝化作用抑制影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含氮废水尤其是高氨氮废水的生物处理中,游离氨对硝化作用的抑制作用显著影响工艺的运行效果.研究游离氨对硝化作用的抑制机理有利于生物脱氮工艺的长期稳定运行.总结了游离氨抑制对硝化作用影响的最新研究,介绍了游离氨对氨氧化菌和亚硝酸氧化菌的抑制模型和抑制机理,以及控制游离氨抑制作用的主要策略;探讨了游离氨选择性抑制下短程硝化反应的实现、维持和适应性,主要包括游离氨和其他影响因素如溶解氧、温度等协同作用对短程硝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去除藻毒素的水处理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蓝-绿藻水华及其所含毒素已成为我国许多富营养化水源的主要问题.蓝-绿藻所含的毒素是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其中包括神经毒素、肝毒素和皮肤毒素.在水处理时如能有效去除藻类,则藻毒素将随之减少.除藻措施可在水源地或水厂内同时进行.在水源处可采取的措施是预氧化、投加除藻剂和防止水源水因水质或水温而引起的上下分层.一般水厂常规处理工艺不能有效去除藻毒素,可以采用强化混凝、优化粉末活性炭和臭氧以及氯的投加量、用生物活性炭过滤或组合工艺.其中生物预处理、臭氧氧化、粉末或颗粒活性炭吸附有较好去除效果.但是在藻类大量繁殖时,须慎重采用预氧化,否则当用氯或臭氧进行预氧化时,如投药量不当,会使藻细胞破裂,反而析出较多的毒素到水中.蓝-绿藻毒素的最佳去除工艺是臭氧和活性炭相结合的生物活性炭法.  相似文献   

8.
高锰酸盐-生物活性炭工艺抗冲击负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高锰酸盐-生物活性炭联用工艺对水质变化的适应能力,以某地表水体为研究对象,测试该联用工艺抗有机物和氨氮冲击负荷的能力.结果表明,高锰酸盐与生物活性炭联用工艺分别对常规饮用水处理工艺的混凝工艺和过滤工艺进行了强化,缩短过滤工艺达到稳定出水水质的时间,有效提高整体工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当原水受到污染时,在生物活性炭工艺前增加曝气装置,提高生物工艺进水溶解氧含量,是一种提高生物活性炭工艺处理效能的简单高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19±1)℃条件下,采用SBR工艺处理低碳氮比实际生活污水,没有外加有机碳源,通过限氧曝气实现了亚硝酸型同步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denitrification via nitrite,亚硝酸型SND).试验结果表明,较长污泥龄下(50~66 d),通过控制曝气量使系统溶解氧处于较低水平,好氧末端ρDO2.0 mg/L,平均ρDO≈0.65 mg/L,不仅可在常温条件下实现短程硝化,ρ(NO2--N)/ρ(NOx--N)稳定在95%以上,而且可同时在该好氧硝化系统中获得高效的反硝化效果,稳定运行后,经亚硝酸型SND途径的总氮去除率(ESND)平均为52%,最高可以达到63.1%.试验分析表明,低ρDO水平是实现亚硝酸型SND的关键因素,通过低ρDO影响硝化菌群的构成、反硝化菌的缺氧微环境以及有机物和ρ(NH4+-N)的降解特性,促进了亚硝酸型SND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亚硝酸型硝化-反硝化工艺处理焦化废水中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亚硝酸型硝化-反硝化A/O工艺对焦化废水处理进行了中试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此工艺对处理焦化废水具有良好效果,废水中的氨氮(游离氨)浓度过小或过大都会对亚硝酸菌产生抑制作用,硝酸菌对高浓度游离氨有适应性,好氧过程中存在着脱氮作用,其对氮的去除效果超过总去除率的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11.
The enhanced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 (EB-PR) process is an economical and environmentallyfriendly technology for removing phosphorus fromwastewater, where the phosphorus removal bacteria isthe key functional organism[1].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c…  相似文献   

12.
腐殖酸预处理对活性污泥中硝化菌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考察腐殖酸(HA)预处理对硝化菌——氨氧化菌(AOB)和亚硝酸盐氧化菌(NOB)活性的影响,将不同质量浓度梯度的腐殖酸(HA)分别投加到全程硝化污泥Sc1(硝化活性较低)和Sc2(硝化活性较高)以及短程硝化污泥Sp(硝化活性较高),预处理24 h,每种污泥均采用相同的HA质量浓度梯度(0、80、160、240 mg/L)处理.结果表明,当采用80 mg/L(50 mg/gMLVSS)的HA预处理后,污泥Sc1的NOB活性就有了显著提高,硝化反应过程中的硝态氮积累率(R_(NA))由不投加HA预处理时的26.32%增加至78.82%,而氨氧化速率(R_(AO))没有显著变化,表明HA预处理对AOB的活性没有影响而提高了NOB的活性.对于污泥Sc2,投加不同质量浓度的HA预处理既没有改变R_(AO)也没有影响R_(NA),这说明对于活性较好的AOB和NOB,HA预处理并没有进一步提高其活性,同时也不会抑制其活性.对于污泥Sp,HA的预处理没有破坏其短程效果,基本没有NO_3~--N的积累.因此,HA预处理对于AOB活性基本没有影响,但是影响了NOB的活性,在其活性不高时,能提高其活性,在其活性高时,既不会被进一步提高也不会被抑制.  相似文献   

13.
电子受体对厌氧/好氧反应器聚磷菌吸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对聚磷菌有进一步的了解,以厌氧/好氧生化反应器中的聚磷菌为试验对象,研究了3种不同电子受体(O2、NO3-N、NO2-N)对聚磷菌吸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的厌氧/好氧生化反应器中存在有反硝化聚磷菌,且随着NO3-N质量浓度的不同,反硝化聚磷速率和总量也不同,而低水平的COD/TP将有利于反硝化聚磷菌的生长;此外,NO2-N也可参与聚磷菌缺氧吸磷反硝化的过程,但高质量浓度的NO2-N(本试验结果为≥95mg/L)将会对聚磷菌产生抑制作用.试验证实,以氧为电子受体的聚磷速率和聚磷总量明显高于NO3-N和NO2-N,但是,后二者的能耗、污泥产生量低于前者.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紫外光谱法快速测定硝化反应过程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方法。根据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纯溶液以及两者混合溶液的紫外光谱,可以计算得到混合溶液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浓度,解析结果与配制浓度有较好的一致性。在此基础上,采用离子色谱方法分析了硝化反应过程样品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浓度,结合样品的紫外光谱,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相关模型,建立样品浓度与光谱数据的关系模型,并将它用于同一批样品浓度预测,结果令人满意。该研究提供了一种硝化反应器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浓度的快速表征方法。  相似文献   

15.
采用2个SBR反应器,分别培养了含有硝酸盐反硝化菌和亚硝酸盐反硝化菌的活性污泥,同时接种具有厌氧氨氧化(ANAMMOX)功能的活性污泥,研究了异养反硝化菌与ANAMMOX菌的协同代谢效能.结果表明,亚硝酸盐反硝化菌的异养反硝化性能要好于硝酸盐反硝化菌,而与ANAMMOX菌的耦合效果则相反,在好氧运行条件下,2个反应器同时具有较好的硝化功能,2个反应器中亚硝酸盐的累积率分别为62.2%和87.3%.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在短程硝化实现过程中,曝气频率、pH值、DO质量浓度对NO2--N积累的影响.方法以实际生活污水为试验水样,利用N—SBR系统内培养驯化的亚硝化细菌,在间歇曝气条件下,通过控制不同曝气频率、pH值、DO质量浓度,采用静态试验的方式进行短程硝化试验.结果在一定范围内曝气频率越短越有利于亚硝化细菌的生长,在pH值为7.5—8.0时可以实现短程硝化反应;当曝气频率为曝气15min/停曝15min、DO质量浓度为1mg/L时NO2-N积累率最高达到了94.34%.结论间歇曝气方式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亚硝化细菌的培养驯化,有效地实现短程硝化,减少了能源和碱度的消耗,是一种经济可行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