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分析比较R290、R22、R410A三种工质热力性能的基础上,对采用R290工质的空调器提出了优化设计原则。优化设计原则主要针对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节流装置四大部件:R290空调器的压缩机应增加排量;R290空调器的冷凝器可采用小管径换热器;R290空调器的蒸发器可采用小管径换热器;R290空调器的毛细管应比R22空调器的长约39%,比R410A空调器的短约44%。在提出R290空调器优化设计原则的同时,本文对保证R290空调器安全性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空调器首选天然制冷剂,取缔通常使用的R22制冷剂,选用R290制冷剂成为可能。微通道换热器具有体积小、可再利用的特点。从其换热的功能上来看,其具有较高的传热系数。将微通道换热器用于R290家用空调系统中,可以提高R290家用空调器的使用效率,且能够降低成本。本文针对微通道换热器在R290家用空调器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王春 《制冷》2013,(3):30-33
近年来,随着小管径换热器研究的深入和推广,目前各空调厂家已逐步应用推广。小管径换热器特点在于提高换热性能和节约产品材料成本。同时国内销售的空调器已由R22定频转向R410A变频空调器,小管径换热器随R410A冷媒的替代其强化传热影响更加显著,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综合5mm管径换热器在空调系统中应用的性能数据比较,其冷凝性能优于大管径换热器,满足制冷量和能效的条件下,尤其空调制热量的提高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效率-传热单元法,建立了空冷式冷凝器的分布参数模型.以R410A为工质,运用该模型详细分析了四种不同流程布置两排管冷凝器的换热和流动特性,并与以R22为工质的冷凝器进行了性能比较.结果表明采用R410A为工质时,四种流程布置中,无论是随着管内制冷剂流量的变化,还是随着冷凝器迎风面风速的变化,逆流布置换热效果最好,换热量比顺流高约5~15%,压降比顺流高约3~20%,其次是错流布置,顺流布置最差.在与以R22为工质的冷凝器性能比较中,无论是随着管内制冷剂流量的变化,还是随着迎风面风速的变化,R410A冷凝器换热量都比R22高约6~15%,压降低约30~50%.本研究结论为冷凝器流程布置的优化和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方向.  相似文献   

5.
针对家用热泵空调器用的9.52 mm和7 mm双排室外换热器,在额定制冷制热工况下,利用仿真分析的方法研究流路数对换热器性能的影响,对9.52 mm换热器的流路的进一步优化,得到制冷制热综合性能更优的流路布置方式,并在整机上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制冷剂侧压降对冷凝器和蒸发器的换热都有较大影响,特别是对较小管径的换热器;由于蒸发器中制冷剂侧压降较大,热泵空调器室外机用的换热器作冷凝器时对应的最佳流路数少于作蒸发器时的;适当增加过冷管数会进一步提高热泵空调器室外机换热器的综合换热能力;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趋势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6.
邓斌  尤顺义  林澜 《制冷》2005,24(2):11-14
本文基于传热单元法,建立了冷凝器的稳态分布参数模型.分别以R22及其3种替代产品(R407C,R410A,R134A)为工质,运用该模型详细比较了在流量变化及风量变化两种情况下2排管冷凝器的换热和流动特性.结果表明:无论是随着管内冷媒流量的变化,还是随着迎风面风速的变化,换热量及进出口压降的变化趋势基本一样.四种工质中,R410A性能较好(换热量最大,压降最低),但其冷凝压力比R22高出60%左右,R134A由于压降较大,两者都不是R22的理想替代物.R407C与R22在换热量及压降方面最为接近,是其理想的替代工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新型制冷剂R290、R32逐渐应用于家用房间空调器。本文采用同一房间空调器系统(基于R32特性设计),分别对比R290、R32、R22、R410A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性能,重点测试并评估了4种制冷剂在极限高温工况下(室外环境温度分别为35、46、52、55℃)的性能衰减特性。结果表明:R22在高温工况下表现最优,R290与R22基本相当,R32高温表现最差;R22与R32在55℃时能力衰减相差3.01%,EER衰减率相差6.03%;R32排气温度与系统压力最高,不适用于高温地区空调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相关文献提出的冷凝器分布参数模型,分别以R22的3种替代产品(R407C,R410A,R134A)为工质,分析了4种不同流路布置的2排管冷凝器的换热和流动特性,并与以R22为工质的冷凝器进行了性能比较。结果表明:采用R22的3种替代工质时,冷凝器性能的变化规律基本一样,4种流路布置中,在随着管内冷媒流量的变化和随着冷凝器迎风面风速的变化两种工况下,逆流换热效果最好,其次是错流,顺流最差;在与R22为工质的冷凝器性能比较中,采用3种替代工质的冷凝器换热量及进出口压降的变化趋势基本一样;在3种替代工质中,R410A性能较好,换热量最大、压降最低,但其冷凝压力比R22高出60%左右,R134A压降较大,这两种都不是理想替代物,而R407C与R22在换热量及压降方面最为接近,是其理想的替代工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R22,R410A和R32的热物性、环保性和安全性进行分析对比,在原有R22定频和R410A变频柜式空调机的基础上,保持性能参数和能效,室内外机壳体和送风系统不变,仅将制冷剂更换为R32,调整优化压缩机排量、蒸发器和冷凝器规格、制冷剂充注量、储液器、节流元件、连接管管径等。制作样机并进行对比测试,指出R32柜式空调机可以减小换热器管径和面积,甚至缩减连接管管径和省去储液器;制冷剂充注量可减少,但不及理论值;节流元件流量须减小;排气温度须提高,但都在压缩机运行允许范围之内。通过降低泄漏风险及泄漏后采取安全措施降低R32的可燃风险性的角度,介绍安全可靠性设计思路和做法,并提出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4mm管换热器降低制冷剂充注量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最新研发的4mm管换热器分别对分体机进行充注R410A、R290的性能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4mm管换热器,在保持性能不变的情况下,不仅可以有效的降低换热器体积和成本,也能明显降低制冷剂充注量。  相似文献   

11.
对螺旋槽纹管进行大量的仿真计算和试验研究,分析内部的多维旋转扰动流动方式及其对强化传热的影响;初步探讨槽深和螺距与换(传)热系数及管内水阻力的关系,为换热器内部结构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搭建了蒸发式冷凝器性能测试系统,采用控制变量法实验研究了迎面风速、喷淋密度、湿球温度、循环水温度、冷却水流量各参数变化对椭圆形套管-管翅式蒸发式冷凝器传热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冷凝器实验系统的最佳迎面风速和喷淋密度分别为3.1 m/s和0.005 6 kg/(m·s),冷凝器管外空气压降随迎面风速的增大而迅速增加;随着空气湿球温度升高,冷凝器外传热过程的热流密度(即外热流密度)降低67.5%,而内传热过程的热流密度(即内热流密度)增大47.5%,依靠内传热过程的增强,冷凝器性能良好;随着循环水温度升高,冷凝器的内热流密度降低率高达64.6%,传热性能急剧下降;随着冷却水流量增大,冷凝器的内热流密度大幅提高2.92倍,总热流密度增大21.1%,传热性能显著增强;该冷凝器在低湿球温度、低循环水温度、大冷却水流量的工况下传热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13.
杨挺 《深冷技术》2014,(4):47-50
从介质成分和浓度、杂质、温度、pH值、流速以及焊接工艺六个方面,详细解析列管式换热器最为常见的腐蚀的成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对换热器管束加工工艺进行有效控制,并实践论证管板焊接、换热管装配、薄壁换热管胀接的加工工艺,从而解决换热器管板变形及换热管胀接失效问题。  相似文献   

15.
李若兰  丁杰  霍正齐 《制冷》2013,(3):76-81
本文介绍管壳式换热器的传热节能元件-换热管的强化传热技术,指出传热技术发展新途径。简述典型强化换热管的构造、性能,分析换热管强化传热机理。  相似文献   

16.
中冷器的主要功能是排除气体被压缩过程产生的热量,是提高压缩机效率的重要设备。从传热阻力看,壳程空气的热阻占总热组的80%以上,壳程气体阻力大,风机或压缩机能耗较大。要提高中冷器的传热性能,关键是强化壳程空气的对流传热和减小壳程空气的流动阻力。着重介绍气冷侧强化传热技术产生的节能效益,建立扭曲管中冷器和传统弓形折流板中冷器并行对比实验测试平台,通过改变壳程空气质量流量、管内循环水温度和流量等参数以测试其热力性能和压降损失,实验结果表明,扭曲管中冷器的壳程气体压降小,综合传热性能明显优于传统弓形折流板中冷器35%-87%,低Re数条件下尤为显著。对压缩机冷却系统的优化设计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脉管制冷机冷端换热器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提高脉管制冷机在液氮温区(77K)的制冷量,本文对脉管冷端换热器进行了改进,同时还对脉管冷端气流的平均温度进行了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常规脉管制冷机冷端换热器中的换热面积是不足的,脉管制冷机冷端换热器的传热损失较大,在设计计算中不应忽视。采用高目数的换热器填料有利于降低脉管冷端壁面与冷端气体之间的温差,从而提高冷端换热器效率,进而提高液氮温区脉管制冷机效率。  相似文献   

18.
风冷式平直翅片管换热器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针对两排管整体式平直翅片管换热器进行数值计算,计算区域覆盖空气流动方向上整个翅片的长度,所建模型为三维。得到空气流速分别为1.0~3.0m/s时的温度与压力分布特性,并由计算结果进一步得出不同来流速度时的空气侧对流换热系数与压降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9.
空调用翅片管式换热器长期使用会受到一定程度的腐蚀,影响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导致整个空调系统的能效降低.本文介绍了翅片管式换热器3种主要的腐蚀机理:蚁巢腐蚀、点蚀和间隙腐蚀,从形貌、压降及传热特性3个方面分析了腐蚀对翅片管式换热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翅片管式换热器腐蚀后,传热系数和换热量均减小,空气侧压降受影响较小,在5...  相似文献   

20.
工业冷冻机组和中央空调水冷冷水机组用换热器的换热管通常有钢管、铜管、铜镍管和钛管等,其与管板的连接方式采用强度胀接的方式。传统的管板与换热管的强度胀接是通过在管板孔内开若干条胀管槽实现的。本文根据管板孔内不开槽的强度胀接工艺试验和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情况,说明换热管与管板的强度胀接也可通过管板孔内不开槽和加胀管胶水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