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 OTA)是一种具有极端毒性、污染广泛及危害严重的次级代谢产物。由于赭曲霉毒素A具有这些特点且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被人们广泛关注, 所以确定食品和商品中的OTA污染水平非常重要。目前对于OTA的检测, 已经建立了非常多的分析手段, 如薄层色谱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TLC)、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酶联免疫技术(enzyme linked immunosorlent assay, ELISA)、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time-resolved fluoroimmunoassay, TRFIA)等。本文综述了多种赭曲霉毒素A的检测分析方法, 简介了它们的优缺点及研究进展, 并进行了比较, 以期为食品中赭曲霉毒素A的检测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
赭曲霉毒素A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赭曲霉毒素A主要由赭曲霉和青霉属的某些菌株产生,广泛分布于谷物、其他植物性食品及相关产品和动物性食品,对动物和人体具有肾脏毒性、肝脏毒性,另外还有致畸、致突变和致癌作用,并有免疫抑制作用.随着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现在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就赭曲霉毒素A对食品的污染、毒性、检测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是一种由青霉属和曲霉属的真菌所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较强的肝毒性和肾毒性,并有致畸、致突变、致癌作用。赭曲霉毒素A极易造成饲料生产企业的饲料污染,这些产品被加工成为肉制品后,也会对人类造成危害。同时,不当的加工工艺和储存条件,还会造成香肠等肉制品受到赭曲霉毒素A污染。目前,国内缺少相关的国家标准检测方法,也没有动物源性食品中赭曲霉毒素A的判定依据,造成该领域的风险研究相对国外也比较匮乏。本文概述了动物源性食品赭曲霉毒素A污染状况,总结受污染的原因,介绍防控措施,并分析近年来针对不同类型动物源性食品的检测手段,以期为国内进行相关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免疫学法检测赭曲霉毒素A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赭曲霉毒素A是曲霉属和青霉属某些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其毒性大、污染范围广、与人类健康关系密切。对赭曲霉毒素A检测是利用其本身荧光特性进行高灵敏度荧光检测,易受其它本底物荧光干扰,造成检测周期长,成本高;免疫化学分析具有高度特异性、灵敏性和快速简便等优点,在赭曲霉毒素A检测中应用广泛,其中,免疫传感器具有独特专一性和选择性,在赭曲霉毒素A检测领域能发挥更大优势。  相似文献   

5.
谷物类食品中赭曲霉毒素A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英  许杨 《食品科学》2006,27(12):767-771
赭曲霉毒素A是由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由于其具有极强的肾脏毒性、致癌性、致畸性,且对食品污染的范围广泛,许多国家对其制定了严格的限量标准。目前对谷物中赭曲霉毒素A的检测方法主要有薄层色谱分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毛细管电泳法和胶体金试纸条法等。随着检测水平的提高,对食品中的赭曲霉毒素A限量标准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建立安全、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的检测体系将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是曲霉菌属和青霉菌属产生的一种次级代谢产物,具有较强的肾毒性、肝毒性、神经毒性和免疫毒性.因其较为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其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难以被有效去除.OTA广泛存在于谷物、葡萄等多种食品原料及其制品中,严重威胁人体健康.近年来,光学传感器作为生命科学领域中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7.
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是一种污染食品的常见真菌毒素,长期食用OTA污染的食品会严重影响人体健康。随着生物传感器技术的发展,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成为OTA检测的新方向。纳米材料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有效提高了其性能。该文综述使用纳米材料检测OTA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原理和特点,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赭曲霉毒素A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赭曲霉毒素A危害大且污染范围广,快速、灵敏的赭曲霉毒素A的检测方法可以有效监控其污染。本文综述了赭曲霉毒素A的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集中在酶联免疫技术、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免疫亲和柱层析净化-荧光光度法联用技术以及其较新的非免疫技术等,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9.
赭曲霉毒素A (ochratoxin A, OTA)是由青霉属与曲霉属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之一,容易污染葡萄及其制品,是葡萄产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OTA具有急性、慢性、亚慢性毒性,对消费者健康存在潜在威胁。鉴于OTA的污染和毒性,世界各地对其制定了严苛的限量标准。因此,快速、高效、灵敏的OTA检测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葡萄及其制品中OTA的污染现状,以及葡萄和葡萄制品生产过程中影响OTA污染的因素,总结近年来OTA传统检测技术的发展,重点介绍标记型与非标记型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的研究进展,讨论不同检测技术的优势和局限性,展望OTA检测技术的发展,以期为葡萄及其制品中OTA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真菌毒素是由某些丝状真菌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严重威胁人畜健康。综述了黄曲霉毒素和赭曲霉毒素A的理化性质及危害,在稻米中的污染现状、限量标准及分析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希望能给真菌毒素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葡萄酒是一种发酵酒,具有赏心悦目的色泽和令人愉悦的香气,还有多种保健功效,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和青睐,但葡萄酒中的一些有害物质不可忽视。本文针对葡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生物胺、赭曲霉毒素A 3种有害物质的形成机制、危害、限量、检测方法、防控措施和在中国葡萄酒中的分布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旨在促进葡萄酒向安全优质方向发展,提高消费者的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12.
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OTA)是由曲霉属和青霉属等真菌产生的一类真菌毒素,其毒性很强,分布广泛,对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有着巨大的影响。葡萄及其制品是食品中OTA的主要来源之一,从病害的葡萄表面筛选分离产生赭曲霉毒素的菌株是最常用的研究产毒素菌株的方法。由于产毒素菌株主要分布在葡萄果实的表面,葡萄组织受损后会极大提高赭曲霉素的污染程度,研究产毒菌株分布及产毒素能力对控制赭曲霉素污染及寻找一种有效地生物防治方法提供参考。本文综述了葡萄赭曲霉毒素的污染情况及其产毒素菌株的筛选方法,为控制葡萄及其产品中的OTA污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大米中的赭曲霉毒素A含量,确定了检测条件为:Agilent C18 (150 mm×4.6 mm,5 μm)为色谱柱,柱温25 ℃,流动相为乙腈-水(1%甲酸)= 45∶55,流速1.0 mL/min,进样量10 μL;激发波长333 nm,发射波长460 nm。结果表明,赭曲霉毒素A在0~2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 0.999 1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77.7%~81.1%,平均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1%~3.1%,检出限为0.8 ng/kg。该方法快速准确,适用于大米中的赭曲霉毒素A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赭曲霉毒素A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研究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建立一种快速检测食品和饲料中赭曲霉毒素A方法。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溶液,标记抗赭曲霉毒素A单克隆抗体,标记胶体金抗体喷涂于玻璃纤维上,赭曲霉毒素A偶联抗原OTA-OVA和二抗兔抗鼠IgG分别喷涂于硝酸纤维膜上作为检测限和质控线,依次将样品垫、胶体金垫、硝酸纤维膜和吸水纸组装成试纸条并装卡。测试结果表明,赭曲霉毒素A快速检测试纸条灵敏度为5 ng/mL,检测时间为10 min,批内和批间重复性为100%,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均为0。该法简单方便,非常适于现场快速检测赭曲霉毒素A。  相似文献   

15.
Roasting coffee led to a drop in the ochratoxin A (OTA) concentration, as measured by the reference method, especially for dark type roasts. The way the beverage was prepared also affected the OTA content, which could paradoxically be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initial roasted coffee. Assays on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pure OTA showed that it ought to be found in larger quantities in roasted coffee. This suggested that OTA was masked by reactions with the substrate during roasting. The absence of OTA in green coffee is therefore the best guarantee of safe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