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研制一种太阳能-空气源热泵蒸发器,试验对比太阳能-空气源热泵与常规空气源热泵的性能,采用可以直接体现热泵蒸发器除霜能效水平的除霜性能系数进行评价。试验结果显示,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的逆循环除霜性能系数为0.29,相比常规空气源热泵提高26.1%,这说明太阳能-空气源热泵蒸发器可有效提高热泵除霜能效。  相似文献   

2.
根据典型用户供暖及热水使用需求,在寒冷地区搭建空气源热泵与太阳能复合供热试验系统,在供热季初中期进行运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复合供热系统可为北方寒冷地区典型家庭用户提供基本的供暖需求和生活热水使用需求,复合系统在满足2.5~3.6kW供暖负荷的同时,可提供280L以上不低于38℃的生活热水;蓄热水箱内温度对热泵单元的耗电量具有显著影响,且线性相关度较好,水箱平均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同热泵运行能效呈现较好的线性变化趋势,温差越大,热泵能效越低,运行中温差范围集中在30~40℃,期间热泵能效处于2.5~3.0;集热单元对于复合系统运行能效的提升也有一定程度的贡献,运行能效相对于热泵单元单独承担热负荷的工况可提升20%以上。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常用生活热水系统形式的优缺点,针对济南市某宾馆使用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制取生活热水,分析空气源热泵与太阳能系统承担热水负荷的比例。结果表明,在太阳能集热器承担60%负荷时该热水系统运行最经济。这对于宾馆热水系统的优化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结合武汉地区某拟建项目,运用一套适用于夏热冬冷地区的太阳能-热源塔热泵复合空调系统为该项目提供冷/热源,将TRNSYS软件模拟与工程实测相结合,对全年4种典型工况下高空气干球温度、太阳辐照量等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在制冷工况和太阳能单独制热工况下满足工程要求;在热源塔热泵机组单独制热工况下能够满足要求,但综合制热系数偏低;在热泵机组和蓄热水箱复合制热工况下,当蓄热水箱水温高于12℃时系统制热系数稳定在3.6左右。  相似文献   

5.
设计具有多种运行模式的太阳能-热泵耦合系统,仅对以太阳能系统制取的低温热水为低温热源的水源热泵系统进行性能测试与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太阳能集热效率最高可达52.8%,热泵COP最大可达3.5;该太阳能-热泵耦合系统可实现能源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6.
在夏热冬冷地区太阳能的利用主要以太阳能热水为主,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在既有居住建筑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是老房节能改造的一种有效措施。本文主要针对在夏热冬冷地区的既有建筑进行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实施背景、现状及技术难点进行分析,提出一种适合于既有居住建筑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形式,并通过假定案例对节能潜力进行分析确定其可行性及可复制性,最终达到全面推广及实施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多功能热泵热水机具有制冷、制热、制热水兼制冷、独立制热水的四种功能,可以在任何季节和不同冷、热量需求时,选择满足需求的最佳节能模式运行。本文介绍多功能热泵各种模式运行原理及其应用研究,对夏热冬冷地区的建筑节能改造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利用TRNEdit与宏编辑器,通过对TRNSYS软件空气源热泵模块蒸发器部件的数学模型优化,新建太阳能耦合空气源热泵模块,综合判断基于低温空气含湿量的太阳能蒸发集热器结霜除霜对于耦合热泵热水系统制热性能的影响。在太原地区典型气象年低温空气含湿量典型日工况下,相比同型号常规热泵热水系统,耦合热泵热水系统的平均COP_h提高7.7%,耗电量节省6.9%,具有较好的节能效益。  相似文献   

9.
结合辅助热源应用的空气源热泵多能互补系统是解决我国北方地区冬季供暖的有效途径,可以显著改善热泵系统的综合能效。本文编制专门的软件对太阳能-空气源热泵多能互补系统进行分析,根据内置室外逐时干球温度、室外逐时水平地面太阳辐射量、建筑物逐时热负荷、热泵性能、出水温度和水箱、水泵等相关参数计算太阳能集热器表面最佳倾角、太阳能-空气源热泵多能互补系统的供暖季节逐时能耗、经济性及节能减排效益等,并对北京某居民建筑采用的太阳能-空气源热泵多能互补系统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夏热冬冷地区冬季供暖问题,本文设计了空气源热泵结合小温差换热风机盘管末端的分布式空调系统。实验研究表明:在冬季典型工况下采用35℃左右的热水供暖,系统制热性能系数(COP)可达3.0;在夏季典型工况下采用10℃左右的冷水制冷,系统制冷COP也在3.0以上。结果表明通过使用小温差换热末端降低了机组设定出水温度,改善了机组的运行工况,提升系统的能效比。系统解决了目前空气源热泵在冬季低温工况下供暖能效低、舒适性差等问题,为解决我国南方冬季供暖问题提供了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1.
在夏热冬暖或夏热冬冷地区使用地源热泵时,往往存在热积累效应,导致系统性能下降。本文以上海某宾馆建筑为例,从短期运行及长期运行2个方面,通过比较采用冷却塔前后地埋管换热系统进出口水温及和热泵机组COP变化,研究冷却塔辅助冷却地埋管换热系统在连续负荷建筑中的应用。研究得出在该宾馆建筑中使用冷却塔辅助冷却地埋管换热系统能够很好地解决热积累问题,而且能保证较高的机组性能。  相似文献   

12.
建立用于某办公建筑的冷却塔辅助散热型混合式地源热泵系统模型,以夏热冬冷气候条件下的长沙、上海和武汉地区为例,模拟混合地源热泵系统分别以地埋管出水温度、地埋管出水与环境温差、冷却塔运行时段作为辅助散热启停的控制信号的控制策略,运行20年后地埋管附近土壤平均温度及机组性能。研究各控制策略对不同地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3种控制策略在夏热冬冷地区的不同地区均表现出对系统能耗和土壤温升相近的影响规律,且均可以通过合理的参数设施实现运行20年后土壤维持热平衡。  相似文献   

13.
蒸发冷却+空气源热泵复合冷(热)水机组夏季能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蒸发冷却+空气源热泵复合冷(热)水机组由蒸发冷却段和机械制冷段组成,蒸发冷却段是蒸发冷却式冷水机组,机械制冷段是直接蒸发冷却器(DEC)与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的联用。本文首先对DEC+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的夏季能耗进行分析,并与传统的单独运行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的情况进行对比;另外从压一焓图和温一熵图角度分析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联用DEC后能效比提高的机制;然后以西安地区为例对蒸发冷却+空气源热泵复合冷(热)水机组进行夏季能耗分析,推导出单独利用蒸发冷却技术就能制取18℃左右高温冷水的气候条件。为蒸发冷却制取冷水技术在中等湿度地区甚至高湿度地区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烟台地区某公共建筑为例,借助HDY-SMAD全年动态负荷模拟软件对建筑物的冷热负荷进行模拟计算,根据全年能耗分布曲线图、季节性能耗分布曲线图和全年负荷频率分布图进行冷热源的匹配,并从室外土壤换热系统及室内空调通风系统两方面对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进行了全面介绍;最后通过经济性比较,说明了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在节能环保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在夏热冬冷地区的长沙建立了土壤源热泵系统实验台,开展了制冷工况下垂直U型地埋管换热器的实验研究,测定了地埋管周围的土壤热物性,分析了地埋管换热器的钻井深度、埋管类型、循环水流量等参数对地埋管传热和机组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换热器类型、增大地埋管深度、提高循环水流量可以有效提高单位井深换热量。  相似文献   

16.
利用空调系统能耗系数(CEC)分析不同冷源方式下空调系统的能耗,对不同地区酒店分别采用普通螺杆式冷水机组+燃气热水炉和地源热泵机组作为冷源方式的空调系统能耗水平进行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地源热泵机组为冷源的空调系统更节能,地理位置对CEC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可以有效回收利用工业和建筑中的各种形式低温余热,提高余热资源回收率,但设备参数对热泵性能影响很大.因此本文基于温度对口和梯级利用的原则,对蒸汽型双效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内传热部件进行热力及传热分析,通过质量和能量守恒建立热泵机组数学模型,分析热网供水温度、蒸发器进口低温余热水温度和驱动热源温度这三个...  相似文献   

18.
张志强  陈华  周楚 《制冷学报》2015,(3):102-107
本文通过对热泵空调系统的相变蓄热冷凝热回收装置进行放热实验,分别测试了不同冷水进水温度和不同水流量下蓄热箱中石蜡及蓄热箱热水出口温度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水流量对石蜡凝固过程的影响较小,提高水流量或者冷水温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短获取热水时间,但会相应增加能耗;石蜡初始温度提高,石蜡释放显热的速率加快,可以缩短获取热水时间;提高系统的蓄热效率对冷凝热的回收和利用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针对华南地区某连锁酒店客房热水供应及该酒店商场空调需求,提出了空气源热泵承压热水供应与全新风空调联供系统方案,介绍了系统具体构成及关键部件的匹配设计计算方法,利用蓄热水罐、蓄冷风柜等蓄能装置和以PLC为核心的数据采集及控制手段,探讨了冷热需求不同步、冷热负荷不均衡的冷热联供固有局限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案,并对实施的工程系统进行了全年性现场运行性能测试和分析调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在可靠地满足该酒店热水供应的同时,又满足了该酒店商场夏季全新风降温空调的需求,该系统年平均综合能效比大于4.7,为空气源热泵冷热联供提供了一种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20.
介绍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全年综合性能系数APF的基本评价准则,通过对环境温度进行分区,建立计算全年综合性能系数APF的基本公式。以热泵实测数据为基础,研究BIN分区数量、特征温度、待机功率、水箱容积、热泵加热功率、热泵工作温度下限等因素对APF的影响,建议进行APF计算时BIN分区数为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