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新立油田V区块已进入开发中后期,随着井网的多次加密,井点增多,油层对比的精度进一步提高,具备精细研究油层构造细微变化的有利条件.通过对研究区进行三维地质建模来反映地下的真实构造面貌,即研究油层微型构造,以加深认识地下油水运动规律及开发中后期的油水分布情况.研究区确定的有利剩余油分布构造类型有小高点、小鼻状构造和小断鼻构造.在三维地质模型的基础上,找准这些剩余油分布的有利地区,优化开发井网,调整注水方案,便于后期油藏开发工作顺利进行,提高油藏剩余油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2.
目前,新浅45断块油田进入高周期吞吐阶段,受断层、储层物性、汽窜、边水、采出状况等静、动态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压力低、单井日产水平低、油气比低,关停井较多、低效无效生产井多、开发效益差等诸多问题,为改善油藏开发效果,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在全面分析该区块生产开发动态的基础上,综合地震、地质分析,采用精细地质建模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找出剩余油的分布特征,并依据单井的平均剩余油饱和度、采出程度等不同参数建立了5种剩余油类型的评价标准,从而总结出适用于单井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研究方法,为油田后续精细调整和挖潜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3.
高矿化度盐水比淡水驱油效率高,许多断块油田有高矿化度边底水存在,有条件利用天然水驱或边缘注水,充分发挥盐水驱油的优越性,提高油田水驱采收率。借鉴国内、外油田注高矿化度盐水提高采收率试验,根据油气田地质开发力学,分析习家口油田断块油藏地质基础和边水驱动开发特点,对比了五个中高粘度油藏盐水驱油采收率,表明已超过或将超过通用方法预测的最终采收率指标,作为盐水驱油提高采收率全过程的油田开发验证。结合一次采油和二次采油成果,建议开展习家口油田三次采油矿场试验,进一步提高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4.
通过认真收集整理了大庆油田萨中地区三个典型的已经完成注聚区块的历年开发及调整方案、检查井资料、水淹层解释资料,在精细地质研究成果基础上详细解剖了三个区块井网井距对储层的控制程度,全面跟踪分析了注聚全过程区块及完善中心井聚合物驱开采动态及受效特征,利用驱替特征曲线法、流管法与归一化三种方法对三个工业注聚区块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进行了整体评价;利用吸水剖面、数值模拟及聚驱后检查井和水淹层解释资料,分析了聚合物驱后剩余油潜力和分布.本文全面系统地评价与分析聚合物驱的开发效果,旨在指导后续注聚区块的合理有效开发,以及为聚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提供技术数据.  相似文献   

5.
对开发后期的潜江组高含水、高采出程度的“双高”油田进行精细地层对比、沉积微相研究,并引入层序地层学的观点,进行精细小层划分,解决地层对比中“等时性”问题,结合油藏开采特征研究,发现了在油田开发早期忽视的岩性油藏。针对发现的岩性油藏进行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提出挖潜方向及措施意见,从而达到“双高”油田增储上产,提高采收率的...  相似文献   

6.
提高油田采收率始终是油田开发工作的中心任务.目前江汉盆地新沟嘴组油藏采收率低、自然递减高.在精细剩余油分布规律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工艺技术的改进及开发手段的调整,一方面加大储层改造力度,扩大泄油面积,另一方面针对不同类型的砂体,进行水线方向的研究,选用合适的井网,提高水驱储量动用程度.多措并举,达到提高新沟嘴组油藏采收率...  相似文献   

7.
新海27块属厚层~特厚层边底水普通稠油油藏,原直井井网利用天然能量开发,受底水锥进、边水突进和管外串槽等因素影响,油井水淹严重,油藏长期处于低速低效开采状态,濒临废弃,一次开发最终采收率15.3%。针对一次开发过程中剩余油分布零散、直井冷采含水上升快等问题,精细开展二次开发前期研究,形成了包括测井二次解释、地质体精细描述、稠油底水油藏开采规律研究、水淹规律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等方面的一次开发综合评价体系,为二次开发提供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8.
王西采油管理区所辖的中区潜4~3、北区、周8、中区上段和北断块等区块,均已进入开发中后期,井况损坏严重,井筒环境日趋复杂,自然递减逐年加大。在新井和措施投入力度大幅缩减的情况下,基于老区剩余油精细研究,利用精细注水结构调整,强化注水井动态调配,提高了油藏水驱动用程度,有效降低老区自然递减率;深化地质认识,精细油藏管理,提高油田采收率。  相似文献   

9.
习家口复杂断块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挖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汉油区习家口油田位于潜江凹陷西斜坡,蚌湖生油深洼陷以西,包括习一、习二两个区块。该区为一复杂断块油藏,投入开发已30多年,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至"九五"末油田综合含水高达98%,已近废弃;但"十五"期间应用油藏精细描述技术特别是小层精细划分与对比和构造精细描述技术,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再结合大位移多靶点定向钻井技术挖掘断层附近及井间剩余油潜力,提高最终采收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提高海上油田二元复合驱后油藏采收率,针对二元驱后油藏特点及存在的开发矛盾,结合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在常规驱油剂的基础上设计3种不同组合方式的驱油体系,提出了高浓聚合物驱、高浓聚合物+二元及非均相3种提高采收率方案并进行了实验对比。结果表明,3种实验方案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含水率二次下降、高渗层分流率减小、中低渗层分流率增加现象,提高采收率分别为13.55%、10.93%和16.05%,为后续调剖优化和单井个性化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持,为完成一套二元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技术方法体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以八面河油田面4区面5块开发调整为研究,精细研究地层层序、注采井网、数字模型研究剩余油分布,通过动用程度差、出力差油层和细分小层开采,完善注采井网、挖掘剩余油,达到降低自然递减,增油上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马王庙油田马50井区注水开发效果较差,目前采出程度只有7.7%,采油速度只有0.56%,综合含水已高达81%,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油藏构造复杂、储层具有不同敏感性等。要进一步改善马50井区注水开发效果,应采取开展精细构造解释、及时进行有效注水、进行高压注水和脉冲注水、加强储层伤害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马王庙油田马50井区注水开发效果较差,目前采出程度只有7.7%,采油速度只有0.56%,综合含水已高达81%,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油藏构造复杂、储层具有不同敏感性等。要进一步改善马50井区注水开发效果,应采取开展精细构造解释、及时进行有效注水、进行高压注水和脉冲注水、加强储层伤害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大部分背斜构造、断鼻构造、盐丘构造和潜山构造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容易形成"阁楼油",降低最终采收率的问题,采用顶部注气重力非混相驱替过程能够推移油水界面至生产井底之下,提高最终采收率.对顶部注气重力非混相驱替过程进行实验研究,对比分析水平注气和顶部注气驱替过程,结果显示顶部注气驱替过程采出程度均高于水平注气驱替...  相似文献   

15.
水驱采油后期,油层的含水率越来越高,然而大量的可动剩余油却滞留于地下。要提高这部分油层的 采收率,必须加强对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的认识。精细地质研究作为一种方法,在这种背景下,便得到了快速的发 展和应用。旨在对其做一个阶段性的小结,从储集层砂体几何形态、内部结构以及孔、渗空间变化特征出发,概 述了精细地质研究的内容为细化开发单元、成因单元砂体的连续性和连通性描述、砂体内部建筑结构单元的划 分、流动单元的研究、表外储层研究、地质建模等。并提出了今后研究发展的主要方向。为油田的可持续发展提 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稠油油藏受边底水的束缚和制约,开发过程中暴露出直井常规开采出砂严重、含水上升快、储量动用程度低、油藏采收率低等突出问题。针对边底水稠油油藏存在问题,开展边底水稠油油藏水平井热采开发技术研究,进一步改善油藏开发效果。通过深化油藏地质研究,剖析制约油藏开发的主要因素,应用先进的油藏数值模拟手段,研究并优化设计了热采水平井的...  相似文献   

17.
应用王新10-2井地面分离器油气样按气油比21.36 m3/t进行配样,并用王四斜10-3井的天然岩心进行了长岩心实验测试,研究岩心平放和岩心倾斜50°时水驱后注干气的驱油效率.研究表明,在水驱的基础上,王场潜三段北断块在注入相同体积的干气时,岩心倾斜50°放置的采收率大于岩心平放的采收率.岩心平放时水驱后干气驱替提高采收率5.01%;岩心倾斜50°时水驱后干气驱替提高采收率8.41%.这说明岩心倾斜时注干气驱替效果更明显,获得的采收率更高.  相似文献   

18.
针对我国近海稠油开发中存在的一次及二次原油采收率低、油水粘度差大、易水突、产层多、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生产压差大、油层内微粒运移严重、胶质、沥青质等有积垢沉淀物在井筒附近形成严重堵塞等问题,提出了采用微生物与CO2复合驱的方法.分别归纳了注CO2开发稠油与微生物开发稠油的方式及应用情况;分析了CO2-微生物复合驱开发稠油的可行性;提出了CO2-微生物复合驱在开发稠油时需解决的问题.在稠油的开采与提高采收率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