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评价一个校园网的成功与否,可从四个环节来考虑:网络环境建设、网络畅通保障机制、网络教学资源和网络应用。这四个环节也是学校在设计校园网时的四要素,缺一不可。本文即从校园网络环境建设、校园网络保障体系、教学资源和校园网络应用等四个环节来探讨校园网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随着校园网在广大中小学广泛建立,为教育教学的信息化、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教育教学资源,许多学校的网络应用单一,难以在教育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和效益,造成了大量的网络设施被闲置.以笔者所在城市的实际情况来看,出现了校园网上的教学资源匮乏;以购买代替建设,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各自为政,标准各异,不便于实现共享等问题.这些问题造成了"有路无车、有车无货、有货难流通"的局面,显然与我们建设网络的初衷是不符的.如何处理好上述问题,建设高质量、高性能的教学资源库,更有效地促进教学资源的共享,应该是在教育信息化的大工程中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3.
朱华 《网友世界》2013,(3):28-29
教学资源建设是教育教学信息化的一项基础工程,其中课堂教学视频资料又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特别是网络辅助教学的应用和内涵建设十分重视,借助学校数字化校园网,我校于去年投入30万元建成了第一个全自动录播教室。录播教室的启用为教师及各类教学活动提供了更好的数字化平台,将彻底改变以往教师教学录像缺乏场所,各自为政,录像质量良莠不齐的局面,下面我来谈谈录播教室建设与使用方面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4.
教学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是校园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讨论了如何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运用先进的管理软件,服务于全校,建立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相似文献   

5.
在高职院校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建设活动中,学校应该开展网络教学平台门户、精品课程平台门户和共享性资源平台门户的相关建设活动.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活动,教师应该开展平台介绍、院系中心、资源中心的共享共生性建设活动.在网络教学平台门户建设中,教师应该立足于课程中心,开展课程搜索方式优化和最新课程的推广工作,从而显著提高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效率.本文从高职院校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的有效性出发,提出几点有利于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类型优化的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6.
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时代,作为教育第一线的中小学校,需要顺应21世纪发展潮流,满足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的需求,大力发展信息化教育。目前随着全国范围内教育信息化浪潮的兴起,校园网的建设已经提到了我国中小学的发展日程上,重庆九阳公司针对重庆民族职中设计的网络解决方案在 NETCORE 公司举办的网络解决方案设计竞赛中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该校按照这一方案,已经成功组建了自己的校园网:联想 IT 1 FOR 1为克拉玛依六中进行了校园网整体方案建设,为学校的教学、管理、日常办公、内外交流等各方面提供全面、切实的支持;无锡商业学校通过新一代校园同的建设,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通过采用了3com NBX 100网络电话实现了数据和语音的合成,节约了投资,简化了网络结构。现将这三个方案介绍给读者,希望给广大中小学用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辅助教学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如何有效的开展网络辅助教学逐渐成为高等院校教学信息化建设关注的重要课题,网络辅助教学平台的建设成为解决这一课题的基础和关键。针对当前学校课程资源分散,教学缺乏交流等现象,以为传统课堂教学提供网络辅助教学支撑环境,实现教学资源最大范围的整合与共享为目标,引入了校园网环境下的Moodle辅助教学平台,提出了Moodle平台通过校园网在辅助教学中应用的一般模式。  相似文献   

8.
校园网建设现状及普遍存在的问题 校园网为教师、管理部门、学生提供 一个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环境,将计算机引 入教学、科研、管理和学习等学校日常工 作的各个领域,为实现现代化办学打下一 个良好的基础。但是校园网经过很长一段 时间的建设以后,仍旧存在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9.
方大甲 《网友世界》2014,(16):192+194-192
正1、数字环境和教学资源的含义1.1数字化教学环境。数字环境,是指在教学领域中的数字化教学环境,是通过使用计算机技术、网络与通讯等各种技术,对学校的教学、管理、科研、服务等各种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以构建数字化教学的一种学校教学环境。它改变了原本单一的教学系统无法满足教学改革的状况,通过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构建与共享,避免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分配不均问题,同时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以及学生的个性  相似文献   

10.
《微电脑世界》2000,(27):54-55
进入8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的建设,我国大学校园网的建设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而2000年国家教育部新推出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则确立了我国中小学校园网的发展方向。目前,国内在大学校园网的建设上有了很多的经验,这对中小学校园网建设提供了有用的经验。但是,中小学计算机校园网的应用环境、教师对计算机网络的使用水平、教育对象、学校管理结构等情况都与大学有较大的不同。所以,在中小学校园网的建设上,应该区别于大学校园网的建设。中小学校园网的建设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学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以Internet为核心的网络技术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包括校园网在内的基于网络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学校以及网络支持的合作学习等多样化的网络教学新形式。网络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职业学校也越来越重视网络教育,校园网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网络课程的开设越来越多,目标的定位各不相同,各个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资源、实训环境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2.
校园网是学校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它为全体师生员工提供一种先进、可靠、安全的计算机网络环境,支持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活动。本文提供几种校园网的配置、组网方案并实例,供尚未建成校园网的中小学校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校园网在广大中小学广泛建立,为教育教学的信息化、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教育教学资源,许多学校的网络应用单一,难以在教育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和效益,造成了大量的网络设施被闲置。以笔者所在城市的实际情况来看,出现了校园网上的教学资源匮乏;以购买代替建设,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各自为政,标准各异,不便于实现共享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校园网是学校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和要求,许多高等院校已开始了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和规划。该文从高职教育对校园网的要求、网络及网络教学的特点出发,阐述了高职院校校园网的基础建设、应用和管理。  相似文献   

15.
校园网作为学校向外界发布消息、发布教学资源以及管理学校事务的重要平台,其对学校实施信息化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校园网实现了学校教师网上办公,实现了通过校园网辅助学生学习,为整个教学提供便利.因此校园网管理系统主要实现了校园信息发布、管理、教学信息交流、日常教学、教务管理以及在线考试等功能.本文针对校园网管理系统进行设计和相关个别功能实现探讨,向大家介绍校园网管理系统相关功能.  相似文献   

16.
网络教学现况广大中小学校由于受资金条件的限制,在初建校园网、多媒体教室和电子阅览室时,通常采用安装Windows NT操作系统的PC机或低端服务器作为网络服务器。随着多媒体网络教学的逐步深入,校园网中的数据流量和并发用户数迅猛增长,各个学校开始面临网络服务器超载的问题,经常会出现因服务器速度太慢而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的现象,严重时服务器会因不堪重负而中断服务。因此如何在现有校园网环境下有效地存储、管理和共享多煤体教学资源,就成为中小学网络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网络教学的核心是实现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全面共享。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数据量很  相似文献   

17.
高校校园网提供便利的同时,其安全问题也随之影响到学校的教学、科研和日常工作。剖析高校校园网络信息安全现状及应对措施,深入探究不同网络体系结构下的信息安全对策,建立一套适应高校校园网络体系结构的安全体系,力图对于宽带中国时代下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在雪浪中学校园网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应用促发展,以发展创特色”的原则,使我校校园网成为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和校务管理不断走向现代化的重要工具.目前,学校校园网已经成为能够为学校教学、管理、日常办公、内外交流、资料存储等方面提供切实、有效支持的载体和平台.  相似文献   

19.
在雪浪中学校园网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应用促发展,以发展创特色"的原则,使我校校园网成为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和校务管理不断走向现代化的重要工具.目前,学校校园网已经成为能够为学校教学、管理、日常办公、内外交流、资料存储等方面提供切实、有效支持的载体和平台.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学校都在努力开发、制作多媒体教学资源,实施交互式教学和提供学习的支持服务.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建设怎样的网络学习环境、网络环境的教学资源有什么特点、应如何搞好资源建设成为当前大家关心和讨论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