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化技术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字化技术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的转变,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也改变着视觉传达,由平面视觉发展到三维视觉,视觉设计也由静止转变为动态,实现了视觉的空间感。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3D技术也在高速发展,人们可以享受到多维的动画。数字时代对视觉传达设计有着很大的影响,可以增强视觉设计的表现力,美化了视觉设计的表现效果。本文通过分析数字化时代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更新视觉传达设计者的观念。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8,(1)
数字技术在带给视觉传达设计积极作用的同时,也让其出现了些许的局限与尴尬。该文围绕视觉传达设计在数字化背景下存在的问题,从视觉传达设计的多元化、人性化、本土化三方面探寻数字化时代下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策略,以期使其绽放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11)
随着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人们对于信息的获取愈加便捷。当下,我们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数字化就是将生活中各种多样的信息转换成相关的数据,再根据这些数据创建适应的数字化模型,并将其转成二进制的代码集中进行处理。这种数字化方式对色彩在视觉传达设计上的应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如今,越来越多视觉设计的相关信息被人们所熟知,社会各界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关注也在逐渐加深。其中,色彩在视觉传达设计上的使用占据了很大的比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件作品整体的效果。该文着重探讨数字化背景下色彩在视觉传达设计上的应用,并对如何更好地应用色彩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1)
如今,数字技术作为信息时代的核心之一,自然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数字技术与我国经济、文化、社会紧密相关。在社会环境发生改变的同时,当代设计教育也逐步转型。该文以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提升为出发点,探究数字化环境中设计教育的媒介、方式、思路、对象等方面的转型,并结合科技、市场等对其展开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21)
现今数字化信息时代,云计算、物联网与大数据正在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知识体系,传统的设计教育也随之发生变革。作为一门综合性与交叉性较强的艺术学科,视觉传达设计在大数据背景下也呈现出独特的内涵特征。教育者应以生态思维为导向,深化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改革,进而优化课程体系,使其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0,(1)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数字媒体技术迅猛发展,在视觉传达设计领域的应用也越发的广泛。其中,视觉传达设计也是一项与数字媒体相互融合贯通的专业。视觉传达设计受到数字媒体的影响,呈现出与不尽相同的发展趋势,只有进行合理的引导,视觉传达设计才能在数字媒体语境下长远进步。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17)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视觉传达设计也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在实际应用领域发挥的作用也与日俱增。目前,针对视觉传达设计的研究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并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对相关专业的发展以及实际运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由于视觉传达设计的内容随着形势的发展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对其视觉设计与信息设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7,(12)
宏观来看,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对于推动人类社会的进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数字媒体盛行的今天,我们必须对视觉传达的功能和核心有更为明确的认识。该文分析叙事学与视觉传达的关系,解析其对视觉传达设计新的意识形态的影响,从另一个角度探究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13)
如今,世界已经迈入数字化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在大时代的浪潮下,越来越多的新型信息传播模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当中,这对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模式提出了更多要求,带来了更多考验。因此,教师必须从各方面对视觉传达设计教学进行革新,以全新的思路面对更多的挑战。文章从对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回顾和分析时代对其的影响着手,对数字化时代下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创新进行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3)
当前,多媒体视觉传达方面的相关设计,主要是在数字设计的基础上更新与处理视觉传达设计,同时夯实其建设基础、创新其发展路径,以此为更多学者的深入研究提供启示和借鉴。在视觉传达设计过程中,多媒体艺术形式可以提供更加具有分辨性的视觉导向,加深人们的印象,通过强烈的视觉冲击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感受和体验。但是在视觉传达设计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多媒体艺术表现形式的发展水平及二者的融合方式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该文通过分析多媒体的艺术特征与发展形势,从增强视觉与感知能力两个方面,提出丰富多媒体艺术表现形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信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以往对于视觉传达的研究已经无法追随时代发展的脚步,取而代之的是新时代下的产物,即数字化出版中的平面媒体视觉传达方式,其研究的重点集中在平面媒体的视觉领域,研究内容是如何在平面媒体中实现视觉的传达,本文正是对此种视觉传达方式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4)
新媒体是数字时代的媒体形式,以往固化、单一的媒介传播方式正向多元化、多维度、跨媒体的趋势发展。视觉传达设计在新媒体背景下有更加多样的传达渠道,多样的视觉信息体验方式正影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该文论述了新媒体给视觉传达设计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9,(2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视觉传达设计要想推动自身的发展,就必须充分掌握设计艺术学的相关知识。基于此,对设计艺术学视野下谈视觉传达设计进行详细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分析设计艺术学与视觉传达设计,并概述设计艺术学视野下视觉传达设计的特性,以供人们参考。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10)
<正>视觉传达是一种视觉信息的传递过程,通过视觉传达对所要传递的信息要素进行设计,与传统时期的平面设计概念相比,信息技术时代下的视觉传达设计更具感染力,更多设计元素的灵活使用,使我们在生活中所接触到的视觉信息越来越丰富。而随着视觉传达设计的不断发展,培养更多该领域的优质人才成为学者与教育工作者需要考虑的重点。当前,我国高校已经纷纷开设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并在积极尝试优化专业教学环境。但从学术领域的相关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10)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带动着信息产业的不断前进与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发展与提高,这也推动着视觉传达设计的艺术表现方式不断朝着多元化、丰富化的方向发展着,为设计者在视觉传达设计方面提供了更充足的表现载体。而多媒体技术作为现代艺术设计必不可少的传播方式与媒介,在传达设计教学过程进行着信息的传输与交流沟通的作用,是一座重要的交流平台。除此之外,对教学的方法、内容和模式也起着不容小视的作用。本文将从视觉传达技术在教学中的创新性发展方面入手,对多媒体技术在其中的应用以及二者之间的衔接进行讨论与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6.
公共建筑空间中的视觉化传达设计主要是运用建筑场景的空间营造以及场景化组织方式,将空间中的建筑材质融入到整体的环境氛围之中,成为建筑空间中的视觉化元素.空间中的视觉化传达也是一种媒介化的设计方式,运用小的场景进行整体空间的烘托与体现,并且也将考虑到人在公共建筑空间中的视觉与认知感受,因此元素的视觉传达化设计是一种空间媒介...  相似文献   

17.
鲁珂 《现代装饰》2015,(4):154-155
在当今充满数字的时代,随着新媒体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方式也越来越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也就使得作为视觉传达设计师的我们有了更多艺术表现载体去表现我们的设计作品。视觉传达设计也和以前相比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研究的领域已经从传统的二维空间延展到三维甚至多维空间。视觉传达设计已经突破了平面的限制,使受众在接收所要传达信息的同时也参与了互动,增加了趣味性,新媒体新材料的出现使传统静态的视觉传达设计逐渐转为了动态。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9,(5)
视觉传达是人们观察世界的重要形式,其将设计信息传输给受众,使受众可以全面理解设计者的实际意图。视觉传达设计主要使用图形、图案、文字等方式实现信息符号化的综合传递,其采用视觉媒介的方式,对信息与文化内涵进行传递和处理。目前,在信息技术的发展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形式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这有助于提升行业整体设计水平和创造力,推动视觉传达设计形成多元化的艺术语言表现形式,为其后续发展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9,(7)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拓展了视觉传达设计的范畴,教学体系应该进行一定的调整才能够适应当前专业发展的特点。该文从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式、商业思维模式等几个方面诠释了新媒体时代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大众传媒在新时期快速的发展,为传媒事业的进步提供机会。大众传媒在改革发展中,彰显了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性,而且大众传媒与视觉传达设计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目前大众传媒信息化方向的发展,更是带动了视觉传达设计的多样性,本文通过对基于新时期模式下的大众传媒进行分析,探讨一下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