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古人崇尚青瓷和青白瓷.它们温润敦厚,委婉含蓄,能变幻出许多不同色阶和感觉的青绿釉色,并且瓷釉的玻化和玉结下了不解之缘.众所周知,耀州窑和景德镇窑分别以烧造青瓷和青白瓷闻名,然而在耀州窑青瓷发展过程中也烧造出具有青白瓷特征的产品,那就是五代的天青釉瓷.本文通过耀州窑天青釉瓷与景德镇青白瓷的对比,认为耀州窑天青釉瓷是青白瓷的早期形式.  相似文献   

2.
颜色釉是景德镇四大名瓷之一,可以说瓷器最早的装饰形式就是以釉料的颜色来表现其装饰效果,两宋时期的:汝、官、哥、定、钧五大官窑的瓷器都是颜色釉瓷,其釉色各有不同。不同的釉色给人感觉也会不同,装饰选择也会因瓷因色而择良室来安放成列。时至今日,颜色釉瓷不在是单一的釉色装饰,还可在烧成的颜色釉基础上二次加彩创作,这也称之为综合装饰,笔者在这里主要是论述颜色釉以及在颜色釉基础上山水系列的二次创作。  相似文献   

3.
"康乾盛世"时期景德镇官窑的瓷器为清代官窑瓷器发展的高峰,此时颜色釉瓷发展极盛,品质精美、釉色的种类更是取得了空前成就。本文将从美学的角度出发,对"康乾盛世"景德镇官窑颜色釉瓷之美及其美的特征进行分析,并探究其美的特征形成的原因,以从中获得对当代景德镇陶瓷发展的启示。全文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界定了文中所涉及的概念,第二部分分别从釉色美、装饰美、工艺美、肌理美几个方面对当时颜色釉瓷之美本身进行描述;第三部分则为分析当时景德镇官窑颜色釉瓷之美的特征;第四部分则联系官窑颜色釉瓷的政治性质,分析其美的特征的形成原因;最后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金代耀州窑月白釉的呈色机理,以其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色度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EDXRF、XRD、XPS和Raman等测试方法,分析了色度、反射率、化学组成、物相、着色元素化学态、分子结构等对瓷釉的呈色影响.结果表明,耀州窑金代月白釉瓷的呈色主要由Fe离子的价态决定且釉色差异较小.具有较小的Raman光谱I...  相似文献   

5.
清雍正时期颜色釉瓷方面具有极突出的艺术成就,仿古颜色釉瓷又是其中的最佼佼者,成就空前。雍正仿古颜色釉瓷的主要品种有宋五大名窑色釉瓷、仿龙泉青釉瓷、仿影青釉瓷、霁红、霁青等。其巨大成功是与雍正帝本人对仿古色釉瓷的偏爱和唐英的杰出贡献所分不开的。其在造型上仿古而不泥古、在釉色上既有继承亦有创新,具有鲜明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6.
高温颜色釉瓷是景德镇四大名瓷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单色釉纯正端庄,复色釉绚丽斑斓,甚或以釉下彩绘形式装饰瓷面,亦能达到"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的艺术效果。在中国瓷器装饰艺术史发展的高峰时期一一清三代,高温色釉瓷呈现出"你方唱罢我方登场"的繁荣局面。高温颜色釉是由金属氧化物和天然矿石为着色剂装饰于胚胎上,烧成温度达到1300摄氏度。其以绚丽的色彩、自然流淌的釉色、变幻莫测的烧成等特色而著称。本文基于多年创作之经验,以起抛砖引玉之效,为使更多人陶瓷艺术从业者投入到高温颜色釉的创作及研究中来。  相似文献   

7.
颜色釉陶瓷,又称瓷上釉色,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原始青瓷,青瓷的出现是我国陶瓷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堪称颜色釉瓷的鼻祖。后来随着制作工艺的不断革新与发展,陶瓷的釉色从单一的青色逐渐发展出红、黄、蓝等多种颜色。本文主要从颜色釉的起源、颜色釉创作常见表现形式、明清时期经典颜色釉代表、颜色釉在现代陶艺发展四个方面出发,来探讨和分析颜色釉在陶瓷创作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8.
颜色釉瓷又称色釉瓷,是依靠釉水色彩的变化来装饰瓷器的。其色彩丰富晶莹透体博得人们的喜爱,古今中外的学者形容它"明媚有如江南的春水,清净有如北国的坚冰","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通常在釉料之中调整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就能达到改变釉色的目的,如钴蓝、铜红、铅绿、铁黑等等。颜色釉有三种划分方法:一是按烧成后外观特征分类,可分为单色釉、复色釉、无光釉、裂纹釉、结晶釉等;二是按烧成后  相似文献   

9.
黄釉是明清时期皇家的专用釉色。清代时期的黄釉瓷器成为了等级最高的皇家御用瓷器,根据清宫规定,只有皇帝、皇太后和皇后三人才可使用纯黄釉瓷。  相似文献   

10.
绿地粉彩花卉瓷因釉层色调特殊性及兼具单色釉瓷釉色美及彩绘瓷绘画装饰美,相对于普通白地粉彩及其他色地粉彩而言,在审美风格上又以其自然纯净之绿作为花卉图案,“留白”多了份沉静梦幻。为从理论角度对清末绿地粉彩花卉艺术特征进行归纳总结,本文以文献研究法及实证研究法从器型与色釉、绘画装饰等方面,重点针对同治、光绪年间绿地粉彩花卉进行了一定程度研究分析并得出了相应结论。清末绿地粉彩花卉在延续前代风格基础上,其艺术特征不单局限于色地、装饰题材及绘画笔法某个单方面要素,而在于多方面审美要素之结合展现。可以说,一件优秀的绿地粉彩花卉瓷,包含了陶瓷器型、釉色、粉彩装饰及美术绘画四大方面的审美特色及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某种亚光瓷质釉面砖的面釉为基础,分别添加不同比例的二氧化锡,分析陶瓷色料在面釉中的发色情况。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物理化学的原理和物理化学的方法在古陶瓷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应用成果,特别是在古陶瓷釉的呈色、分相釉、陶瓷釉中的气泡和坯釉过度层形成等的机理研究,并介绍了古陶瓷烧成温度和烧制年代测量的原理。随着物理化学的发展,新理论和新方法不断涌现,努力掌握这些新方法和新理论,并探索将其应用于陶瓷科学技术史研究中,将有可能出现更加显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3.
陶瓷釉用色料的应用和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董秀珍  俞康泰 《中国陶瓷》2007,43(10):6-10,5
联系色料在内墙砖、外墙砖和仿古砖等釉面装饰中的应用,介绍了几种主要釉用色料的组成、结构、与基釉的关系、呈色机理及应用中须注意的一些技术问题,最后简述了陶瓷釉用色料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翟新岗 《佛山陶瓷》2009,19(12):8-11
本文研究了陶瓷色料在中温炻瓷无光釉中的发色情况,利用色度仪测量了各色料的色度值,并分析了影响色料在无光釉中发色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从稀土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光谱特性角度,对稀土元素的呈色机理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阐述了稀土氧化物在改善和提高陶瓷色釉料性能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南宋官窑青瓷釉呈色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南宋官窑青瓷釉的颜色分釉色色调(颜色种类)与釉色饱和度(颜色鲜艳程度)两方面进行研究,釉色色调与主波长位置对应,釉色饱和度与刺激纯度对应,用穆斯堡尔谱分析,配以反射光谱测定,CIE色品图.及配位场理论分析研究南宋官窑青瓷釉的釉色色调,并试验烧成温度和釉层厚度对釉色饱和度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南宋官窑青瓷釉的颜色主要受六配位Fe(2+)离子的dd跃迁与Fe(3+)离子的荷移光谱控制,前者的吸收带位置在1000nm左右近红外区,后者在230nm左右紫外区,两者共同决定南宋官窑釉在可见光区的吸收光谱。(2)实验表明,控制南宋官窑青瓷釉色色调,关键是控制/Fe(3+)比值。/Fe(3+)比值增大,主波长位置移向短波方向,反之则移向长波方向。(3)实验表明,烧成温度提高和釉层厚度增大都使南宋官窑青瓷釉色饱和度增大。  相似文献   

17.
简单引用了陶瓷文献中关于陶瓷发展史及彩釉的化学成分,并重点介绍了晚清时期颜色釉的品种及其化学成分。通过将陶瓷与涂料的相似性比较,提出了关于涂料学与陶瓷学相互交流、创新发展的设想。  相似文献   

18.
任锁平 《玻璃与搪瓷》1994,22(2):23-24,15
搪瓷制品表面泡孔缺陷的成因及解决途径任锁平(南通市搪瓷厂226311)ADiscussionontheCauseofBubblingDefectontheSurfaceofEnamelandItsPossibleSolution¥BenSuoping...  相似文献   

19.
佟德微 《玻璃》2010,37(8):37-41
影响彩釉玻璃质量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仅从丝网制版这一方面来讨论如何制造一个高质量网版来获得从而获得高质量的彩釉玻璃。同时也详细的论述了影响制版质量的有关因素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0.
闵仲明  姜轶昕  徐灏 《中国陶瓷》2004,40(6):53-54,81
对陶瓷餐具中温釉在配方、熔块制各、氧化物、着色剂添加量、烧成方式和烧成温度几方面的试验,分析和探讨了以上因素对陶瓷餐具中温釉铅溶出量的影响,提出了在陶瓷中温釉生产中应该注意及改进的几个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