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研究250W和600W微波加热功率条件下微波纸中5种邻苯二甲酸酯向食品模拟物Tenax迁移的规律,并与常规高温迁移实验的结果比较。结果表明:微波加热条件下的迁移受加热功率、加热时间、迁移物分子结构、相对分子质量和极性等因素影响。与常规高温迁移相比,微波加热能加速物质迁移,说明迁移过程也受加热方式影响,微波加热可作为加速纸质包装中有害物质迁移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微波条件下陶瓷食品接触材料中有害重金属的迁移行为。方法 向陶瓷餐具中装入乙酸溶液, 进行常规处理和微波加热处理, 最后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测, 研究微波功率、加热时间和迁移液pH值对陶瓷餐具中铅、镉向乙酸溶液迁移的影响, 并将该方式与常规方式作对比。结果 铅、镉的迁移量随微波功率和加热时间的增加而增大, 并基本在加热15 min后达到迁移平衡; 微波功率不但影响铅、镉的迁移速度, 还影响其达到迁移平衡时的浓度; 铅、镉的迁移量随迁移液pH值的降低而增大。结论 通过短时间的微波加热, 即可使铅、镉的迁移量达到甚至显著超出(22?2)℃温度下浸泡24 h?20 min的迁移量。  相似文献   

3.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不同微波100、250、440、600W条件下二苯甲酮(BP)和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HCH)从微波纸向脂肪类模拟物Tenax中的迁移规律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将微波加热的迁移结果与常用恒温迁移实验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BP在微波250W和440W时的最大迁移率几乎相同,而HCH在微波440W和600W时最大迁移率几乎相同,且微波条件下的最大迁移率小于常用恒温条件下的最大迁移率。除了功率的作用,温度和所做功对BP和HCH的迁移也有影响,且相比常用恒温加热的迁移实验,微波加热能加快BP和HCH在脂肪类物质中迁移行为的发生,但最大迁移率降低。  相似文献   

4.
针对外卖快餐用聚乙烯(polyethylene, PE)淋膜纸中2种主要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iethyl phthalate, DE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 DBP),探究其在不同温度、微波功率、随机振动等级工况条件下通过包装材料向酸性食品模拟液的迁移行为,并研究其迁移规律。将PE淋膜纸迁移实验样品经超声萃取结合涡旋法进行前处理,利用GC-MS测定不同工况条件下2种增塑剂的迁移率并进行对比分析,将迁移率实验数据采用Crank模型进行计算拟合。结果表明,2种增塑剂的迁移率随着温度、微波功率和加速度水平的升高而增加,在该实验所选工况条件下,由微波功率、温度和随机振动水平导致2种增塑剂向酸性模拟物中的迁移率分别上升20%、10%和5%。温度和微波功率对PE淋膜纸中增塑剂DEP和DBP的影响规律均符合Crank模型,随着工况条件水平严苛程度的提高,扩散系数相应增大。基于Crank模型对随机振动等级条件的实验数据,新建了拟合效果良好的数学公式模型。  相似文献   

5.
微波条件下纸包装油墨中增塑剂向食品(模拟物)的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纸张印刷油墨中4 种增塑剂(3 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和近年流行的环保增塑剂乙酰基柠檬酸三丁酯)向食品模拟物Tenax和奶粉的迁移,考察其在110、250、440、600、900 W微波功率下的迁移行为,探讨迁移影响因素,并与常规条件下的迁移行为做比较。结果显示在一定条件下微波功率越高,迁移量越大;且迁移行为受增塑剂的分子质量、极性等性质的影响;常规条件下的迁移影响因素也适用于微波条件。  相似文献   

6.
对黑莓进行微波真空干燥,研究不同微波功率和真空度对黑莓干燥过程中温度的影响,观察样品整个温度场的分布规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电磁与传热耦合模型,经过2min的微波真空加热,得出不同微波功率、不同真空度下黑莓的仿真温度场分布图。选取微波功率为400 W,真空度为-60kPa的条件进行试验,对数值模拟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评定。仿真的意义在于规避加热区域的冷点位置,同时选取合适的微波功率和真空度以降低热点区域的温度差异性,保证实际加热时同一批次的样品加热效果基本一致。结果表明:黑莓在微波功率为400 W,真空度为-80kPa的条件下加热2min后,热点的温度维持在60℃左右,温度差异性为0.27,在样品热点区域加热温度高度一致性的前提下,保证了合适的加热温度,满足黑莓的干燥要求。  相似文献   

7.
模拟微波炉使用条件,考察了多种不同材质的食品接触材料在4种食品模拟物(水、4%乙酸、65%乙醇、正己烷)中总迁移量大小和迁移规律。结果表明,样品在一种或多种食品模拟物中都有一定程度的迁移,且在4%乙酸中迁移相对较大。通过研究微波条件对食品接触材料迁移的影响,发现随着微波加热功率的增大和加热时间的延长,样品向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量增大。随着样品循环使用次数的增加,迁移量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8.
结合聚碳酸酯(PC)塑料的实际使用情况,以蒸馏水、自来水和矿泉水为食品模拟物,采用高效液相-荧光检测法测定PC塑料中双酚A在微波加热和恒温加热时向不同水质中的迁移量。结果表明:微波加热和恒温加热条件下,迁移率均随加热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其中蒸馏水中迁移率最低。微波加热比常规恒温加热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近12倍,说明微波加热能加速塑料中有害物质的迁移速率;蒸馏水和自来水在2种加热方式下的最大迁移率并无差别(P>0.05),矿泉水在微波加热时最大迁移率要高于恒温加热(P<0.01),因此,使用微波加热食品时,应注意容器所盛装食品的性质和控制加热的时间,以免引起PC容器中双酚A向食品的迁移。  相似文献   

9.
系统的研究了在微波作用下的5种塑料食品包装膜中4种不同官能团的添加剂向食用橄榄油中的迁移情况,这些添加剂分别为抗氧剂BHT、抗氧剂168、HALS770和增塑剂DBP。通过不同试验条件下各种化合物的迁移速率研究食品包装材料的分子结构与迁移化合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塑料薄厚度、微波功率和作用时间对迁移速率影响。  相似文献   

10.
研究微波加热对食用油品质及脂肪酸成分影响,为家庭健康烹调提供理论依据。用家用微波炉的不同加热档位,对菜籽油、大豆油等8种常用食用油加热不同时间,用滴定法测定加热后油脂的酸价和过氧化值,GC-MS测定油脂的脂肪酸成分,并以这些指标评价微波加热对食用油品质的影响。在实验所用加热条件下,8种食用油的酸价和脂肪酸成分均未发生明显改变。不同食用油的过氧化值变化曲线有所不同,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芝麻油、调和油的过氧化值随着微波功率和时间增加而上升,玉米油、橄榄油和葵花籽油的过氧化值随着微波功率和时间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微波加热虽然改变了食用油的过氧化值,但酸价尚未发生改变,认为油脂尚未发生酸败,微波加热也没有破坏食用油原有的脂肪酸组成。从微波加热对食用油的品质和脂肪酸成分影响的结果看,可以认为微波加热是日常生活中安全和健康的加热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Fick第二定律是否符合聚烯烃食品包装膜中纳米成分向食品模拟物的迁移规律,根据已有实验数据,基于Crank模型进行拟合,估算纳米金属/金属氧化物-聚烯烃食品包装膜中纳米成分的扩散系数,并分析温度、聚烯烃、纳米成分和食品模拟物对扩散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成分向食品模拟物的迁移符合Fick第二定律。温度升高促进纳米成分的迁移,且温度与纳米成分扩散系数的关系符合Arrhenius公式。不同聚烯烃结构对扩散系数的影响不同;聚丙烯3 种结构中,纳米铜和纳米氧化锌在均聚共聚聚丙烯中的扩散系数最大。不同纳米成分质量分数对其扩散系数的影响不同。纳米成分与食品模拟物、聚烯烃之间的溶解度差异也会影响其向食品模拟物迁移。  相似文献   

12.
High-temperature migration of antioxidants from polyolefin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igration rates of radiolabelled antioxidants, Irganox-1010 (I-1010) and Irganox-1076 (I-1076), were measured from low- and high-density polyethylenes (LDPE, HDPE) and polypropylene (PP) at temperatures up to 135 degrees C. Water, 8 and 95 per cent aqueous ethanol and corn oil were employed as food simulating liquids (FSL). Th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a high-pressure cell in a manner that allowed contact between the polyolefin plaque and the FSL only during the test period and not while being heated. The migrations of the antioxidants varied with the square root of time, and the Fickian diffusion coefficients could be correlated with temperature in an Arrhenius fashion. Under comparable test conditions, antioxidant migrations were largest from PP for aqueous simulants, but for non-aqueous simulants the highest losses were from LDPE. In both instances lowest losses were from HDPE. In most instances there was littl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igration behaviour of I-1010 and I-1076. A few tests were conducted to measure the antioxidant migrations to foods. The losses were usually larger than those to water but below those to corn oil.  相似文献   

13.
山药微波热风耦合干燥特性及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汉羊  刘丹  于海明 《食品科学》2018,39(15):115-121
为探索山药微波热风耦合干燥特性,采用微波热风耦合干燥技术研究不同切片厚度、热风温度、热风速率 和微波功率密度对山药干燥特性及水分有效扩散系数的影响,并建立干燥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山药微波热风耦 合干燥过程按干基含水率的变化主要分为加速和降速两个阶段,无明显恒速阶段;山药的水分有效扩散系数范围 为0.879 1×10-6~8.245 8×10-6 m2/s,其值与切片厚度、热风温度和微波功率密度成正比,并随热风速率的增大先 减小后增大;与热风速率和热风温度相比,切片厚度和微波功率密度对水分有效扩散系数的影响更加显著。通过拟 合9 种常用干燥模型,表明Two-term exponential模型的R2平均值最大,χ2平均值和均方根误差平均值最小,分别为 0.998 0、0.000 2和0.014 7。相同实验条件下Two-term exponential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验值拟合较好,表明该模型适合 预测山药微波热风耦合干燥过程的水分含量变化规律。本研究结果可为微波热风耦合干燥技术应用于山药及其他农 产品的干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向油脂中添加合成抗氧化剂是防止食用油脂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氧化酸败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国家规定油脂中合成抗氧化剂添加的最大限量标准为200 mg/kg,因此建立准确、快速和高效的分析方法检测食用油脂中合成抗氧化剂的含量保证油脂以及含油食品的质量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食用油脂中抗氧化剂的检测方法较多,最常用的有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等。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食用油脂中合成抗氧化剂检测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总结了不同分析方法之间的差异,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加以展望。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寻餐厨废油脂的标志性氧化产物,采用正相硅胶柱制备色谱预分离油脂中极性物,联用高效体积排阻色谱方法测定三酰甘油氧化聚合物(oxidized triacylglycerol polymers,TGP),统计分析了12种常见品种44个新鲜食用植物油样品和具代表性的三大类61个来源不同、精炼程度各异的餐厨废油脂样品的TGP含量,显示食用植物油中TGP平均质量分数为(0.68±0.37)%,精炼餐厨废油脂中平均质量分数为(6.10±3.44)%,二者TGP含量具极显著差异(P<0.01)。结果表明TGP可望成为鉴别源于餐厨废弃食用油的二次油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快速测定食用油中没食子酸丙酯(propyl gallate, PG), 特丁基对苯二酚(tertiary butylhydroquinone, TBHQ), 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butyl hydroxyanisd, BHA), 2,6-二叔丁基对甲酚(butylated hydroxytoluene, BHT)4种抗氧化剂的分析方法。方法 样品用乙腈提取, 经C18-无水MgSO4粉末净化, 色谱柱分离, 以0.5%甲酸水溶液和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 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iode array detector, DAD)检测, 检测波长280 nm。结合保留时间和紫外光谱进行定性分析, 峰面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4种抗氧化剂质量浓度在2.0~10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 相关系数r2>0.9994; 在不同种类食用油中3个添加水平的平均回收率为78.8%~94.5%, 相对标准偏差为1.1%~6.8%。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捷、节约溶剂, 适用于食用油中快速检测4种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蔗渣干燥特性,利用功率分别为中火档、中高火档的微波对蔗渣进行微波干燥,同时分别在90℃、100℃的条件下进行热风干燥实验对比,研究了不同干燥方法蔗渣的干燥特性,计算了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有效水分扩散系数。结果表明:整个干燥过程,微波干燥相对于热风干燥时间缩短了80%以上;热风干燥、微波干燥蔗渣的平均绝干含水量分剐为7.56%、0.98%;在实验条件范围内,微波干燥过程内部水分扩散速度较热风干燥速度要大。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湿法消解-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食用植物油中6种矿物质元素(Mg、K、Ca、Fe、Cu、Zn)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优化的湿法消解条件为以硝酸-过氧化氢作为消解溶液,硝酸用量20.00 m L,加热功率500 W;6种目标物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检出限为0.32~21.16 mg/kg,3种食用植物油加标回收率为82.9%~115.0%,相对标准偏差为1.1%~8.8%。通过该分析方法对13种食用植物油中6种矿物质元素含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火麻油中矿物质元素含量较丰富,营养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9.
由于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食用植物油在储存和热加工过程中会发生氧化变质。添加抗氧化剂是提高食用植物油氧化稳定性的有效措施,复配抗氧化剂可以提升抗氧化效果、降低抗氧化剂的成本等,研究发现,复配的抗氧化剂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本文综述了抗氧化剂之间相互作用的类型、机理、研究方法以及在食用植物油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为抗氧化剂在食用植物油中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