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无花果多糖提取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振斌  马海乐  王超 《食品科学》2006,27(2):174-177
以无花果取汁后的残渣为原料,探讨浸提次数、时间、料液比和温度对多糖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最佳提取温度为100℃,在此温度下提取次数对多糖提取率影响最大,其次为料液比,提取时间的影响最小。无花果多糖提取的最优条件为提取温度100℃,料液比1:12,浸提2次,每次浸提3h,其水溶性多糖提取率达8.52%。  相似文献   

2.
油菜花粉多糖提取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对油菜花粉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探讨浸提次数、时间、料液比和温度对多糖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温度对多糖得率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提取时间、次数,料液比的影响最小。油菜花粉多糖提取的最优条件为1:4的料液比,90℃水浴条件下,浸提4次,每次浸提4h,其水溶性多糖提取率达1.450%。  相似文献   

3.
以竹屑为原料,利用响应面法对竹屑多糖的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料比为影响因子,以多糖得率为响应值,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建立二次回归模型,研究各变量交互作用及其对竹屑多糖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方差分析可知各因素对竹屑多糖提取率影响的大小依次为提取温度、时间、料液比。竹屑提取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78℃、浸提时间21 min、料液比1∶16(g/m L),在此条件下竹屑多糖提取率可达3.180 9%,与模型预测值3.181 2%高度相符。  相似文献   

4.
主要研究大蒜多糖提取的4种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大蒜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借助于Design-Expert软件设计,优化大蒜多糖提取工艺条件,以期为开发利用大蒜多糖提供参考。采用水煮醇沉法提取大蒜多糖,以苯酚-硫酸法检测其含量,分别考察浸提时间、料液比、浸提温度及浸提次数对大蒜多糖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Design-Expert软件进行四因素三水平Box-Behnken试验设计,建立了大蒜多糖提取率和各因素之间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提取温度、液料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的一次项,个别交互项及其二次项对大蒜多糖得率的影响显著,而液料比与提取时间,液料比与提取次数的交互项作用不明显。大蒜多糖提取最优条件最终确定为:提取温度81℃,液料比14∶1(m L/g),提取时间84 min,提取次数2次。  相似文献   

5.
响应面法优化热水浸提啤酒花多糖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筛选啤酒花多糖的热水浸提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以浸提温度、料液比、浸提时间及浸提次数作为影响因素,以啤酒花多糖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四因素三水平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建立多糖提取率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经响应面回归分析得到优化组合条件。啤酒花多糖提取最优条件最终确定为:提取温度91℃,液料比14 m L/g,提取时间104 min以及提取次数2次。在该条件下多糖提取率实验值与预测值间存在较好的一致性。所得二元多次回归方程是准确的且适用于对啤酒花中多糖的提取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6.
以多糖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水提醇沉法对黄鸡枞多糖的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选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法,考察料液比、提取温度、浸提时间3个因素对该菌多糖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黄鸡枞水溶性多糖提取率的主要因素依次为料液比提取温度浸提时间,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该菌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30,浸提温度60℃,浸提时间2 h,在此条件下,其多糖得率可达4.7%,为改善黄鸡枞多糖的提取方法提供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7.
唐晓丹  张伟  丛景香  王绍艳 《食品科技》2011,(3):155-158,163
采用单因素实验和L9(33)正交实验设计,考察了浸提溶剂、料液比、浸提时间、浸提温度和浸提次数对黄蘑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确定最佳提取工艺。采用Sevage法除蛋白,乙醇反复沉淀,AB-8大孔吸附树脂纯化黄蘑多糖。结果表明:影响多糖提取率的主次因素为浸提时间、浸提温度及料液比;黄蘑多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料液比1∶25,浸提温度90℃,浸提时间3h。在此工艺条件下,黄蘑多糖提取率为30.48%。纯化后的多糖含量为91%,分子量约为104356。  相似文献   

8.
对高粱坚轴黑粉菌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探讨浸提次数、时间、料液比和温度对多糖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温度对多糖得率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料液比、提取次数,提取时间的影响最小。高粱坚轴黑粉菌多糖提取的最优条件为料液比1:20(g/mL)、80℃水浴、浸提3 次、每次浸提2h,其水溶性粗多糖提取率约为7%。并采用鞣酸、活性炭结合等方法纯化粗多糖,得到的多糖纯度为75.63%。  相似文献   

9.
以山榛蘑为原料,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山榛蘑多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进一步优化提取工艺条件,确定影响山榛蘑多糖提取率的主次因素分别是料液比、浸提时间、浸提次数和浸提温度。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是料液比1∶25,浸提温度95℃,浸提时间5h,浸提次数3次,多糖得率达4.81%。  相似文献   

10.
以牛大力为原料提取碱溶性多糖,比较NaOH浓度、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液料比以及提取次数对碱溶性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以NaOH浓度、温度、时间、液料比为考察因素,基于单因素试验结果,采用RSA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液料比对牛大力碱溶性多糖提取率影响最大,其次是浸提时间和NaOH浓度,浸提温度对牛大力碱溶性多糖提取率影响最小。确定碱溶性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即NaOH浓度5.2%、温度61℃、时间2.3 h、液料比34∶1 (mL/g)。在此优化工艺下碱溶性多糖提取率为15.91%,与响应面预测值15.76%拟合良好。  相似文献   

11.
以云南丽江所产的黄色、紫色和黑色3种色型的玛咖为原料,对其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以pH2.0盐酸水溶液为提取溶剂,研究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3个因素对酸水提取玛咖生物碱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其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3因素对黄色和黑色玛咖粉中总生物碱提取结果的影响主次顺序为料液比 > 提取时间 > 提取温度;对紫色玛咖粉中总生物碱提取结果的影响主次顺序为提取时间 > 料液比 > 提取温度。黄色玛咖中总生物碱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0 (g/mL),提取温度75 ℃,提取时间5.5 h,提取得率为9.89%±0.38%;紫色玛咖中总生物碱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为1:25 (g/mL),提取温度90 ℃,提取时间5.5 h,提取率为10.36%±0.58%;黑色玛咖中总生物碱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为1:20 (g/mL),提取温度85 ℃,提取时间6 h,提取得率为10.01%±0.78%。由此可知,不同色型玛咖中总生物碱的最佳提取条件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2.
姚笛  马萍  王颖  杨健  张丽媛 《食品科学》2011,32(8):111-115
为提高玉米芯中木聚糖的得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碱法提取玉米芯中木聚糖的工艺条件,对碱液质量浓度、固液比、处理时间、处理温度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设计中心组合试验,以木聚糖得率为指标值,采用响应面分析法确定最优工艺参数。结果表明:NaOH溶液的质量浓度为25g/100mL、固液比1:25(g/mL)、94℃抽提3h,在上述条件下木聚糖得率为24.39%,比单因素试验的最高得率20.35%高出19.85%,与模型的预期值24.41%基本相符。响应面优化法能够提高玉米芯的木聚糖得率。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葛根总黄酮的得率,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超声辅助提取葛根总黄酮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确定以超声时间、料液比及超声温度为3个主要因素,以总黄酮得率为响应值,根据Box-Behnken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试验设计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超声辅助法提取葛根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蒸馏水作为超声提取溶剂,超声时间43min、料液比1:10(g/mL)、超声温度68℃,总黄酮得率为5.28%,与预测得率5.36%相比,相对误差仅为1.49%。说明该模型可靠,与实际情况拟合较好。  相似文献   

14.
An aqueous extraction technique was applied to optimize the extraction process variables of temperature (40°C–60°C), time (20–100 min), and the solid-to-liquid ratio (1:10–1:15) using a Box-Behnken experimental design and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Maximum extraction yields of total phenolics and flavonoids, and anti-oxidant activities were obtained from Indian jamun fruit. Effects of the extraction temperature and the solid-toliquid ratio were found to be significant (p<0.05) for all responses. Second order polynomial models were developed from experimental data to predict the effects of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s on the responses. Optimum extraction conditions (temperature of 54°C, time of 50 min, and a solid-to-liquid ratio of 1:8.5) for the maximum extraction yield of total phenolics (1,332.36 mg GAE/100 g) and flavonoids (110.94 mg QE/100 g), and the anti-oxidant activity (233.55mg AAE/100 g) were achieved. Experimental values matched well with predicted values obtained under optimum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5.
王松  鲍方印  郑玉华 《食品科学》2010,31(12):80-82
为了优化滁菊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条件,在60℃条件下,采用水和不同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作溶剂,提取滁菊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结果表明乙醇提取明显优于水提。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提取过程中乙醇体积分数、温度、固液比3 个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乙醇溶液作为溶剂,提取滁菊黄酮的最佳条件为乙醇溶液体积分数80%、提取温度70℃、固液比1:100(g/mL),在此条件下,提取黄酮类化合物平均得率为75.46mg/g。3 个因素中,固液比对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6.
为了优化滁菊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条件,在60℃条件下,采用水和不同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作溶剂,提取滁菊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结果表明乙醇提取明显优于水提。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提取过程中乙醇体积分数、温度、固液比3 个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乙醇溶液作为溶剂,提取滁菊黄酮的最佳条件为乙醇溶液体积分数80%、提取温度70℃、固液比1:100(g/mL),在此条件下,提取黄酮类化合物平均得率为75.46mg/g。3 个因素中,固液比对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7.
采用分光光度法,以盐酸小檗碱为标准品测定新疆红果桑中的总生物碱含量。在提取过程中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及提取温度4 个主要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设计法进行试验,优化红果桑总生物碱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红果桑总生物碱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90%、料液比1:15、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6h。根据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测得的红果桑的总生物碱提取率为2.5%。该实验结果可靠,方法简便,最佳条件适合批量生产中该药材的提取。  相似文献   

18.
以红枣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超声功率、提取温度、复合酶添加量、料液比及提取时间对多糖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耦合遗传算法优化超声辅助复合酶提取(ultrasonic assisted complex enzyme extraction,UACEE)红枣多糖工艺,并对比不同提取方式对红枣多糖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UACEE红枣多糖最优的工艺参数为:超声功率308 W、提取温度40℃、复合酶添加量0.49%、料液比1∶32(g/mL),提取时间30 min,在此条件下,所得红枣多糖得率为(7.68±0.01)%。试验值和理论值的相对误差为3.09%。表明响应面耦合遗传算法可较好地模拟和预测红枣多糖得率,且优化工艺参数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响应面法优化微波辅助提取海蓬子籽油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扶庆权 《食品科学》2014,35(20):98-104
以成熟海蓬子种子为原料、石油醚为提取溶剂,采用微波辅助法提取海蓬子籽油。在微波温度、微波时间、料液比和微波功率对海蓬子籽油得率影响4 个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微波辅助提取海蓬子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提取海蓬子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温度55 ℃、微波时间5 min、料液比1∶10(g/mL)、微波功率700 W。在此条件下,海蓬子籽油得率为32.58%。与传统索氏抽提法相比,微波辅助提取海蓬子籽油的得率提高了0.15%,而提取时间仅为索氏抽提法的1.39%。  相似文献   

20.
火棘色素与果胶综合提取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火棘色素和果胶的综合提取工艺条件进行研究。先采用乙醇浸提法提取火棘色素,后采用盐酸水解法提取火棘果胶,并分别采用L9(33)和L9(34)正交试验对色素和果胶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火棘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2h、料液比1:20(m/V),此条件下火棘色素粗提物的提取率为25.31%;用盐酸水解已提取色素的火棘渣提取火棘果胶,最优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2.5h、pH1.5、料液比1:25(m/V),此条件下的火棘果胶提取率为4.72%。该工艺设备投入低、工艺简单、适合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