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不同扫描方式南果梨近红外模型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近红外光谱原理,分别以不同的扫描方式对南果梨样品进行光谱扫描,并对80个南果梨样品分别建立可溶性固形物(SSC)、有效酸度(pH)模型,模型的相关系数和校正集标准偏差均达到应用要求,应用所建模型对20个已知成分含量的南果梨进行可溶性固形物和有效酸度的预测,预测值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模型间有显著差异,确定180°转动扫描2次(正反两面扫描两次)条件下建立的模型为最佳.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利用Purespect型近红外光谱仪获得南果梨样品的光谱数据,采用不同的化学测定方法测定样品中糖、酸含量,分别以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还原糖含量(RSC)、总酸度含量(TA)和有效酸度(pH)为定标参数建立四项指标近红外定标模型,并分析比较4个模型的Rc、Rp、RMSEC、RMSEP及预测集样品的残差c.结果表明:对于糖度指标而言,SSC模型的Rc、Rp值高于RSC模型,且残差e分布较RSC的均匀,SSC是南果梨糖度近红外光谱无损检测定标模型建立适宜的定标参数;对于酸度指标而言,pH模型的Rc值高于TA模型,两个酸度模型的Rp均大于0.9,且二者之间无明显差异,TA模型的残差e分布优于pH模型,考虑到实际应用效果,确定酸度定标模型采用TA作为定标参数.  相似文献   

3.
利用Purespect型近红外光谱分析仪,以不同的扫描方式对南果梨样品进行近红外透射分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单测点扫描6次光谱无显著性差异,仪器稳定性好;多测点扫描4次,并对80个南果梨样品分别建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pH模型,模型的相关系数和校正集标准偏差均达到应用要求;应用模型对20个南果梨的SSC和pH进行预测,预测值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模型间有显著差异.确定180°转动扫描2次(正反两面扫描两次)为可靠、快速、易操作的扫描方式.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采收成熟度对南果梨货架期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盛花后120、125、130、135d采收的南果梨总糖、还原糖、淀粉、总酚含量和细胞膜透性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可滴定酸含量差异极显著;冷藏后常温货架期果实的褐变与果实采收时总酚、总糖和可滴定酸含量直接相关,与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以及淀粉含量存在着间接的关系;冷藏前后南果梨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变化幅度最大。盛花后135d采收的果实冷藏前后总糖、淀粉、总酚可滴定酸含量变化最大,120d的果实还原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最大,盛花后125~130d采收的果实冷藏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均较小;综合考虑果实的褐变程度和品质两方面因素,确定长期贮藏南果梨的适宜采收成熟度为盛花后125~130d。  相似文献   

5.
南果梨糖度近红外光谱无损检测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近红外透射光谱仪,对产自辽宁省鞍山地区的具有代表性的南果梨样品建立了近红外透射光谱与南果梨糖度的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南果梨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还原糖含量的近红外光谱预测值与化学实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剐为0.9364、0.8586,预测均方根偏差(RMSEP)分剐为0.2285、0.07929,其中以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作为定标参数建立模型的预测能力较强,证实利用近红外透射光谱建立的定标模型来测定南果梨的糖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利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采用积分球漫反射方式对60个豆浆样品进行光谱的采集,结合常规分析结果分别建立了3种成分的近红外校正模型。结果表明:豆浆蛋白质、脂肪及可溶性固形物光谱分别经过消除常数偏移量、一阶导数和矢量归一化(SNV)预处理后建模效果最好。蛋白质、脂肪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校正模型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66 4、0.950 0和0.950 7,交叉验证均方根差(RMSECV)依次为0.076 9、0.087 4和0.316;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验证集化学值和模型预测值之间差异不显著,说明模型可以用于豆浆中蛋白质、脂肪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采用可见-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法,以不同时间采摘的哈姆林甜橙果实为样品建立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酸量和VC 的无损检测数学模型,同时对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和不同建模波段范围对模型的预测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原始光谱在400~1000nm 波段的模型预测精度较高。经多元散射校正和5 点移动平均平滑预处理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PLS 模型最好,校正集样品的相关系数为0.995RMSEC和RMSEP分别为0.026%、0.028%;预测集样品的相关系数为0.992。经多元散射校正和9 点移动平均平滑预处理后,果实含酸量的PLS 模型最好,校正集样品的相关系数为0.997,RMSEC 和RMSEP 分别为0.012%、0.013%;预测集样品的相关系数为0.997。经多元散射校正和9 点移动平均平滑预处理后,果实VC 含量的PLS 模型最好,校正集样品的相关系数为0.998,RMSEC 和RMSEP 分别为0.009%、0.009%;预测集样品的相关系数为0.999。可见由不同时间采摘的果实组成的样品集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可以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从而提高模型的适用范围。应用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检测哈姆林甜橙果实的内在品质可行。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光谱方法表征在不同冷冻复温条件下南果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的特征,设置不同的冷冻复温条件(临界温度、循环次数、保温时间以及降温速率),采集其高光谱反射的光谱图像,并进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测定。采用4种不同的预处理方式[多元散射校正(multiplicative scatter correction,MSC)、标准正态变量交换(standard normal variate,SNV)、平滑-标准正态变量交换(Savitzky-Golay standard normal variate,S-G-SNV)、平滑-多元散射校正(Savitzky-Golay multiplicative scatter correction,S-G-MSC)]并结合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competitive adaptive reweighted sampling,CARS)所识别的特征光谱,通过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method,PLS)建立南果梨不同冷冻-复温条件下获得的可溶性固形物模型。结果表明:高光谱能够良好反映南果梨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变化。在不同循环次数下,S-G-MSC-CARS-PLS模型精度最高;在不同降温速率下,MSC-CARS-PLS模型精度最高;在不同保温时间下,SNV-CARS-PLS模型精度最高;在不同临界温度下,S-G-SNV-CARS-PLS模型精度最高。  相似文献   

9.
采收成熟度是影响李果实贮藏质量的重要因素,为实现快速无损判别李果实的成熟度,本文根据开花后发育时间的不同,将163个李果实样品分为早期(n=53)、中期(n=55)和晚期(n=55)三个成熟度,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不同成熟度的李果实进行了分类。通过对马氏距离判别法、簇类独立软模式分类法、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分类模型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原始光谱前20个主成分得分作为输入时的马氏距离判别法模型结果最优,校正集和预测集判别正确率分别为96.33%和96.30%。对不同成熟度样品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及坚实度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各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坚实度差异最大。提取品质指标数据的主成分发现,其聚类趋势与光谱主成分聚类趋势相似。结果表明,使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李果实成熟度进行鉴别是有效的、可行的,且其品质指标含量的差异可作为近红外光谱分类结果的理化验证。  相似文献   

10.
在Android平台上对C11708MA微型近红外光谱仪进行系统开发,实现光谱仪控制、样品指标测量、调用模型文件并显示样品可溶性固形物的预测结果等功能。利用近红外漫反射无损检测技术对镇江句容果园水蜜桃样品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进行相关研究,运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了水蜜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近红外模型,并对模型的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模型,光谱预处理的最佳条件为:移动窗口平滑(MAF)和Savitzky-Golay一阶导数。所建模型的校正相关系数(R_c)和预测相关系数(R_p)分别为0.931 1和0.880 2,校正标准偏差(RMSEC)和预测标准偏差(RMSEP)分别为0.441 0和0.531 0。开发的App程序运行稳定,预测结果准确,可应用于水蜜桃内部品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快速、无损、活体检测。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桃果实品种和成熟度对出汁率和桃汁品质的影响,选择适宜的制汁品种,对15?个中、早熟桃品种3?个成熟度(I、II、III)果实的出汁率以及桃汁的糖、酸组分及质量浓度、总酚质量浓度、褐变度等15?个指标进行测定,运用描述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桃汁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和成熟度桃果实制备的桃汁品质差异较大。主成分分析一共提取了5?个主成分,反映了原变量80.333%的信息。第一、第二主成分主要综合了糖、酸质量浓度的信息;第三、第四主成分主要综合了出汁率和色泽的信息;第五主成分主要综合了总酚质量浓度和褐变度的信息。在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得分图上,综合得分排名较高和较低的品种可以明显区分;通过第一主成分和第三主成分得分图可以将3?个成熟度很好地区分。聚类分析将45?个样品聚为6?类,与主成分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在所有样品中,综合得分排名第一的是‘中油桃12号’-III,排名最后的是‘中桃1号’-I。整体而言,黄肉品种桃汁的综合品质较好,中熟品种优于早熟品种,成熟度高的原料制得的桃汁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2.
成熟度对糯玉米品质和风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成熟度的3种糯玉米为材料,通过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VC、蛋白质含量及其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等品质指标的测定,并结合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SPME/GC-MS)对糯玉米挥发性物质成分及相对含量的分析,考察成熟度对糯玉米品质及风味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成熟度的糯玉米品质指标和香气成分具有显著差异,品质指标大致呈波动变化,而其含量随成熟度增加呈下降趋势。香气成分在渝甜糯中共检出46种,渝科糯中检出33种,渝糯3000中共检出47种,主要成分为烯萜类和醇类,含量超过50%,其中在第四成熟期香气物质含量最丰富。  相似文献   

13.
Controlled atmosphere (CA) storage for 45 or 90 days following harvest reduced quality losses for both ‘Gala’apples and ‘Bartlett’pears compared with fruit from regular atmosphere (RA) storage. Fruit stored in CA were firmer, had higher acidity and less color change than fruit from RA storage. Apples and pears stored together in CA maintained good quality and compared favorably with apples or pears stored separately.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fruit quality between fruit stored at 1% O2 and 1% CO2 compared with fruit stored in 2% O2 and 3% CO2. Fruit harvested at a more advanced stage of maturity deteriorated more quickly in storage than earlier harvested fruit. A combination of 45 days in CA followed by 30 days RA resulted in apples that were superior in quality to apples stored for 75 days in RA alone.  相似文献   

14.
香气成分的损失是梨果实贮藏期间风味裂变的主要表现之一,掌握不同成熟度梨果实香气变化规律对建立基于风味品质变化的梨果实采收和贮藏技术有重要意义。采用SPME-GC 的方法,对不同采收期(早、中、晚)鸭梨果实贮藏期间的主要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鸭梨果实的主要香气成分为乙酸乙酯、己醛、己醇、丁酸乙酯、己酸乙酯等。采收期不同对鸭梨果实贮藏期间香气成分变化有明显的影响。早采鸭梨香气成分的产生受到抑制,贮藏期间含量一直较低;在贮藏初期,晚采梨果实采收后香气成分总含量高于早采和中采果实,但贮藏过程中香气容易散失,贮藏后期下降较快;中期采收的梨果实贮藏期间香气成分逐渐积累,贮藏6 个月时大部分香气成分含量显著高于早采和晚采果实(P < 0.05)。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不同处理方式对鸭梨中有机酸含量的影响,现采用急速降温和缓慢降温方法对早、中、晚三种不同成熟度的鸭梨进行处理并于冰温下贮藏,在贮藏期间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对鸭梨果肉、果皮中的有机酸含量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鸭梨果实中主要的有机酸为苹果酸、莽草酸、柠檬酸、草酸,其中有机酸含量主要表现为苹果酸和莽草酸含量最高,柠檬酸含量次之,草酸含量最少。三种采收成熟度鸭梨中四种有机酸含量在冰温贮藏期间总体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缓慢降温处理后的早、中期采收的鸭梨中主要有机酸含量较急速降温处理高,且与早、晚期采收的鸭梨相比,中期采收的鸭梨中有机酸含量适中。因此,缓慢降温处理结合中期采收的鸭梨能够更好的保持果实中的有机酸含量,从而提高鸭梨品质。  相似文献   

16.
PCA综合分析采收成熟度对金沙柚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择适宜金沙柚长期贮藏的采收成熟度,本试验以盛花后195、206和216 d(成熟度Ⅰ、Ⅱ和Ⅲ)采收的果实为对象,检测了常温贮藏180 d内果实感官品质以及抗氧化相关指标,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PCA)综合评价不同采收成熟度对金沙柚贮藏品质的影响。感官品质检测结果表明:成熟度Ⅰ和Ⅲ的腐烂率低于成熟度Ⅱ;成熟度Ⅱ和Ⅲ失重率低于成熟度Ⅰ。成熟度Ⅱ CCI值高于成熟度Ⅰ和Ⅲ,成熟度Ⅲ亮度(L*)最高。成熟度Ⅰ可溶性糖、VC含量和固酸比高于成熟度Ⅱ和Ⅲ,TA含量反之;成熟度Ⅱ的TSS和VC高于成熟度Ⅲ。三者出汁率无明显差异。抗氧化性指标检测表明:成熟度Ⅰ和Ⅱ的总酚含量在贮藏180 d内显著高于成熟度Ⅲ,分别于180和150 d达到最大值(197.68和201.08 μg/g)。成熟度Ⅰ和Ⅱ总黄酮含量高于Ⅲ。成熟度Ⅱ和Ⅲ的DPPH清除率前30 d高于成熟度Ⅰ。三个成熟度FRAR还原力维持OD值0.35左右,无明显差异。PCA分析发现:0~30 d成熟度Ⅱ综合得分最高,在60~180 d成熟度Ⅰ综合得分最高并在90 d达最高值0.59分,成熟度Ⅲ整体得分最低。说明盛花后206 d采收的金沙柚贮藏30 d上市最好,最长贮藏不宜超过120 d;盛花后195 d采收的金沙柚贮藏90 d上市最好,最长贮藏不宜超过150 d;盛花后216 d采收的金沙柚不适合贮藏。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马铃薯变性淀粉在采后早酥梨涂膜保鲜中的应用效果,以马铃薯变性淀粉为主剂,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筛选马铃薯变性淀粉基保鲜膜最佳配方,分析比较最佳涂膜处理对早酥梨常温及低温贮藏期间品质指标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保鲜膜配方为4.00%氧化醋酸酯淀粉、0.50%单甘酯、1.00%β-环糊精、2.00%甘油和0.50%棕榈酸。涂膜处理显著地降低了常温和低温贮藏期间早酥梨质量损失率、腐烂指数以及黄化指数,抑制了果实中叶绿素含量的下降,同时涂膜处理有效地抑制了果实在贮藏期间还原糖、有机酸含量的下降,涂膜处理还可有效地封闭皮孔。可见马铃薯变性淀粉基保鲜膜在果蔬采后防腐保鲜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马朝玲  毕阳  张忠  张文利  魏永波 《食品科学》2016,37(16):299-303
以商业成熟的‘香水梨’和‘嘉宝梨’为试材,经室温(20±3)℃、相对湿度85%~90%条件下后熟,测定后熟期间的生理和品质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香水梨’后熟期间的呼吸强度呈典型的跃变型变化,显著高于‘嘉宝梨’,且‘香水梨’在第5天出现呼吸高峰,‘嘉宝梨’虽在第15天时有呼吸高峰出现,但变化不显著;‘嘉宝梨’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显著高于‘香水梨’,两者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在第15天和第10天时达到最大,‘香水梨’可滴定酸含量显著高于‘嘉宝梨’,后熟期间均逐渐下降;果实色泽变化为a*值变化最明显,‘香水梨’显著高于‘嘉宝梨’,后熟期间均逐渐上升;2种梨后熟期间石细胞含量基本不变,硬度逐渐减小,质量损失率逐渐增大,均为‘香水梨’高于‘嘉宝梨’。综上所述,‘香水梨’和‘嘉宝梨’均属于跃变型果实,后熟期间果实色泽和质地等品质性状均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9.
In Israel, fresh dates are normally harvested unripe and stored in a controlled environment until marketed. Proper ripening depends on maturity at harvest time. Sugar and water contents of the dates are considered important maturity attributes. Decision‐making on the harvesting schedule for each section in a plantation of fresh dates (variety Hayani) is one of the major problems for the growers. In order to estimate the optimum harvest time, conventional laboratory methods have been used to assess the maturity of samples of dates; methods which by nature are destructive, manual and time consuming. A semi‐automatic system for maturity determination of fresh dates has been developed, tested and operated. It combines a near infrared (NIR) spectrometer with a step‐wise cell conveyor, both of which are controlled by a PC. The NIR models were based on measuring the water and total soluble solids (TSS) contents. The calibration models and the prediction results had a standard error of prediction (SEP) of 1% for TSS and water contents.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 between TSS and water contents as predicted by NIR models and as measured in routine laboratory destructive tests was 0.9. The system was capable of testing 100 dates in 3 min. © 1999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20.
张丽  郁志芳  姜丽  蒋娟  雷闪亮 《食品科学》2009,30(20):421-425
研究淀粉液化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ES-2发酵液处理对无锡阳山“湖锦蜜露”水蜜桃贮藏期间品质和生理特性的影响。成熟度一致的果实以生物学效价为29100IU/ml处理液浸泡2min,自然晾干后装入塑料筐,于(1.0±0.5)℃条件下贮藏。每样品20个果实,每处理重复3次。贮藏期间每10d测定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呼吸强度、相对电导率、MDA、总酸、VC、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SOD活力、POD活力。结果表明:低温贮藏期间,ES-2发酵液处理可有效降低“湖锦蜜露”果实的腐烂率,减少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和VC的损失,抑制呼吸强度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增加,维持较高的SOD活性,推迟细胞电导率的上升。但发酵液处理对“湖锦蜜露”果实表面颜色有一定的不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