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了葡萄糖氧化酶的添加量、浸泡温度、浸泡时间对油炸薯条中丙烯酰胺形成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浸泡时间42min,浸泡温度70℃,葡萄糖氧化酶添加量1 700U/kg,丙烯酰胺最低生成量为240.62μg/kg。  相似文献   

2.
采用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添加剂对油炸薯条进行前处理,探索控制油炸薯条中丙烯酰胺的方法。用绿茶、大蒜浸提液等四种添加剂浸泡薯条后高温油炸,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方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四种添加剂均能有效抑制丙烯酰胺的产生;当绿茶浸提液添加量为5 g/100 m L,浸泡时间为60 min,对丙烯酰胺抑制率达到49.53%。  相似文献   

3.
戚岱莎  李舒雲  张清 《食品科学》2022,43(16):122-128
考察不同添加量(0.01%、0.02%、0.03%、0.07%、0.14%)石榴皮醇提物(ethanol extract of pomegranate peel,EEPP)对薯条深度油炸过程中煎炸油的氧化稳定性和丙烯酰胺(acrylamide,AA)生成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EEPP表现出较高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抑制率(20%~97%)、2,2’-联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阳离子自由基抑制率(16%~91%)和铁离子还原力(0.3~8.24 mmol/g);其总酚含量为20.14 mg/g。相较于低添加量的EEPP,添加量为0.14%的EEPP对煎炸油中酸价、过氧化值和极性组分含量的增长速率延缓效果最好,从而表现出最高的氧化稳定性。另外,在此添加量下,对薯条和煎炸油中的AA也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抑制率达83%)。所以,EEPP具有成为新型抗氧化剂的潜在能力,以延缓薯条油炸过程中煎炸油的氧化劣变速率和有效抑制薯条油炸过程中AA的产生,确保煎炸食品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油炸薯条中丙烯酰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了一种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SPE-HPLC)测定油炸薯条中丙烯酰胺的方法.方法 样品用2.0 mol/L氯化钠溶液进行提取,使用Styre Screen H2P固相萃取柱(200 mg/3 ml)净化,然后用Sapphire C18反相色谱柱进行分析,流动相为甲醇/水(5∶95),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00 nm.结果 在1.0 ~ 10.0 μg/g的添加水平范围内,样品中丙烯酰胺的平均回收率为66.2% ~80.9%,相对标准偏差为1.6% ~2.1%,最低检测限和最低定量限分别为0.025和0.080 μg/g.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准确,可用于油炸薯条中丙烯酰胺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预处理对云南脆皮薯条中丙烯酰胺形成的抑制效果。方法通过选取油炸温度、油炸时间和淀粉水溶液浓度的3个梯度设计单因素实验,对其品质变化进行测定以及感官综合评分法评定,建立云南脆皮薯条的最佳加工工艺。为有效控制丙烯酰胺,在热加工前,将马铃薯分别进行热烫(85℃下热烫10 min)、半胱氨酸浸泡(常温下于3 g/L的半胱氨酸溶液中浸泡10 min)、热烫+半胱氨酸浸泡(在85℃下浸泡于3g/L半胱氨酸溶液中10min)预处理,以未处理为对照组。热加工后,分别对云南脆皮薯条样品的风味品质指标:水分含量、水分活度、质量、颜色、还原糖含量、天冬酰胺、半胱氨酸等进行测定,分析不同预处理方式对云南脆皮薯条风味品质的影响,并对丙烯酰胺含量进行测定,比较3种预处理方式对云南脆皮薯条中丙烯酰胺的抑制情况。结果用热烫+半胱氨酸浸泡的预处理方式处理马铃薯后制作云南脆皮薯条,水分含量、颜色、还原糖、天冬酰胺与未处理组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半胱氨酸含量与其他预处理组对比显著增加;丙烯酰胺含量与单独热烫、未处理组相比明显减少(P0.05)。结论运用半胱氨酸溶液浸泡并联热烫预处理云南脆皮薯条能有效降低食物中的丙烯酰胺同时保留食物风味品质。  相似文献   

6.
油炸薯条中酚类抗氧化剂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油炸薯条中PG、TBHQ、BHA、4HR、BHT、2246.其中PG、TBHQ用50%甲醇(体积分数1%的冰醋酸)作流动相,BHA、4HR、BHT、2246用80%的甲醇作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用纯甲醇提取样品中的PG、TBHQ;用甲醇∶二氯甲烷=9∶ 1(V/V)提取BHA、4HR、BHT、2246.相关系数在0.9983~0.9996之间,检出限为1.0~2.0μg/g ,标准偏差在0.21%~5.30%之间,平均回收率均在85%以上.  相似文献   

7.
《食品工业科技》2008,(08):270-271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油炸薯条中PG、TBHQ、BHA、4HR、BHT、2246。其中PG、TBHQ用50%甲醇(体积分数1%的冰醋酸)作流动相,BHA、4HR、BHT、2246用80%的甲醇作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用纯甲醇提取样品中的PG、TBHQ;用甲醇∶二氯甲烷=9∶1(V/V)提取BHA、4HR、BHT、2246。相关系数在0.9983~0.9996之间,检出限为1.0~2.0μg/g,标准偏差在0.21%~5.30%之间,平均回收率均在85%以上。   相似文献   

8.
丙烯酰胺毒性及油炸食品丙烯酰胺抑制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丙烯酰胺是富含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的食品在高温加热下发生美拉德反应产生的,其对人体有一种潜在致癌作用.综述了丙烯酰胺的一些毒性,以及抑制油炸食品中丙烯酰胺产生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马铃薯条对不同油脂的吸收规律,使用深度油炸1、3、5 d后的大豆油、油茶籽油及两种油脂不同比例调和油煎炸马铃薯条,测定马铃薯条在油炸过程中总油脂、表面油脂、结构油脂、水分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对于同一种油脂来说,马铃薯条中总油脂含量随油炸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对于各新鲜油脂处理组马铃薯条,当油炸时间小于150 s时,总油脂含量随油炸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增加,当油炸时间超过150 s时,总油脂含量随油炸时间的延长变化不明显,油炸240 s后的总油脂含量接近0.22 g/g。油脂劣变程度对油炸马铃薯条的油脂含量有明显影响,对于相同劣变程度的油脂,随油炸时间延长,油脂黏度增大,马铃薯条对油脂吸附能力增强,表现为所有处理组马铃薯条的表面油脂含量的升高。在油炸过程中,当油炸时间小于120 s时,水分含量变化速率随着反复油炸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油炸150~240 s时,总油脂含量与水分含量的比值随着油炸时间的延长差异逐渐增加,其中在使用深度油炸3、5 d的油处理时,油茶籽油油炸组最高。  相似文献   

10.
丙烯酰胺是一种在高温下加工的食品中美拉德反应的副产物,常见于油炸和焙烤类食品中,已被认为是潜在的致癌物。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可以通过添加从植物中提取的天然活性成分来抑制食品加工过程中丙烯酰胺的形成,由于天然植物天然环保、取材易、成本低,因此是一种符合工业需求的添加剂。本文着重对香辛料提取物、水果提取物、叶茎类提取物和谷豆类提取物抑制丙烯酰胺的效果研究进行了综述,结合抑制效果和对产品的感官影响,得出较为可行的抑制剂为茴香提取物、竹叶提取物、葡萄副产品和黑花生衣提取物。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对未来的潜在方向提出了展望,以期为食品工业中抑制丙烯酰胺提供更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油炸马铃薯食品中发现丙烯酰胺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油炸或焙烤马铃薯食品中的丙烯酰胺含量、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的分析方法、丙烯酰胺毒性问题的最新研究结果进行了综述。现有研究结果表明 ,炸薯片、炸薯条中含有较高含量的丙烯酰胺 ,过度油炸会进一步增加薯条中的丙烯酰胺含量 ,而相应的生马铃薯原料与煮熟马铃薯中则不含丙烯酰胺。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的分析方法目前采用气相色谱 -质谱法 (GC MS)与液相色谱 串联质谱联用新技术 (LC/MS/MS) ,但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的分析方法、丙烯酰胺的毒理学研究仍在进一步发展中。  相似文献   

13.
几种添加剂对油炸薯片中丙烯酰胺产生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葡萄糖-天冬酰胺模拟反应体系研究了阿魏酸、儿茶素、CaCl2、NaHSO3、VC、L-半胱氨酸等物质对丙烯酰胺产生的抑制作用,筛选出了抑制效果良好的三种添加剂NaHSO3、CaCl2和半胱氨酸。分别用0.1%、0.3%和0.5%的NaHSO3、CaCl2和半胱氨酸在油炸前浸泡土豆片,发现它们都能显著减少油炸土豆片中丙烯酰胺的产生;当半胱氨酸和CaCl2浓度分别为0.3%和0.5%时,油炸薯片中检测不到丙烯酰胺。  相似文献   

14.
3种添加剂对油炸薯片丙烯酰胺产生和质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萍  欧仕益  袁霖 《中国粮油学报》2007,22(3):131-133,139
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探讨了3种添加剂NaHSO3、CaCl2和半胱氨酸浸泡土豆片对油炸薯片中丙烯酰胺形成的抑制作用,同时采用白度仪和质构仪测定了油炸薯片的白度和脆度,发现半胱氨酸和CaCl2能有效地抑制丙烯酰胺形成且对薯片色泽和脆度影响较小,是两种具有应用前景的丙烯酰胺抑制剂。  相似文献   

15.
本论文研究黑花生衣提取物对油炸马铃薯体系中丙烯酰胺形成的影响。采用黑花生衣中提取出的粗提物(BPSE)、原花青素(BPSP)、花色苷(BPSA)以及BPSP分级得到的M1、M2和M3三种不同平均聚合度的原花青素,分别将6种物质添加到马铃薯粉中,油炸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丙烯酰胺含量;选择最佳抑制率最大的物质进行动力学试验。结果表明,BPSE、BPSP、BPSA、M1、M2和M3对丙烯酰胺的最佳抑制浓度分别为0.1μg/mL、1μg/mL、0.1μg/mL、1μg/mL、0.01μg/mL和0.1μg/mL,最佳抑制率分别为39.78%、60.63%、25.18%、53.35%、49.02%和43.75%,原花青素能很好地抑制丙烯酰胺形成。通过比较BPSP试验组、空白对照组和橙皮苷阳性对照组对油炸马铃薯体系中丙烯酰胺的形成动力学过程,得出丙烯酰胺在200 s时,生成量最高,BPSP可以有效抑制丙烯酰胺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采用理化测定及感官评分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预处理过程中切片厚度、冷冻温度、护色液三因素对低温真空油炸马铃薯片的感官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切片厚度2 mm,冷冻温度-18~-20℃,0.1%柠檬酸护色液为最佳的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不同马铃薯品种对鲜切油炸薯片中丙烯酰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11个不同马铃薯品种,在相同的油炸条件下进行鲜切油炸薯片实验,采用液相-质谱联用检测其不同品种鲜切油炸薯片的丙烯酰胺含量,结合品种的还原糖含量,对丙烯酰胺含量进行分析。方法:热烫60s,表面干燥,180℃油炸100s,脱油,样品预处理,待测。结果:在相同油炸实验的基础上,检测出丙烯酰胺含量较低的是D519、陇薯3号、中薯7号、LK99等;丙烯酰胺含量较高的是中薯8号、夏波蒂、中薯3号等,并且丙烯酰胺含量与品种的还原糖含量走向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18.
加工条件对油条中丙烯酰胺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条在油炸温度160~200℃、油炸时间3~5min时,油条可取得最佳感官特征,同时也是丙烯酰胺产生最多的时段。以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作油炸用油,硫酸铝钾作膨松剂,油条中丙烯酰胺的最高含量不超过150μg/kg;而用棕榈油时,丙烯酰胺的最高含量约为250μg/kg。用0.3%的酵母粉作发酵剂,用棕榈油、花生油炸制的油条中丙烯酰胺最高含量分别达到1589.41和953.60μg/kg,是用硫酸铝钾作膨松剂的油条中丙烯酰胺含量的6.29倍和8.13倍。用泡打粉作膨松剂制得的油条,丙烯酰胺含量明显下降,平均约为50μg/kg。以果葡糖浆作甜味剂的油条中丙烯酰胺含量较蔗糖作甜味剂的油条平均增加约10%。因此,油炸温度160~200℃、油炸时间3~5min,以棕榈油作油炸用油,酵母作发酵剂,果葡糖浆作甜味剂可大大增加油炸面制品中丙烯酰胺含量。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果汁饮料中果汁含量检测技术的现状与进展,分析比较了现行的各种果汁含量的检测方法,系统介绍了各种新型检测技术在果汁含量测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