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豆分离蛋白的磷酸化改性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采用三氯氧磷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磷酸化改性,磷酸化条件为:大豆分离蛋白浓度为4%,。反应pH值为10—1l,加入三氯氧磷与大豆分离蛋白物质的量比为1:3000。测定了改性前后,大豆分离蛋白的水溶性,水溶液的粘度,以及凝胶性,发现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有了很大的改善。改性后大豆分离蛋白的等电点由4.5漂移到了3.0左右。用^31P核磁共振谱,证实了三氯氧磷与大豆分离蛋白反应的实质主要是赖氨酸及精氨酸残基进行氨基磷酯化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磷酸化改性花生分离蛋白膜的制备工艺方法。方法以磷酸化改性花生分离蛋白为原料,以蛋白浓度、pH值、甘油百分含量(占蛋白)、黄原胶百分含量(占蛋白)、时间、温度、超声波功率、超声波频率为考察因素,以膜厚度、吸水率和透光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实验设计进行工艺优化。结果磷酸化改性花生分离蛋白膜的最优制备工艺条件为蛋白浓度5.4%、p H值9.0、甘油百分含量(占蛋白)23.4%、黄原胶百分含量(占蛋白)4.2%、时间60 min、温度66℃、超声波功率210 W、超声波频率28 kHz;此工艺条件下的膜厚度、吸水率和透光率的响应面模型预测值分别为69μm、44.3%和50.7%,验证实验值分别为70±1μm、45.4%±1.6%和49.8%±1.4%,与模型预测值相差1.45%、2.48%和1.78%,说明模型与实际情况拟合较好,验证了预测模型的正确性。结论响应面法对磷酸化改性花生分离蛋白膜制备工艺条件参数优化是可行的,得到的工艺条件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磷酸化改性提高松仁分离蛋白乳化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松仁分离蛋白是从红松松籽仁中提取出的一种蛋白质产品。本实验对松仁蛋白进行磷酸化化学改性,利用三聚磷酸钠(STP)对松仁蛋白进行磷酸化处理,改性后松仁蛋白的乳化能力显著增加,并确定了最佳的改性条件为STP浓度6.0%,提取时间为0.5h,提取温度为40℃。  相似文献   

4.
松仁分离蛋白是从红松松籽仁中提取出的一种蛋白质产品。本实验对松仁蛋白进行磷酸化化学改性,利用三聚磷酸钠(STP)对松仁蛋白进行磷酸化处理,改性后松仁蛋白的乳化能力显著增加,并确定了最佳的改性条件为STP浓度6.0%,提取时间为0.5h,提取温度为40℃。   相似文献   

5.
大豆分离蛋白的磷酸化改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三聚磷酸钠 (STMP)对大豆分离蛋白 (SPI)进行磷酸化改性。研究了不同改性程度下SPI功能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 :磷酸化SPI等电点由 pH 4 4 1移至pH 3 86,溶解性、乳化能力和持水性也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花生蛋白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蛋白改性是拓宽植物蛋白应用范围的关键。综述了植物蛋白改性的机理及其方法,介绍了花生蛋白改性的研究进展以及发展花生蛋白改性技术对我国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7.
非最佳改性条件对磷酸化大豆分离蛋白保水力影响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沈险峰  袁旭 《肉类工业》1995,(2):31-32,14
在模拟肉类制品生产的一般条件下,对添加三聚磷酸盐和由三聚磷酸盐与食盐或酶制剂混合物的大豆分离蛋白进行处理,并测定其保水力。所得结果与最佳改性条件时磷酸化大豆分离蛋白的保水力接近。  相似文献   

8.
花生蛋白改性研究及开发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蛋白改性是拓宽花生蛋白应用范围关键。该文简介花生蛋白功能特性,并对花生蛋白的物理、化学、酶法改性进行较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9.
采用低摩尔比的三氯氧磷(POCl3)/蛋白质对大豆分离蛋白(SPI)进行磷酸化改性。利用响应面法确定了最佳改性工艺条件,并且研究了最佳工艺条件下改性后SPI功能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最佳改性工艺条件为:SPI浓度4%,反应时间30min,POCl3体积0.20mL,pH10.00。磷酸化SPI等电点由4.25降低至3.75,溶解性和乳化能力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大豆分离蛋白磷酸化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低摩尔比的三氯氧磷(POCl3)/蛋白质对大豆分离蛋白(SPI)进行磷酸化改性.利用响应面法确定了最佳改性工艺条件,并且研究了最佳工艺条件下改性后SPI功能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最佳改性工艺条件为:SPI浓度4%,反应时间30min,POCl3体积0.20mL,pH10.00.磷酸化SPI等电点由4.25降低至3.75,溶解性和乳化能力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SDS法改性大豆分离蛋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SDS(十二烷基磺酸钠)法改变大豆分离蛋白分子空间结构,使其能更好与粘胶共混, 进而提高复合纤维成品中蛋白保留率;研究中考查SDS浓度、蛋白浓度、pH值、温度对大豆分离蛋白与粘胶共混膜中蛋白含量影响。结果表明:SDS浓度为2.0%,蛋白浓度为8%,温度为25℃,pH 值9.0时共混膜中蛋白保留率最高。  相似文献   

12.
采用碱提酸沉方法从脱脂花生蛋白粉中提取花生分离蛋白,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法优化花生分离蛋白的提取条件。结果表明:浸提时间和碱液pH 值对提取的花生分离蛋白纯度都有显著影响,且呈非线性关系,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浸提时间131min、浸提温度50℃、碱液pH10、料液比1:12(g/mL)。在此条件下,花生分离蛋白的纯度为95.05%、提取率71%。响应面法对花生分离蛋白提取条件的优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响应面优化转谷氨酰胺酶改性大豆分离蛋白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适于添加到冷饮食品中的大豆分离蛋白,利用转谷氨酰胺酶(TG)对其进行改性,提高其乳化性。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以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为试验因素,以乳化活力指数为响应值,建立数学模型,对酶解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酶解条件为TG酶的添加量0.93×10-4g、温度46℃、时间1.2h。在此条件下,乳化活力指数的预测值为1.9623m2/g,验证实验所得乳化活力指数为1.9658m2/g。所得回归模型拟合情况良好,达到设计要求,本实验得到的改性大豆分离蛋白的乳化性显著高于未改性的大豆分离蛋白。  相似文献   

14.
花生蛋白改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花生是一种重要的油料蛋白资源,天然花生蛋白由于某些功能特性的限制而影响了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花生蛋白改性是当前植物蛋白深加工领域的研究热点,是拓宽花生蛋白应用的关键.本文简单介绍了花生蛋白的营养和功能特性,并概述了花生蛋白改性的分类及目前国内外花生蛋白改性研究的进展,重点综述了花生蛋白的酶解改性及改性蛋白食品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花生蛋白深加工产品及酶解改性制备活性肽的技术发展.探索花生蛋白改性技术及其功能特性,对于开辟花生新的利用途径,提高其使用价值,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低温花生粕为原料,利用碱溶酸沉法提取花生分离蛋白,继而制备花生蛋白饮料,考察自制花生蛋白饮料的稳定性,并研究其氮溶指数、乳化活性及乳化稳定性等功能特性。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pH 9.5、碱提温度55℃、料液比1∶11(g/mL)、提取时间2.5 h,此条件下花生分离蛋白提取率可达90.25%。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显示,其中包含花生蛋白所有特征条带。花生蛋白饮料的平均粒径(D[4,3])为4.31μm,稳定性分析仪测出粒子动态变化斜率(Slope)值为26.66%/h。低温花生粕制备的花生蛋白饮料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这为花生粕高值化利用提供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16.
糖基化反应对花生分离蛋白乳化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通过糖基化提高花生分离蛋白的乳化性,探讨了接枝度、不同还原糖种类、反应温度以及还原糖比例对花生分离蛋白乳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葡萄糖与花生分离蛋白反应所得产物的接枝度较麦芽糖高,即葡萄糖的反应性好于麦芽糖;采用葡萄糖与麦芽糖糖基化后花生分离蛋白的乳化性均得到提高,且葡萄糖所得乳化活性较高,而麦芽糖所得乳化稳定性较高;反应温度高于花生分离蛋白的变性温度(60℃)时,其乳化性反而降低;花生分离蛋白与糖的质量比为1∶2时比1∶1和1∶3更有利于改善蛋白质的乳化性;糖基化改性后,花生分离蛋白的乳化性接近于食品中常用的酪蛋白酸钠。  相似文献   

17.
采用p H偏移法改性花生分离蛋白,研究添加不同比例(0.25%,0.50%和0.75%)改性花生分离蛋白(AH-PPI)和天然花生分离蛋白(N-PPI)对猪肉肌原纤维蛋白(MP)凝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独MP凝胶相比,添加N-PPI-MP凝胶体系的凝胶强度和保水性无显著变化,储能模量G’降低,而添加AH-PPI则显著改善MP凝胶体系的凝胶强度和储能模量G’(p<0.05),当添加量为0.75%时,MP凝胶强度和储能模量G’最大;离心法测试表明,添加AHPPI提高MP凝胶保水性;低场核磁分析显示,添加AH-PPI的MP凝胶体系中T23自由水比例下降,不易流动水比例升高,从而提高MP凝胶的保水性。结果表明,AH-PPI能明显改善猪肉肌原纤维蛋白的凝胶性能,为改性花生分离蛋白在肉类产品加工中的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传统方法对大豆分离蛋白(SPI)进行改性,只可改善一个或几个功能性;而通过现代复合改性技术能明显改善大豆分离蛋白功能性和营养性,为扩大大豆分离蛋白应用领域开辟一条新的思路。该文介绍大豆分离蛋白复合改性技术应用及发展。  相似文献   

19.
聚磷酸钠对大豆分离蛋白的修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聚磷酸钠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磷酸化修饰,研究磷酸化反应的工艺条件及改性后大豆分离蛋白几种功能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当大豆分离蛋白4%、三聚磷酸钠9%、反应初始pH9、反应时间3h时,磷酸化程度最大;磷酸化后的大豆分离蛋白的溶解性、乳化性以及粘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中性蛋白酶酶解酰化大豆分离蛋白功能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月  张东杰 《食品科学》2011,32(13):234
利用中性蛋白酶对琥珀酰化大豆分离蛋白进行酶解改性,考察pH值、酶解温度和加酶量对其功能特性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中心组合试验确定最优酶解改性条件:pH值为6.82、酶解温度为48℃、加酶量为6627U/mL。酶解改性后琥珀酰化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均有较大提高,与改性前的大豆分离蛋白相比溶解度、乳化性、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和起泡稳定性分别提高了32.28、3.89、4.41、2.5、1.22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