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淡水鱼鱼糜的研究情况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较详细的介绍了我国淡水鱼鱼糜的稳定性、凝胶性、凝胶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情况 ,对淡水鱼糜及其制品在我国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淡水鱼为原料,研究分析预处理工艺、干燥室内风速、干燥室内风温对干燥时间、产品的TVBN值和产品复水性的影响。确定了适合淡水鱼片热泵干燥的工艺参数为:新鲜鱼片,干燥室内风速1.0 m/s,风温50℃。在该工艺条件下干燥的鱼片干制品复水性好,感官评定好,新鲜度好,属于一级品,并且具有干燥时间短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鱼骨胶原蛋白的纯化及其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鲨鱼、鲢鱼、草鱼和罗非鱼鱼骨胶原蛋白的纯化方法并对其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所提取的四种胶原蛋白纯度均较高,相比之下,鲨鱼骨胶原蛋白纯度最高.通过蛋白酶解研究发现,四种鱼鱼骨胶原蛋白均可被胰蛋白酶和蛋白酶K水解,水解产物分予量大小各异,成分复杂.酶解蛋白图谱结果表明,不同鱼种鱼骨胶原蛋白酶解后的电泳图谱有一定差异.鱼品种越接近,提取的骨胶原蛋白酶解后的电泳图谱差异越小;反之,鱼品种差异越大,骨胶原蛋白酶解后的电泳图谱差异也越大.氨基酸组成分析表明,鲨鱼和鲢鱼骨胶原蛋白中,甘氨酸含量最丰富,依次是丙氨酸、谷氨酸和精氨酸.  相似文献   

4.
鱼鳞胶原蛋白提取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胃蛋白酶从鱼鳞中提取胶原蛋白,考察了提取介质、前处理、搅拌、提取次数及提取时间等对胶原蛋白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鱼鳞胶原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为采用微波处理辅助去杂,以10%柠檬酸脱钙后,再以1%柠檬酸作为提取介质,同时加以搅拌,提取3次,每次48h。纯化后的鱼鳞胶原蛋白通过SDS-PAGE凝胶电泳和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并与标准Ⅰ型胶原蛋白比较,确定所提蛋白为典型的Ⅰ型胶原蛋白且达到了电泳纯。  相似文献   

5.
Kefir在低值淡水鱼鱼糜脱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翔  王蕊 《食品科学》2011,32(23):152-156
Kefir是由乳酸菌、酵母菌及醋酸菌等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发酵剂,发酵产物酸、醇均有去腥增香作用。利用Kefir发酵对淡水鱼鱼糜去腥。结果表明:Kefir添加量2.0g/100mL、脱腥温度26℃、脱腥时间60min的条件下,鲢鱼鱼糜的腥味值为1.1,鱼腥味极弱,而凝胶强度为316.45g ·cm、白度62.65,与对照组(凝胶强度和白度分别为317.46g ·cm和61.85)相似,因此,利用Kefir进行淡水鱼鱼糜脱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通过对比8种淡水鱼鱼糜产品理化以及消化性特征,构建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以及自组织映射网络(self-organizing maps,SOM)数学模型,探讨了种类差异与产品特征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8种鱼糜凝胶的pH在6.24~6.79之间,且没有显著性差异,颜色以及亨特白度不同鱼糜间差异较明显,草鱼、青鱼和鲈鱼的凝胶强度最高(约1100 g?cm),其中鲈鱼的胶着性、咀嚼性、弹性以及回弹性等质构性质整体优于其他种类,草鱼和鲟鱼鱼糜凝胶由于具有较松散的结构,具有更快的蛋白质消化率,但最终消化率趋于一致。聚类分析与PCA结果相互印证了不同种类鱼糜的从属关系,构建14×8组特征参数为输入层,构建竞争层为5,输出层为25的SOM模型进一步通过拓扑结构展现了鱼糜主要特征与种类之间的内在关联。该研究旨在为我国淡水鱼鱼糜深加工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7.
淡水鱼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阳杰  沈建 《肉类研究》2012,26(7):29-31
主要介绍近年来淡水鱼加工技术的发展.结合近年来淡水鱼加工领域国内外一些研究成果,以淡水鱼冷冻加工技术、腌熏加工技术以及蛋白饲料加工技术为重点,对淡水鱼加工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较为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8.
利用热重分析(TGA)和差热分析(DTA)法研究鱼鳞、脱钙鱼鳞及鱼鳞粉的热变化,实验表明鱼鳞和鱼鳞粉出现2次失重,脱钙鱼鳞出现3次失重,可能是鱼鳞经过强酸强碱处理后,胶原蛋白结构会发生改变导致。3种样品的失重终止温度分别为636、672、641℃。鱼鳞在1 120℃左右有一个大的放热峰,可能是鱼鳞中天然的羟基磷灰石结晶度改变造成。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法对所得样品进行红外分析表明800℃~1 120℃之间可得到纯度较高的羟基磷灰石。  相似文献   

9.
淡水鱼糜漂洗水中水溶性蛋白质回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和比较了四种不同回收剂回收淡水鱼糜漂洗水中水溶性蛋白质的特性。首先,通过正交试验法以蛋白质的回收率为指标,优化三氯化铁、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明矾和硫酸锌回收淡水鱼糜漂洗水中水溶性蛋白质的的最佳条件,分别为三氯化铁浓度0.05%、pH值6.0、温度20℃和时间50 min;阳离子聚丙烯酰胺pH值3.0,浓度0.4%,时间70 min和温度20℃;明矾浓度0.2%,pH6.0,温度20℃和时间50 min以及硫酸锌时间70 min,温度15℃,浓度0.2%和pH7.5。其次,测定四种不同回收剂在最佳条件下回收淡水鱼糜漂洗水中水溶性蛋白质的回收率,最大回收率分别为三氯化铁83.26%、阳离子聚丙烯酰胺70.78%、明矾74%和硫酸锌61.56%。从回收效果、卫生安全性和成本角度综合考虑,三氯化铁法和硫酸锌法具有实际可应用性。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淡水鱼松贮藏期,合成了磷脂茶多酚复合物(TPP-PL),研究其溶解性、缓释性、抗氧化性以及对鱼松贮藏期间过氧化值及脂肪酸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磷脂包覆能有效提高茶多酚(TPP)的亲脂性,在氯仿-水和乙酸乙酯-水体系中,TPP-PL的分配系数K值分别达到150.8和21.33;TPP-PL缓释性更佳,其体外释放模拟试验24 h的TPP释放率仅为24%±3.6%,能与鱼松结合并持久释放TPP;同时,TPP和TPP-PL的抗氧化能力存在剂量效应,两者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差异不大,而TPP-PL铁离子还原力则略低于TPP。将TPP单体与TPP-PL分别应用于鱼松后发现,经TPP-PL处理的鱼松过氧化值上升较TPP处理的鱼松过氧化值缓慢,贮藏20 d后,后者的过氧化值比前者高50 meq/kg;鱼肉在炒制成鱼松后因热氧化作用导致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减少,饱和脂肪含量增加,而添加TPP-PL的鱼松在炒制过程中硬脂酸增量和亚油酸减量仅为1.46%和4.29%,均显著小于TPP单体鱼松硬脂酸和亚油酸的变化。TPP-PL能长效保护鱼松炒制和贮藏过程中的脂质氧化,延长鱼松保质期,维持鱼松营养性,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鄱阳湖野生鱼类脂肪酸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研究鄱阳湖野生淡水鱼类脂肪酸的含量,了解鄱阳湖鱼类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含量和构成比。鱼肌肉用氯仿甲醇溶液提取脂肪,碱法甲酯化后用气相色谱分析。结果显示:鱼肌肉中的PUFA的含量随鱼类品种的不同有较大的差别,范围为18.65%~43.07%;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二十碳五烯酸(EPA)的含量也变化较大,其中黄颡鱼的DHA含量最高,可达10.72%,而鲹鲦的EPA含量则是所测鱼类中最高的,达4.61%。其中n-3系不饱和脂肪酸与n-6系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也相差悬殊,从1:0.7到1:2.5不等。不同科目的鱼,在C22:4n-6、C22:5n-3(DPA)含量上有显著性差异。不同生活习性的鱼,其共轭亚油酸(CLA)、C20:4n-6、C22:2n-6、C22:4n-6、C22:5n-3、C22:6n-3(DHA)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水域中,鱼肌肉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鱼的生活习性如生活在不同的水层和食性等有较大关系,鱼的遗传因素与脂肪酸比例和含量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2.
淡水鱼鱼糕加工适性和微冻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草鱼、鲢鱼、鲫鱼、鲈鱼、鲑鱼、黑鱼、鳊鱼、鲶鱼、鳙鱼等9种淡水鱼的采肉率和成本,比较不同淡水鱼鱼糕的营养特性和品质差异,测定鱼糕微冻贮藏过程中细菌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VB-N)和硫代巴比妥酸还原值(TBARS)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鲶鱼采肉率最高,所需成本最低。不同淡水鱼鱼糕总蛋白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而含水量、脂肪和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草鱼鱼糕的硬度适中,弹性和凝聚性均优于其他种类淡水鱼鱼糕,咀嚼性和凝胶强度仅次于鲑鱼鱼糕,最适合作为淡水鱼鱼糜制品的加工原料。微冻与真空包装结合能明显延长鱼糕的货架期。草鱼鱼糕、鲢鱼鱼糕、黑鱼鱼糕和鳙鱼鱼糕的微冻保鲜期在56d以上。  相似文献   

13.
传统淡水鱼发酵制品中乳酸菌的分离筛选及发酵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我国传统淡水鱼易腐败、鱼腥味重、利用率低及附加值低等问题,对我国传统淡水鱼发酵制品中的乳酸菌进行分离鉴定及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生理生化、耐盐性、抑菌性、适宜生长温度、生长曲线及pH值变化等实验筛选出的7 株乳酸菌均适宜作为淡水鱼发酵制品的发酵剂;通过16S rRNA序列分析法,确定其中2 株为戊糖片球菌,余下5 株为植物乳杆菌。  相似文献   

14.
大宗淡水鱼类原料特性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7种大宗淡水鱼的原料特性进行比较分析,测定7种大宗淡水鱼鱼体各部分比例、采肉率、基本成分、pH值及蛋白质组成,并对鱼背肉进行质地多面剖析(TPA)测试。结果表明:7种大宗淡水鱼之间内脏和鱼头所占比例差异较明显;青鱼的采肉率最高为54.33%,鳙鱼的最低为32.80%;水分、灰分和粗蛋白含量差异较小;粗脂肪含量鳊鱼最高为4.08%;非蛋白氮、水溶性蛋白、盐溶性蛋白、碱溶性蛋白和碱不溶性蛋白在7种鱼肉中所占比例最高的分别为鲢鱼(1.67%)、鲤鱼(4.68%)、草鱼(9.91%)、鲤鱼(2.45%)和鳊鱼(0.83%);综合考虑TPA测试的相关参数,青鱼和鲤鱼肉的质构特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两种解冻方式对淡水鱼品质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4℃低温解冻和25℃水浴解冻两种解冻方式对淡水鱼品质影响,本文以冷冻鮰鱼、鲈鱼、鳜鱼为研究对象,采用4℃低温解冻和25℃水浴解冻方式分别对鮰鱼、鲈鱼、鳜鱼进行解冻,研究两种解冻方式对三种淡水鱼解冻损失率、加压失水率、蒸煮损失率、pH、白度、韧性、微观组织结构、水分分布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经4℃低温解冻后同种淡水鱼解冻损失率、加压失水率、蒸煮损失率、白度值低于25℃水浴解冻组样品;同种淡水鱼4℃低温解冻方式pH、韧性高于25℃水浴解冻。微观组织结构方面,25℃水浴解冻较4℃低温解冻方式其细胞间隙增大。低场核磁共振分析结果表明,4℃低温解冻较25℃水浴解冻方式其不可移动水含量高,其自由水含量低,即4℃低温解冻方式优于25℃水浴解冻方式;综合考虑得出,4℃低温解冻方式更有利于保持淡水鱼良好品质。  相似文献   

16.
淡水鱼肉蛋白质组成及其在鱼糜制品加工中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鱼肉蛋白质组成、鱼糜凝胶特性的测定及SDS-PAGE凝胶电泳,研究了鲢、鳙、草、鲫四种淡水鱼鱼糜凝胶特性及其凝胶形成过程中蛋白质组成的变化。四种淡水鱼肉粗蛋白质含量基本相同,但凝胶特性存在明显差异,其原因是四种淡水鱼肉的盐溶性蛋白含量不同。在鱼糜制品加工过程中,盐溶性蛋白质、水溶性蛋白的比例逐渐下降,而不溶性蛋白比例逐渐上升。弹性凝胶体的形成始于盐擂阶段,主要形成于低温凝胶化阶段。SDS-PAGE凝胶电泳图谱显示,肌球蛋白重链的量在鱼糜凝胶形成过程中明显减少,而肌球蛋白轻链和肌动蛋白的量几乎未发生变化。肌球蛋白重链在内源转谷氨酰胺酶作用下,发生分子间或分子内的ε-(γ-Glu)-Lys共价交联,形成了网络状的不溶性蛋白。  相似文献   

17.
姚芳  祁兴普  刘萍 《食品科学》2012,33(6):44-49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利用淡水鱼下脚料制备鱼酿调味汁的工艺技术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适酶解反应工艺条件为添加蛋白酶(风味蛋白酶:碱性蛋白酶=1:1)0.25g/100g,在55℃、pH7.5条件下酶解4h;最适发酵工艺条件为添加2.0g/100g酵母在35℃条件下发酵1h;最适美拉德反应的工艺条件为添加还原糖(木糖:葡萄糖=1:3)4g/100g、L-半胱氨酸盐酸盐1.0g/100g,在115℃条件下反应40min。研制出的调味汁有浓郁的肉香味和酱香味,无鱼腥味,游离态氨基酸态氮含量0.86g/100mL,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天然调味品。  相似文献   

18.
草鱼鱼鳞胶原蛋白的提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用酸法提取胶原蛋白,对脱钙工艺及酸提取胶原工艺进行了正交实验.最终得到,脱钙的优化条件为盐酸浓度0.4mol/L,脱钙时间1h,料液比为8:100.酸提取的优化工艺为:酸浓度50%,提取时间3天,料液比50:100.醋酸、柠檬酸、乳酸三种酸最优工艺下的胶原得率分别为:45.82%,74.34%,49.31%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刺参热加工过程中体壁胶原蛋白的物性变化规律,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考察样品浓度、溶剂和热处理条件对刺参体壁酶促溶性胶原蛋白(pepsin-soluble collagen,PSC)溶液聚集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乙酸缓冲液(pH2.7)、PBS缓冲液(pH7.2)和超纯水中,海参体壁酶促溶性胶原蛋白均随着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开始自组装,并最终形成无规则的团状结构或者片状网络结构。但是,溶剂不同,其开始自组装所需要的胶原蛋白浓度也不同。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或加热时间的延长,刺参体壁酶促溶性胶原蛋白分子逐渐聚集成网络结构,但加热温度超过100℃或时间超过2 h后,其交联程度逐渐降低,网络结构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20.
淡水鱼防腐保鲜栅栏因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淡水鱼是一种含有丰富蛋白质和脂肪的食品原料,因此,微生物的控制是其捕获后防腐保鲜的关键环节。栅栏技术是通过将多种抑菌、杀菌因子科学地组合,从而抑制保鲜期间淡水鱼中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保证其安全和品质的一种保鲜技术。本文概述了栅栏效应与微生物的关系,以及淡水鱼保鲜中常用栅栏因子的研究现状与组合方式,以期为淡水鱼栅栏保鲜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