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永红  李柏林  欧杰  田文博 《食品科学》2007,28(10):417-420
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是一种利用碳水化合物为主要底物发酵产生酸性胞外杂多糖黄原胶的革兰氏阴性菌。本实验研究了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Mg2+、MoO2-对野油菜黄单胞菌代谢过程中关键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丙酮酸激酶在不同发酵时期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Mg2+添加量为1ml即在发酵液中为0.5g/50ml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明显提高,MoO2-在发酵液中浓度为0.20g/50ml时丙酮酸激酶活性提高,表明适量的镁、钼对上述酶活性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pH值、接种量、转速、发酵温度对黄原胶发酵的影响.通过摇瓶发酵,改变试验条件,测定发酵液黏度、粗胶含量来确定较为适合的发酵工艺.正交试验确定了黄原胶的最佳发酵条件为:pH7.2,接种量6%,转速200r/min,发酵温度28℃发酵72h.在此发酵条件下,产量达到25.5g/L,黏度为5569mPa·s.  相似文献   

3.
欧杰  李柏林  程抒劼 《食品科学》2007,28(8):273-276
本实验研究野油菜黄单胞菌以玉米淀粉作为碳源进行黄原胶生物合成过程中,添加作为携氧剂的混合烷烃对提高产胶率的影响,同时电镜观察不同发酵时期野油菜黄单胞菌的产胶情况。在摇瓶发酵的基础上,进行发酵罐实验。添加8%混合烷烃发酵66h后,黄原胶产胶率和碳源转化率明显提高。结果显示:摇瓶发酵产胶率可达3.84%(对照组为2.58%),碳源转化率为76.8%(对照组为51.6%);发酵罐产胶率可达4.18%(对照组为2.90%),碳源转化率为83.6%(对照组为58.0%)。  相似文献   

4.
对不同代数啤酒酵母在丙酮酸激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异柠檬酸脱氢酶、乙醇脱氢酶的酶活性特征方面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酵母在不断传代过程中,胞内代谢关键酶的活性均呈现一定变化,而丙酮酸激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和乙醇脱氢酶变化最为明显,并且与酵母活力有着紧密的联系,当3种酶活性高时,酵母活力旺盛,代谢物质的量较为协调.  相似文献   

5.
野油菜黄单胞菌源黄原胶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柏林  刘以祥  欧杰  徐明全 《食品科学》2004,25(11):428-431
黄原胶在许多行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是具有重大商业价值的微生物多糖。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针对黄原胶产率的研究也由菌种选育、培养基、发酵条件等转向基础代谢流、基因工程和酶工程方面的研究。国内外已有基础代谢流、酶工程、基因工程方面基础的研究报道,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获得产高黏度黄原胶基因工程菌株.方法 利用PCR技术,以野油菜黄单胞菌X58基因组为模板扩增得到产胶基因gumBC,通过纯化、内切酶酶切、连接和接合,构建了含gumBC基因表达载体(pBBR-gumBC)的重组菌株X58-BC.结果 经10L发酵罐实验证实,gumBC过量表达,黄原胶黏度值(Broolcfield s05,60 r/min)提高了62 %,剪切性能值提高了57%.结论 成功构建了产高黏度黄原胶基因工程菌株.  相似文献   

7.
张建国  黄勋娟 《食品科学》2014,35(23):29-32
通过发酵一株野油菜黄单胞菌得到黄原胶,进而测定该黄原胶在不同质量浓度、pH值、氯化钠质量浓度、温度下黏度变化,分析黄原胶流变特性、丙酮酸质量分数和黏均分子质量。结果表明:本实验菌株的黄原胶产量达到28.4 g/L,黄原胶黏度在质量浓度高于4.0 g/L时迅速升高,黄原胶黏度在pH 3.0~10.0之间稳定。氯化钠质量浓度由10 g/L增加到70 g/L时,使1.0 g/L黄原胶黏度提高20%,而温度高于35 ℃时使1.0 g/L黄原胶黏度降低。黄原胶的丙酮酸质量分数达到6.35%,黏均分子质量为5.7×106 D。1.0 g/L黄原胶的稠度系数和流体指数分别为26.94和0.765 5,5.0 g/L黄原胶的稠度系数和流体指数分别为489.65和0.328 1。研究表明该株野油菜黄单胞菌具有较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获得产高黏度黄原胶基因工程菌株。方法利用PCR技术,以野油菜黄单胞菌X58基因组为模板扩增得到产胶基因gumBC,通过纯化、内切酶酶切、连接和接合,构建了含gumBC基因表达载体(pBBR-gumBC)的重组菌株X58-BC。结果经10 L发酵罐实验证实,gumBC过量表达,黄原胶黏度值(Brookfield s05,60 r/min)提高了62%,剪切性能值提高了57%。结论成功构建了产高黏度黄原胶基因工程菌株。  相似文献   

9.
响应面法优化黄原胶发酵培养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黄原胶发酵培养基,通过测定发酵液黏度、粗胶含量,利用部分因子分析法研究发酵培养基各成分对响应值的影响程度,经最陡爬坡实验和中心组合实验确定玉米浓度和豆饼粉的浓度.得出玉米淀粉5.78%,豆饼粉0.52%时,黄原胶的产量达到27.325g/L,产量比优化前提高了15.7%,黏度达到5734mPa*s.  相似文献   

10.
利用琼脂和啤酒糟为基质,加入营养液培养野油菜黄单胞菌生产黄原胶。研究了培养基组分、基质含水率、培养时间及培养基厚度对黄原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琼脂表面培养生产黄原胶的浓度3%~3.5%,与液体深层培养相当。蔗糖和黄豆饼粉分别是生产黄原胶最适碳源和氮源。基质含水率达到75%时,培养基厚度为6cm时发酵5d,黄原胶产量最大,为35.3g/kg。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优化黄原胶的发酵工艺以提高黄原胶的产量及黏度。方法采用摇瓶发酵,改变实验条件,包括培养基中碳源、氮源的种类和浓度,复合氮源的组成及含量,无机盐的组成及含量,柠檬酸和碳酸钙的含量等。通过测定发酵液黏度、粗胶含量来确定较为适合的发酵工艺。结果通过实验得到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蔗糖4%,硫酸铵0.1%,豆饼粉0.3%,柠檬酸0.1%,硫酸镁0.01%,碳酸钙0.02%;培养条件为:500 mL摇瓶发酵装液量100 mL,转速220 r/min,发酵温度28.5℃,培养72h。进行了发酵罐发酵实验,黄原胶的发酵产量可以达到25.02g/L,发酵液的终黏度5847cP。结论通过工艺优化,黄原胶产量及黏度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2.
反应器结构对黄原胶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对黄原胶在不同结构的发酵罐上生产结果的研究,分析讨论了发酵罐的搅拌器、罐体高径比、桨叶直径与挡板、加热系统及通气量控制等因素对发酵的影响。认为加大高径比值,增加桨叶层数,减小桨叶直径,消除挡板的剪切影响,增大调温系统的传热面积并降低热源温度,控制合理的通气量等方式都是提高发酵产品产量与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携氧剂(H2O2)对野油菜黄单胞菌合成黄原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杰  李柏林  刘秀杰  王刚 《食品科学》2004,25(11):215-217
黄原胶(Xanthan Gum)是由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碳水化合物为主要底物,经发酵产生的‘种酸性胞外杂多糖。发酵中后期黏度增大,氧的传质能力下降,从而影响了黄原胶的产量。本课题研究黄原胶生物合成过程中,H2O2对供氧和提高产胶率的影响。根据添加H2O2实验得出,H2O2添加量为1ml即在发酵液中浓度为4.4mmol/L左右为最适的添加量,最佳添加时刻为48h左右。得出低浓度的H2O2能提高黄原胶的产量,产胶率平均提高了3.28%。  相似文献   

14.
李元鑫  尹丽华  亓烨 《食品科学》2012,33(9):211-216
选用黄原胶生产菌株野油菜黄单胞杆菌XG30-18,经微波辐射后再经亚硝基胍(NTG)处理筛选出一株产高黏度耐酸性黄原胶的突变菌株MW-42-NTG-6,并对其发酵条件进行初步筛选。确定其培养基以蔗糖和玉米淀粉做为混合碳源、大豆分离蛋白为氮源。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适发酵条件为接种量8%、转速240r/min、pH7.0、培养温度28℃。在此发酵条件下,产胶率最高可达到3.92%、黏度为1790cP、耐酸性测定1%黄原胶溶液pH值为4.2。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K+,Na+离子浓度改变对甘蓝黑腐病黄单胞菌(Xanthomonascampestris)胞膜离子通道透性的影响。通过发酵过程采样点电子显微镜照片的软件分析和后期数据的统计处理分析,结合电镜照片,源用胞膜基本理论,阐述了甘蓝黑腐病黄单胞菌(Xanthomonascampestris)胞膜离子通透的透性对黄原胶生物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胞膜通道的透性对黄原胶合成前体物质的运输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瓜尔豆胶和黄原胶对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静  段春月  刘畅 《食品工业》2021,(2):205-210
为改善淀粉的加工品质特性,以玉米淀粉和甘薯淀粉为研究对象,将瓜尔豆胶和黄原胶分别以不同比例(0.1%~0.5%)与淀粉进行复配,系统研究亲水胶体对淀粉理化特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亲水胶体后,随着胶体浓度的增加,复配体系的透光率逐渐下降,凝沉稳定性增大,膨胀度增大,淀粉胶体的硬度下降。RVA分析表明,加入亲水胶体使复配体系的糊化温度升高,峰值黏度、崩解值和终值黏度增加,而甘薯淀粉-黄原胶混合体系的峰值黏度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7.
将小麦淀粉分别与黄原胶和瓜尔豆胶以一定的比例复配,利用析水率实验、DSC方法和SEM微观结构观察等方法,研究亲水胶体黄原胶和瓜尔豆胶在5次冻融循环过程中对小麦淀粉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小麦淀粉的析水率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加,黄原胶和瓜尔豆胶能够明显降低冻融过程中小麦淀粉的析水率,从而抑制小麦淀粉冻融过程中的老化,且随着亲水胶体浓度的增加,对冻融稳定性的改善作用越强;小麦淀粉经过5次冻融循环后,淀粉胶基形成了大量的孔洞,并产生不连续丝状的,类似纤维的结构,且基质较薄,添加亲水胶体后显著改变了小麦淀粉的表观形态,孔洞明显减少,且淀粉基质增厚,形成了类似片状的网络结构。因此,黄原胶和瓜尔豆胶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小麦淀粉的冻融稳定性,且与添加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8.
The effect of xanthan gum (XG) on solubility and emulsifying properties of soy protein isolate (SPI) was evaluated. The solubility of SPI was increased by addition of XG (p < 0.05). The emulsifying activity of SPI-XG was 4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SPI or XG alone (p < 0.05) and similar to that of bovine serum albumin (BSA) (P > 0.05). The emulsifying stability of SPI-XG dispersions was respectively 3 and 2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SPI and BSA (p < 0.05). The solubility and emulsifying properties of SPI-XG dispersions were stable over a wide range of pH (3.0 to 9.0), ionic strength (0.1 to 1.0M NaCl), and heat (85°C, 1 hr).  相似文献   

19.
卡拉胶和黄原胶对酸性凝胶型再制干酪质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质构仪分析和感官评定,研究卡拉胶和黄原胶对酸性再制干酪质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4.25的酸性条件下,在添加0.2%刺槐豆胶的基础上,添加卡拉胶能增强再制干酪的硬度,形成的凝胶硬实且黏厚;添加黄原胶能增强再制干酪的弹性和咀嚼性,形成的凝胶柔滑且富有弹性。可按不同质构需求将两者复配起来运用于酸性凝胶型再制干酪的加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