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桑黄子实体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单糖组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桑黄子实体活性多糖的单糖组成进行研究。方法:桑黄子实体经水提、醇沉、冷冻干燥得水溶性多糖,经DEAE—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柱和Sephacryl S-100 HighResolution凝胶柱进行分离纯化得纯多糖PIFI,气相色谱和气质联用分析多糖的单糖组成。结果:桑黄予实体多糖PIFI的单糖组成为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其摩尔比为0.64:1:1.94。另外还发现一种特殊的单糖3(4)-O-甲基-己糖。结论:建立了用毛细管气相色谱及气质联用测定桑黄了实体多糖单糖组成的方法,确定了桑黄多糖PIFI的单糖组成及摩尔比,还发现一种特殊的单糖3(4)-O-甲基-己糖。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网脊石耳(Umbilicaria decussate(Vill.)Zahlbr.)和淡肤根石耳(Umbilicaria virginis Schaer.)多糖中的单糖组成进行研究。方法:两种石耳经水提、醇沉、冷冻干燥得水溶性多糖,经DEAE-52离子交换层析柱和SephadexG-150凝胶柱进行分离纯化得纯化多糖。气相色谱分析所得多糖的单糖组成。结果:淡肤根石耳精制多糖的单糖组为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其含量之比为16.00:50.96:6.17、淡肤根石耳纯化多糖的单糖组成为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其含量之比为2.97:17.70:1.52;网脊石耳精制多糖的单糖组成为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其含量之比为3.90:38.086:2.00、网脊石耳纯化多糖只含葡萄糖,含量为5.37%。结论:网脊石耳和淡肤根石耳都含有葡萄糖,含有少量的甘露糖和半乳糖。  相似文献   

3.
桑叶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组成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欧阳臻  陈钧  李永辉 《食品科学》2005,26(3):181-184
本文对桑叶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和单糖的组成进行了研究。桑叶经热水提取乙醇沉淀得多糖粗品,经脱蛋白,乙醇分级沉淀、DEAE-纤维素柱和Sephadex G-100柱层析,纯化得MP11、MP12、Mp13三个多糖组分。经糖腈乙酰化处理后进行气相色谱分析得知MP11由Rha、Ara、Xyl、Man、Glu、Gal组成,其比例为21:16:3:3:1:20;MP12由Rha和Glu组成,其比例为3:1:MP13主要由Rha组成。为桑叶多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脱脂乳中分别培养植物乳杆菌菌株YW11和菌株SKT109,经三氯乙酸除蛋白、离心、乙醇沉淀、透析、冷冻干燥得到胞外多糖粗品,再经DEAE-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柱和Sepharose CL-6B凝胶柱纯化,得到两种胞外多糖纯品。利用气相色谱法分析此两种多糖的单糖组成,并采用KBr压片法观察红外光谱,利用动态光散射方法测定多糖的流体力学半径(Rh)。结果显示:YW11胞外多糖的单糖组成为葡萄糖、半乳糖,其物质的量比为3.45∶1,流体力学半径为69.20 nm;SKT109胞外多糖的单糖组成为葡萄糖、半乳糖,其物质的量比为1.43∶1,流体力学半径为41.74 nm;YW11胞外多糖的乳化能力强于SKT109胞外多糖,但前者的乳化稳定性略低;两种胞外多糖分别与其他乳化剂之间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乳化颗粒的半径主要集中在1~2 μm之间。本研究获得的植物乳杆菌胞外多糖在食品加工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金针菇子实体经水提醇沉得水溶性粗多糖,再经DEAE-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柱和凝胶柱层析纯化,得到均一多糖FVP60-C2;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可见光光谱全扫描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其理化性质;样品经三氟乙酸水解,乙酰衍生化后,用单糖标准品作对照,用气相色谱分析其单糖组成。结果表明:FVP60-C2为均一多糖,平均分子质量为1.429×104D;其是由岩藻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的杂多糖,各单糖的物质的量比为0.74:0.21:1.36:1.00:1.31。  相似文献   

6.
黄芪多糖的相对分子量测定及单糖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水提取、乙醇沉淀获得黄芪多糖。经离子交换树脂柱分离纯化,高效凝胶过滤色谱法(HPGFC)测定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硫酸水解、NaOH中和后,用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衍生。衍生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单糖组成。结果表明:黄芪经水提取醇沉,用Sevage法脱蛋白后,获得黄芪多糖(APS);DEAE-树脂柱层析获得3个黄芪多糖组分APS-1、APS-2和APS-3,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43161、281245和198128。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可知:APS-1由半乳糖、葡萄糖、阿拉伯糖组成,其物质的量比为1.0:24.8:2.5;APS-2由鼠李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组成,其物质的量比为1.2:1.0:19.3:2.5:8.7;APS-3由鼠李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组成,其物质的量比为1.0:2.1:4.8:1.4:3.6。  相似文献   

7.
分离纯化沙棘多糖(sea buckthorn (Hippophae rhamnoides) polysaccharides,SBP),并对其单糖组分、结构表征及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通过水提醇沉、Sevag法除蛋白得到沙棘粗多糖,利用DEAE-52纤维素柱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中性多糖SBP-I和酸性多糖SBP-II、SBP-III 3 种组分。单糖组分结果表明,SBP-I由物质的量比为1.18∶1∶2.20∶32.17∶1.45的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及半乳糖组成;SBP-II由物质的量比为1∶0.28∶1.02∶0.20的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及半乳糖组成;SBP-III由物质的量比为1∶2.15∶0.28的木糖、葡萄糖及半乳糖组成;红外光谱测定表明,3 种组分均具有多糖的特征吸收峰;体外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粗多糖及3 种纯化多糖组分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且随样品质量浓度的增加抗氧化活性也随之升高,抗氧化能力大小顺序为:VC>SBP-III>SBP-II>SBP-I>粗多糖。  相似文献   

8.
冬枣多糖的分离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莹  许经伟 《食品科学》2016,37(13):89-94
目的:分离纯化冬枣多糖,并研究其组分、结构特征和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水提醇沉、脱蛋白脱色、DEAE-52纤维素柱和Sephadex G-100凝胶色谱柱分离纯化冬枣多糖;利用Sephadex G-100凝胶色谱柱进行纯度鉴定和分子质量的测定;通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气相色谱法进行了初步结构分析;采用邻二氮菲法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体系对纯化多糖进行抗氧化活性的研究。结果:冬枣多糖经DEAE-52分离和Sephadex G-100纯化得到2 个组分DPA和DPB,经Sephadex G-100鉴定均为均一组分,DPA和DPB分子质量分别为1.04×104、3.02×105 D,不含蛋白质和核酸,为吡喃型糖苷环骨架,DPA的单糖组成为阿拉伯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其物质的量比为6.66∶1.00∶6.75∶2.09;DPB的单糖组成为鼠李糖、阿拉伯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其物质的量比为4.33∶10.90∶1.00∶3.25∶4.78;DPA和DPB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随着多糖质量浓度的增加,其抗氧化活性增强,在质量浓度为8 mg/mL时对羟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28.52%、78.79%,在质量浓度为0.4 mg/mL时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9.97%、24.54%。结论:DPA和DPB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提醇沉法对土三七多糖进行提取分离,加三氯乙酸使蛋白质沉淀去除后,经Sepharose Cl-6B柱分离纯化,洗脱液采用苯酚-硫酸法跟踪检测,得到2个多糖组分土三七多糖A (TSQPA)、土三七多糖B (TSQPB),采用高效凝胶过滤色谱法对2种多糖进行分子量测定,通过离子色谱法进行多糖的单糖组成分析。结果表明,多糖TSQPA分子量为12 884 Da,其单糖组成为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其物质的量比n (阿拉伯糖)∶n (半乳糖)∶n (葡萄糖)=1∶0.6∶4.5; TSQPB分子量为506 Da,单糖组成为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其物质的量比为1∶0.8∶10。  相似文献   

10.
金针菇锌多糖分离纯化及其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金针菇为原料,经过逐步分离纯化得到两个锌多糖组分并研究其理化性质、光谱学特性及结构特征。方法:金针菇锌多糖采用热水浸提的方法提取,经DEAE纤维素-52和Sephadex G-100凝胶色谱柱逐步分离纯化后通过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多糖中锌的含量,高效凝胶过滤色谱法鉴定组分的均一性,并测定其分子质量及单糖组成,采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刚果红实验对锌多糖的结构特征进行相关研究。结果:通过分离纯化得到两个锌多糖组分CF1、CF2,纯品提取率分别为20.97%与12.25%,其中锌含量分别为191、429 μg/g,平均分子质量分别为890、1 244 kD。CF1组分由葡萄糖、半乳糖等6 种单糖组成;CF2组分主要由甘露糖、葡萄糖、岩藻糖等8 种单糖组成,且两个多糖组分均具有三股螺旋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辣木叶多糖的制备、单糖组成以及体外降糖活性。方法采用水提醇沉、Sevage法、大孔树脂-阴阳离子交换树脂联用技术得到较高纯度辣木叶粗多糖,再进一步通过二乙氨基乙基纤维素和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分离得到2个主要多糖组分(MOs-2-a、MOs-2-b),并通过水解衍生化对其单糖组成进行分析。此外,采用HepG2细胞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以细胞葡萄糖消耗量为指标,考察辣木叶多糖的降糖作用。结果本文采用的制备工艺可以得到较高纯度的辣木叶粗多糖(纯度为73.10%),辣木叶多糖主要由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及半乳糖组成,其中各单糖摩尔比为0.49:3.65:0.63:1.27。与模型组相比,辣木叶多糖组分MOs-2-a、MOs-2-b均能显著增加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P0.05)。结论辣木叶多糖MOs-2-a、MOs-2-b具有良好的降糖效果,本文可以为辣木叶多糖作为功能食品发展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苦瓜粗多糖(MCP)经DEAE-纤维素凝胶柱层析及Sephadex G-100凝胶柱层析纯化后,得到多糖组分MCP Ia,经紫外光谱分析及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法纯度检验,结果表明MCP Ia是单一组分。HPLC分析其单糖组成为L-鼠李糖、D-木糖、D-果糖和D-半乳糖,单糖物质的量比为4.4:2.3:1:5.7,另外,MCP Ia还可能含有葡萄糖;MCP Ia红外光谱表明:苦瓜多糖存在分子内和分子间的氢键,分子中存在C—H键伸缩振动,存在—OH的变形振动,存在呋喃糖苷吸收峰,是典型的多糖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优化虾夷扇贝柱粗多糖2种提取工艺,并对比分析2种提取方式对扇贝柱粗多糖的化学性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 以提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对扇贝柱粗多糖热水浸提法及酶解提取法进行优化,并比较2种粗多糖红外光谱、单糖组成及抗氧化活性.结果 热水浸提法的最优工艺为:料液比1:3(g/mL)、浸提时...  相似文献   

14.
枸杞多糖结构及其单糖组分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枸杞经乙醚脱脂和Sevag法脱蛋白后,用热水提取并用乙醇沉淀多糖,采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气相色谱和FID检测器对枸杞多糖结构和功效成分单糖进行光谱分析和气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枸杞多糖属于蛋白多糖,构杞多糖存在有官能团如—OH,C—O—C,C=O,-NH_2等,其糖苷键存在β-型糖苷键和α-构型的吡喃糖和呋喃糖。多糖为杂多糖,粗多糖得率为2.04%,采用DB-1701毛细管柱对乙酰化后的单糖能进行很好的色谱分离,其单糖组分至少含有8种以上的单糖:鼠李糖、岩藻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半乳糖、葡萄糖等,其中含量较多的是阿拉伯糖、葡萄糖和半乳糖,它们的摩尔比1.956:0.835:0.629,其余的单糖含量比较低。  相似文献   

15.
对仙人掌多糖分子量及其单糖组成进行了研究。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多糖,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柱分离纯化,高效凝胶过滤色谱法(HPGFC)测定多糖分子量,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单糖组成。结果表明:此法最终获得三个多糖组分OPS-1、OPS-2、OPS-3,相对分子量分别为124712、197943、43083。OPS-1含葡萄糖、木糖、阿拉伯糖,摩尔比为1.5:12.9:1.0;OPS-2含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葡萄糖、木糖、阿拉伯糖,摩尔比为1.0:15.6:1.0:2.4:8.2:41.6:36.3;OPS-3含鼠李糖、葡萄糖、木糖、阿拉伯糖,摩尔比为1.0:2.4:1.4:1.4。为仙人掌多糖的进一步研究及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采用热水浸提、乙醇沉淀法得到芒果多糖粗品;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其多糖含量为(46.3±1.75)mg/g。DEAE-25纤维素和Sephadex G-75凝胶层析柱进一步分离纯化得到白色絮状多糖;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法分析其单糖组成。结果表明:该多糖是由鼠李糖、半乳糖和葡萄糖等单糖组成,其含量分别为(6.3±1.40)、(11.9±1.76)mg/g和(13.8±1.52)mg/g。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具有明显的多糖特征吸收峰,该多糖结构主要为β-糖苷键连接的吡喃型葡聚糖。  相似文献   

17.
以桦褐孔菌为原料,测定其化学组分,并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桦褐孔菌粗多糖(IOP)。将获取的桦褐孔菌粗多糖进行脱蛋白、脱色素的初步纯化,然后利用DEAE-52纤维素层析柱及Sephadex-100凝胶柱对多糖提取液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抗氧化活性筛选出活性较高的多糖组分,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多糖组分的纯度。实验结果表明,桦褐孔菌子实体的化学成分组成丰富,其中多糖13.10%±0.31%、还原糖4.21%±0.40%、蛋白质2.70%±0.71%、灰分9.60%±0.31%。通过对桦褐孔菌粗多糖脱蛋白、脱色素的试验方法进行筛选,得到聚酰胺层析法为最佳的脱除方法。蛋白质的脱除率为93.1%、脱色率为75.8%,多糖的保留率为90.3%。IOP经过DEAE-52纤维素柱层析后得到四个单糖组分:IOP-1、IOP-2、IOP-3、IOP-4。对四个多糖组分进行抗氧化实验发现,IOP-2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最高,清除率为81.9%。IOP-2经过Sephadex-100层析柱后获得两个多糖组分:IOP-2a、IOP-2b。对比其抗氧化活性,筛选出活性较高的多糖组分为IOP-2a。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定多糖组分IOP-2a,只检查出一个对称峰,说明IOP-2a为均一性多糖。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和开发单环刺螠中活性多糖成分,采用酶法提取和色谱分离技术,从单环刺螠的体壁中提取分离多糖组分,采用化学和仪器分析方法对其单糖组成、分子质量等理化性质进行研究,并通过体外清除脂质过氧化物实验对其进行初步的活性评价。结果表明:采用木瓜蛋白酶和胰蛋白酶两步酶解后,单环刺螠多糖(unicinctus polysaccharide,UP)得率为5.3%。通过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离纯化后主要得到两个组分UP-1和UP-2。UP-1是主要由葡萄糖(Glc)组成的高聚葡聚糖,分子质量340 kD,而UP-2为组成复杂的类糖胺聚糖,分子质量约为7.9 kD,主要含有葡萄糖(Glc)、半乳糖(Gal)、氨基葡萄糖(GlcN)和岩藻糖(Fuc),还含有少量的甘露糖(Man)和氨基半乳糖(GalN)。其单糖组成Man、GlcN、GalN、Glc、Gal、Fuc物质的量比例为1.0∶1.47∶0.64∶6.49∶2.5∶3.0。和其他海洋动物来源类糖胺聚糖类似,UP-2还含有少量的硫酸基,含量为7.4%。对UP-1和UP-2进行初步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类糖胺聚糖UP-2具有显著的脂质过氧化物清除活性,半数清除质量浓度为5.0 mg/mL。  相似文献   

19.
提取鹰嘴豆中的粗多糖,通过酶处理和Sevag法除去多糖中的淀粉和蛋白质,经DEAE-52纤维素柱和Sephadex G-75凝胶柱分离纯化分别得到鹰嘴豆非淀粉中性多糖和酸性多糖,并通过紫外光谱、气相色谱、红外光谱、扫描电镜测定其性质和单糖组成。结果表明:鹰嘴豆非淀粉多糖在260 nm和280 nm波长处均无吸收峰,表明两种多糖均不含核酸、蛋白质以及肽类等;气相色谱测定表明鹰嘴豆非淀粉中性多糖单糖组成的物质的量比为鼠李糖∶岩藻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半乳糖∶葡萄糖=2.48∶1∶3.92∶0.87∶32.82∶18.79∶28.06,鹰嘴豆非淀粉酸性多糖单糖组成物质的量比为鼠李糖∶岩藻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半乳糖∶葡萄糖=2.22∶1∶3.92∶2.10∶5.92∶15.99∶8.57(均以岩藻糖为标准);红外光谱测定表明二者均有多糖的特征吸收峰;扫描电镜显示鹰嘴豆非淀粉中性多糖呈线形结构而鹰嘴豆非淀粉酸性多糖呈卷曲的片状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