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亢敏  党玲 《粮食与油脂》2021,34(6):74-77,86
采用脱胶、脱酸、脱色3种工艺方法,研究精炼工艺对亚麻籽油品质及氧化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出亚麻籽油最佳精炼工艺,分析精炼前后亚麻籽油的理化性质、脂肪酸含量和氧化稳定性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脱胶最佳工艺为温度75℃、加水量5%、时间25 min;脱酸最佳工艺为温度60℃、超碱量0.25%、时间30 min;脱色最佳工...  相似文献   

2.
冷榨亚麻籽油吸附精炼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冷榨亚麻籽油在储存过程中品质劣化等问题,研究采用冷冻脱蜡、固体吸附物理精炼方法对新鲜冷榨亚麻籽油进行处理,并进行4℃和35℃储存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助熔剂煅烧硅藻土对新鲜冷榨亚麻籽油吸附处理并冷冻后离心,可以很好地避免冷榨亚麻籽油在储存过程中产生沉淀,并部分抑制苦味物质的生成;吸附精炼后获得的冷榨亚麻籽油各项质量指标满足GB/T8235—2008一级油质量标准要求;存放温度对亚麻籽油品质有很大影响,低温存放大大延长冷榨亚麻籽油保质期。  相似文献   

3.
以5个品种亚麻籽为原料,分析和研究不同品种亚麻籽油的基本理化指标、脂肪酸分布、甘三酯组成,测定了亚麻籽及油中木脂素含量以及亚麻籽油中维生素E含量。结果表明:亚麻籽中粗脂肪质量分数为45%左右,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主要为亚麻酸(C18∶3/Ln),相对质量分数为49.20%~55.43%,其次是油酸(C18∶1/O),相对质量分数18.69%~28.21%,亚油酸(C18∶2/L)相对质量分数为10.85%~16.73%,总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达到88%以上;亚麻籽油中主要的甘三酯为OLn Ln(17.27%~20.50%)和Ln Ln Ln(11.91%~17.02%);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亚麻籽油中维生素E含量均达到6.59 mg/100 g以上;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分析测定亚麻籽和亚麻籽油中木脂素(SDG)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53%~3.69%和0.03%~0.22%。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并掌握精炼过程对于亚麻籽油品质的影响,本文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首次对亚麻籽油精炼前后的风味物质的种类及相对百分含量进行比对。吸附温度60℃,样品量5 m L,吸附时间30 min,升温程序设置为初温40℃,保持2 min后以4℃/min升至160℃保持1 min,再以5℃/min升至225℃,保持5 min,研究发现,毛油的挥发性成分共77种,主要包括醇、酚、酸、酯、醛酮类、杂环类、烷烃类化合物,还有微量的腈类和胺类,其中醛酮类和杂环类是构成毛油浓香烤香味的主要物质。而成品油的挥发性物质较少,共18种,主要包括醛酮、烷烃、酸类和少量的醇类,无杂环类、酚类和酯类,风味较清香。   相似文献   

5.
牡丹籽油的精炼及理化特性变化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实验主要探讨了牡丹籽油的精炼过程及精炼过程中理化特性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牡丹籽油经水化脱胶和碱炼脱酸后,胶体含量和酸价明显降低,经测定脱胶油中的磷脂含量为0.017g/100g,脱酸油的酸价为0.33mgKOH/g。牡丹籽油采用活性白土二次脱色效果较好,脱色率高,所得产品油透明澄清、颜色为淡黄色,并且脱色过程使过氧化物含量降低,同时也使磷脂含量降到很低水平。油脂精炼过程中碘价、皂化价和折光指数基本不变,对脂肪酸组成成分及含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罗美  李捷  熊华 《食品工业科技》2013,34(1):233-237
以米胚毛油为原料,经过脱蜡、脱胶、脱色和脱酸/脱臭得到精炼油.通过正交实验对脱胶工艺优化,确定了最优脱胶工艺:反应温度45℃,磷酸溶液加入量为0.2%,加水量为6%,反应时间40min;进而对脱色工艺中的吸附剂和溶剂筛选,确定了吸附剂和溶剂及用量:正己烷200mL,活性炭20g.精炼后米胚油,气味、色泽、理化指标均达到植物油国家卫生标准(GB 2716-2005),AV从70.9mg/g降至0.69mg/g,POV为132.52 mmol/kg,Ⅳ为90.2g/100g,皂化值为162mg/g,不皂化物含量占0.82%,折射率1.4709.米胚油以油酸、亚油酸、棕榈酸为主,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近80%,且精炼前后其脂肪酸组成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7.
《食品工业科技》2013,(01):233-237
以米胚毛油为原料,经过脱蜡、脱胶、脱色和脱酸/脱臭得到精炼油。通过正交实验对脱胶工艺优化,确定了最优脱胶工艺:反应温度45℃,磷酸溶液加入量为0.2%,加水量为6%,反应时间40min;进而对脱色工艺中的吸附剂和溶剂筛选,确定了吸附剂和溶剂及用量:正己烷200mL,活性炭20g。精炼后米胚油,气味、色泽、理化指标均达到植物油国家卫生标准(GB2716-2005),AV从70.9mg/g降至0.69mg/g,POV为132.52mmol/kg,IV为90.2g/100g,皂化值为162mg/g,不皂化物含量占0.82%,折射率1.4709。米胚油以油酸、亚油酸、棕榈酸为主,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近80%,且精炼前后其脂肪酸组成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8.
《粮食与油脂》2015,(8):17-20
为减缓亚麻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该实验利用喷雾干燥技术,用大豆蛋白、麦芽糊精作为壁材,亚麻籽胶充当乳化剂,对亚麻籽油进行包裹,制备微胶囊,并对微胶囊产品进行理化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微胶囊产品含油率为38.03%,表面油含量为4.76%,包埋率达到87.50%,水分含量为1.30%,产品干燥,流动性好;颗粒分布均匀,基本呈球体;常温下溶解度良好;吸水性实验表明,产品易吸水,影响产品品质。  相似文献   

9.
为了实现杜仲籽油的开发利用,研究了精炼过程对杜仲籽油理化指标、脂肪酸组成、VE含量以及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精炼过程的进行,杜仲籽油的折光指数、酸值、过氧化值、VE含量、磷脂含量以及氧化稳定性均呈降低趋势,碘值、皂化值变化不显著;精炼后,酸值(KOH)由6.33 mg/g降低到0.24 mg/g,过氧化值由9.12 mmol/kg降低到2.51 mmol/kg,达到了GB2716—2005《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要求;杜仲籽油中的脂肪酸主要为亚麻酸、油酸、亚油酸和棕榈酸,精炼过程对杜仲籽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不显著;脱臭油中VE含量为1 191.77 mg/kg,与杜仲籽毛油(VE含量2 353.98 mg/kg)相比减少了49.37%;精炼过程对杜仲籽油的氧化稳定性具有显著的影响,氧化诱导时间由毛油的5.03 h缩短到脱臭油的0.17 h。  相似文献   

10.
殷振雄 《食品工业》2022,(11):157-161
使用优化的检测方法探究简单加热体系下亚麻籽油中脂肪酸含量、酸价、碘价、过氧化值、皂化价的变化,以及温度、油脂劣变对亚麻籽油品质的影响。通过脂肪酸测定,保留时间为17.641 min时,经过加热处理的亚麻籽油相比未经过加热处理的亚麻籽油,新生成(Z, Z, Z)-8, 11, 14-二十碳三烯酸、(E, E)-9, 11-十八碳二烯酸甲酯和9, 12-十八碳二烯酸甲酯,而且含量较大。保留时间为17.782 min时,经过加热处理的亚麻籽油相比未经过加热处理的,新生成13, 16-十八碳二炔酸甲酯。对亚麻籽油进行流变试验, 3种样品在较大的剪切频率下都呈牛顿流体。原油的流动效果在流动扫描、振荡应变、振幅扫描、温度扫描4个因素影响下都呈现出比加热后的样品流动性更强的现象,且对样品处理的温度越高,其流动性就越差。  相似文献   

11.
水酶法和溶剂法提取核桃油理化性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建华  朱振宝 《食品科学》2007,28(12):143-145
本实验进行了水酶法和溶剂法提取核桃油的理化性质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提取方法(水酶法、溶剂法)对核桃油的理化特性有一定的影响。水酶法提取的核桃油透明度高,色值低,且风味好;水酶法提取所得核桃油的酸值、未皂化值及磷脂含量均低于溶剂法,有利于油脂的后续精炼;水酶法与溶剂法对核桃油的脂肪酸组成影响不显著;水酶法提取核桃油的氧化稳定性低于溶剂法。  相似文献   

12.
亚麻籽油调和油的热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亚麻籽油调和油的烹饪稳定性,本实验检测调和油分别在150℃和210℃温度条件下加热不同时间后理化特性、氧化稳定性和风味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调和油在150℃和210℃温度条件下加热60min时间内,酸价和脂肪酸组成受影响较小,未检测到反式脂肪酸和氧化聚合物的产生,表明油脂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加热时间超过30min,产生了少许醛类氧化产物和不良风味物质,且过氧化值和氧化诱导时间下降,其原因可能与油脂中抗氧化成分VE被破坏有关,在150℃和210℃温度条件下加热60min后调和油中VE的含量与加热前相比分别下降了11.1%和34.3%;因此该调和油在210℃烹饪温度下加热时,时间以不超过15min为宜。  相似文献   

13.
丰年虫油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丰年虫为原料,利用超声波辅助法进行提取,筛选提取丰年虫油的最佳溶剂,选择超声波功率、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L27(313)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丰年虫油的理想溶剂为乙酸乙酯,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波功率150W、料液比1:10(g/mL)、提取时间40min、提取温度60℃,在该条件下丰年虫的出油率可达84.83%。超声波辅助提取与溶剂法相比,有提取时间短、油脂品质较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以脱壳亚麻仁为原料,除油后使用碱溶酸沉法提取蛋白质,并对其物理特性与营养价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所得提取物中蛋白质质量分数高达98.86%,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显示位于21?kDa和33?kDa处的谱带最为强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结果显示该混合蛋白含有11种已报道的亚麻籽源蛋白成分,其等...  相似文献   

15.
采用纤维素酶和超声波辅助提取葡萄籽油,选择最佳工艺,并对葡萄籽油的提取率和理化性质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纤维素酶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1.5h、酶解pH 值为5.5、酶用量300U/g 葡萄籽;超声波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超声功率500W,超声温度30℃,超声时间30min,料液比1:12(g/ml)。超声波法的提油率高于纤维素酶辅助提取法,且时间较短、成本较低;而从葡萄籽油的品质上看,纤维素酶辅助提取的葡萄籽油相对密度与超声波法相当,酸价、过氧化值、碘值和水分及挥发物含量均低于超声波辅助法,折光指数高于超声波法。  相似文献   

16.
溶剂法提取亚麻籽木脂素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70%的乙醇溶液在室温下从脱脂亚麻籽粉中提取木脂素。以Fick第一定律为基础建立了提取模型;利用不同试验条件下的试验结果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求得了模型中的待定常数;对建立的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误差小于7%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7.
亚麻籽油因其高含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在空气中极易氧化变质,导致感官品质下降。粉末油脂技术不仅使油脂对环境的抵御能力增加,而且还降低或掩盖了油脂的不良味道、气味等。本文以普通玉米淀粉和蜡质玉米淀粉为原料,利用反溶剂法制备了V型淀粉,与一定比例的亚麻籽油干法加热制备粉末油脂,并研究了复合温度对其理化性质的影响。V型淀粉的吸油能力较好(1.54 g/g),优于商业多孔淀粉(1.08 g/g)。动态光散射及X射线衍射显示,随着温度的升高,V型淀粉制备的油脂粉末的粒径逐渐降低、相对结晶度逐渐增大,表明V型淀粉的单螺旋疏水空腔参与了对油脂的吸附。激光共聚焦结果显示,温度升高油脂的扩散速度加快,较高温度下表现出了更高程度的复合;红外光谱显示,随着复合温度上升,1060/1022 cm-1峰值从0.81升至1.07,表明AS-NMS的短程分子有序性升高。该研究以V型淀粉为包埋壁材,生物相容性高,工艺简单绿色,为粉末油脂的加工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油茶籽油加工过程中理化性质和营养品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龙  邓泽元  胡蒋宁  李静  范亚苇 《食品科学》2015,36(23):111-115
本研究通过测定精炼过程不同阶段油茶籽油的理化指标和营养成分的变化,研究精炼工艺对油茶籽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毛茶油的酸值最高,为0.746 mg/g,碱炼油的酸值最低,仅为0.037 mg/g,碱炼过程酸值降低最多达95.04%。水洗脱水油的过氧化值最高,达5.81 meq/kg,脱臭油的过氧化值最低,仅2.22 meq/kg,整个过程过氧化值降低率为61.79%。从毛茶油到精炼油的加工过程中,茶多酚、α-生育酚和角鲨烯含量变化均呈递减趋势。毛茶油茶多酚、α-生育酚和角鲨烯的含量分别为54.698 5 μg/g、251.337 0、136.680 0 mg/kg,而脱臭油含量分别为25.134 1 μg/g、101.301 0、89.140 0 mg/kg。在精炼过程中脂肪酸种类和比例都有一定的变化,单不饱和脂肪酸比例降低0.188%,而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比例分别增加0.029%和0.089%。精炼可降低酸值和过氧化值使油茶籽油达到食用油国家标准,但同时也造成茶多酚、α-生育酚和角鲨烯等活性成分的损失。因此应该提倡适度精炼以达到安全与营养的平衡。  相似文献   

19.
响应面法优化亚麻籽油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亚麻籽油的提取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亚麻籽油的提取工艺条件。选取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固比、搅拌速率作为影响因素,以正己烷为溶剂、亚麻籽油提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4因素3水平Box-Behnken试验,建立亚麻籽油提取率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经响应面回归分析得到优化组合条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56℃、提取时间2.2h、液固比8:1(mL/g)、搅拌速度310r/min。在此条件下亚麻籽油提取率为98.12%,与理论值98.28%接近。结论:所得提取条件可靠。  相似文献   

20.
丽江野生香薷籽油理化性质及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云南丽江野生香薷籽油的理化性质、营养成分及价值.采用国家标准分析方法主要检测了丽江野生香薷籽油密度、酸价、过氧化值、主要营养成分.结果表明香薷籽油在20℃时的比重为0.9053±0.0087g/mL;酸价2.15±0.10mg/g;过氧化值0.968±0.050g/kg;理化指标皆符合国家标准.其富含不饱和脂肪酸,高达89.6%,其中a-亚麻酸占56.82%.丽江香薷籽油具有极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