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研究制备山楂黄酮纳米微胶囊的最佳工艺并揭示其理化特性和体外消化性质,探索山楂黄酮高值化利用新途径。以山楂黄酮为芯材、壳聚糖为壁材,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山楂黄酮纳米微胶囊,应用单因素和响应面法优化山楂黄酮纳米微胶囊制备工艺,并分析其理化性质、体外模拟胃肠消化特性。结果表明:山楂黄酮纳米微胶囊最佳的制备工艺为壳聚糖浓度2.5 mg/mL、多聚磷酸钠浓度1.5 mg/mL、山楂黄酮浓度0.048 mg/mL;在此条件下,微胶囊的平均包埋率为91.722%,山楂黄酮纳米微胶囊形态完整、表面光滑、结构致密;微胶囊水分含量为2.195%,溶解度为75.24%,平均粒径0.515 μm;体外释放试验表明6 h 后微胶囊在胃液中累计释放率为14.38%,18 h 肠液中累计释放率达到84.83%,微胶囊在模拟肠液中释放性能优于模拟胃液。  相似文献   

2.
为确定苹果多酚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提高苹果多酚对不利环境的抗性及缓释能力,利用响应面法采用海藻酸钠、壳聚糖和氯化钙为壁材,以包埋率为响应值进行苹果多酚微胶囊工艺优化,并将优化后的微胶囊在模拟人工胃液、肠液中进行耐受性分析。结果显示,海藻酸钠浓度、氯化钙浓度、pH、芯壁比对苹果多酚包埋率均有显著影响。海藻酸钠浓度0.020 g/mL,氯化钙浓度0.040 g/mL,pH7.0,芯壁比2:1时,苹果多酚微胶囊的包埋率达到85.13%。微胶囊产品能减少苹果多酚在胃肠道中受到的破坏,在模拟胃液和肠液环境中得到了很好的释放,肠液中的最大释放率为83.00%。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简单可行,有效提高了苹果多酚微胶囊的包埋率及缓释能力。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壳聚糖-海藻酸钠内源乳化法制备溶菌酶微胶囊的工艺条件。海藻酸钠浓度2.0%,溶菌酶浓度1.5%,壳聚糖浓度为0.3%,Span80的添加量为油相体积的1.0%时,正交实验得出最佳制备条件为:碳酸钙与海藻酸钠质量比为7:40,水相与油相体积比为30:70,冰醋酸与碳酸钙质量比为1.4:1。然后,研究了溶菌酶微胶囊的粒径分布以及在模拟胃肠液中的控制释放效果和包埋后的溶菌酶在模拟胃液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微胶囊粒径大小为483.7μm,粒径分布指数为0.6;优化得到的微胶囊在模拟胃液中2h释放率为35.5%,在模拟肠液4h后总释放率达88.9%;模拟胃液处理后溶菌酶保留活性达90.0%。  相似文献   

4.
壳聚糖-海藻酸钠微胶囊对葡萄多酚控制释放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峻  吉伟之  陈晓云  齐欣 《食品科学》2004,25(5):102-104
对壳聚糖-海藻酸钠包理法制备葡萄多酚微胶囊的工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微胶囊在模拟胃液和肠液环境中的控制释放效果。结果表明:壳聚糖浓度对微胶囊的包埋率影响最大;在pH6.0的条件下制备的微胶囊比pH5.0时制备的微胶囊对葡萄多酚具有更好的控释效果;被包埋物分子量越大,持续释放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5.
乳酸菌作为人体重要的微生物之一,在肠道内发挥益生作用,然而,其不良的环境耐受能力,使其生长、定植受到影响。研究乳酸菌的微胶囊化对提高其环境耐受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选取具有高耐受和吸附铅能力的戊糖片球菌10-a-1为研究对象,采用内源乳化法制备海藻酸钠微胶囊,并优化其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优工艺参数,在此基础上利用壳聚糖进行二次包埋,比较两种微胶囊的特性。结果表明:在海藻酸钠质量分数3%,水油质量比30∶120,酸钙质量比3∶1,转速600 r/min,钙胶质量比1.5∶9条件下的海藻酸钠微胶囊的包埋率最高,可达86.3%。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的包埋率为65.6%。对比两种微胶囊的特性,海藻酸钠微胶囊比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释放快;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耐胃肠液的效果好,存活率高;两种微胶囊均可增强模拟胃肠液处理中菌吸附铅的能力,且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对铅的吸附效果更好。在4°C和20°C条件下分别贮藏28 d,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中菌的存活率最高。微胶囊化技术可显著提高戊糖片球菌10-a-1对不良环境的耐受能力,并减小模拟胃肠液处理对戊糖片球菌10-a-1吸附铅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植物乳杆菌的肠胃液耐受以及释放性能,该文以植物乳杆菌和不同质量比的益生元(菊粉、黄精多糖)为芯材,海藻酸钠和壳聚糖为壁材,采用挤压法制备合生元微胶囊。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微胶囊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并以包埋率、存活率、储存稳定性、肠胃液耐受性及释放速率为评定指标,对合生元微胶囊最佳配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比的益生元对植物乳杆菌均有协同生长的作用;通过正交试验得出制备微胶囊最佳工艺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2%、CaCl2浓度0.3 mol/L、壳聚糖浓度0.8%、固化时间3 h,该条件下未添加益生元的微胶囊包埋率达到80.44%,菊粉和黄精多糖的质量比为2∶3时的包埋率最高,达到92.61%,冻干后的存活率也最高,达到81.44%;通过体外模拟胃肠道发现,包埋后的合生元微胶囊对植物乳杆菌有明显的保护效果,在连续胃肠液模拟实验中,植物乳杆菌菌液数量级下降7.36 lg(cfu/mL),而微胶囊活菌数最大降幅为1.81 lg(cfu/mL),其中菊粉和黄精多糖质量比为2∶3时,微胶囊在胃液中的存活率和肠液中的释放率均达到最高,该质量比下的合生元微胶囊具有最优的肠胃液释放性能。  相似文献   

7.
鸭跖草黄酮类物质微胶囊化及其释放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超  李伟  范恩涛 《食品科技》2007,(7):135-137
目的:对鸭跖草黄酮类物质的微胶囊化及其微胶囊的释放特性进行了研究。方法:采用正交实验以海藻酸钠、氯化钙和壳聚糖为壁材对黄酮类物质进行微胶囊化,同时在模拟胃液和普通室温条件下研究微胶囊的释放性和稳定性。结果:鸭跖草黄酮类物质的微胶囊化最佳条件为3%的海藻酸钠(海藻酸钠与黄酮质量比为5∶1)、2%的氯化钙、2%的壳聚糖制备微胶囊,产品的包埋率可达到60%,此微胶囊在室温条件下较稳定且在模拟胃液中释放特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为克服保加利亚乳杆菌不耐酸的缺点,建立制备保加利亚乳杆菌微胶囊的方法。本研究以海藻酸钠和壳聚糖复合包埋保加利亚乳杆菌,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制备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为3%、壳聚糖浓度为1.5%、氯化钙浓度为2%、120 min固化时间,微胶囊的包埋率为78.96%。该工艺条件下的保加利亚乳杆菌微胶囊具有良好的耐酸性和肠溶性。在人工胃液中,微胶囊在120 min,保持完好;而在人工肠液中,微胶囊60 min完全崩解。  相似文献   

9.
为了减少胃肠道对抗氧化活性肽的分解并使其具有肠道缓释效果,以海藻酸钠、壳聚糖为壁材,用锐孔法制备水牛乳活性肽微胶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海藻酸钠溶液浓度、壳聚糖溶液浓度以及Ca~(2+)浓度的工艺条件,并对制备的微胶囊进行扫描电镜观察以及体外释放检测。结果表明:制备载水牛乳活性肽微胶囊的优化工艺为:海藻酸钠、壳聚糖和CaCl_2溶液的浓度分别为1.28%、1.51%和2.20%(w/v),在此工艺条件下,活性肽的包埋率可达95.20%。通过扫描电镜发现,海藻酸钠-壳聚糖复合壁材载肽结构完整紧实。体外缓释实验表明,样品在人工胃液(pH=2.0)中释放量为7.98%,在人工肠液(pH=6.8)中作用12 h后的相对累计释放量为89.41%,样品表现出耐酸和良好的模拟肠道环境缓释效果,制备的水牛乳活性肽微胶囊能够较好的保护目标肽、提高稳定性、耐酸和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了保护茶多酚及实现其在小肠上半段的定点释放,实验以轻度糊化玉米淀粉吸附茶多酚,再将其包埋入海藻酸钠和氯化钙、壳聚糖组成的外壁里,得到载运茶多酚的淀粉微胶囊。最好的工艺为1.5 g轻度糊化玉米淀粉,20 mL 25 mg/mL的茶多酚,10 mL 0.25%的海藻酸钠,25mL 0.1%的壳聚糖,25 mL 1.0%的氯化钙,pH3.5制备的微胶囊包埋率可达84.08%,平均包载量达207.6 mg/g。体外模拟胃肠道实验及小鼠实验均验证了微胶囊实现了对茶多酚的保护及释控,小鼠餐后血糖整体趋势相对平缓,峰值减小且延后。  相似文献   

11.
徐晶  侯菲 《食品科学》2011,32(10):312-315
采用可食性原料,研制壳聚糖保鲜膜和海藻酸钠复合保鲜膜。将壳聚糖溶于体积分数4%稀醋酸溶液,加入体积分数1%的甘油作增塑剂,0.1%液体石蜡作脱膜剂,在70℃条件下烘干7h,得到壳聚糖膜,该膜厚度为0.100mm,抗拉强度240.0kg/cm2,透光度为89.2%。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海藻酸钠复合膜各原料最佳组成为8mg/mL羧甲基纤维素钠、12mg/mL海藻酸钠、8mg/mL明胶、2mg/mL琼脂、体积分数8%的甘油。该膜厚度为0.070mm、抗拉强度为116.7kg/cm2、透光度为71.6%,阻油、阻氧实验结果表明,两种膜均具有良好的阻油、阻氧性能,且弹性和热塑性好。  相似文献   

12.
以明胶和海藻酸钠为壁材,采用复凝聚法对丁香油进行包覆,通过喷雾干燥法得到干燥的微胶囊产物,研究pH、明胶和海藻酸钠质量比、芯壁质量比、壁材用量、搅拌转速对微胶囊形成的影响,并对微胶囊的缓释性进行研究,采用红外、TG、SEM对优选实验条件下制备得到的微胶囊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经过微胶囊化的丁香油挥发性明显降低,热稳定性大...  相似文献   

13.
以Fe_3O_4纳米粉末作为磁性材料,以海藻酸钠、壳聚糖作为微胶囊制备材料,以大肠杆菌为细胞模型,以CaCl_2为交联剂,采用脉冲电场微球成型工艺制备载细胞磁性微胶囊。以微球粒径为检测指标,正交设计考察显著影响因素及影响规律。采用振动磁强计测定徽囊的饱和磁化强度。实验结果表明,海藻酸钠溶液浓度是影响载磁微球粒径的显著因素。在Fe_3O_4浓度为1 mg/mL、海藻酸钠浓度为10 mg/mL金属锐孔孔径为450μm、泵速4 mL/h、CaCl_2浓度为20 mg/mL的工艺条件下,制备了球形度均匀、分散性好、具有强磁响应性、平均粒径132.2μm的超顺磁性微球,制备工艺对被包封细胞的生长代谢活性无影响。Fe_3O_4包封率为93%~96%。脉冲电场工艺可实现磁性载细胞微球的高效简便制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益生菌副干酪乳杆菌R8为研究对象,进行双层包埋关键工艺参数的研究,以提高菌体的稳定性,并实现在肠道定向释放的目的。方法:筛选冻干保护剂、益生元;优化微胶囊包埋材料海藻酸钠和固化液中氯化钙浓度;检测和分析制得的微胶囊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的释放特性。结果:筛选出的最佳冻干保护剂为20%全蛋液;最佳益生元为菊粉;最佳包埋液配方为:5%益生菌、2%菊粉、20%全蛋液,1%海藻酸钠;最佳固化液配方为2.5%氯化钙。所得微囊颗粒可耐受胃液破坏,在模拟肠环境中45 min内释放完毕,人工肠液中活菌数为原微囊活菌数的65.6%。全蛋液在制备工艺过程起到保护作用,并提高在储存过程中的稳定性;将菌体/蛋白质/海藻酸钠微胶囊进一步用壳聚糖材料进行覆膜,可实现在肠道定向释放。  相似文献   

15.
选择锐孔-凝固浴法,以葛根提取物为芯材,壳聚糖、海藻酸钠为壁材,制备葛根微囊,以包埋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筛选其制备工艺条件,通过体外药物释放度测定评价其释放性能。结果表明:微囊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药物浓度0.16g/mL、海藻酸钠浓度0.9%、壳聚糖浓度1.5%、氯化钙浓度20%,药物包埋率可达65.07%。该微囊在24h内释放完全,释药动力学拟合符合一级方程:In(1-Mt/M∞)=-0.11×t-0.4651(r=0.9967),具有明显缓释特征。  相似文献   

16.
前期从新疆传统乳制品酸驼乳中筛选得到一株具有潜在益生特性的库德毕赤酵母DS8-1(Pichia kudriavzevii DS8-1),为增加菌株对体外环境的抗性,以海藻酸钠为壁材使用锐孔法制备酵母菌微胶囊。将干燥的藻酸盐(SA)微胶囊外包山羊乳或在微胶囊壁材中添加低聚果糖(fructooligosaccharides,FOS)/低聚半乳糖(galactooligosaccharides,GOS)分别制备3 种酵母菌微胶囊:SAM微胶囊、SAMF微胶囊和SAMG微胶囊。对微胶囊进行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模拟胃液的耐受性、消化液的释放特性和贮藏稳定性实验,研究冻干微胶囊对菌株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羊乳包衣的3 种冻干微胶囊(SAM微胶囊、SAMF微胶囊和SAMG微胶囊)的菌株活力为7.16~7.67(lg(CFU/g))。与SA微胶囊相比,SAMF微胶囊在连续的模拟消化液处理后能够延缓酵母菌的释放,提高菌株存活率,以及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具有较高的抑制活性。SAMG微胶囊在-20、4、25 ℃贮藏30 d后菌株活力在7(lg(CFU/g))以上。结论:在海藻酸钠中添加FOS/GOS且使用羊乳包衣可用于包埋库德毕赤酵母,制备的酵母菌微胶囊具有提高菌株活性的作用,在功能性食品输送体系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廖霞  杨小兰  李瑶  王丽颖  明建 《食品科学》2016,37(22):20-27
以槲皮素为芯材,壳聚糖、海藻酸钠为壁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槲皮素微胶囊。以包埋率和载药量为综合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分析各因素,并对槲皮素微胶囊的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壁材比(壳聚糖-海藻酸钠质量比)1∶3.34(g/g)、芯壁比4.34∶1(g/g)、京尼平用量18.44 g/100 g壳聚糖、固化温度41.56 ℃时,包埋率为69.53%。制备的槲皮素微胶囊水分含量为3.26%,休止角为40.39°,溶解度为256.44 μg/mL,粒径大小较为均匀,平均粒径为1 362 nm,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脉冲电场液滴制备工艺,以海藻酸钠、壳聚糖为载体材料,纳米Fe3O4粉末为磁性材料,地衣芽孢杆菌为细胞模型,制备具有超顺磁性的微尺度载细胞微胶囊。以地衣芽孢杆菌的生长量为考察指标,考察不同磁含量、磁场引力、粒径和初始菌浓等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磁性材料Fe3O4的引入对地衣芽孢杆菌的生长没有影响。制备磁性固定化地衣芽孢杆菌微胶囊的最适条件为:Fe3O4含量0.003g/mL,初始接种密度为1.5倍菌浓(6.25×106个/mL),微囊的平均粒径为350μm,磁场环境的引入对地衣芽孢杆菌的生长无明显影响。论证了磁性壳聚糖/海藻酸钙微胶囊固定化细胞工艺进行在线分离,连续化操作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龙门  周卉  谢文  廖琪  王冉 《食品科学》2018,39(12):262-267
通过海藻酸钠微囊化JS25噬菌体,并对制备的JS25噬菌体微囊粉进行结构表征和稳定性分析,通过构建不同的食品模拟体系分析JS25噬菌体微囊粉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海藻酸钠和CaCl2组成的体系能有效地构建JS25噬菌体微囊粉,通过响应面优化试验得到海藻酸钠和CaCl2添加量分别为3.72、2.55?g/100?mL时,JS25噬菌体包埋率可达88.38%;该条件下的JS25微囊粉粒径分布在20~90?μm之间,且呈正态分布;并且与浮游态噬菌体相比,微囊化的JS25噬菌体稳定性显著增加至35?d(4?℃和20?℃)。另外,JS25微囊粉在不同食品模拟体系中均可迅速释放,呈现先增加后稳定的趋势,在8?min后释放率均达75%以上。说明该工艺可以有效固定JS25噬菌体,并且对噬菌体效价影响较小。因此,海藻酸钠微囊化JS25噬菌体可以用于JS25噬菌体微囊粉的生产加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