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采用传统的丙酮、乙醚溶剂去脂方法,选用不同品种和不同种类的坚果食品对其进行过敏蛋白的初步分离,应用BCA蛋白试剂盒测定各蛋白浓度,通过SDS-PAGE电泳分离坚果过敏蛋白各组份,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blotting)方法鉴定坚果蛋白的过敏性。结果表明,各坚果蛋白提取浓度为白芝麻:14 mg/mL,黑芝麻:4 mg/mL,核桃:8 mg/mL,腰果:28 mg/mL,开心果:21 mg/mL。SDS-PAGE电泳显示15 ku是白芝麻的主要蛋白,34 ku是黑芝麻的主要蛋白,19和37 ku是腰果的主要蛋白,13 ku是核桃的主要蛋白,13和21 ku是开心果的主要蛋白。Western-Blotting显示对过敏患者的阳性混合血清均有过敏反应,坚果过敏具有同源性,白芝麻与黑芝麻的主要过敏原分子量均在22 ku,腰果的主要过敏原分子量在20 ku,核桃的主要过敏原分子量在54 ku,开心果的主要过敏原分子量在23 ku。 相似文献
2.
牛乳中主要过敏原组分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离纯化并鉴定牛乳中引起过敏反应的主要致敏组分。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 PAGE)分析了脱脂乳和乳清的蛋白组分,用饱和硫酸铵分段盐析-DEAE离子交换柱层析纯化过敏原蛋白,脱脂乳和乳清蛋白皮下注射Balb/c小鼠获得高效价特异性IgE抗血清用于免疫印迹分析。结果:免疫印迹分析显示β-乳球蛋白(β-Lg)是引起牛乳过敏的主要过敏原,建立了牛乳过敏小鼠模型。结论:明确了牛乳过敏的主要过敏组分,对牛乳过敏症的诊断治疗以及无过敏原牛乳的制备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牛奶过敏原的分离、鉴定与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牛奶过敏原进行分离、鉴定与纯化。通过SDS-PAGE电泳分离牛奶的蛋白质组份,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blotting)方法鉴定过敏原,通过离子交换层析对牛奶过敏原进行初步纯化。结果表明,鲜牛奶粗提液SDS-PAGE显示蛋白条带有12条,奶粉粗提液SDS-PAGE显示出的蛋白条带与鲜牛奶的蛋白条带基本一致。鲜牛奶Western-Blotting显示14ku的阳性条带。离子交换层析可初步纯化出14ku的过敏原蛋白。本研究对牛奶过敏原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并初步纯化出牛奶的主要过敏原。 相似文献
4.
海虾过敏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引起海虾过敏的机理及其症状,阐述海虾过敏原种类、生物化学性质、检测方法以及过敏原活性降低的方法,为低过敏性海虾食品的深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克隆获得腰果主要过敏原Ana o 3基因,并利用pCold-SUMO原核表达载体重组表达Ana o 3并鉴定免疫活性。方法提取腰果总RNA,逆转录至c DNA,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巢式PCR技术克隆腰果Ana o 3基因,将其插入pCold-SUMO vector,鉴定并测序;将测序正确的阳性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低温15℃诱导表达。摸索诱导表达条件,经镍柱纯化,并通过Western blot鉴定免疫活性。结果测序结果表明,克隆腰果Ana o 3基因片段全长为417 bp,与GenBank上Ana o 3基因CDS序列基本一致;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表明,目的蛋白分子量为27 kD左右,大小与理论值相符;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腰果过敏阳性血清具有良好的反应性。结论从腰果中成功克隆了Ana o 3基因,并于原核系统表达了Ana o 3蛋白,证实了此蛋白与腰果过敏血清具有良好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6.
过敏症豚鼠模型的建立及海虾主要过敏原组分的纯化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旨在建立海虾过敏症豚鼠模型,分析主要过敏原蛋白质组分并将其应用ELISA来提高体外检测的准确性。以海虾蛋白浸液为致敏原,氢氧化铝为佐剂免疫豚鼠,建立豚鼠过敏模型,DEAE阴离子交换纯化主要的过敏原成分,间接ELISA法检测sIgE和IgG。实验结果:模型组血清sIgE和IgG效价分别为18∶0和12∶0480;DEAE阴离子交换层析成功纯化出了海虾中的主要过敏原成分,应用于ELISA检测sIgE效价为13∶20;主要过敏原蛋白检测sIgE效价是蛋白浸液用于检测的4倍。结果表明,海虾过敏症豚鼠模型建立成功,并且纯化的海虾过敏原组分应用于ELISA检测能提高sIgE的检测水平,对海虾过敏症的体外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常见的食物过敏原,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乌鳢(Ophicephalus argus)、鲇鱼(Silurus asotus)、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四种淡水鱼进行了特异性抗原的识别,通过coca’s缓冲液分别于四类鱼肌肉组织中提取蛋白粗提液,经SDS-PAGE分离出多种分子量不同的蛋白组分并对其进行分析,再通过Western-blotting识别四种淡水鱼过敏原研究其免疫原性。由SDS-PAGE电泳分别得到四种淡水鱼全蛋白电泳图,通过免疫印迹等方法发现草鱼与IgE结合的阳性带主要有4条(107、62、50、27ku),乌鳢与IgE结合的阳性带主要有6条(62、50、34、32、28、17ku),鲇鱼与IgE结合的阳性带主要有4条(62、50、39、37ku),花鲈与IgE结合的阳性带主要有6条(62、50、37、34、32、18ku)。 相似文献
8.
9.
前期研究曾分离获得一种纯度均一的天然苦荞过敏蛋白(tartary buckwheat allergen a,TBa ),免疫检测发现其为苦荞中的主要过敏原。本实验采用定点突变的方法对得分较高的表位E1 的基因进行分子改造,构建5 个突变体L39R、L42R、L47R、V52R、L54R。在大肠杆菌BL21 中分别进行表达,经Ni2+-NTA 亲和纯化后得到纯度较高的重组突变体蛋白。ELISA 和点杂交检测发现,与突变前的E1 相比,突变体L42R、L47R、L54R 的免疫活性明显降低,这表明Leu42、Leu47、Leu54 在TBa 的过敏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荞麦过敏原的主要致敏蛋白进行研究。方法收集26例荞麦过敏症患者,详细询问临床病史,留取血清建立血清库;荧光免疫分析仪ImmunoCAP系统检测荞麦特异性IgE水平;用免疫印迹法测定每种致敏蛋白组分的灰度值。结果共收集荞麦过敏患者26例(男10例、女16例,平均年龄29岁)。荞麦特异性IgE的中位数水平是8.385 KUA/L。免疫印迹法识别了荞麦过敏原中的15种致敏蛋白:10 kDa(8%)、13kDa(4%)、14 kDa(12%)、16 kDa(4%)、18~19 kDa(100%)、22~24 kDa(46%)、34 kDa(31%)、36 kDa(58%)、38kDa(15%)、40~50 kDa(46%)、54 kDa(23%)、56 kDa(19%)、69~70 kDa(46%)、100~130 kDa(27%)和130~170kDa(19%)。结论荞麦中的18~19、22~24、36、40~50和69~70 kDa蛋白显示高阳性率,可能为荞麦过敏原的主要致敏蛋白。 相似文献
11.
虾类过敏原及消减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虾及其制品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但却具有较高的致敏性。本文综述国内外有关虾类主要过敏原——原肌球蛋白的结构、表位预测与定位、变态反应原性检测及脱敏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虾类过敏原及其消减技术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对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的直接耐热溶血毒素(thermostable direct hemolysin,TDH)进行分离纯化,建立Western 斑点印迹法技术检测致病性副溶血弧菌的方法。方法:用直接耐热溶血毒素免疫小鼠得到特异性抗血清,利用棋盘方法确定免疫血清最佳工作浓度,并对致病性与非致病性副溶血弧菌分别进行特异性测定。结果:最佳免疫血清最佳工作浓度为1:3200;检测致病性副溶血弧菌为阳性,非致病性副溶血弧菌属呈阴性。结论:Western 斑点印迹法技术可以特异性检测致病性副溶血弧菌,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可用肉眼判定结果。 相似文献
14.
采用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和菠萝蛋白酶分解南美白对虾的蛋白质,以消减其中的蛋白质过敏原;应用全身过敏反应和离体回肠平滑肌过敏性收缩实验模型,对该工艺蛋白酶酶解产物的致敏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3种蛋白酶的虾蛋白酶解产物所致的全身过敏反应均明显减轻(与虾蛋白组比较,0.01 < P < 0.05 或P < 0.01);同时,3种酶解产物致敏的离体回肠平滑肌对虾蛋白和酶解产物过敏原攻击的反应也明显减弱(与虾蛋白致敏组比较,0.01<P < 0.05 或P < 0.01)。综合评价3 种酶解产物的致敏性,认为木瓜蛋白酶的酶解工艺较好,过敏原消减比较理想,食用更安全。 相似文献
15.
16.
4 种虾脂肪的提取及其脂肪酸组成的气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混合有机溶剂法从南极磷虾、对虾、河虾和罗氏虾中提取脂肪,分别考察提取溶剂、提取时间、料液比和提取温度对虾脂肪得率的影响,确定虾脂肪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溶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2∶1,V/V)、提取时间60 min、料液比1∶5(g/mL)、提取温度50 ℃。在此条件下南极磷虾、对虾、河虾和罗氏虾的脂肪得率分别为4.39%、2.80%、2.98%和3.30%。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4 种虾脂肪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4 种虾脂肪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且都在60%以上,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17.08%~34.2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36.89%~48.28%。4 个虾品种间脂肪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南极磷虾的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总量最高,达31.27%,而河虾的油酸和花生四烯酸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以凡纳滨对虾为研究对象,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其主要过敏原蛋白组分;用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和菠萝蛋白酶对凡纳滨对虾水溶性蛋白水解,消减过敏原。并且通过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和致敏豚鼠全身免疫实验对过敏原消减情况进行检测,确定酶法消减过敏原条件。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的主要过敏原为99、33、19kD 以及14kD 的蛋白质组分。胰蛋白酶最佳水解条件为:pH8.0,酶与底物比1:100(m/m,下同),45℃,底物质量浓度3g/100mL,水解时间3h;木瓜蛋白酶最佳水解条件为pH6.5,酶与底物比1:100,60℃,底物质量浓度3g/100mL,水解时间3h;菠萝蛋白酶最佳水解条件:pH7.5,酶与底物比1:100,55℃,底物质量浓度5g/100mL,水解时间3h。并且胰蛋白酶水解产物和木瓜蛋白酶水解产物对致敏豚鼠的全身免疫实验安全性很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果糖和木糖在美拉德反应中对虾类过敏原活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果糖和木糖两种还原糖,在一定的条件下与虾类过敏原反应,通过检测虾类过敏原蛋白的分子量、赖氨酸含量及免疫活性的变化,研究美拉德反应对虾类过敏原免疫活性的影响。结果:木糖和果糖在与虾类过敏原反应后使得其分子量增高,并且作用时间越长,分子量增加越多;但赖氨酸含量的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性;酶联免疫的结果显示美拉德反应12h时果糖能够使虾过敏原活性增加44%,但随着时间的延长,虾过敏原的活性回复到初始的水平;而木糖对虾过敏原的免疫活性的影响在10%以内。结论:果糖和木糖在美拉德反应中不能有效降低虾过敏原的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花生致敏蛋白的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对花生过敏方面的研究很少。本实验利用中国常用花生品种识别鉴定了中国主要的致敏蛋白,比较了国内外花生品种致敏蛋白相对含量的差异,期望找到中国花生过敏发病率较低的原因,为临床食物过敏患者的治疗和低过敏花生品种的培育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Ara h1和三条Ara h3多肽是中国主要的致敏蛋白,并发现了Ara h1的亚基,分子量为58kD的多肽。Ara h1和Ara h3的相对含量各品种之间差异显著,并且低于国外花生品种。因此中国花生主要致敏蛋白相对含量低可能是导致中国花生过敏发病率较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