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2.
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烯烃技术--FDFCC工艺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根据催化裂化过程中烯烃转化机理,提出了一种并联双提升管催化裂化反应体系——FDFCC工艺,其中一根提升管用于重油裂化,另一根用于汽油改质。工业实施结果表明,该工艺可以显著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的烯烃含量,烯烃体积分数降低20~30个百分点,硫含量下降15%~20%,改质汽油诱导期增加,MON和RON略有增加,芳烃中苯含量基本维持不变,芳烃含量虽有所提高,但远远小于规定指标。与常规FCC工艺相比,FDFCC工艺的汽油产率下降4~5个百分点,液化气和柴油产率均增加2个百分点左右,(焦炭 干气)产率增加小于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
灵活多效催化裂化工艺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开发的灵活多效催化裂化工艺技术应用研究结果。该技术采用双提升管催化裂化反应流程对劣质重油、焦化蜡油和汽油进行联合催化改质 ,实验室小型提升管催化裂化中试研究结果表明 ,灵活多效催化裂化工艺与常规重油催化裂化相比 ,柴汽比提高 0 .3~ 0 .7;汽油质量明显改善 :烯烃含量降低5 0 %以上 ,辛烷值提高 1~ 2个单位 ,硫含量降低 15 %~ 2 5 % ;丙烯产率提高 4~ 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5.
为提高焦化汽油综合利用价值,分析了焦化汽油至催化裂化提升管底部回炼的可行性。在满足催化裂化(催化)汽油吸附脱硫(S Zorb)装置脱硫能力的条件下,通过焦化汽油回炼至提升管底部的高温高剂油比区域,使焦化汽油重新反应转化,获得更高附加值产品。实施焦化汽油回炼催化裂化装置后,焦化汽油转化为主要产品的收率为汽油57.4%、液化石油气26.7%、干气7.5%。通过分析得出,催化裂化装置提升管回炼焦化汽油是否有利于提高全厂的经济效益,应综合考虑全厂汽油池组成以及催化装置的运行负荷是否满足回炼条件。 相似文献
6.
7.
本文介绍了催化裂化及MGG工艺裂化反应热的计算方法及理论分析。在研究开发MGG工艺过程中,推导出了计算反应热的有关参数。用分子膨胀法及燃烧热法计算反应热,结果与工业标定数据相近。同时,本文以工业数据说明MGG工艺裂化反应热对反应-再生系统热平衡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滨州石化催化裂化汽油辅助提升管改质降烯烃技术工业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滨州石化公司针对其催化裂化汽油烯烃含量超标问题,在其200kt/a催化裂化装置上采用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开发的“催化裂化汽油辅助提升管改质降烯烃技术”,并进行了技术改造。装置运行后,各项指标均达到或优于改造目标,汽油烯烃体积分数降低到35%以下,降烯烃过程中处理量不变,实现了重油提升管和汽油改质辅助提升管的平稳运行,解决了汽油烯烃含量超标问题。与改造前相比,液化石油气收率和丙烯收率增加,年增效益15.6×104RMB$。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洛阳石化工程公司开发的灵活多效催化裂化(FDFCC)工艺技术用于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烯烃的三种工艺方案,三种方案均可生产烯烃体积含量低于35%的清洁汽油产品。改质汽油烯烃含量可降低30个体积百分点以上,硫含量降低15%-25%,辛烷值(RON)提高l-2个单位,丙烯产率也可提高3—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0.
分析对比了MIP-CGP工艺与辅助提升管工艺对汽油的改质效果。结果表明,辅助提升管控制汽油烯烃含量较为灵活,且降烯烃效果显著;MIP-CGP工艺有利于提高汽油的辛烷值;采用MIP-CGP工艺液化石油气(LPG)及丙烯收率均较高,改质后,LPG中的丙烯质量分数可增加5.21个百分点,丙烯收率达到7.058%。 相似文献
11.
12.
RAX-3000型对二甲苯吸附剂的工业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介绍了RAX-3000型吸附剂的物化性能及在某企业的工业应用情况。该企业600 kt/a芳烃联合装置平稳运行5年以上,并在设计负荷的110%原料流量下进行标定,对二甲苯平均纯度为99.8%,平均收率为98.3%,超过了技术合同保证值。生产过程中,水平衡(装置排出的水量与注水量之比)控制在0.8~1.0之间,有利于提高吸附选择性。与参比剂的数据比对表明,RAX-3000型吸附剂在原料适应性、极端工况、吸附容量和压降等方面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13.
14.
在分析现有催化裂化反应热测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用典型反应计算催化裂化反应热的方法(简称典型反应法)。该方法把流化催化裂化装置(FCCU)反应器中发生的反应划分为裂解、脱氢、氢转移、异构化、H2S生成和缩合生焦6类典型化学反应,利用每类典型反应的热效应数据和反应数量来计算催化裂化的反应热。用该方法计算了6套大型工业FCCU的反应热数据,并与分子膨胀法、催化焦法和反应-再生系统热平衡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典型反应法因考虑了氢转移和异构化等二次反应放热,计算得到的反应热平均比分子膨胀法和催化焦法低45.8%和31.8%,比反应-再生系统热平衡法高77.8%,但低于基于碳差法催化剂循环量的反应系统热衡算方法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5.
16.
改变剂油比对催化裂化工艺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叙述了剂油比在催化裂化装置操作中的重要地位,着重论述了改变剂油比对催化裂化反应、反应-再生两器热平衡化及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在实际生产中,适时调整剂油比使装置适应不同性质的原料、生产不同的产品、提高装置的适应弹性,最大程度地发挥装置的作用,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FCC汽油催化转化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催化裂化反应机理为基础,将FCC汽油原料及产品按馏程和化学组成进行集总划分。考虑裂化、氢转移、芳构化和缩合等反应,对反应网络进行合理简化,提出了一种接近分子水平的动力学模型。通过参数估算求取14个动力学速率常数、反应活化能和指前因子,建立了汽油催化转化反应的十集总动力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模型能预测不同反应条件下汽油转化反应产率分布和产品中汽油的烃类组成。 相似文献
19.
采用小型固定流化床实验装置,探索研究了直馏柴油催化裂化加工技术路线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催化裂化是将直馏柴油转化为高附加值产物的切实可行的工艺技术;采用催化裂化技术路线时,直馏柴油直接催化裂化反应具有较高的汽油和丙烯收率,分别可达48%和8%左右;采用催化裂解技术路线时,直馏柴油直接催化裂解反应具有较高的低碳烯烃和BTX(苯、甲苯和二甲苯)收率,在反应温度为620℃时乙烯、丙烯和BTX总收率可达39%以上,并可副产22%以上的高辛烷值汽油,其 RON在99以上;重油原料掺炼直馏柴油时,直馏柴油掺入比例较高时催化裂化反应性能较好,但会导致汽油产物中芳烃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