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研究以人细胞(Hep G2)为模型,通过MTT实验研究反油酸对Hep G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选择1.2 mmol/L和1.5 mmol/L的反式油酸处理Hep G2细胞6和12 h,利用UPLC-MS/MS和GC-MS对Hep G2细胞的代谢组进行检测,以了解人细胞对反式油酸的代谢反应。结果表明,反油酸处理引起了Hep G2细胞代谢水平的广泛变化。反油酸处理促进了脂肪酸合成,引起细胞磷脂代谢显著变化及细胞膜的重构,也增加了胆固醇和酰基甘油代谢中间产物的水平;同时,反油酸引起糖类和氨基酸代谢途径的增强,为脂肪酸合成提供原料。本研究获得的体外代谢组水平的变化为揭示反式脂肪酸与人类健康的不良关系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2.
初步探讨植物甾醇对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用不同浓度的植物甾醇与细胞共同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从1μmol/L植物甾醇起即对细胞的存活率有明显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植物甾醇浓度由低到高,随着浓度的增加,对细胞的形态影响越明显,突触变短,胞体萎缩甚至死亡;不同浓度的植物甾醇可引起细胞不同程度的早期凋亡。结论 植物甾醇对体外培养的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有潜在的毒性作用,能够抑制细胞增殖和引起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比较反油酸(9t18∶1)和反异油酸(11t18∶1)对内皮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反油酸(9t18∶1)和反异油酸(11t18∶1)作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观察其对细胞存活率、细胞形态学、氧化酶活(SOD、MDA)、LDH渗出率、一氧化氮量和NOS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9t18∶1和11t18∶1均能降低细胞存活率,在100μmol/L时,9t18∶1对内皮细胞存活率的抑制作用显著强于11t18∶1;两种反式脂肪酸均导致内皮细胞形态发生变化,细胞由正常的梭形变为圆形,而且边缘呈粗糙状态;9t18∶1和11t18∶1均能够造成内皮细胞LDH渗出率和胞内MDA含量的显著升高,但11t18∶1组明显低于同浓度9t18∶1组;两种反式脂肪酸均能够降低HUVEC细胞NO分泌量和NOS、SOD活力,且11t18∶1的降低作用低于同浓度9t18∶1组。此外,9t18∶1和11t18∶1均可提高ICAM、VCAM、IL-6 mRNA表达量,且前者显著高于后者。总的来说,这两种反式脂肪酸对内皮细胞都有一定致炎症作用,但9t18∶1强于11t18∶1。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反油酸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活力的影响。方法:采用50、100、200、400、600μmol/L 等5 个浓度的反油酸作用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以正常组为阴性对照组,NaOH 组(200μmol/L)为阳性对照组,MTT 法和台盼蓝排斥实验检测其对内皮细胞的毒性。结果显示:反油酸组内皮细胞增殖活力明显低于正常组,且高浓度组(400、600μmol/L)对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高于低浓度组(50μmol/L);而NaOH 组与正常组比较却无明显差异。此外,反油酸组活细胞率降低。结论:反油酸对内皮细胞有明显毒副作用,其生长抑制率与反油酸浓度和作用时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玉米黄素对衣霉素(tunicamycin,TM)诱导的SH-SY5Y细胞活性、细胞周期、自噬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分别设置空白对照组(不作处理)、玉米黄素组(5 μmol/L玉米黄素)、TM损伤组(5 μg/mL TM)和损伤加保护组(5 μmol/L玉米黄素预处理+5 μg/mL TM进一步共处理),采用噻唑蓝法检测各处理对SH-SY5Y细胞存活率的影响,从而筛选药物共处理时间;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的变化;通过Western blot法测定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Beclin1-C和微管结合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1 light chain 3,LC3)B以及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 2,BCL2)的表达量。结果:玉米黄素(5 μmol/L)能减轻TM对SH-SY5Y细胞存活率的抑制作用,与TM损伤组相比,损伤加保护组在处理时间为36 h时差异极显著(P<0.01),48 h时差异显著(P<0.05);而TM损伤组相较于空白对照组在处理24、36、48 h时均表现出极显著差异(P<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TM处理可以极显著增加细胞周期中G0/G1期细胞数量(P<0.01),显著或极显著增加LC3B(P<0.01)、Beclin1(P<0.05)及Beclin1-C(P<0.05)表达水平,极显著降低G2/M期细胞数量(P<0.01)、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水平(P<0.01)。而玉米黄素联合TM处理与TM损伤组比较,均能减轻TM引起的改变,其中BCL2蛋白水平显著提高(P<0.05)。结论:玉米黄素可减轻TM处理引起的SH-SY5Y细胞周期G1期阻滞、促细胞自噬与促凋亡作用,其作用机制与玉米黄素对细胞存活率、细胞周期分布和自噬、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6.
陶林  邓泽元  范亚苇  李静 《中国油脂》2019,44(12):97-103
流行病学研究报道反刍动物代表性反式脂肪酸反棕榈油酸(9t16∶1)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为了进一步研究9t16∶1对细胞脂质代谢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反棕榈油酸作用于脂肪变性人肝细胞LO2,通过测定细胞存活率、细胞脂肪酸组成、脂质含量变化以及细胞氧化情况反映反棕榈油酸对脂质代谢的作用。结果表明:100μmol/L的9t16∶1作用于人肝细胞后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了34.89%,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升高了16.44%,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升高了30.50%;9t16∶1在人肝细胞内部分生物转化为11t18∶1和CLA,其转化率分别为17.50%和16.42%;9t16∶1显著降低脂肪变性人肝细胞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降低率分别为61.76%和37.80%;9t16∶1显著升高人肝细胞MDA水平(升高率为45.36%)和降低SOD活力(降低74.42%),促进细胞内脂质氧化。因此,反棕榈油酸可通过促进人肝细胞脂质氧化达到降低脂质堆积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该实验为了探讨新疆葡萄酒对肝脏及肝细胞自噬的影响,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1)、酒精组(2)、吐哈盆地干白葡萄酒组(3)、天山北麓干红葡萄酒组(4)、伊犁河谷干红葡萄酒组(5)、焉耆盆地干红葡萄酒组(6),用新疆不同产区葡萄酒灌胃雄性SD大鼠8周后,检测6组大鼠体重变化和肝脏系数、肝脏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 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含量,并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脏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LC3、p62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3、4、5、6葡萄酒组大鼠体重增长趋势较缓,酒精组大鼠体重增长趋势最缓,与酒精组相比,3、4、5、6葡萄酒组肝脏系数显著降低(P<0.05),肝脏未见明显病变,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AST、ALT、血尿素氮(bl...  相似文献   

8.
对人参水溶性总蛋白对β-淀粉样蛋白所致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使用25μmol/L老化后Aβ_(25-35)处理SH-SY5Y细胞建立阿尔兹海默病体外模型;用人参水溶性总蛋白(6.25、12.5、25μg/mL)预保护SH-SY5Y细胞12 h,随后加入25μmol/L的Aβ_(25-35)共同孵育24 h;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抑制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5'-triphosphate,ATP)、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色素C释放以及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ell lymphoma-2,Bcl-2)、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表达。结果显示SH-SY5Y细胞经Aβ_(25-35)诱导后,细胞活力显著降低,凋亡程度严重增加(P0.000 1);不同浓度的人参总蛋白可以挽救Aβ_(25-35)诱导所致细胞活力降低和凋亡程度增加,并呈现浓度依赖性;人参总蛋白预处理可以降低Aβ_(25-35)诱导的线粒体超氧化物升高,ROS产生,显著抑制Aβ_(25-35)损伤导致的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MP)降低和三磷酸腺苷水平的下降;人参总蛋白可抑制Aβ_(25-35)所致的细胞色素C向胞质的释放,下调Bax表达、上调Bcl-2表达。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低剂量盐酸哈尔酚骆驼蓬碱(harmol hydrochloride dihydrate,HHD)对肝癌细胞株HepG2生长的影响及其自噬诱导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的HHD作用于肝癌细胞株HepG2 24 h后四甲基偶氮唑盐(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 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用Hoechst和PI双重染色方法观察细胞凋亡,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 WB)的方法检测LC-3Ⅱ表达水平。结果 MTT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HHD作用于HepG2细胞24h后,细胞活力随HHD浓度升高而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05、0.01 mg/mL HHD作用于HepG2细胞24 h后,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0.01 mg/mL的HHD处理HepG2细胞24 h后,凋亡小体的形成明显增多(P0.05)。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发现0.01 mg/mL HHD作用细胞24 h后自噬标记蛋白LC-3Ⅱ表达显著升高。结论 HHD抑制肝癌细胞株HepG2在体外生长,其诱导细胞自噬可能是抑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用丙烯酰胺诱导SH-SY5Y神经细胞损伤建立细胞损伤模型,研究牛磺酸对SH-SY5Y细胞的保护作用。MTT法和LDH法测定结果显示:用100700μg/m L丙烯酰胺对SH-SY5Y细胞孵育8 h,细胞存活率下降至52%81%,表明丙烯酰胺对SH-SY5Y细胞有一定的损伤作用,导致细胞膜受损,LDH释放到细胞膜外。经牛磺酸(50、100、200μg/m L)预先孵育1 h后,再用300μg/m L丙烯酰胺对细胞孵育8 h,SH-SY5Y细胞的存活率分别升高至81.6%、92.7%、89.7%,显著高于丙烯酰胺损伤组的细胞存活率(67.6%);且LDH释放程度呈现出下降趋势,LDH释放率分别为:150.7%、138.8%、113.3%,和丙烯酰胺损伤组的LDH释放率(188.5%)相比均显著降低。该研究结果表明牛磺酸对丙烯酰胺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研究玉米黄素对衣霉素诱导损伤的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的保护作用。实验分为空白组、损伤组(模型组)、2、5、10 μmol/L玉米黄素保护组。用衣霉素(tunicamycin,TM)建立SH-SY5Y细胞损伤模型,噻唑蓝测定细胞存活率,试剂盒法测定培养液中的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结果显示:TM质量浓度在2 μg/mL以上时,可显著降低SH-SY5Y细胞活性(P<0.01);与TM损伤组相比,2~10 μmol/L玉米黄素预处理可显著提高细胞存活率(P<0.05),降低LDH的释放率,先用TM处理30 min后再加2、5、10 μmol/L的玉米黄素处理24 h的玉米黄素后处理组结果相同。因此,TM通过诱导内质网应激可引起细胞损伤,玉米黄素能够减轻该损伤作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逆转TM引起的损伤。  相似文献   

13.
14.
15.
本文研究了麦胚肽(RVF)对人神经瘤细胞SH-SY5Y损伤的保护作用。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法,以人神经瘤细胞SH-SY5Y为材料,建立了饥饿损伤和H2O2损伤模型。结果表明:在40个不同浓度与作用时间的组别中,对SH-SY5Y细胞具有显著营养功能的只有无血清饥饿模型中200μmol/L RVF作用12 h与含1%血清饥饿模型中500μmol/L RVF作用24 h两个组别,且不具有剂量与时间依赖性。在H2O2诱导的细胞氧化损伤模型中,200μmol/L的RVF将细胞存活率分别提高了25.05%(MTT法)和21.90%(SRB法);200μmol/L RVF预孵育时间延长至12 h时,RVF极显著地提高了细胞存活率,且具有剂量与时间依赖性;细胞形态检测结果表明RVF干预后,SH-SY5Y细胞也逐渐由皱缩、细长恢复到梭形或多角形,粘附性增强。在本研究建立的两种损伤模型中,RVF仅对H2O2损伤模型具有显著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膳食脂肪酸对肥胖小鼠肝脏及其血液中脂肪酸组成及代谢相关基因的影响。方法 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7组,即对照组(喂基础饲料)、长链饱和脂肪酸(LCSFA)组(喂猪油高脂饲料)、中链饱和脂肪酸(MCSFA)组(喂椰子油高脂饲料)、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组(喂亚麻籽油高脂饲料)、n-6多不饱和脂肪酸(n-6 PUFA)组(喂大豆油高脂饲料)、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组(喂橄榄油高脂饲料)和反式脂肪酸(TFA)组(喂8%氢化大豆油高脂饲料),每组10只,共干预16周,所有种类饲料总能量均相同,基础饲料脂肪供能比为10%,各高脂饲料脂肪供能比均为45%,喂养周期结束后,禁食12 h,麻醉后立刻解剖取出肝脏。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肝脏及其血液中脂肪酸组成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肝脏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肝脏脂质沉积采用油红O染色法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CSFA组、MCSFA组、n-6 PUFA组、MUFA组和TFA组小鼠肝脏中均出现明显的脂质沉积,n-3 PUFA组小鼠肝脏未出现明显的脂质沉积。与对照组比较,LCSFA组小鼠肝脏及血液中总n-6 PUFA和总PUFA含量升高; n-3 PUFA组小鼠肝脏及血液中总n-3 PUFA和总PUFA含量增加,但总MUFA含量减少; n-6 PUFA组小鼠肝脏及血液中总n-6PUFA、总n-3 PUFA和总PUFA含量升高,但总饱和脂肪酸(SFA)和总MUFA含量降低; MUFA组小鼠肝脏及血液中总SFA含量减少; TFA组小鼠肝脏及血液中C18∶1 n-9t(TFA)含量升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LCSFA组和MCSFA组小鼠肝脏脂肪酸代谢基因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c) mRNA水平高于对照组和n-6 PUF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小鼠肝脏及其血液中脂肪酸构成与其对应的膳食脂肪酸模式一致。不同类型脂肪酸高脂饲料可通过对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肥胖状态下肝脏的脂质代谢及脂质沉积。  相似文献   

17.
以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诱导的SH-SY5Y细胞系作为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体外细胞模型,探究茶提取物(L-茶氨酸、咖啡碱、茶多酚、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茶黄素、茶色素)和两种纳米EGCG对SH-SY5Y细胞的毒性和对6-OHDA诱导的SH-SY5Y细胞保护作用的差异,综合评价茶提取物治疗PD的潜力。结果表明:茶提取物毒性作用由弱到强为茶多酚<L-茶氨酸<茶色素<咖啡碱<茶黄素<EGCG;保护作用由强到弱为茶黄素>EGCG>茶多酚>茶色素>咖啡碱>L-茶氨酸;茶黄素(0.2 μg/mL)和EGCG(0.9 μg/mL)预处理6-OHDA诱导的SH-SY5Y细胞,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9.59±2.24)%和(95.84±2.50)%,保护作用明显强于其他茶提取物;相较于EGCG,纳米EGCG具有毒性作用更弱和保护作用更强的特点。由此可知,茶作为一种日常饮品,具有较好地治疗PD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