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旨在探索加压辅助同步提取金银花中总黄酮和绿原酸的工艺。在单因素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考察了甲醇浓度、料液比、提取压力、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因素对总黄酮和绿原酸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取压力对金银花中两类化学成分的提取有显著影响(p<0.05);优化工艺条件为甲醇浓度60%、料液比1:20 (g/mL)、提取压力2 MPa、提取时间30 min、提取温度70 ℃;工艺条件稳定,与超声波辅助提取法相比,提取效率更高。在此试验条件下,总黄酮和绿原酸的得率分别为15.66%和3.89%。本研究为金银花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金银花为原料,采用水浴加热辅助提取法同步提取金银花中的绿原酸与总黄酮,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基于单因素试验,以绿原酸与总黄酮含量的总评"归一值"为因变量,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乙醇体积分数进行优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25∶1(mL/g)、提取时间82 mi...  相似文献   

3.
研究甘薯不同器官绿原酸和总黄酮含量,对进一步开发甘薯植物资源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酸乙醇回流法提取绿原酸,碱乙醇回流法提取总黄酮,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结果显示甘薯不同器官中绿原酸含量高于总黄酮含量,茎和叶中绿原酸和总黄酮含量均多于块根。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苦荞茶总黄酮冲泡特性与其抗氧化能力的相关性。方法:以市售的12份米茶型和11份造粒型苦荞茶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总黄酮的冲泡特性、清除DPPH·和总抗氧化能力。结果:米茶型苦荞茶总黄酮均值为1.37%,造粒型苦荞茶均值为3.04%,造粒型苦荞茶总黄酮均值比米茶型苦荞茶高出121.9%;米茶型苦荞茶三次冲泡总黄酮溶出率平均值为47.53%,造粒型苦荞茶平均值为15.07%。造粒型苦荞茶清除DPPH·的IC50为0.59 mg,总抗氧化能力FRAP值为0.549 mmol FeSO4/g;米茶型苦荞茶清除DPPH·的IC50为1.50 mg,FRAP值为0.152 mmol FeSO4/g。造粒型苦荞茶总黄酮含量极显著高于米茶型苦荞茶的总黄酮含量(p<0.01);米茶型苦荞茶总黄酮冲泡溶出率极显著高于造粒型苦荞茶(p<0.01);苦荞茶总黄酮含量和DPPH·(IC50)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与总抗氧化能力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造粒型苦荞茶抗氧化能力极显著高于米茶型苦荞茶(p<0.01)。结论:在饮用米茶型苦荞茶产品时,同时将茶渣一起食用,更能发挥苦荞茶的保健功效;造粒型苦荞茶因其耐泡性更适合餐饮行业选用。  相似文献   

5.
金银花中绿原酸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探讨金银花中绿原酸提取工艺的最佳方法 ,实验表明 :在绿原酸提取过程中 ,以 45%的乙醇为浸提剂 ,经 D1 0 1树脂柱除杂效果最好 ,绿原酸的含量也较高。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玫瑰茄活性成分的有效利用率,以玫瑰茄干花萼为原料,研究不同冲泡条件对其茶汤中花青素及总黄酮溶出的影响。分别以花青素和总黄酮溶出量为指标,结合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玫瑰茄花茶冲泡的工艺条件。结果显示,在冲泡时间30 min、冲泡温度70℃、茶水比1∶50(g/mL)时,玫瑰茄花茶中花青素的溶出量最高,可达7.94 mg/g;在冲泡时间为40 min、冲泡温度为80℃、茶水比为1∶50(g/mL)时玫瑰茄花茶中总黄酮溶出效果最佳,溶出量可达58.77 mg/g。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金银花为原料对其中的绿原酸进行提取研究。结果表明提取最佳条件为:温度80℃,70%乙醇,料液比为1:30,提取时间为90min。  相似文献   

8.
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分析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绿原酸为金银花的主要功能性成分,它具有抗菌、抗病毒、解热、升高白细胞、保肝利胆、免疫调节、抗肿瘤、降血压、降血脂、清除自由基等作用。对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含量分析测定的方法进行了简单的综述。  相似文献   

9.
探讨菊花有效成分总黄酮和绿原酸含量与其栽培类型、花朵开放程度的关系,并对菊花内在质量进行评价。以总黄酮、绿原酸含量为检测指标,结合统计分析方法,对苏北中药材种植基地小黄菊、湖白菊、红心白菊和长瓣白菊4种栽培类型不同开放程度下(花蕾期、40%开、70%开和全展)菊花进行比较分析。4种栽培类型及4种花朵开放程度的菊花总黄酮含量分布在40~90mg.g-1之间;绿原酸的含量,除花蕾期和40%花朵开放期的湖白菊花中较低(接近2mg.g-1)外,其余3种栽培类型在4种开放程度下以及湖白菊在70%开放程度和全展花时的绿原酸含量均达到《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中规定的含量标准(≥2mg.g-1)。经综合评价分析,苏北菊花种植基地可推荐长瓣白菊和红心白菊为主种栽培类型,湖白菊和小黄菊作为备选栽培类型;长瓣白菊和红心白菊可选择40%花朵开放程度时采摘,湖白菊和小黄菊则可选择70%开放程度时开始采摘。   相似文献   

10.
探讨菊花有效成分总黄酮和绿原酸含量与其栽培类型、花朵开放程度的关系,并对菊花内在质量进行评价。以总黄酮、绿原酸含量为检测指标,结合统计分析方法,对苏北中药材种植基地小黄菊、湖白菊、红心白菊和长瓣白菊4种栽培类型不同开放程度下(花蕾期、40%开、70%开和全展)菊花进行比较分析。4种栽培类型及4种花朵开放程度的菊花总黄酮含量分布在40~90mg.g-1之间;绿原酸的含量,除花蕾期和40%花朵开放期的湖白菊花中较低(接近2mg.g-1)外,其余3种栽培类型在4种开放程度下以及湖白菊在70%开放程度和全展花时的绿原酸含量均达到《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中规定的含量标准(≥2mg.g-1)。经综合评价分析,苏北菊花种植基地可推荐长瓣白菊和红心白菊为主种栽培类型,湖白菊和小黄菊作为备选栽培类型;长瓣白菊和红心白菊可选择40%花朵开放程度时采摘,湖白菊和小黄菊则可选择70%开放程度时开始采摘。  相似文献   

11.
以金银花为原料,采用醇提水沉法提取绿原酸,考察乙醇深度、料液比、浸提时间和浸提温度对绿原酸提取率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0%,料液比1:25,浸提时间60min、浸提温度6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进行提取,提取率为463mg/g.  相似文献   

12.
金银花饮料中绿原酸HPLC法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金银花饮料中绿原酸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采用ODS柱(C18,4.6mm×250,5μm),用乙腈:0.1%磷酸(15∶85)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紫外检测波长327nm。结果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绿原酸在0.197~1.182μg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8.38%,RSD=0.88%(n=6)。结论此法简单、快速、准确,可作为该产品的质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3.
金银花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与其绿原酸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金银花提取物、绿原酸的抗氧化作用。用K3[Fe(CN)6]测定了它们的还原力;采用脱氧核糖-铁体系、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体系、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体系进行抗氧化活性的研究,并同Vc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金银花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与绿原酸含量密切相关,具有较强的还原力,其中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比Vc好,浓度1mg/mL时可以达到53.18%;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很好,略低于Vc,浓度0.2mg/mL时清除率大于90%;清除DPPH.的能力高于Vc,浓度0.2mg/mL时清除率大于90%。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以氯化胆碱/尿素低共熔溶剂提取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新方法。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固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水、酸、碱对提取效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选择固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进行L9(33)正交试验。结果绿原酸提取的最佳工艺为料液比为1∶25,水浴温度70℃,提取60min,比在同等条件下用水或者60%乙醇提取的提取率分别提高了58%和16%。结论该提取方法高效、绿色、环保。  相似文献   

15.
以人工栽培的蓝靛果为原料进行发酵制酒,最优酿造工艺参数为:酵母添加量5%、底物含糖量18%、25℃下发酵8d;温度对蓝靛果果酒货架期品质影响不大,但光照对其影响较大,蓝靛果果酒货架期保存应在避光条件下,或每天光照时间不宜超10h;蓝靛果果酒对抗坏血酸溶液比较敏感,生产蓝靛果果酒时应不添加或少量添加抗坏血酸。   相似文献   

16.
为合理利用大别山金银花资源,以罗田县的金银花及其茎、叶为试验材料,利用双水相体系萃取绿原酸,并研究了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50 mL丙酮/磷酸氢二钾(K2HPO4)双水相体系萃取绿原酸的最佳条件为酮水比8.5∶1.5(V/V),磷酸氢二钾添加量3 g,水提液绿原酸质量浓度22.9 g/L。在此条件下,绿原酸含量为56.27%,收率为98.46%,且其绿原酸的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较强,从而为大别山金银花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金银花中绿原酸检测方法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金银花中绿原酸常见检测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因其高精确度、准确性和分光光度法多用于定量分析,而薄层色谱法更适于快速定性鉴别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为有效利用地方企业的金银花蒸馏剩余物,利用加工金银花露后的蒸馏残液为基质,以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为优选转化总黄酮菌株,以总黄酮增量为评价指标,分别考察发酵时间、接种量、发酵温度、转速等因素对黑曲霉生物转化总黄酮的影响,并利用正交设计优化其转化条件。结果表明,黑曲霉生物转化金银花蒸馏残液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为发酵时间10 h,接种量0.92×106 CFU/mL,发酵温度30 ℃,转速200 r/min。在该优化条件下,金银花蒸馏残液中总黄酮增量可达2.54 g/L。该工艺简单有效,具有工业化应用前景,从而为金银花蒸馏剩余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5,(3):225-232
为确定金银花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同时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以两者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主要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得到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回归模型能较好地反映指标与工艺参数之间的关系;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1.25 h,温度71℃,乙醇浓度体积分数60%,料液比1∶25(g∶m L),此条件下绿原酸得率为3.741%,木犀草苷得率为0.067%,与模型预测值相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