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使用快速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sQMRA2)工具对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风险开展定量分级,观察预测模型的选择对sQMRA2分级结果的影响。方法利用sQMRA2工具,综合2017年大连市海产品微生物监测数据、海产品消费量调查数据、海产品储存/交叉污染/烹调习惯等专家咨询数据,对大连市不同"海产品-致病性VP"组合开展定量风险分级。通过改变"食品-致病微生物"组合的生长和灭活模型表达式对sQMRA2工具加以改进,观察预测模型的改变对分级结果的影响。结果 sQMRA2工具定量风险分级结果发现,"虾类-致病性VP"组合导致的每餐发病风险和发病人数最高,分别为1. 2×10-5和5 000人。改变生长和灭活预测模型表达式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sQMRA2工具的风险分级结果。结论虾类是导致大连市普通人群2017年6~9月感染VP的高风险食品,交叉污染是各种组合导致人体感染VP的主要途径,使用风险分级工具时需要考虑预测模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烟台濒临的黄海和渤海海域海产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分布特征,掌握致病菌污染的"基线值",为市场监管、消费指导和风险预警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按照GB 4789规定的方法,进行6种食源性致病菌检测。借助快速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s QMRA)方法,评价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感染风险。结果 6类260种海产品中仅有副溶血性弧菌阳性检出,创伤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单增李斯特菌和大肠杆菌O157:H7均未检出。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总体污染率为19.62%(51/260),贝类、甲壳类污染水平较高,鱼类、海藻类偏低,污染率分别为26.42%(28/106)、20.00%(6/30)、10.00%(3/30)、10.00%(3/30);贝类中牡蛎是副溶血性弧菌高污染的海产品,污染率为31.03%(9/29)。普通人群摄食加热海产品后副溶血性弧菌致病风险概率值为2.97×10-7,年均患病率为6.03×10~(-6)次/人年,7~9月份为高发病时间段。结论烟台海域鲜活海产品主要存在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摄食人群具有潜在的感染风险,尤其温度较高的第三季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广州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人群致病风险。方法对2006—2018年广州市售鱼类、甲壳类、软体动物等水产品中的VP进行定量检测,利用广州市食物消费量调查、文献综述等方法,应用快速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软件(swift quantitative microbiological risk assessment,sQMRA),开展水产品VP风险评估。结果广州市2006—2018年水产品VP检出率为21.39%(566/2646)。广州市居民每年因食用各类水产品导致VP感染发病例数从高到低依次为:鱼类8375人,甲壳类1727人,软体动物1305人。结论应高度重视水产品VP致病风险,减少生食动物性水产品的摄入,重点防范VP交叉污染,做好公众风险沟通及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4.
sQMRA在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福建省人群食用牡蛎引起副溶血性弧菌(VP)胃肠炎的风险为例,介绍一种快速的风险评估工具(sQMRA)在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方法利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文献报告和经验推断等方式,对福建省2008年9—11月牡蛎的消费量和零售阶段VP的污染水平、交叉污染和烹制对VP菌落数的影响等共11个参数进行了推算和引用。结果计算得到福建省2008年9—11月VP的感染人数为10 221人,其中有1 022人罹患VP胃肠炎,推算得到的VP胃肠炎的发病概率为2.8×10-5,与人群监测推算的VP胃肠炎发病概率3.8×10-5结果较为接近。结论 sQMRA是一种快速简便有效的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工具。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风险分级矩阵方法学应用以及我国沿海地区居民贝类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健康风险等级.方法 利用贝类海产品消费量以及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等数据,计算危害严重性(5分制)和疾病发生可能性(5分制)参数,导入风险分级模型矩阵,对我国沿海地区不同人群副溶血性弧菌健康风险进行赋值和等级评价.结果 我国沿海地区全人群和贝类...  相似文献   

6.
目的获得烟台海域海产品中副溶血弧菌的(Vibrio parahemolyticus,VP)致病风险值,量化描述海产品中VP的膳食暴露风险。方法以贝塔-泊松模型(Beta-poison)作为剂量-反应模型,运用@Risk软件拟合海产品中VP的概率分布以及计算基于蒙特卡罗模拟的量化风险值。结果烟台15~64岁居民摄食单份(可食部,100 g/份)海产品的VP发病总体风险均值为3.824×10-5,年均发病率为0.00502次/人·年。贝类致病风险均值和年均发病率最高,分别为1.027×10-4、2.14×10-3。致病风险均值和年均发病率由大到小为:贝类其他类海藻类头足类甲壳类鱼类。7~9月份海产品中VP的致病风险均值和人均发病率分别为9.673±6.631×10-5和0.00633±0.00434次/人·季度,远高于4~6月份和10~11月份。结论烟台海域海产品中存在VP致病风险,贝类中VP致病风险值较高,7~9月份是高风险时间节点;海产品中VP污染是引起烟台常住居民食源性疾病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尤其夏季控制海产品中VP的污染量,能够有效的降低VP致病风险。  相似文献   

7.
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发现,我国近年来副溶血性弧菌中毒呈显上升趋势。为进一步了解零售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VP)的污染情况,2003年9-12月在我国沿海4个省份(浙江、江苏、广东、福建)进行监测,试样分别从水产品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和饭店采集,共采集海产品236份,其中甲壳类69份、贝类116份、鱼类51份。采用Vitek鉴定系统和最可能数(MPN)法进行副溶血性弧菌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38.6%的海产品检出VP,浙江省试样的VP阳性率最高。甲壳类、贝类和鱼类试样VP阳性率分别为49.3%、37.9%和25.5%;阳性试样几何平均分布浓度依次为171.4、76.9和50.7MPN/100g。监测结果表明,我国零售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率较高,必须持续地进行食品中VP的主动监测和污染控制。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零售梭子蟹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状况及风险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上海市场零售梭子蟹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状况,并对副溶血性弧菌可能引发的公共卫生风险进行初步评估.方法 采用最可能数(MPN)法检测上海和宁波市售梭子蟹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带菌量,采用膳食回顾性调查方法对上海居民梭子蟹消费量进行调查,采用Risk Ranger软件对梭子蟹中副溶血性孤菌进行丰定量风险评估.结果 上海和宁波市零售梭子蟹中副溶血性弧菌阳性率分别为60.5%和13.3%,阳性试样平均菌量分别为0.75 MPN/g和5.50 MPN/g.膳食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居民梭子蟹人均日摄入量为2.95 g/d.风险评估结果显示,风险评分为36分,梭子蟹食用者每人每天的发病概率为8.22×10-9,每年上海地区预期发生42.5例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病例.通过改变评估模型中某些风险的选择,如采取良好的控制措施,风险可降低至原来的1/10.结论 上海市售梭子蟹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较为严重,可能对人群健康造成较高的风险,未来有必要进一步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上海市夏秋季节市售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水平和特征.方法 2008-2010年5-10月,采用GB/T 4789.7-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孤菌检验》方法,对上海市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卖场超市和餐饮单位等污染物监测点的市售海产品进行副溶血性弧菌的定性和定量检测.结果 共监测市售海产品941件,副溶血性弧菌总体检出率为13.2%,不同种类、不同监测月份和不同采样地点的海产品,其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和样品几何平均浓度总体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海产虾类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25.0%)和样品几何平均浓度(5.0 MPN/g)显著高于其他类海产品(P<0.05);8月份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27.4%)和样品几何平均浓度(3.3 MPN/g)显著高于其他监测月份(P<0.05);集贸市场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28.5%)和批发市场样品几何平均浓度(3.9 MPN/g)显著高于其他采样地点(P<0.05).结论 上海市市售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孤菌的污聚率较高,应进一步开展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风险监测和评估,并针对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高风险环节开展监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海口市市售贝类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情况、菌株血清学分型情况以及不同来源菌株的耐药情况,分析海口市市售贝类海产品受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特点。方法 2014—2016年,按照GB 4789.7—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和《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对五类海产品(白贝、排海、毛蚶、蛏子、芒果螺)进行副溶血性弧菌分离鉴定和血清学分型,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进行毒力基因检测,采用K-B法对分离菌株进行相关耐药分析。结果五类海产品样品共157份,其中65份样品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白贝的检出率最高,为63.6%(21/33)。所分离的65株副溶血性弧菌主要血清群为O3和O5,完全分型26株,总体分型率为40.0%,其中以O1∶K25为主要血清型。65株菌对氨苄西林普遍耐药(95.4%,62/65),对头孢噻肟的中介率较高(33.8%,22/65),对8种抗生素产生了5种耐药谱。65株分离菌株神奈川试验结果均为阴性,且均未检出与致病性相关的耐热直接溶血素(TDH)及耐热相关溶血素(TRH)。结论海口市市售贝类副溶血性弧菌污染较重,应加强养殖区域海水水质的监测力度,预防副溶血性弧菌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盘锦市市区餐饮单位食(饮)具的卫生状况,为预防各类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盘锦市市区各类餐饮经营场所、集体食堂的食(饮)具消毒效果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0年共检测盘锦市各类餐饮单位食(饮)具样本1 000份,总合格率为93.70%。结论:盘锦市餐饮业消毒效果和卫生状况整体水平较好,但应针对不同类型、季节和餐具种类采取不同的防制措施,加大监督监测力度,全面落实消毒和卫生管理制度,进一步改进餐饮业卫生质量。  相似文献   

12.
饮料中咖啡因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HPLC法测定饮料中咖啡因含量的不确定度进行评估;并通过对不确定度的分析,为方法的改进和找到实验中关键控制点提供依据。方法依据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找出测量过程中影响不确定度的因素,进行评估和合成。结果对HPLC法测定饮料中的咖啡因给出了测定不确定度为2.2μg/ml。结论通过对使用标准曲线法定量的测量方式中不确定度的计算,找到工作中的关键步骤,对提高测量的质量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了解广东省流通食品的微生物污染状况。方法 采用GB 4789-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对2016年检验的6类食品进行微生物(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菌、致病菌)检验,对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216份样品中共检出不合格样品39份,总体合格率为98.79%。不同微生物项目的检验结果中,菌落总数的合格率相对最低,为99.19%。检验的6类食品中速冻食品、方便食品和水产制品检出不合格样品,方便食品的合格率(97.2%)相对最低。结论 广东省食品微生物污染整体状况较好,建议对微生物污染风险较高的方便食品、水产制品进行重点关注,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食品微生物污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EIA)检测新疆地产动物源性食品中呋喃唑酮(furazolidone,AOZ)、呋喃它酮(furaltadone,AMOZ)、呋喃西林(nitrofurazone,SEM)、呋喃妥因(nitrofurantoin, AHD)的效果。方法运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采集自新疆不同地区的150份动物源性食品的AOZ、AMOZ、SEM和AHD;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UPLC-MS/MS)进行结果验证。结果 CLEIA检测发现150份样品中AOZ检出率最高,为2.00%; AMOZ的检出率次之1.33%; SEM、AHD均未检出。鸡肉样品的硝基呋喃类药物残留检出率最高,为5.56%;牛肉和蛋类检出率分别为2.44%和3.57%;羊肉、猪肉和蜂蜜中未检出。UPLC-MS/MS检测结果与CLEIA检测结果一致。结论 CLEIA可用于动物源性食品的硝基呋喃代谢物的初筛检测。  相似文献   

15.
食品中的丙烯酰胺问题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丙烯酰胺于2002年初在高温加工中发现。综述了国外的研究进展,包括丙烯酰胺的有害作用、产生机制及其产生条件,同时,对如何防止高温加工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形成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16.
An analytic procedure based on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ith solid-phase extraction and UV detection (SPE–HPLC–UV) was validated and used to analyse 144 apple-based-foods, including 68 apple juices (32 clear and 36 cloudy) and 76 homogenised apple purees marketed in Portugal. Patulin was detected in 33 samples (23%) with values ranging from 1.2 μg/kg to 42 μg/kg. Patulin was not detected in the analysed infant drinks but its presence was quantified in five homogenised apple puree (7%) labelled as being intended for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consumption. A higher incidence of positive samples was detected in cloudy juices (67%) when compared with clear ones (13%). When the production mode is considered, the incidence of positive samples was 20% and 24% for products of organic and conventional origin, respectively. This is the first study on the occurrence of patulin in apple-based-foods in Portugal, including baby food.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吉林省地区2016年保健食品中铝的污染情况按照地市区域进行调查和评估, 为保健食品市场铝的限值制定与风险交流提供依据。方法 遵循随机抽样原则, 从吉林省12个地区采集样本72批样本, 按照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ICP-MS)对样品中的铝进行痕量检测, 并运用风险分析框架和模式对其数据进行评估。结果 72批样本中, 铝的检出范围为0.56~732.2 mg/kg, 均值为105.3 mg/kg, 检出率为88.89%; 茶类制品中铝的污染程度较高, 检出范围为4.25~732.2 mg/kg, 均值为289.9 mg/kg, 检出率为100.0%。结论 2016年吉林省流通保健食品中铝污染情况较为普遍, 但基本介于可控风险范围内。因此加强保健食品原料的评价和监管依然是今后一段时间内监管部门工作发展的主流方向。  相似文献   

18.
烟草糖苷类香气前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烟草中的糖苷类与烟草香气的关系、分离鉴定及其在卷烟加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认为应加强烟草品种间糖苷类组分和含量的差异及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糖苷类及有关释放酶在烟草中的存在形式,调制过程中的释放条件与烟草品质的相关性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定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豆腐皮中乌洛托品留量的不确定度。方法运用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分析豆腐皮中的乌洛托品残留量测量过程中的不确定度来源,通过建立数学模型量化不确定度分量,计算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本方法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液相色谱质谱仪设备。当豆腐皮中乌洛托品残留量为0.523 mg/kg,扩展不确定度为0.018 mg/kg,乌洛托品残留量表示为(0.523±0.018)mg/kg(k=2)。结论该评定方法可为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豆腐皮中乌洛托品残留量的结果和方法的可靠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徐军 《烟草科技》2007,(8):8-11
为探讨烟草质检过程中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提高实验室检测数据的可靠性,对卷烟含末率检测过程中的不确定度进行了综合分析,找出了卷烟含末率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演示了各分量不确定度、合成不确定度及扩展不确定度的计算和评定过程。结果表明,加强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严格按相关标准要求及操作规程进行检测是控制不确定度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