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比了臭氧、臭氧催化氧化、臭氧/双氧水和臭氧/双氧水催化氧化4种工艺深度处理化工废水的效果,结果表明,当进水COD和色度分别为95.7 mg/L和90倍时,4种工艺出水的COD去除率分别为23.66%、26.77%、29.24%、32.97%,色度去除率分别为64.44%、64.44%、82.22%、82.22%,催化剂和双氧水均能小幅强化臭氧氧化效果。连续臭氧氧化可使出水COD降至20 mg/L,同时当臭氧投加量为60 mg/L时,4种工艺出水均具有一定的可生化性,满足后序生化工艺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采用臭氧催化氧化工艺对二级生化出水中难降解有机物进行深度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投加H_2O_2作为催化剂能明显提高出水COD去除率,当H_2O_2投加量为0. 10 m L/L,反应时间为5min时,出水COD值可从93 mg/L降至47 mg/L,比臭氧率R值达到0. 92,臭氧利用率相对最高且该条件下COD去除率达49%。  相似文献   

3.
水厂深度处理工艺中臭氧投加量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是降低水中微量有机物的关键净化工艺。为确定臭氧的合理投加量,利用小试装置开展了臭氧氧化对砂滤池出水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臭氧投加量的增加,CODMn、总有机碳(TOC)的去除率均有所增加,但幅度弱于UV254;当臭氧的投加量达到3.0 mg/L时,臭氧氧化后的生物可降解溶解性有机碳(BDOC)可增加30%以上,UV254与TOC的比值趋于稳定;砂滤出水的溴离子浓度为100~300μg/L的情况下,当臭氧的投加量达到3.5 mg/L时仍未检测到溴酸盐。综上所述黄浦江原水水厂深度处理工程运行时,臭氧的投加剂量控制在2.5~3.5 mg/L是安全合理的。  相似文献   

4.
针对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的高浓度硫脲废水(硫脲2500mg/L,COD为3000mg/L,pH=10),采用臭氧催化氧化法对其进行处理,结果表明臭氧+催化剂+双氧水的催化氧化法效果最佳,在臭氧投加浓度500mg/L条件下,最佳的催化剂投加量为200mg/L,双氧水(30%)投加量为4g/L,反应时间为8小时,COD去除率80%左右。在反应时间8小时,COD去除率大于70%情况下,臭氧与硫脲的最佳比值为1.67。8小时后,COD去除率增加缓慢,后续可采用生化法进一步处理。  相似文献   

5.
沈洋 《化工设计通讯》2022,(12):101-103
采用耦合臭氧生物膜工艺对某企业含邻对位有机化合物废水进行处理。中试试验确定最佳臭氧投加量为300mg/L,HRT为4h。此时,废水中COD和TOC的去除率均为55%。经耦合臭氧生物膜工艺处理后,由原水COD 230mg/L降至最终出水COD 39mg/L,COD和TOC去除率达到83%。  相似文献   

6.
非均相催化臭氧化深度处理钻井废水的效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独臭氧氧化、MnO2吸附和O3/MnO2催化氧化3种体系对经过混凝处理后的钻井废水进行深度处理,重点研究了O3/MnO2催化氧化体系去除钻井废水中有机物(以COD计)的效能。结果表明:相比单独臭氧氧化和MnO2吸附体系,O3/MnO2催化氧化体系能显著提高COD和TOC的去除率;COD去除率随着臭氧投加量和催化剂投加量的增加、pH的升高和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在臭氧投加量为80 mg/L、pH为11.5、催化剂投加量为20 g/L、反应时间为40 min的最佳工艺条件下,COD和TOC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7.51%、83.18%,COD从686.28 mg/L降至85.72mg/L,出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一级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7.
根据四川某石化二级反渗透出水的水质水量特点,采用臭氧氧化-生物滤池对石化浓水进行了处理。考察了臭氧投加量、pH对臭氧氧化效果的影响,确定了臭氧单元最佳臭氧投加量和pH值。结果显示:臭氧投加量在12 mg/L、pH为8~9时,COD进水指标从175 mg/L降低至47.5 mg/L以下,去除率达到约72.8%,氨氮值从17 mg/L降低至4.75 mg/L以下。石化污水处理后的COD、氨氮、总氮等指标达到了《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直接排放的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要求。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投加不同浓度粉末活性炭对高密度沉淀工艺和臭氧催化氧工艺处理某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粉末活性炭不影响高密度沉淀池对SS和TP的处理效果,但可以提高对COD的去除率,投加20、40、60、80mg/L时,COD去除率分别增加了9%、18%、20%和21%;当通入臭氧反应后,粉末活性炭投加量为20 mg/L时,臭氧催化氧化工艺的COD去除率增加了7%,而投加量大于20 mg/L,会降低臭氧催化氧化工艺的COD去除率。  相似文献   

9.
以COD为考察目标,采用多相催化臭氧化技术对钻井废水进行处理试验。考察了催化剂投加量、臭氧投加量、pH、反应时间等因素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催化剂投加质量浓度为50 mg/L,臭氧投加量为8.0 mg/min,pH=11和反应时间为30 min时,多相催化臭氧化技术对钻井废水处理效果最好,COD去除率达到88.7%,出水COD降至141.70 mg/L,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10.
采用浸渍法将Fe_2O_3负载在γ-Al_2O_3表面,制备高活性催化剂。采用Fe_2O_3/γ-Al_2O_3/H_2O_2/O_3催化氧化深度处理制药二级生化出水,考察催化剂投加量、pH值、双氧水投加量、臭氧流量等对废水中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催化剂投加量3 g/L,废水pH为9,双氧水投加量1 mg/L,臭氧流量1.0 L/min条件下,COD去除率达到85.96%。催化剂循环使用10次后,COD去除率仍然可达到83%以上,证明催化剂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采用浸渍法将Fe_2O_3负载在γ-Al_2O_3表面,制备高活性催化剂。采用Fe_2O_3/γ-Al_2O_3/H_2O_2/O_3催化氧化深度处理制药二级生化出水,考察催化剂投加量、pH值、双氧水投加量、臭氧流量等对废水中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催化剂投加量3 g/L,废水pH为9,双氧水投加量1 mg/L,臭氧流量1.0 L/min条件下,COD去除率达到85.96%。催化剂循环使用10次后,COD去除率仍然可达到83%以上,证明催化剂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2.
以重庆某页岩气井钻井废水经混凝处理后的出水为研究对象,采用臭氧法对钻井废水进行深度氧化处理。结果表明,溶液初始pH对钻井废水的臭氧氧化过程具有很大影响,与酸性环境相比,碱性环境更能促进O_3分解产生更多具有强氧化能力的羟基自由基;COD去除率随着臭氧投加量和反应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大,水中大量存在的Cl~-、SO_4~(2-)、Ca~(2+)和Mg~(2+)等无机离子对钻井废水的COD去除率影响不大。在pH=11.2、臭氧投加量8 mg/min和反应时间60 min的优化工艺条件下,COD和TOC的去除率分别为48.35%和50.28%。  相似文献   

13.
采用非均相臭氧催化氧化-接触氧化法对广州某奶牛养殖基地污水处理站的三级氧化池出水进行了中试研究,通过探究臭氧投加量、臭氧催化反应时间和催化剂用量对出水COD和色度去除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况条件:臭氧投加量为120 mg/L、臭氧催化反应时间为30 min,装置中催化剂用量为30 g/L。中试系统在最佳工况下,连续运行时COD的去除率为58.82%;在50%回流条件下,连续运行时COD去除率为63.27%,出水COD稳定在180 mg/L。  相似文献   

14.
混凝-臭氧氧化法处理三磺泥浆体系钻井废水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三磺泥浆体系钻井废水经混凝处理后的出水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值稳定在350~600 mg/L,水中残留的COD物质可絮凝性很差. 对水中残留COD物质的主要来源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采用混凝-臭氧氧化法处理三磺泥浆体系钻井废水,在6000 mg/L石灰和2000 mg/L硫酸亚铁(FeSO4)的混凝作用下,COD的脱除率为77.2%;对混凝出水采用臭氧氧化法处理,随初始pH值的升高,臭氧氧化效果增强,随COD值降低,臭氧指数(Ozone Index, OI)显著增大;在pH值为12.5下氧化5 min, COD的氧化去除率达81.2%;混凝-臭氧氧化法两步反应的COD总去除率为95.7%,出水无色,COD<100 mg/L,达到了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5.
臭氧预氧化/曝气生物滤池污水深度处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王树涛  马军  田海  张海洋 《现代化工》2006,26(11):32-36
研究了臭氧预氧化/曝气生物滤池联合工艺对生活污水二级出水的处理特性。结果表明当臭氧投量为10 mg/L、接触时间为4 min时,臭氧预氧化/BAF联合工艺对COD、NH3-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58%和90%;使TOC、UV254和色度分别降低了25%、75%和90%。在上述投量和接触时间条件下,臭氧化使TOC/UV254值升高1倍,使可生化溶解性有机碳(BDOC)由原来的0.8~1.1 mg/L提高到2.0~2.7 mg/L。臭氧预氧化使分子质量小于1 k的有机物比例由原来的52.9%升高到72.73%。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中试装置研究了O_3/Mn~(2+)工艺处理石化废水二级出水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Mn~(2+)的加入提高了臭氧化的效率。当废水pH为5.80,臭氧投加量为84 mg/L,Mn~(2+)投加量为1.5 mg/L,反应时间为20 min时,COD、TOC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42%、36%和99%,比单独臭氧处理分别提高了10%、8%和3%,臭氧消耗量也从单独臭氧化的75 mg/L降低至66 mg/L,经催化臭氧化处理后的废水满足《上海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 31/199—2018)的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7.
主要探讨臭氧对煤气废水生物处理出水的预氧化效果及其对后续生物处理过程的强化作用。实验表明,臭氧对废水的色度去除很有效,<160mg/L的臭氧投量就可去除90%的色度,废水pH较小时色度去除效果较好;臭氧氧化对废水残留COD(化学需氧量)有一定的去除作用,不同的pH条件下去除率有差异,总体每毫克臭氧可去除0.44mg ̄0.64mg的COD;臭氧氧化对废水NH3-N的去除效果不明显;臭氧有效投加量为240mg/L时,废水COD去除率降低,氧化后出水BOD(生化需氧量)上升,有利于后续生物处理。  相似文献   

18.
采用共沉淀的方法合成镍铁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通过X射线衍射(XRD)研究不同镍铁金属摩尔比例对镍铁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晶型的影响;设计单因素试验,研究催化剂投加量、pH、臭氧浓度、镍铁金属摩尔比例等因素对双酚A(BPA)去除效果的影响;探讨催化臭氧氧化去除BPA的反应机理。XRD图显示当镍铁金属摩尔比为3∶1时,镍铁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的结晶度最好。试验结果表明:在BPA初始浓度为10 mg/L、pH值为8.2、臭氧浓度为9.0 mg/L、催化剂投加量为0.3 g/L、镍铁金属摩尔比例为3∶1的条件下,含BPA废水的总有机碳(TOC)去除率高达89%。通过羟基自由基抑制剂反应试验,观察到TOC和BPA的去除率均有所降低,说明催化臭氧反应过程中存在羟基自由基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纤维素乙醇废水厌氧出水的可生化性,采用臭氧氧化法对其进行强化处理,考察了反应时间、臭氧投加量、初始p H及反应温度对纤维素乙醇废水可生化性、COD和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始pH为8~10,臭氧投加量为5 g/h,反应时间为80 min,反应温度为30℃的最优条件下,出水COD为1 450 mg/L左右,COD去除率稳定在35%左右;出水氨氮为220 mg/L左右,氨氮去除率稳定在40%以上,出水BOD_5/COD由0.1提高到0.3左右,废水的可生化性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臭氧氧化及活性炭吸附处理黄河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河水为研究对象,考察臭氧氧化降解和活性炭吸附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效能.结果表明,在臭氧投加量为1~3 mg·L-1时,CODMn的去除率由8%升高到20%,之后其变化不明显;UV254的去除率由9%升高到30%,此时臭氧即可以将不饱和有机物大量去除.臭氧投加量为1~2 mg·L-1时,短时、大强度曝气,其出水CODMn和UV254的去除效果较好.高臭氧投加量时,增加曝气接触时间可以提高臭氧对有机物的去除率,出水效果较好.在活性炭投量为10 mg· L-1,pH为8.3,水温为45℃,臭氧投加量为3 mg·L-1时,活性炭对黄河水的吸附效果较理想.臭氧氧化对黄河水中TOC的去除效果低于CODMn和UV254的去除效果,当臭氧投加量为8 mg·L-1时,TOC去除率才为10%.但是臭氧投加量为5mg· L-1,BDOC提高了80%.因此臭氧氧化可以大幅度提高原水的可生物降解性,为后续生物处理提供有机营养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