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纳米TiO_2溶胶整理对棉织物防紫外线性能和机械性能的影响规律。介绍了4种浓度纳米TiO_2溶胶的制备过程;测试分析了不同纳米TiO_2溶胶浓度、焙烘温度、焙烘时间对棉织物防紫外线性能和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纳米TiO_2溶胶浓度为7mmol/L,焙烘温度为130℃,焙烘时间为1min时,棉织物的防紫外线性能和机械性能最佳,并且经过20次洗涤后仍具有良好的防紫外线性能。认为:纳米TiO_2溶胶整理可以显著提高棉织物的防紫外线性能。  相似文献   

2.
纳米TiO_2粉末在光催化的作用下产生活性自由基,可以分解环境中的污染性物质,达到净化空气的效果。采用浸轧法用纳米TiO_2粉末的水分散液对纯涤和纯棉面料进行处理,使面料具有空气净化的整理效果。通过测试整理后织物对甲醛的降解效果,发现在紫外灯照射下,纯涤和纯棉织物的最佳工艺参数均为纳米TiO_2分散液浓度2.5g/L,但纯涤织物整理液的pH值为12,焙烘温度为150℃;纯棉织物整理液的pH值为10,焙烘温度为120℃。采用简单的浸轧方法可以赋予织物良好的空气净化能力,纯涤织物的净化效果优于纯棉织物,甲醛降解效果随洗涤次数增多而减弱。  相似文献   

3.
为开发出具有吸附甲醛功能的装饰织物,基于纳米TiO_2的光催化作用和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将纳米TiO_2和活性炭的混合分散液覆于棉织物表面制成具有吸附降解甲醛功能的织物。分析了影响织物吸附降解甲醛性能的因素,采用正交试验对分散液浓度、活性炭含量及烘焙温度进行了优选。试验表明:棉织物较理想的整理工艺为:分散液浓度75g/L、活性炭含量36%、焙烘温度178℃。认为:采用纳米TiO_2活性炭对棉织物进行整理,可使其获得较好的吸附降解甲醛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使用自制的纳米TiO_2水溶胶通过后整理工艺对棉织物进行处理得到纳米TiO_2水溶胶整理棉织物,对纳米TiO_2水溶胶整理织物进行了表征,并测试了其对染料的光催化降解性、甲醛降解性能、自清洁性能及抗菌性能。结果表明,纳米TiO_2水溶胶整理棉织物在光辐射条件下对水中的染料和室内空气中的甲醛具有显著的光催化降解作用。且该整理棉织物不仅具有显著的抗菌性,还能对吸附于其表面的老抽污渍进行光催化降解,实现自清洁效应,是一种集光催化、自清洁和抗菌的多功能织物。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合纤织物抗静电性,选择抗静电剂TF-480分别对染色涤纶和锦纶织物进行整理,探讨整理剂用量、焙烘温度、时间、交联剂的加入及其用量对抗静电性能效果的影响,优化整理工艺.通过测量静电电压峰值和半衰期,分析织物抗静电性能;检测经20次洗涤后织物抗静电性能的耐久性;测定整理前后及水洗前后织物的K/S值,观察色变情况.结果表明:抗静电剂TF-480质量浓度为30~40 g/L,焙烘温度为170~180℃,时间为30~40 s时,抗静电整理效果较好;尤其是整理的涤纶织物,经多次洗涤后抗静电性能保持良好,色泽变化小,在整理锦纶织物中加入交联剂可提高抗静电性能.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合纤织物抗静电性,选择抗静电剂TF-480分别对染色涤纶和锦纶织物进行整理,探讨整理剂用量、焙烘温度、时间、交联剂的加入及其用量对抗静电性能效果的影响,优化整理工艺。通过测量静电电压峰值和半衰期,分析织物抗静电性能;检测经20次洗涤后织物抗静电性能的耐久性;测定整理前后及水洗前后织物的K/S值,观察色变情况。结果表明:抗静电剂TF-480质量浓度为30~40g/L,焙烘温度170~180℃,时间30~40s时,抗静电整理效果较好,尤其是整理的涤纶织物,经多次洗涤后抗静电性能保持良好,色泽变化小,在整理锦纶中加入交联剂可提高抗静电性能。  相似文献   

7.
涤纶织物壳聚糖抗静电整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壳聚糖对涤纶织物进行抗静电整理,研究了壳聚糖用量、交联剂用量、焙烘时间和焙烘温度等对涤纶抗静电性能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整理工艺条件为:壳聚糖用量2.0%.交联剂3 g/L,催化剂4 g/L,浴比20:1,焙烘时间3 min,焙烘温度150℃.经壳聚糖整理的涤纶织物,吸湿性和抗菌性均得到提高,但手感较硬.  相似文献   

8.
主要采用高效抗静电剂HS-2032对涤纶织物进行抗静电整理,以改善其抗静电性能。设置工艺条件时,以整理剂的浓度、焙烘温度、焙烘时间为参数,讨论了工艺参数对纯涤纶织物抗静电性能的影响,再通过悬垂性测试、强力和透湿性测试来评定整理的效果,最后综合诸多因素,确定出整理剂对涤纶织物抗静电整理的最优工艺:质量浓度为8g/L,焙烘温度175℃,焙烘时间45s。  相似文献   

9.
纳米氧化锌和壳聚糖对棉织物的复合整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棉织物抗紫外线及抗皱性较差的缺点,用纳米氧化锌和壳聚糖、有机硅对棉织物进行后整理,以提高其抗紫外线和抗皱性能,改进棉织物的服用性能。通过改变氧化锌纳米整理剂的用量、浴比、浸渍时间、焙烘温度、焙烘时间等工艺参数,对棉织物进行二浸二轧整理,再用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和氨基硅酮溶液对其进行二浸二轧整理。对整理后织物的紫外线透过率、断裂强力、吸湿性、白度、折皱回复角、刚柔性等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织物的抗皱性能和抗紫外线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以钛酸丁酯为前驱体制备了纳米TiO2溶胶,用于棉织物的自清洁整理。研究了浸渍时间和焙烘温度、焙烘时间、水煮时间、皂洗次数等因素对棉织物自清洁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整理织物的自清洁效果随着浸渍时间的增加而提高,随着焙烘温度、水煮时间的增加先提高后减小,而焙烘时间过长对自清洁效果无利且织物强力和白度下降;通过对纳米TiO2溶胶的掺杂改性,可提高织物自清洁效果。  相似文献   

11.
唐志娟 《丝绸》2016,(2):14-18
采用无水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处理原蚕丝织物,进行脱胶、溶胀、降解等一系列处理得到的丝素蛋白溶液;再将丝素蛋白溶液与纳米TiO_2颗粒复配,分析复配整理剂中丝素和纳米TiO_2的不同配比对棉整理品的抗皱和抗紫外性能的影响,并确定最佳丝素/TiO_2复配整理液;最后确定后整理的最佳工艺条件:交联剂(戊二醛)的质量浓度、轧余率、焙烘温度和时间。结果表明:丝素/TiO_2复配整理剂中丝素与TiO_2的质量比为15︰4时,可使棉整理品的抗皱和抗紫外性能达到最佳;后处理工艺中戊二醛交联剂的最佳质量浓度为12 g/L,焙烘温度为130℃,焙烘时间为120 s,轧余率为105%。  相似文献   

12.
《丝绸》2016,(2)
采用无水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处理原蚕丝织物,进行脱胶、溶胀、降解等一系列处理得到的丝素蛋白溶液;再将丝素蛋白溶液与纳米TiO_2颗粒复配,分析复配整理剂中丝素和纳米TiO_2的不同配比对棉整理品的抗皱和抗紫外性能的影响,并确定最佳丝素/TiO_2复配整理液;最后确定后整理的最佳工艺条件:交联剂(戊二醛)的质量浓度、轧余率、焙烘温度和时间。结果表明:丝素/TiO_2复配整理剂中丝素与TiO_2的质量比为15︰4时,可使棉整理品的抗皱和抗紫外性能达到最佳;后处理工艺中戊二醛交联剂的最佳质量浓度为12 g/L,焙烘温度为130℃,焙烘时间为120 s,轧余率为105%。  相似文献   

13.
李祥  丁斌  郝凤岭  关昶  王海东  刘群 《印染》2016,(4):34-37
以双三羟甲基丙烷、三氯氧磷和乙醇胺为原料,合成多功能整理剂双三羟甲基丙烷磷酸酯乙醇胺盐,并用于涤纶织物后整理。探讨了整理液质量浓度、焙烘温度和焙烘时间对涤纶织物阻燃效果和抗静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整理剂质量浓度为200 g/L、焙烘温度为160℃、焙烘时间为180 s时,整理后织物的阻燃效果显著,抗静电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4.
采用植酸铵阻燃剂对天丝织物进行阻燃整理,探讨了阻燃剂和催化剂用量、pH值、焙烘温度及时间对整理织物阻燃性能的影响,得到天丝的阻燃整理工艺为:阻燃剂300 g/L,双氰胺50 g/L,整理液pH值6.0,焙烘温度170℃,焙烘时间5 min。测试了阻燃整理后天丝织物的红外吸收光谱、表面形貌、热稳定性以及抗紫外线性能。结果表明:整理后织物的炭长下降至4.5 cm,抗紫外线效果达到50+;经20次水洗后炭长为7.1 cm,抗紫外线效果为40+。  相似文献   

15.
以双三羟甲基丙烷和三氯氧磷以及乙二胺为原料,合成了织物抗静电整理剂双三羟甲基丙烷磷酸酯乙二胺盐,使用目标产物对棉、毛、锦纶、涤纶、涤/棉混纺等织物进行整理,探讨整理液浓度、焙烘温度、焙烘时间以及水洗次数对毛织物抗静电性能效果的影响,同时进行了阻燃测试。结果表明:抗静电剂质量浓度为300 g/L、焙烘温度为160℃、焙烘时间为120 s时,抗静电效果较好;同时整理后的织物经50次洗涤后抗静电性能仍保持良好。  相似文献   

16.
涤纶织物存在亲水性差,易产生静电等问题,文中采用石墨烯-Fe_3O_4复合溶液,用于涤纶织物的抗静电整理,探讨了工艺条件对织物抗静电性能的影响,并测试整理后织物的抗静电性、防紫外线性及耐水洗性。结果表明,涤纶织物石墨烯-Fe_3O_4复合溶液抗静电整理最佳工艺为:石墨烯用量0.27 g/L,Fe_3O_4用量3.73 g/L,黏合剂NH-110用量150.00 g/L,轧液率70%;石墨烯-Fe_3O_4复合溶液整理后涤纶织物抗静电效果好,带电量仅为156 C/m~2,赋予了涤纶织物良好的抗静电性,且水洗5次后仍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真丝织物的抗紫外线性能,用正交实验初步确定了纳米TiO2与抗外血酸的复配液的制备条件,并利用制备的复配液对真丝织物进行了整理,探讨整理方式、浸轧温度和时间、陪烘温度、浸轧工艺对抗紫外线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紫外线光照时间的延长,不同条件整理后真丝织物的断裂强度值逐渐减小,UPF值先增大再减小再增大;采用复配液整理真丝织物的较优条件为TiO2质量浓度20 g/L,抗坏血酸质量浓度15 g/L,采用二浸二轧(压强0.4 MPa)的整理方式,浸渍温度为40℃,浸渍时间为4 h,预烘温度80℃,焙烘温度为150℃。  相似文献   

18.
抗紫外线泡沫整理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阳  张健飞 《印染》2012,38(1):32-34
采用泡沫整理技术对棉织物进行抗紫外线整理。研究了整理剂用量、焙烘温度、焙烘时间、发泡机进气量、发泡机车速等因素对整理后织物抗紫外线性能、白度和透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泡沫整理的织物白度和透气性变化不大,具有良好的服用性能;越温和的焙烘条件,整理织物的抗紫外线性能越好;发泡机进气量越小,织物的抗紫外性能越好;发泡机车速加快,织物的抗紫外性能变差。优化的泡沫整理焙烘条件为140℃,2 min。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棉织物紫外线防护系数UFP值较低的问题,采用防紫外线-微胶囊对棉织物进行整理,并对微胶囊分散性和防紫外线整理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试验及单因素逐个分析法,对搅拌速度、分散时间、分散剂微胶囊用量、焙烘时间和焙烘温度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最佳微胶囊分散性工艺为:搅拌速度2 700 r/min,分散时间17 min,分散剂7 g/L;最佳整理工艺:微胶囊用量40 mL,焙烘温度160℃,焙烘时间4 min。对最佳工艺条件下整理的棉织物,测试洗涤次数和耐摩擦次数对防紫外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摩擦比洗涤更容易破坏棉织物防紫外线性能,但两者都能满足国家标准对于纺织品服用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季莉  贺良震  姜生 《印染》2011,37(13)
用壳聚糖对PET/CDP交织物进行抗静电整理,结果表明:壳聚糖用量越大,抗静电性越好,焙烘温度和焙烘时间对抗静电性影响较小;壳聚糖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处理效果越好;整理后的PET/CDP交织物具有较持久的抗静电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