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通过臭氧生物活性炭净水工艺在不同运行参数下的净水效果比较,得出影响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的主要因素,包括滤速、停留时间、炭层高度、余臭氧浓度、水温等,通过这些参数的改变最终得出闵行水厂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的基本控制参数.活性炭层高度为2.0 m,接触时间15min(即滤速8 m/h);进活性炭滤池水的臭氧浓度应为0.05~0.2 mg/L;水温大于9℃时,活性炭滤池除NH3率可达90%以上;气温对NH3去除率有较大影响,因此活性炭滤池最好设在室内.  相似文献   

2.
将曝气生物活性炭滤池过滤组合工艺与中置曝气生物活性炭工艺进行对比,通过检测各工艺构筑物出水浊度、COD_(Mn),不同滤速下炭滤池水头损失等参数,验证前砂滤池在生物活性炭工艺中存在的必要性。前砂滤池对浊度的去除率高达92.61%,出水浊度基本在0.3 NTU以下,对延长炭滤池中活性炭寿命有重要作用;前砂滤池对COD_(Mn)的去除率为18.63%,能为炭滤池减轻有机负荷;砂滤池存在的情况下,保持滤速稳定,炭滤池的水头损失基本稳定,反冲洗周期得到延长,而无砂滤池存在时,炭滤池水头损失增长较快,反冲洗周期较短。  相似文献   

3.
针对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深度给水净化系统,以南方亚热带地区Ⅱ、Ⅲ类地面水为研究对象,根据CODMn、UV254、消毒副产物和溶解氧的变化,论述了臭氧对生物活性炭的氧化作用、消毒作用及充氧作用;同时从优化运行的角度.提出在丰水期可停止后臭氧接触塔运行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不同流向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上向流与下向流两种不同流向的臭氧生物活性工艺在饮用水处理中的研究和应用现状,从工艺流程、活性炭吸附池池型选择、净水效果角度重点介绍了两种流向的工艺各自的特点和对优势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归纳了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流程和池型的选择要点,并对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研究内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水源受到污染并且污染物经常超过标准,而水厂常规处理工艺又无法满足饮用水水质标准的情况下,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是微污染水源深度处理的有效方法。文章介绍了该工艺对嗅味、有机物、新兴污染物等特定污染物的去除机理,总结了工艺运行过程中温度、臭氧投加方案、生物活性炭性能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以及工艺当前存在的微生物泄漏、溴酸盐生成及其他问题的控制措施,并分析了多种组合工艺的优缺点及具体的工程案例,以对水厂的工艺运行提供参考及技术支持。最后,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及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对工艺进行了展望,可以为研究者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介绍某水厂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砂滤"深度处理组合工艺处理引黄水库水,考察了不同进水浑浊度对组合工艺长期运行效果的影响,同时对组合工艺各单元的有机物种类及分子量分布的变化进行了分析。长期运行结果表明:(1)组合工艺对不同水质条件下的有机物指标有较高的去除效果,较高的温度有利于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2)臭氧的主要作用在于将大分子量的有机物氧化为小分子量有机物,故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COD_(Mn)2、UV_(254)和DOC有良好的去除作用。整个工艺对氨氮的去除率在40%~50%,对亚硝酸盐氮的去除率在80%~90%。(3)臭氧活性炭工艺对可生物降解有机物有较好的去除效果,砂滤工艺主要去除D0CDA。(4)上向流BAC柱活性炭颗粒间空隙率较大,降低了对浊度的机械截留,其后置的砂滤池可起到稳定出水浊度,保证出水微生物安全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东  许建华  刘辉 《净水技术》2001,20(1):33-35
本文试验研究了有生物接触氧化-混凝沉淀-砂滤处理工艺的后续臭氧化生物活性炭(O3/BAC)和生物活性炭(BAC)工艺除污染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对常规指标加CODMn,TOC,UV245,NH4^ -N的去除效果,O3/BAC比BAC稍好,但没有显著的差别,即臭氧对BAC的影响不明显,两BAC池对卤代烷烃均有较好的控制作用,但不能有效去除萘、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可能由于预加氯和用含氯水反冲洗,导致两BAC池出水Ames试验的T98-S9结果均呈阳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工艺进行长期去除实际海水有机污染物试验研究.结果表明,O3-BAC工艺可有效去除海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系统运行稳定,反冲洗对BAC去除有机物影响不大.对有机污染较严重的海水,臭氧投加量3~6 mg·L-1、氧化接触时间30~60 min、水温10.5~29.0℃、BAC滤柱HRT为1h情况下,O3-BAC 工艺对TOC、DOC、CODMn、UV254以及浊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在38%、34%、55%、55%、95%以上,出水可作为反渗透膜海水淡化的进水.  相似文献   

9.
臭氧化-生物活性炭工艺的水质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臭氧化—生物活性炭工艺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金松  朱佳 《净水技术》2000,18(3):28-31
对臭氧化-生物活性炭技术的工艺参数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试验对比确定了臭氧扩散装置的型式和特定水质条件下的臭氧最佳投量,开发了一种新型臭氧尾气破坏设备并应用于生产实际,对不同种类的活性炭进行了比较和选择,并对工艺系统中生物活性炭的设计参数和运行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沈琪  张旭 《辽宁化工》2010,39(11):1166-1167
介绍了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工作原理及其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提出了该项技术在应用中的局限性,并提出了此项技术的一些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生物滤池-臭氧氧化-生物活性炭联用工艺深度处理保定护城河某段微污染河水,通过研究各个单元与单元间联用的处理效果以及改变生化时间、臭氧氧化时间和生物活性炭的吸附时间,分别对比了COD_(Mn)、NH_3-N、色度和浊度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各个单元单独处理河水的效果不理想,单元间联用对河水有很好的处理效果,当生化时间为7h、臭氧氧化时间为20 min、生物活性炭吸附时间为20 min时,原水COD_(Mn)、NH_3-N、色度、浊度的去除率分别为84.66%、99.65%、87.50%、96.35%。对于相同类型的微污染废水采用生物滤池-臭氧氧化-生物活性炭联用工艺深度处理是可行的,水中污染物含量有很大降低,出水水质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工业水处理》2007,27(12):70-70
由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提供资金援助,三菱电机、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环境系、大阪大学工学部及药学部、北京城市排水集团联合组成课题组研究再生水的安全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4.
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处理有机微污染原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人工配水方式,通过中试研究了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有机微污染原水深度净化处理的效果。结果表明,选择适应投加臭氧环境的优势菌种,人工固定化形成生物活性炭,可以在水温较低时,较短时间达到生物活性炭的稳定期;同时,还确定了水流量、滤速、炭层高度、臭氧加入量等工艺参数,使生物活性炭出水CODMn≤2.5mg/L。  相似文献   

15.
综述臭氧生物活性炭对微污染水源水的净化机理,探讨臭氧氧化状况、臭氧反应塔填料和滤料材质、空床接触时间、水温及反冲洗对该工艺的影响并分析该工艺的研究现状,提出其存在的问题,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在选取UV254作为腐殖酸浓度表征指标的基础上,考察了初始腐殖酸浓度、Mn2+浓度、p H及常规处理对臭氧-生物活性炭出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腐殖酸的去除是在臭氧氧化分解、活性炭吸附和生物降解的共同作用下完成。腐殖酸初始浓度升高,出水腐殖酸的去除率反而下降;当原水中存在Mn2+离子时,Mn2+的催化作用凸显,且在Mn2+投加量为0.75 mg/L条件下,臭氧-生物活性炭出水的腐殖酸去除效果最佳;p H的升高和前置混凝沉淀均有利于后续臭氧-生物活性炭对腐殖酸的去除。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臭氧投加量对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组合工艺深度处理再生水效果的影响,在中试系统中考察了随臭氧投加量的变化O3-BAC组合工艺对再生水中常规指标的去除效能.研究结果表明,臭氧反应接触时间为30min,活性炭滤池空床接触时间(BECT)为15min时,当臭氧投加量在1.10mg/L范围内变化,组合工艺对色度...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的珠江流域的水质不断受到污染,珠海市给水厂的水源也受到污染.建议通过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进一步提高污染物的去除率.研究采用小试试验对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进行研究.重点考察了臭氧质量浓度为1.0 mg/L、活性炭柱空床时间为15 min和臭氧质量浓度为1.5 mg/L、活性炭空床时间为30 min这两个工况下,2-甲基异莰醇、土臭素、TOC、UV254、浑浊度的去除效果,以及对消毒副产物前体物的控制效果,并通过分子量分布和三维荧光对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进行分析,发现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可以很好地去除2-甲基异莰醇和土臭素.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对三卤甲烷和含氮类消毒副产物的前体物也有一定的去除作用,但是对于HAAs卤乙酸类的DBPs消毒副产物前体物的去除效果不佳.同时,文中也给出了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运行工况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处理饮用水时各阶段的特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论述了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中的臭氧发生系统、臭氧尾气处理系统、臭氧预氧化及后氧化、生物活性炭滤池各阶段的应用现状及特点。指出:臭氧发生系统采用氧气为原料来提高臭氧浓度,臭氧质量分数可达6%左右;由于电加热分解臭氧尾气反应速度快,可在1.5~2s内完全分解,应是今后自来水厂臭氧尾气处理技术应用的重点;臭氧预氧化一般采用静态混合器或水射器单点投加,投加量为1~2mg/L,接触时间为1~4min;臭氧后氧化一般采用微孔曝气盘以微气泡的形式多点投加,水中臭氧余量控制在0.2~0.4mg/L,接触时间大于10min;生物活性炭滤池对苯类化合物和相对分子质量在500~1000范围内的腐殖质去除率达70%~86.7%。  相似文献   

20.
以典型含氮消毒副产物(N-DBPs)——二氯乙腈(DCAN)和二氯乙酰胺(DCAM)前体物的去除为目标,综合考虑浑浊度、CODMn、溶解性有机碳(DOC)、溶解性有机氮(DON)等指标的去除效果.通过调整臭氧投加量、上升流速、反冲洗周期、反冲洗时间4个因素,研究臭氧-上向流生物活性炭(O3-UBAC)工艺对典型N-D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