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以珠三角流域某污水处理厂一、二期混合出水为研究对象,采用中试规模的膨胀床反硝化滤池工艺进行深度处理,并针对滤池特性优化反冲洗方式。结果表明,膨胀床反硝化滤池对污水中的TN、COD、TP均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当进水TN的质量浓度在20~25 mg/L外加50 mg/L乙酸钠作碳源时,出水TN的质量浓度低于11 mg/L;在滤池中投加50 mg/L的聚合氯化铝微絮凝过滤除磷,出水TP的质量浓度低于0.4 mg/L,稳定达到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满足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要求。  相似文献   

2.
采用深床反硝化滤池对宁波某污水处理厂的出水进行深度脱氮处理。出水SS控制在10 mg/L以下,乙酸钠投加质量浓度在70 mg/L,经深床反硝化滤池处理后,TN可被消除80%以上,出水实现TN15 mg/L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采用厌氧/好氧/缺氧模式运行的SBR工艺处理模拟城市污水,考察外加碳源乙酸钠和污泥水解酸化上清液对其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模拟城市污水,进水水质COD为400 mg/L、氨氮为60 mg/L、磷酸盐为7 mg/L。结果表明:不投加碳源时,系统对COD、氨氮、磷酸盐的去除率分别为90%、91%、82%;乙酸钠投加量为60 mg/L的条件下,外加乙酸钠系统对COD、氨氮、磷酸盐的去除率分别为93%、100%、100%,磷的去除主要是通过好氧聚磷作用;上清液投加量折合进水COD为30 mg/L时,外加污泥水解酸化上清液系统对COD、氨氮、磷酸盐的去除率分别为97%、99%、95%,系统中出现明显的反硝化除磷现象,反硝化除磷占24%。  相似文献   

4.
对采用前置反硝化滤池系统升级改造的麦岛污水处理厂的调试运行进行总结,确定了适宜的回流体积比约为350%,过高的回流比会抑制反硝化反应;优化的外加碳源乙酸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5%、投加量约为900 mg/L,运行中过量乙酸钠会对出水COD与BOD_5造成不利影响。在优化条件下,系统在冬季运行水温为17℃时,TN去除率约为72%,出水的TN的质量浓度稳定小于15 mg/L,达到了设计要求和城市排水的要求;其他指标也达到了GB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5.
通过采用全流程分析方法,总结了太湖流域某市政污水处理厂TN指标针对新一轮提标改造的达标难点,研究了反硝化滤池小试实验的启动与碳源投加的最佳C/N比.结果表明,低C/N比进水及内回流不足限制了脱氮效率的进一步提高;通过实际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进行反硝化滤池的小试实验研究,发现反硝化滤池启动4天后挂膜成功,在外加碳源C/N比...  相似文献   

6.
针对浙江绍兴柯桥江滨污水处理厂气浮池出水TN难以达标的问题,提出采用高滤速、低滤层的反硝化生物滤池(DNBF)中试装置进行深度脱氮处理。考察了上升流速、碳氮比及碳源种类对DNBF脱氮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历时14 d即完成滤池的挂膜启动,滤速以18~19 m/h为最佳,投加C/N以3.92~4.17为宜;相对于乙酸钠,甲醇为碳源时,COD出水低于进水的概率更高,调控全过程中出水TN均达标排放。为实际污水厂的提标改造和反硝化深度脱氮工艺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污水处理厂生物脱氮碳源缺乏、需外加大量商品碳源、投加成本过高的问题,研究采用果汁废液作为补充碳源,考察其强化生物脱氮的效果,并进行工程应用。结果表明,果汁废液有机物含量高、可生化性好、氮磷含量低,其作为补充碳源投加5%(体积分数)时,第一阶段反硝化速率是污水厂原水的5.79倍。通过水解酸化预处理可进一步提高果汁废液中易降解有机物含量,平均提高57%。工程投加24 t/d的果汁废液,较仅投加乙酸钠系统出水TN可降低2~3 mg/L,减少乙酸钠投加量0.6~0.9 t/d,年节约成本24~36万元。  相似文献   

8.
采用混凝—臭氧氧化—水解酸化—反硝化生物滤池—内循环曝气生物滤池组合工艺深度处理某制药企业二级生化出水,考察了混凝剂投加量、臭氧氧化时间、各生化处理单元水力停留时间对废水COD、色度、总氮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进水COD为360~380 mg/L、色度为100~120倍、总氮为110~130 mg/L时,在氯化铁投加量80 mg/L,臭氧投加速率8.5 mg/min,臭氧氧化时间40 min,水解酸化池、反硝化滤池、内循环BAF反应器的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8、3、8 h的条件下,出水水质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一级B排放标准(GB 18918—2002)要求。  相似文献   

9.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补充反硝化碳源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部分南方城市污水反硝化碳源不足,使得出水很难达到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排放标准的要求。选择聚酯废水、啤酒废水、印染废水3种常见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作为外加碳源,采用SBR反应装置,考察外加碳源对TN、COD_(Cr)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聚酯废水作为外加碳源效果最佳,其反硝化速率最高,在连续投加方式下,聚酯废水的反硝化速率最高达到2.43 mg[N]/(g[VSS]·h)。  相似文献   

10.
黄勤超 《净水技术》2021,40(z1):112-115,235
针对天津某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通过中试试验,验证了反硝化深床滤池对污水中TN、TP及SS的去除效果,确定了药剂投加量,即碳源(乙酸钠)投加量为76 mg/L,絮凝剂(PAC)投加量为10 mg/L.详述了该工艺工程应用的设计流程、设计参数,为反硝化深床滤池在提标改造中的应用提供数据及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构建外加碳源+反硝化生物滤池(DNBF)、O_3+DNBF和二级出水掺入原污水+间歇曝气生物滤池(IBAF)3种运行方案,进行了不同碳源条件下反硝化、间歇曝气生物滤池对污水厂二级出水深度脱氮研究,并考察了可行性与经济性。结果表明,方案1和2分别在外加乙酸钠和臭氧投加量为20 mg/L时,出水TN的质量浓度平均分别为13.47 mg/L和13.76 mg/L,TN去除率为32.52%和27.88%;方案3在原污水与二级出水的体积比为1:2时,出水TN的质量浓度平均为13.45 mg/L,TN去除率为39.22%。出水水质均达到GB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方案1的脱氮效能及运行费用最优;方案3可获得定量处理水深度脱氮和原污水协同处置耦合的效果,适用于生物处理扩容及出水提标工程。  相似文献   

12.
利用剩余污泥水解酸化液作为外加碳源研究中部曝气和底部曝气曝气生物滤池(BAF)处理低碳氮比生活污水时的生物脱氮性能。结果表明,碳源与污水投配的流量比以及是否回流对BAF生物脱氮效果影响明显,气水流量比和回流流量比对BAF生物脱氮效果有一定影响;进水NH4+-N、TN质量浓度和COD分别为43.11、45.07、29.2mg.L-1时,中部曝气BAF的NH4+-N和TN去除率分别为99.04%和78.32%,出水COD为32.4 mg.L-1;底部曝气BAF的NH4+-N和TN去除率分别为98.61%和68.99%,出水COD为28.4 mg.L-1。研究表明,BAF在2种运行方式下可获得良好的硝化与反硝化性能,且不会引起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3.
水解反硝化工艺强化脱氮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碳源对脱氮除磷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碳源不足会导致脱氮效果降低,出水TN水质不达标。为解决碳源不足造成的脱氮能力差的问题,本试验采用水解反硝化脱氮工艺,将水解酸化与反硝化脱氮过程相结合,取代缺氧反硝化,有效地解决了碳源不足所导致的脱氮效果差的问题。利用水解反硝化脱氮工艺处理城市污水,出水NH4+-N、TN和COD都满足一级A标准,去除率分别为98.0%、69.4%和82.7%,比同期污水处理厂AAO工艺的TN去除率高出17.5%。在BOD5/TN为3~5的条件下,水解池中污泥的比反硝化速率为缺氧池污泥的1.2~1.7倍,并且去除相同的N所需要的碳源较少,在碳氮比为3:1、3.5:1、4:1和5:1时去除单位N水解池可分别节省59.5%、52.2%、19.9%和23.1%的COD,有效地解决了脱氮过程中碳源不足问题。  相似文献   

14.
当污水温度低于15℃时,对生物脱氮的硝化和反硝化环节都会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理论上,延长污泥龄有利于提高胁迫条件下生物脱氮效率。以采用沈阳仙女河污水处理厂初沉池出水为原水,构建了1.5 m~3/h前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中试规模工艺体系,在越冬时节(进水温度11~20℃)运行了114 d。研究发现,当气水比为6:1,回流比为150%,乙酸钠投加量为50 mg/L时,前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出水的化学需氧量(COD)、NH_4~+-N、总氮(TN)和悬浮物浓度(SS)能够达到我国现行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一级A标准,并具有低耗运行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UNITANK工艺占地节省,一体化程度高,但是脱氮调节空间有限,TN去除率不高。本研究对某市政污水处理厂UNITANK运行周期进行调整,延长A池进水搅拌时间至2 h,运行周期从原来的12 h缩短至8 h,使得UNITANK出水TN降低约1.3~1.4 mg/L,同时出水氨氮稳定在3~5 mg/L。UNITANK工艺TN去除能力提升可以减轻深度处理段的反硝化滤池的去除压力,也能节省反硝化滤池的碳源投加费用。初步估算,在不增加投资的情况下,碳源费用每年节省约五百万人民币。  相似文献   

16.
利用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对反硝化生物滤池进行挂膜实验研究,采用逐增投加碳源和逐渐提高进水流量的方式进行自然挂膜,对挂膜过程中COD、总氮及硝酸盐氮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全过程的考察研究,找到了判定生物膜挂膜成功的标志,实验稳定运行期,进水TN 75~85 mg/L,出水TN稳定在20 mg/L以下,满足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不同有机碳源对SBR工艺同步硝化反硝化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序批式生物反应器(SBR)处理模拟废水,在pH值7.0~8.0、温度30~32℃、DO浓度0.5~1mg/L、MLSS(4000±300)mg/L、NH4+-N35~45mg/L条件下,考察乙酸钠、淀粉和葡萄糖作为碳源对SBR工艺同步硝化反硝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葡萄糖时,COD去除率达到93.95%,出水硝酸盐浓度为7mg/L;投加淀粉时,COD去除率仅70%,出水硝酸盐浓度为12mg/L;采用乙酸钠作为碳源时,COD去除率为88.34%,出水硝酸盐浓度为4mg/L。COD/NH4+-N为12,分次投加乙酸钠时,氨氮去除率高于95%,总氮去除率高于90%,实现了同步硝化反硝化。在同步硝化反硝化SBR系统中,乙酸钠比淀粉和葡萄糖更适合作为碳源。  相似文献   

18.
针对合肥城市污水低C/N的水质特点和毗邻巢湖的特殊地理位置,满足尾水高质排放的要求,新建广泛应用A2/O工艺的污水处理项目,并在深度处理阶段增加反硝化生物滤池以解决出水TN不能稳定达标的问题,后置反硝化生物滤池需外加碳源,深度处理过程溶氧增高,由此产生溶氧消耗碳源。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将后置反硝化生物滤池的碳源前加至缺氧段,不仅可以在低C/N的条件下提高前置反硝化效率,还减少后期溶氧对碳源的消耗,降低污水处理成本,同时解决出水TN稳定达标的问题,出水水质达到四类水标准。  相似文献   

19.
周星煜 《广东化工》2023,(18):122-127
针对厨余和果蔬垃圾压榨液及水解酸化液作为污水处理系统外加碳源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测定了在AAO-MBR工艺污水处理系统中分别加入厨余垃圾压榨液、果蔬垃圾压榨液、经过水解酸化的果蔬垃圾压榨液,污水处理系统出水中化学需氧量(COD)与总氮(TN)指标,经检测,按一定比例在污水处理系统中加入以上浆液后,出水水质均可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16)一级A标准,并且出水水质优于未加浆液组。结果表明,厨余垃圾压榨液、果蔬垃圾压榨液、经过水解酸化后的果蔬垃圾压榨液均可作为补充碳源,加入污水处理系统,提升污水处理效能;通过生产性验证可知,厨余垃圾压榨液按照1‰比例进入污水处理系统,不会影响系统出水水质,并且可部分甚至全部替代传统外加碳源(如乙酸钠等),降低污水处理厂碳源药剂成本。  相似文献   

20.
新疆某污水处理厂处理总规模为3×104 m3/d,原采用水解池+SBR工艺,进厂混合污水中工业废水占比为30%,出水水质执行一级B标准。对现污水处理厂进行提标改造后,出水水质执行一级A标准。结合在线数据和运行现状,综合分析环境影响条件和出水达标不稳定原因,采用"浅层气浮池+水解酸化池+改造A-A-O+高效沉淀池+反硝化深床滤池+次氯酸钠消毒"工艺。提标改造投产前、后连续5个月的实际生产数据对比表明,改造后,96.71%的天数SS质量浓度满足出水要求,对COD、NH4+-N、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高达95.68%、98.40%、96.50%、92.10%,出水水质优于一级A标准。该工艺运行稳定高效,且对水质和水量冲击负荷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