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选用广东、广西、福建、云南、海南五地的余甘子,采用亚临界水提取法、微波-热水提取法、溶剂浸提法、微波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提取余甘子多酚,对比分析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在不同产地中,云南余甘子提取所得多酚含量最高(345.24 mg GAE/g),广东余甘子提取所得多酚含量最低(198.83 mg GAE/g)。选取云南余甘子,采用不同方法提取多酚,其中亚临界水提取所得余甘子多酚含量最高(387.33 mg GAE/g),微波提取所得余甘子多酚含量最低(223.45 mg GAE/g);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不同产地中,云南余甘子提取所得多酚对·OH的清除率高于其它地区(P<0.05),为85.99%,不同产地余甘子提取所得多酚对ABTS+自由基清除率无显著性差异,清除率均在97%以上,但云南余甘子提取所得多酚对DPPH·的清除率较低(70.01%);不同提取方法中,亚临界水提取所得余甘子多酚对DPPH·、ABTS+·和·OH的清除率均高于其它方法,多酚浓度与自由基清除率呈明显量效关系。因此,选用云南余甘子,采用亚临界水提取是... 相似文献
2.
余甘子多酚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余甘子干粉为原料提取余甘子多酚,比较了乙醇浓度、浸提时间、温度、pH、料液比及提取次数对总多酚提取率的影响,并以乙醇浓度、浸提时间、温度、pH为考察因素,采用RSA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了余甘子多酚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即乙醇浓度为60%,浸提温度50℃,浸提时间4h,pH3.50。在此优化工艺下余甘子多酚提取率为0.218gGAE/g,还原力为1.019。同时,以茶多酚、维生素C、维生素E及BHT为对照,测定了余甘子多酚对DPPH、超氧阴离子及羟基自由基的清除活性及抗脂质过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余甘子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3.
以余甘子干粉为原料提取余甘子多酚,比较了乙醇浓度、浸提时间、温度、pH、料液比及提取次数对总多酚提取率的影响,并以乙醇浓度、浸提时间、温度、pH为考察因素,采用RSA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了余甘子多酚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即乙醇浓度为60%,浸提温度50℃,浸提时间4h,pH3.50。在此优化工艺下余甘子多酚提取率为0.218gGAE/g,还原力为1.019。同时,以茶多酚、维生素C、维生素E及BHT为对照,测定了余甘子多酚对DPPH、超氧阴离子及羟基自由基的清除活性及抗脂质过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余甘子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4.
余甘子果实榨汁后剩余的果渣中含有大量的多酚类物质,为进一步提高余甘子资源的利用率,本研究以多酚提取量为指标,对余甘子果渣多酚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及料液比对多酚提取量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Box-Behnken响应曲面试验,对余甘子果渣多酚的提取工进行优化,优化得到的最佳余甘子果渣多酚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60℃,乙醇体积分数60%、提取时间80 min,料液比1∶33 g/mL,在此条件下进行三次平行验证试验,结果多酚提取量为126.25 mg/g,与预测值的相对标准偏差仅为0.59%。采用抗氧化能力指数(ORAC)、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β-胡萝卜素漂白试验对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分析评价,提取物的ORAC指数达到V_C的50%以上,FRAP达到了V_C的40%以上,ABTS自由基的半抑制浓度IC_(50)显著低于(p0.01)V_C和Trolox,对β-胡萝卜素漂白抑制的IC_(50)高于常用的脂类抗氧化剂BHT,但未达到BHT的2倍,而且显著低于Tolox,表明余甘子果渣多酚提取物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本研究结果为余甘子果渣多酚的进一步研究利用提供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5.
6.
为探索不同产地余甘子质量的有效鉴别方法,以贵州、陕西、四川、云南、江西和广东6个不同产地的余甘子为原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建立HPLC指纹图谱,提取33个指纹图谱共有峰,通过保留时间确定了没食子酸色谱峰,运用相似度评价软件对6个不同产地余甘子进行相似度比较与归类,结果显示各产地余甘子的指纹图谱比较相似,广东、江西、贵州、陕西、四川、云南等产地余甘子的相似度分别为0.890、0.897、0.993、0.995、0.995、0.997,聚类分析表明江西和广东产地的余甘子与另外4个产地的余甘子有较明显的差别。通过主成分分析对余甘子的HPLC信号进行特征提取,建立特征信号峰与余甘子质量间的对应关系,为余甘子的科学评价和质量控制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干燥方式(冷冻真空干燥、热风干燥)和干燥温度(冻干、40、60、80、100℃)对余甘子多酚活性成分的影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不同干燥处理后余甘子醇提液中没食子酸、柯里拉京、鞣花酸、诃子鞣酸的含量,并测定其总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结果表明,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余甘子中没食子酸、柯里拉京、鞣花酸、诃子鞣酸含量均增加,100℃热风干燥时达最高(分别为12.83、6.04、16.89、13.48 mg/g)。总多酚含量与抗氧化活性(ABTS+·清除能力和DPPH·清除能力)也随干燥温度升高而增加,80℃热风干燥时达最高(分别为200.92、695.76、725.05 mg/g)。此外,试验结果表明柯里拉京、诃子鞣酸和总多酚的含量与余甘子醇提样品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本次试验中,与热风干燥相比,冷冻干燥的样品中4种多酚单体和总多酚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无明显优势,综合考虑,80℃热风干燥为余甘子的最佳干燥方式。 相似文献
8.
以脱脂月见草子为原料,优化以超声波辅助法提取多酚的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提取溶剂p H、提取助剂用量、提取溶剂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对提取效率的影响,进一步采用正交实验法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p H3、提取助剂六偏磷酸钠质量浓度0.2%、甲醇体积分数80%、料液比1∶30(g/m L)、提取时间60min、提取温度40℃,在此条件下多酚得率为6.70%。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法对粗提物进行分离,检测各洗脱组分中多酚含量,并分别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反应法和DPPH法研究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多酚主要集中在组分Ⅱ,其质量占多酚粗提物的50.09%,其中多酚质量分数为79.49%,组分Ⅱ和组分Ⅲ的抗氧化性能相当,并显著高于其它组分。 相似文献
9.
以柳蒿芽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确定最优提取方案,并利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进行纯化,最终得到柳蒿芽多酚。结果表明:柳蒿芽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70%、酶解温度60℃、酶解pH 5.5、加酶量50 mg/g、酶解时间2 h、料液比1∶30 (g/mL)、超声时间30 min、超声功率400 W,在此条件下,柳蒿芽多酚得率为9.41%,纯化后的柳蒿芽多酚纯度为76.2%。体外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柳蒿芽多酚质量浓度为1.2 mg/mL时,Fe~(3+)还原力和DPPH~+·清除力最强,分别为1.09和94.20%,且高于维生素C对照组,说明柳蒿芽多酚抗氧化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10.
用甲醇提取西青果中的多酚类物质,再利用溶剂萃取和大孔树脂柱的方法分离纯化粗提物,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提取温度、料液比、甲醇浓度和提取时间对多酚提取的影响,并确定最佳提取工艺。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ABTS法、总还原力法、氧化自由基吸收能力(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ORAC)法综合评价西青果多酚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甲醇浓度50%、提取时间2 h、提取温度70℃、料液比1∶20(g/mL)为西青果多酚提取的最佳工艺。与VC相比,经过萃取和纯化的西青果多酚具有更强的抗氧化活性,其中乙酸乙酯萃取部分的西青果多酚抗氧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不同方法提取的佩兰挥发油指纹图谱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利用GC-MS分析了三种方法提取的佩兰挥发油指纹图谱。方法:采取超临界CO2萃取、微波萃取和水蒸汽蒸馏三种方法提取佩兰挥发油。结果:三种方法提取佩兰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均有差异。结论:超临界CO2萃取的佩兰挥发油更具天然性,超临界CO2萃取法为提取佩兰挥发油的较理想方法;微波辅助萃取也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16.
17.
余甘子果汁活性成分与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测定了不同产地余甘子果汁中多酚、黄酮和多糖含量。结果表明:广东野生余甘果汁的多酚、黄酮含量和水溶性多糖含量最高,分别为(204.15±6.85)mg/g干物质、(81.11±8.67)mg/g干物质和(19.78±1.22)mg/g干物质。通过测定还原力和自由基清除率,研究了余甘子果汁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各种余甘子果汁都有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作用,其中广东野生果汁抗氧化活性较高,浓度为10 mg/mL时,其还原力为1.344±0.14,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91.50±3.53)%、(92.31±1.30)%,其抗氧化性优于同浓度的Vc;由广东栽培的余甘于做的果汁的DPPH自由基清除力最高,浓度为10 mg/mL时,清除率达到(92.09±1.52)%。 相似文献
18.
优化了超声波辅助提取苦荞芽中多酚类物质的工艺条件,并采用ABTS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法检测了苦荞芽多酚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苦荞芽多酚的最佳提取条件为:甲醇体积分数60%、超声时间30 min、超声温度50℃、料液比1:50 g/mL,在该条件下苦荞芽多酚的提取量可达72.82 mg/g。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苦荞芽多酚提取物对ABTS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均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其半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119.26、205.24μg/mL。 相似文献
19.
20.
藤茶总多酚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溶剂提取法对藤茶总多酚物质的提取工艺条件及其抗氧化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藤茶总多酚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体积分数50%丙酮溶液、料液比1:25(g/mL)、75℃提取1.5h,此时总多酚得率21.82%。藤茶总多酚有较强的还原能力,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均有良好的清除效果,并呈明显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