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Na_2HPO_4·12H_2O为芯材,尿素-甲醛树脂为壁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无机芯相变微胶囊。借助生物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相变微胶囊的表面形貌和储热性能。采用涂层整理工艺将其用于制备调温织物,并对整理织物的调温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所得微胶囊呈规则圆球形,相变温度为51.83℃,相变潜热为27.82 J/g;与未整理织物相比,整理织物的降温速率明显减缓,当涂层整理液中相变微胶囊质量分数为15%时,整理织物的保温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2.
为了制备一种储热调温性能优良的相变微胶囊复合织物,探讨了不同黏合剂对制备复合织物的影响。首先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以正十八烷为囊芯、外层包覆尿素改性的蜜胺树脂的相变微胶囊,利用SEM表征微胶囊的表观形貌和粒径分布;然后分别以水性聚氨酯和聚丙烯酸酯作为黏合剂,通过干法涂层的方式将微胶囊整理到纯棉织物上,并对其进行形貌、储热性能、升降温动力学性能和耐洗性能的测试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骤变的过程中,两种复合织物的升降温速率有不同程度的减缓;经聚丙烯酸酯整理的织物表面更加致密、光滑,熔融相变焓达到30.57 J/g,调温时间延长了70%,具有较好服用性能。  相似文献   

3.
石蜡相变微胶囊及其调温织物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铮  汪嫒  纪俊玲 《印染助剂》2013,30(1):5-7,12
以30#石蜡为芯材,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和异氰酸酯为壁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石蜡相变微胶囊,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微胶囊的表面形貌和储热性能.采用涂层工艺制备涤纶调温织物,并对其进行性能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微胶囊表面光滑,相变焓为97.68 J/g.整理织物的热焓约为8.49 J/g,升温或降温速率明显减缓,具有智能调温功能,但透气率下降了26%.调温织物具有一定的耐洗性,撕裂强度和断裂强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4.
通过微胶囊封装技术对相变和变色材料进行包覆,所制备的相变或变色微胶囊除了具有储热或变色功能外,还具有耐腐蚀、耐高温以及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从而拓展了纯相变或变色材料的使用范围。简述了相变微胶囊和变色微胶囊的主要制备方法、存在问题以及改进措施,介绍了将相变微胶囊和变色微胶囊整理到纺织品上的方法以及整理后纺织品所具有的性能,并展望了相变微胶囊和变色微胶囊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基于Stefan-Boltzmann定律,研究相变材料的红外遮蔽性能。以微胶囊作为相变材料的载体,有效提高了相变材料的稳定性。通过涂层技术将相变微胶囊整理到织物上,使其获得红外遮蔽性能。测试了微胶囊的粒径、热稳定性和涂层织物的红外遮蔽性能。结果表明,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的微胶囊为光滑球形,粒径分布均匀为2.9μm,具有良好的储能效果,潜热为98.0 J/g。以聚丙烯酸酯为黏合剂,相变微胶囊作为填料,通过涂层技术整理到涤棉织物上。在相同热源下整理后的织物较原织物延长了与热源同温的时间,因此相变微胶囊整理后的织物对红外线有较好的遮蔽效果。  相似文献   

6.
脲醛树脂-石蜡相变微胶囊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以脲醛树脂为壁材、以石蜡为囊芯,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相变储能微胶囊材料的方法;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胶囊的表面形貌和大小,用红外光谱仪测定微胶囊的构成,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其相变储热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所采取的实验方法能使醛脲树脂有效包覆石蜡,形成直径分布均匀的相变储热微胶囊,微胶囊的平均粒径为40μm,相变潜热为29.45 J/g,具有良好的储热效果,可以应用于储能功能纺织品以及储能建筑材料中。  相似文献   

7.
调温微胶囊的研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王春莹  张兴祥 《印染》2002,28(6):13-17
调温微胶囊是一种内含相变物质,且在发生相变时具有调温功能的微胶囊。本文阐述了利用原位聚合法合成调温微胶囊的方法及材料的选择,讨论了调温微胶囊的性能及影响因素。并用合成微胶囊整理全棉针织物,测试了整理后织物的服用性能。  相似文献   

8.
纳米相变胶囊及其整理棉织物的调温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解决微米相变胶囊在应用中潜在的问题,合成2种不同相变温度的纳米相变微胶囊,借助透射电镜和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2种胶囊的粒径和储热性能。采用浸轧工艺整理棉针织物,用红外测温仪和织物透气量仪测定整理织物的调温和透气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胶囊的粒径约150 nm,核壳体积比为1:1,峰值相变温度分别为37.1 ℃和33.1 ℃,相变焓分别为57.2 J/g和57.8 J/g。整理织物的热焓可达7000 J/m2左右,整理织物升温或降温速率明显减缓,具有智能调温功能,但透气性能略有降低。采用纳米相变微胶囊整理织物可以制备具有调温功能的纺织品。  相似文献   

9.
探讨环保聚脲微胶囊相变材料用于棉织物整理的工艺及调温效果。采用浸轧法将自制的微胶囊相变材料整理到棉织物上,研究了浸轧方式、微胶囊用量、黏合剂用量和焙烘温度对处理织物增重率、储热性能及耐洗性能的影响,并对整理后织物的表面形貌和调温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调温棉织物较优工艺为采用二浸二轧整理方式,微胶囊用量150g/L,黏合剂用量40g/L,焙烘温度130℃。认为:所制得的调温棉织物对外界温度变化起到了明显的缓冲作用,具有良好的调温功能。  相似文献   

10.
纯棉织物芳香微胶囊整理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采用界面聚合法和分子包络法制备了聚氨酯和β-环糊精芳香微胶囊,采用涂层的方法对纯棉织物进行整理,优选了微胶囊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测试了以两种不同芳香微胶囊整理的织物的释香性能.  相似文献   

11.
孙艳丽  王瑞  刘星  徐磊  杨华 《纺织学报》2017,38(5):58-63
为利用相变微胶囊制备轻薄低温防护手套用复合织物,以正十八烷为芯材、三聚氰胺/ 尿素/ 甲醛树脂为壁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合适的相变微胶囊,再将其转移涂层整理到纬平针织物上。探讨了相变微胶囊质量分数、涂层厚度对复合织物性能的影响,并对相变微胶囊分散情况、复合织物储热和耐低温性能进行测试及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变微胶囊质量分数为40%,水质量分数为10%,黏合剂质量分数为50%条件下配制涂层液,涂层厚度为1.1mm时,制备的复合织物在-40、-80 ℃的环境下由初始温度降至0 ℃所需的时间分别为397、206 s,能满足短时间生物与医药技术低温操作需要,带来一定程度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为开发兼具储热调温及抗菌功能的纺织品,提高纺织品的功能性及附加值,以正十八烷和艾蒿油为芯材,以三聚氰胺-尿素-甲醛树脂为壁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具有调温及抗菌复合功能的微胶囊材料,最后通过浸轧法将其整理到纯棉织物上。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分析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等对微胶囊进行测试表征,并分析整理后织物的调温及抗菌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微胶囊呈圆球状,成形良好,平均粒径为1 647 nm,且分布集中,包覆性好;升降温相变温度分别为32、20℃,熔融及凝固热焓值分别为101.37、107.93 J/g,在300℃以内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制备的调温抗菌织物甲醛含量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其保温率提升23.2%,调温能力为1.6℃,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在85%以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在97%以上。  相似文献   

13.
织物整理用相变微胶囊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使微胶囊的粒径分布变窄、减小体均粒径,提高其储热性能,更好地用于织物整理,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利用超声波技术制备相变微胶囊,并研究超声波对相变微胶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超声波制备的微胶囊数均粒径为1.4μm,分布指数PDI为2.93,可以有效降低所制备相变微胶囊的体均粒径和分散程度,利用该相变微胶囊整理的织物具有较好的智能调温作用.  相似文献   

14.
微胶囊化相变材料的研究及应用近年来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已成为储能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介绍了微胶囊技术以及微胶囊相变材料的组成,重点对原位聚合和界面聚合两种制备微胶囊相变材料的方法进行了介绍,总结了微胶囊相变材料在纺织、建筑和其它领域的应用情况,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相变材料微胶囊PCM采用浸轧法对纯棉和涤纶织物进行整理,用DSC法和织物透气仪测试调温织物的储热和透气性能。最优整理工艺为:采用两次一浸一轧的方式、相变材料微胶囊的用量为250 g/L、烘干温度为110 ℃,烘干时间为120 s。DSC热分析表明:调温织物的升温和降温速率较普通织物显著减缓,具有智能调温功能,且调温织物的透气性有所增加。通过此方法可以制备得到具有调温功能的织物,具备一定的耐洗性能,且在涤纶织物上效果略佳。  相似文献   

16.
《印染》2017,(5)
制备了掺杂碳纳米管的相变微胶囊和同规格常规相变微胶囊,并对涤棉织物进行涂层整理。采用温度巡检仪测定了涂层织物在温度骤变情况下的"温度-时间"曲线,应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测试了微胶囊吸热和放热情况下的热焓值。以热缓冲时间间隔(TBI)和热调节能力(TRC)为评价指标,对不同涂层织物热调节性能做了量化比较。结果显示,相变微胶囊涂层织物有明显的温度缓冲效果;在相变温度区间,涂层织物温度变化率趋近于零;用碳纳米管掺杂的复合微胶囊涂层织物的热调节能力优于常规微胶囊处理的织物。  相似文献   

17.
如今,既具有功能性又不失时尚的服装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微胶囊整理织物作为一个服装功能化的研究热点,吸引了许多科研工作者的注意力。文章首先着重介绍相变微胶囊、香味微胶囊和药物微胶囊的芯材和壁材的选择及制备方法,并对微胶囊测试与表征进行介绍。其次,对微胶囊整理的方法及服用化研究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对服用微胶囊整理织物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三聚氰胺-尿素-甲醛树脂(MUF)为壁材,相变材料正十八烷为芯材,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微胶囊。配制相变微胶囊涂层液,采取干法涂层工艺将微胶囊涂覆在非织造布上,制成蓄热调温功能材料。针对新型调温壁纸研发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测温仪、织物透气量仪等测试手段,探讨相变微胶囊整理工艺对材料厚度、透气性和调温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干法涂层工艺使微胶囊均匀地附着在壁纸表面,壁纸的厚度不发生明显变化,壁纸具有较好的透气性和良好的蓄热调温功能。  相似文献   

19.
利用固液石蜡和香精油为芯材,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壁材,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包裹相变材料和精油的微胶囊。采用湿法涂层法将其整理于棉织物表面,获得可以持久释放香味的纺织品,其具有良好的耐洗涤性。探究精油的添加量对微胶囊包覆能力和形貌的影响,并对微胶囊的粒径分布、潜热存储和释放性能进行表征分析。试验结果显示,当精油添加量为3 mL时,微胶囊的平均粒径为1.147μm,相变潜热值为15.7 J/g。水洗10次后,涂层织物香味值为55,仅下降13。  相似文献   

20.
郭建生  胡大艳 《纺织学报》2006,27(12):84-87
采用一种环保型微胶囊产品,应用于涂层整理,以提高涂层织物的透气性。采用原位聚合法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壁材,以水为芯材,对微胶囊的制备进行了初步的探讨。采用正交法对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分析了单体用量、乳化剂、引发剂种类及用量等参数对其性能如粒径大小、分布的影响。最后将所制备出的微胶囊用于织物涂层整理实验,结果显示,在一定程度上此微胶囊可以提高涂层织物的透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