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系统分析生物基锦纶56与锦纶66的吸放湿性能,在标准状态下对不同规格纤维进行对比研究。测试了生物基锦纶56、锦纶66弹力丝及短纤维的吸湿、放湿和干燥特征曲线,并由此推导出4种纤维在标准状态下达到吸湿、放湿和干燥平衡过程中,回潮率或含水率对时间的回归方程,以及吸湿、放湿和干燥速率方程。结果表明:标准大气条件下,与锦纶66相比,生物基锦纶56的吸湿、放湿平衡回潮率大,吸湿、干燥速率大,初始放湿速率略小,但随着时间的延长,生物基锦纶56的放湿速率大于锦纶66;4种纤维的吸湿等温线均呈反S形,在高湿度环境下生物基锦纶56的干燥性优于锦纶 66,即生物基锦纶56具有较好的快干性能。  相似文献   

2.
锦纶纤维酸性染料染色动力学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用酸性蓝NHFS研究了3种锦纶纤维(生物基PA56、PA6和PA66)的染色动力学数据并进行了对比。通过测定上染速率曲线,计算出了扩散系数、染色速率常数及半染时间,探讨了锦纶56结构与染色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生物基锦纶56的扩散系数明显高于锦纶6和锦纶66,染色速率常数也明显高于锦纶6和锦纶66,半染时间最短;3种锦纶纤维在相同的染色温度下各自的半染时间染色后,锦纶56染色后的K/S值明显高于锦纶6、锦纶66。因此采用酸性蓝NHFS对锦纶56进行染色时,需要较短时间就可得到较深的颜色。  相似文献   

3.
生物基锦纶56纤维因其绿色环保、性能优异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服装服饰、家居等纺织各领域,但其染色应用研究主要从近10年开始,而且存在理论研究支撑不足等问题。文中从生物基锦纶56纤维的结构特点出发,分别归纳总结了酸性染料、活性染料及还原染料对生物基锦纶56纤维及其混纺织物的国内外染色应用现状,为后续锦纶56纤维纯纺及混纺织物染色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因为生物基锦纶56具有可替代锦纶66的优异性能,所以生物基锦纶56能否进行大规模的纺丝生产,关系到我国能否打破锦纶66长期被国外垄断而国内又没有相应替代物的局面。文章通过对生物基锦纶56的流变及预试纺试验,认为生物基锦纶56进行批量化纺丝生产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生物基锦纶56由于其优异的理化性能和纺织印染性能,尤其是其“可循环”“环保可再生”特性而极具经济潜力和环境价值。本文对生物基锦纶56的结构、理化性能、制备、纺织、染色、印花和其他相关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对比研究不同截面生物基锦纶56纤维的吸湿、放湿和干燥性能。在标准大气条件下,测定异型截面和圆形截面生物基锦纶56长丝的吸湿、放湿和干燥曲线,推导两种纤维在吸湿、放湿和干燥平衡过程中回潮率或含水率对于时间的回归方程,以及吸湿、放湿和干燥速率方程。结果表明,异型截面生物基锦纶56纤维的吸湿回潮率、放湿回潮率和干燥含水率分别为5.18%、5.45%、5.46%,初始吸湿速率、初始放湿速率和初始干燥速率分别为0.60、0.37、0.24 g/min,均高于圆形截面生物基锦纶56纤维。  相似文献   

7.
为获得长效阻燃、高强、耐磨且服用性能好的织物,将芳纶1414、阻燃粘胶与阻燃锦纶3种本质阻燃纤维混纺织造,探讨了混纺比、纱线捻度、织物组织结构和黏合剂种类对纱线及其织物力学性能、阻燃性能和色牢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芳纶1414/阻燃粘胶/阻燃锦纶(30/45/25)混纺纱线同时具备优异的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阻燃锦纶的加入使三元混纺纱线断裂强度相比芳纶/阻燃粘胶二元混纺纱线提升56%,耐磨次数提升58%,其纱线的力学性能随着捻度增加先增强后降低,峰值捻度为680捻/m;织物采用斜纹组织结构时,其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优于平纹和缎纹组织;采用非离子型丙烯酸酯共聚物G-BD作为印花浆料黏合剂,可使得到的高强耐磨阻燃织物水洗20次后变色牢度级数仍保持在2级以上。  相似文献   

8.
锦纶染色工艺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陆先权 《印染》2001,27(8):20-22
锦纶染色时,初始染浴pH值宜选在6-7;锦纶66可在40℃始染,而锦纶6可在15℃始染,酸性染料染色时,若要染得浓色泽,应采用两只或两只以上染料拼染;助剂的选用应与染料配套。  相似文献   

9.
将CESALON阻燃锦纶分别与阻燃黏胶纤维、芳纶以不同比例混纺,制成两类双组分混纺纱,并测试其拉伸性能、外观质量和阻燃性能。结果表明,对于CESALON阻燃锦纶/阻燃黏胶纤维混纺纱,随着CESALON阻燃锦纶质量分数的增加,混纺纱的断裂强度先减小后增大,断裂伸长率逐渐增加,条干CV值和3.0 mm以上毛羽指数均无显著变化规律,CESALON阻燃锦纶质量分数约70%时断裂强度达到最小,CESALON阻燃锦纶质量分数低于20%时阻燃性能较好且抗熔滴性能大幅提高。对于CESALON阻燃锦纶/芳纶混纺纱,随着CESALON阻燃锦纶质量分数的增加,混纺纱的断裂强度显著减小,断裂伸长率先减小后增加,条干CV值及3.0 mm以上毛羽指数减小,阻燃性能下降,CESALON阻燃锦纶质量分数高于20%时出现熔融现象。  相似文献   

10.
生物基锦纶具有较好的吸湿、透气、柔软等性能,结合其优质性能,本文从设备参数、花型组织设计、工艺设计、后整理工艺等多个方面详细介绍了生物基锦纶56单面PK布、生物基锦纶56仿蕾丝单面电脑提花针织物以及生物基锦纶56双面三色迷彩提花针织物等产品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为该纤维产品的进一步开发生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文中将阻燃剂Sb_2O_3和十溴二苯乙烷进行复配,应用于锦纶66牛津布的阻燃整理,探讨了在溶剂型PU胶中的含量对锦纶66牛津布阻燃、耐水压以及强力性能的影响,探讨了联合增效效应以及阻燃机理。结果表明,当阻燃剂Sb_2O_3与十溴二苯乙烷复配比例为1∶3,复配后阻燃剂与溶剂型PU胶质量比为1∶1,面料涂层后克质量增加90~100 g/m~2,焙烘温度130~145℃,焙烘时间2 min时,锦纶66牛津布阻燃效果及其他性能指标均可以满足相关标准要求,同时探讨了阻燃整理对防水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针对新型生物基锦纶56的基础纺纱数据不足问题,制备了锦纶56短纤纯纺纱、纯棉纱及多种混纺比的锦纶56短纤/棉混纺纱,并分别测试了纤维、纯纺纱和混纺纱的拉伸力学性能,通过建立纤维模型和纯纺纱强度模型对混纺纱强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纯纺纱预测曲线上混纺纱最小强度点及整体趋势与试纺数据拟合度较好,通过纯纺纱模型可预测锦纶56短纤/棉混纺纱强度。以纤维模型为基础,利用纱线中纤维强度利用率对纤维模型进行修正,修正的纤维模型与纯纺纱模型预测结果相近,可省去纯纺纱试纺流程,快速完成混纺纱强度预测。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织造、染色、定型三个过程的对比,对锦纶6与锦纶66弹力丝在织袜过程中的性能差别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生物基锦纶的性能,试制了生物基锦纶针织面料并对其性能进行详细测试和分析,探讨了这类新型生物纤维在针织面料开发中的应用前景。首先采用红外分析方法确定了生物基锦纶的结构,从分子结构层面探讨其性能;通过将生物基锦纶针织面料与锦纶6、涤纶面料的性能进行对比,得出生物基锦纶具有较好的耐磨、悬垂、吸水等性能;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显示生物基锦纶在服用方面综合指标最高,从而证实其能够在内衣和外衣面料上得到较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以丙烯酸接枝改性锦纶66为主要研究对象,用阳离子红5BL在95℃下对其进行染色,研究改性锦纶66与阳离子染料在弱酸性染浴中的染色性能,探讨丙烯酸接枝改性率对改性锦纶66与阳离子染料的染色动力学影响.结果表明:阳离子染料上染改性锦纶66符合Langmuir吸附方式,与普通锦纶66阳离子染料染色相比,阳离子染料在改性锦纶66上的染色速率增加,半染时间缩短,扩散系数增大,染色亲和力增加,水洗牢度提高0.5至1级.  相似文献   

16.
简述了目前锦纶纤维主要应用的阻燃机理,介绍了阻燃锦纶66纤维FRY-27的生产工艺及主要性能,同时对FRY-27的市场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生物基锦纶是指相对于传统石化法聚酰胺纤维,使用蓖麻油裂解法或葡萄糖发酵法等生物法合成加工得到的绿色、环保型聚酰胺纤维。生物基锦纶具有传统锦纶的高强、耐磨、吸湿等优良性能,并在原料来源可持续、功能性等方面存在很大优势,但多数由于成本过高或提取工艺不过关而未能实现产业化。近年来,蓖麻油裂解工艺和葡萄糖生物发酵工艺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尤其是我国大大提高了微生物发酵中关键酶的效率,使生物基锦纶单体的成本和质量都得到控制,有助于打破长期以来国际公司对聚酰胺原料单体二元胺的市场垄断,具有现实的产业化前景,在化纤工业、汽车行业和军事装备领域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柞丝、锦纶针织布是我所的科研成果,该产品集柞丝、锦纶之特点于一身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内外衣面料。由于该产品由两种纤维组成,所以,要想使两种纤维得色一致,存在一定困难,为了使复合丝针织布在染色后柞丝和锦纶两种纤维色相一致,染色均匀,且牢废符合国家标准,我们于1992年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性试验,一、分析与试验柞丝、锦纶针织布是由两种纤维经并捻、合股等工序织成的产品。所以它的染色既要考虑柞丝灼性能,义要考虑到锦纶的性能,柞丝是一种蛋白质纤维,具有明亮的光泽、平滑和柔软的手感,较好的吸湿性能,是一种高级…  相似文献   

19.
为了使锦纶纤维与纤维素纤维的混纺或交织品染色后呈现麻花风格,文中采用锦纶织物和纯棉织物来模拟锦纶和纤维素纤维的交织织物,并分别用9种活性染料及锦纶污染防止剂进行锦纶的留白染色,测试并分析了锦纶污染防止剂对锦纶织物染色深度和纯棉织物色光的影响。结果表明,锦纶污染防止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活性染料对锦纶纤维的上染,并且对部分染料染色后织物的色光影响不大;但对某些染料作用不大,在织物的留白染色中,需做好染料的筛选。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锦纶66和锦纶6工业丝的性能比较,分析了锦纶66帆布和锦纶6帆布性能差异的原因,总结了它们在胶带中的应用特征,为下游生产厂家选择合理的胶带骨架材料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