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当前我国建设的大量住区都是封闭住区,这在城市人居环境、城市交通、城市空间形态和土地利用效率等方面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依据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相关理论,结合工程实例提出采用开放式住区,围合式组团的思路来满足城市和住区对空间形态的不同要求;由此得出解决封闭住区负效应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2.
回归城市--对住区空间形态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我国城市住区空间建筑形态演变的回顾,分析居住与城市生活密不可分构相互关系,指出当前一些基于居住安全或商业开发品质追求而过于封闭的住区空间形态存在的问题,提出应从城市的尺度重新考量居住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3.
大城市住宅郊区化的空间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邹卓君 《规划师》2004,20(9):94-97
我国住宅郊区化进程中存在着空间布局无序、大型住区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形态良性发展、空间联系不畅、土地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大城市住区必须与城市中心及绿色开敞空间有机组合,建立适应后工业化时代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多中心、多层次的城市住区“大结构”,主动引导城市居住功能的有机扩展,力求在住宅郊区化过程取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社会转型与中国城市居住形态的变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邵磊 《时代建筑》2004,(5):19-23
该文通过对1980年代以采中国城市住房政策和住区规划与设计的考察,结合对社会转型与城市居住形态相互影响的分析,概括了居住形态在宏观上从数量短缺到结构性短缺的变迁过程,并由此总结出当前住区规划应当关注的几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关注城市中心区既有住区普遍存在的物质形态与社会形态双重隔离现象,重点分析了住区公共空间异化与社会隔离问题;在明确公共空间社会意义的基础上,提出城市既有住区更新居住融合的社会目标,指出了通过公共空间重构促进居住融合的理论基础与现实意义;最后,以公共空间重构为切入点,探讨了居住融合导向下的城市中心区既有住区更新策略。  相似文献   

6.
城市住区公共开放空间是城市居民基本生活品质的保障,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建设和谐宜居城市迫切需要从满足城市住区总体社会发展的需求角度入手,建立科学系统的空间形态规划策略和方法,可持续发展指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城市住区公共开放空间可持续发展指针的设计需要通过现状调查、指针提取、指针修正等过程,通过制定住区公共开放空间发展的核心目标,以实现对规划行动的科学、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住区正朝着多元化的格局发展,在这种大背景下,我国的住区仍以封闭的居住小区模式为主,单一的居住格局已然不能满足居民对生活环境、居住空间的需求.街区型住区作为21世纪新产生的居住模式,在空间布局及结构形态方面都能更好地与城市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居住小区产生的问题,同时也是对我国住区形式的丰富与补充.以青岛市住区为例,对城市住区发展进行研究,将典型的街区型住区与居住小区进行比较分析,结合当前城市的发展概况,站在城市规划与建筑学的角度为改善城市住区环境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8.
关于城市住区生态设计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丹  刘源 《住宅科技》2003,(2):14-17
阐述了城市住区生态设计的产生背景和定义,提出了城市住区生态设计的目标及生态设计中的主要技术措施,并结合我国国情对城市住区生态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今,中国城市住区建筑空间形态经历了五个阶段的演进:从20世纪50年代以围合式组团空间形成封闭的住宅街坊;60年代以组团为单位的分级围合的半开放模式;到70~80年代中期彻底开放的“兵营式“住区空间;80年代后半期~90年代中期的又回到半封闭的层级模式小区,再到90年代后期的封闭式住区,又成为现代住区空间的最主要模式.①住区空间与城市空间的关系历经了封闭→逐步开放→完全开放→相对封闭→完全封闭的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10.
封闭住区的蔓延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城市空间形象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在综合阐述我国城市封闭住区的现状问题和国外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其在我国快速发展的内在动因.进而对促进居住空间与城市空间一体化协调发展的规划设计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汤阳 《山西建筑》2009,35(32):22-23
通过对封闭、混合这两种住区形式出现的原因及其利弊进行分析,探讨更加适合我国国情的复合混居模式,并以万科四季花城为例展示其实际运用情况,以推广复合混居模式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在土地资源紧张的条件下,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是未来居住区建设的必然趋势,进行立体式小区规划将会成为今后"节能省地"的重点.文章结合国内居住区地下空间开发中所存在的问题,分别从空间结构、空间功能和空间形态3个层面对高密度居住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模式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了各类功能空间及服务设施于居住区地下空间的适建性,提出了居...  相似文献   

13.
肖潇  李德英  刘珊 《建筑节能》2011,(3):61-64,70
研究了适合北方地区既有住宅建筑采晚系统综合评价的评价指标,构建了包含经济性、节能性、安全可靠性、环保性在内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框架.通过比较国内外建筑节能现有评估体系的内容和特点,对评价体系中有关住宅建筑采暖系统的评价指标进行提炼分析,确定评价指标的来源与依据,并运用层次分析法与群体专家决策相结合的方法对评价指标体...  相似文献   

14.
居住小区中复合立体交通体系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钊 《新建筑》2006,(2):104-106
基于人车分流的理论,结合动、静态交通的组织方式,综合考虑小区内绿化景观、公共服务设施的布置,提出了以复合立体交通模式为骨架,完善小区环境设施塑造的模式。同时,以湖北省直机关公务员小区详细规划设计为例,结合实际对复合立体交通模式的可行性和架构方式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张建  王珊珊 《城市建筑》2013,(24):319-320
伴随中国城镇住房建设持续迅速发展,封闭居住区开始在全国蔓延。本文基于封闭居住区存在的问题,总结其发展演变过程,分析其在空间形态、公共设施和社区生活这三个方面的优势和不足,进而寻求适合大城市中封闭居住区的发展方向和开放模式。  相似文献   

16.
欧广 《住宅科技》2009,29(9):37-40
社会经济的发展导致我国城市人口激增和大规模的住宅建设。文章通过对历史住宅区规划设计的分析与研究,针对我国目前住宅区规划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对住宅区的道路系统、景观空间和建筑设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以期对今后的住宅区规划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刘立钧  刘振  田芳 《山西建筑》2011,37(2):182-184
在阐明低碳住区概念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分析,归纳出低碳住区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情况,并对这几类技术分别作了论述,总结了我国低碳住区中可再生能源发展所遇到的问题,为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有关生态住区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世金  朱坦 《工业建筑》2005,35(5):45-46,71
就生态住区的概念、定义以及生态住区是一种现实的住区模式还是一种住区理想的目标三个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住区规划设计中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鹰 《重庆建筑》2004,(5):20-21
本文通过对住区规划形态、交通组织、自然景观环境的塑造及住宅科技含量的分析研究,提出了进一步提高住区质量的办法。  相似文献   

20.
城市居住区公共绿地开放空间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史飞  鲍家声 《华中建筑》2005,23(1):129-132
当前国内居住区公共绿地普遍布局零散小区绿地与城市空间、小区内部中心绿地与组团绿地之间都缺乏必要的内在联系,由此导致其空间封闭,并间接影响了居住区城市道路景观。该文结合实际调研和实例研究,针对现状,提出将小区公共绿地视作独立的绿规划设计,并对城市有限度“分层次开放”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