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炳坚 《古建园林技术》1989,(23):22-29转17
梁思成先生所著《清式营造则例》自出版至今,已经三次再版。它不仅是大学生学习建筑史和古建筑测绘的主要参考书,而且是古建设计和施工单位的重要参考文献。任何著述都不可能完美无缺,其中图版中的问题较为集中。本文按照《则例》图版的顺序,分“斗拱”、“木构架”、“装修”三部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梁思成先生所著《清式营造则例》自出版至今,已经三次再版。它不仅是大学生学习建筑史和古建筑测绘的主要参考书,而且是古建设计和施工单位的重要参考文献。任何著述都不可能完美无缺,其中图版中的问题较为集中。本文按照《则例》图版的顺序,分“斗拱”、“木构架”、“装修”三部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古建筑作为科学技术的一个方面也写下了灿烂的光辉,但各个历史时期和南北地区的风格都不趋于一致,叫法也不尽相同。现将部分营造法原、清式营造则例和营造法式中的建筑名词一一对应。  相似文献   

4.
刘梦雨 《古建园林技术》2023,(169):119-121转55
作为研究清代营造业的一手资料,匠作则例很早就受到建筑史学者的关注和重视。然而,对“匠作则例”这一概念的定义却长期模糊不清,其内涵和外延在研究者的认知与讨论中不乏争议。目前,学界普遍采用王世襄先生提出的匠作则例定义,然而,这一定义却与史学界公认的“则例”概念存在矛盾,同时,由于缺失年代范围的必要界定,在外延上也存在疑问。在从文献学层面厘清了“则例”“匠作则例”与“营造则例”三个不同概念的源流与区别之后,不难发现,“匠作则例”实际上是清代独有的一类特殊文献,它是清代记载营造业与手工业的技术做法、用工用料以及物料价值的规范性文本,其性质既有官修,也有私辑,形式既有抄本,也有刊本。在文献学意义上,匠作则例应当被视为一个专门概念,它与清代则例有交集,但并不一定属于则例。而“营造则例”这一概念定义相对模糊,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对于记载建筑营造类内容的则例,称之为“营造相关匠作则例”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5.
刘梦雨 《古建园林技术》2023,(6):119-121+55
作为研究清代营造业的一手资料,匠作则例很早就受到建筑史学者的关注和重视。然而,对“匠作则例”这一概念的定义却长期模糊不清,其内涵和外延在研究者的认知与讨论中不乏争议。目前,学界普遍采用王世襄先生提出的匠作则例定义,然而,这一定义却与史学界公认的“则例”概念存在矛盾,同时,由于缺失年代范围的必要界定,在外延上也存在疑问。在从文献学层面厘清了“则例”“匠作则例”与“营造则例”三个不同概念的源流与区别之后,不难发现,“匠作则例”实际上是清代独有的一类特殊文献,它是清代记载营造业与手工业的技术做法、用工用料以及物料价值的规范性文本,其性质既有官修,也有私辑,形式既有抄本,也有刊本。在文献学意义上,匠作则例应当被视为一个专门概念,它与清代则例有交集,但并不一定属于则例。而“营造则例”这一概念定义相对模糊,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对于记载建筑营造类内容的则例,称之为“营造相关匠作则例”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歇山建筑以其雍容华贵而又秀丽玲珑的艺术造型被广泛应用在殿阁、厅堂、城楼乃至绘画之中。歇山建筑最具魅力的地方,是两山的排山部位。在清式建筑中,排山的位置是由收山确定的。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中,收山略而未载。梁思成先生整理的清《营造算例》第一章第一节通例中,记有收山的规定:“歇山收山,按正心桁一份,系正心桁中至立闸山花板外皮。”清“官式”建筑大都遵此规定。按照这个规定,可以计算出清“官式”歇山建筑的出梢(出际)。22斗口(一椽架)—4.5斗口或4斗口(正心桁径)=17.5斗口或18斗口。可知出梢一般是17.5斗…  相似文献   

7.
清式建筑方转角翼角控制曲线西安市古建园林设计研究院李宗义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建筑结构的设计计算由手工计算发展到电算,具有中华民族传统形式的古建筑和仿古建筑是我国建筑宝库中的灿烂明珠,因此它的设计也毫不例外进行电算,中国建筑给人以美的享受,古建...  相似文献   

8.
曹汛 《建筑师》2004,(2):100-105
~~意。他也深知我的倔犟和不肯屈折,并且坚决反对制造假古董,所以对我从宽,答应只请我去宁波,不去新郑。我一看见制造炒作假古的人就头晕,绝不会和他们合污,也不肯和他们同流,像躲邪教一样远离他们,所以连宁波的正会也不想参加了。宁波的庄正的纪念《营造法式》颁行900周年的会,因为我未能赴去,消息也闭塞不灵,至今好像也未见正面报导,倒是变了味的新郑会,并抢先召开,并抢先在《古建园林技术》杂志上刊出来。现在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一再强调求真务实,我们读书做学问的人更应该追求真理,实事求是。我是明人不说暗话,为纪念李诚《营造法式》颁…  相似文献   

9.
10.
宋《营造法式》中的翼角部分叙述简略 ,在众多建筑著作中 ,也很少涉及到这部分的论述。至今古建界尚不清楚它的准确构造。在《营造法式》一书中 ,对翼角构造的叙述 ,分散在梁、檐、阳马诸条之内 ;而对翼角的主要构件“阳马”的描述 ,廖廖 2 6 0余字如同天书 ,一般人读后均难得其要领。梁思成先生在《营造法式注释》中翼角的构件及做法 ,注释本都存疑或从略了。如“阳马”条注解写道 :“在《大木作制度》中 ,造角梁之制说得最不清楚 ,为制图带来许多困难 ,……我们列举了若干唐宋时期的实例作为佐证和补充 ,(大木作图 95、 96、97、 98、 99…  相似文献   

11.
《营造法式》解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冰 《城市建筑》2005,(1):78-82
我用“营造法式”来表达数字时代空间营造的理念和方法,它和我一直谈论的“风生水起”,构成了创作的两个重要方面。“风生水起”是创意生成的一种体验,而“营造法式”则是创意营造的理念和方法,这里跟穴代李诫谈论的重点有所不同,但是在根本的营造法式的思路上是一脉相承的,所以我选择“营造法式”一词来表述这套创意营造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三十年代,朱启钤、梁思成等建筑学家对工匠抄本进行整理,结集汇编为《营造算例》,开启了现代对民间抄本的研究整理工作。其编纂方式一直是建筑研究史关注的问题,该文通过比较,认定近年出版的《清代匠作则例》六卷中收录的做法即为中国营造学社搜集的营造旧籍文本,继而将之与《营造算例》文本进行比对,探究当年梁思成进行《营造算例》编纂工作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常清华  沈源 《建筑师》2010,(5):74-78
中国营造学社是最早对清代官式建筑进行系统研究的学术组织。正值中国营造学社成立八十周年之际.本文将营造学社所作的清代官式建筑研究进行了梳理,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主要的方面:第一,清代官式建筑研究自成体系.具有史学研究的独立性价值;第二.清代官式建筑的研究是解读宋《营造法式》的基石。  相似文献   

14.
蔡军  张健 《华中建筑》2003,21(3):78-83
分析了《工程做法则例》中殿堂(卷1~3)的记载内容及木割,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该史料中殿堂的设计体系,是从最重要的基准单位[斗口]开始,根据严密的木割关系而异型的。并且各卷的记载内容均不省略,各成完整,独立的体系,这些都充分反映了编纂者重视建筑物的标准化,及建筑生产过程中强化管理制度的编纂意图。  相似文献   

15.
喻维国 《建筑创作》2003,(11):112-125
《营造法式》编修于北宋。北宋时,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得到很大的发展,在很多方面都超越了前代。被世界公认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就有三项——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出现于北宋。但北宋国力太弱,武功不够。受北方的辽(契丹族)、金(女真族)以及西夏(党项族)的侵扰不断,加上政府官员腐败。  相似文献   

16.
蔡军  张健 《华中建筑》2003,21(6):92-94
分析了《工程做法则例》中楼房(卷4)的记载内容及木割。其设计体系为:平面柱间尺寸不是通过木割来获得,而是在其它部件的木割说明文中,作为木割的基准寸法,以实际尺寸来记载。面阔、进深作为木割的基准寸法,来决定其它部件的尺寸。  相似文献   

17.
刘克明 《华中建筑》2004,22(2):127-130,142
《营造法式》刊行已经整整900周年了,《营造法式》中的各种建筑图样反映了11-12世纪中国工程图学的科学成就,是足以值得纪念的古代建筑学专著。以此为题讨论了《营造法式》中的图学思想、古代建筑制图的规范化、建筑图样的绘制技术及其对现代工程图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从《建筑十书》与《营造法式》的比较看中西文化的不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通过对《建筑十书》与《营造法式》两本书的内容与思想比较,试图分析各自对建筑学科的态度,对自然的态度,对著述的不同着重点以及所受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一切石材,包括圆形、随形,甚至人物、动物等异形圆雕之材,首先第一步是将不规则的荒石料加工成正方体或者长方体的石料,也就是素面石料,这是所有石筑、石雕等石材的最基本的第一道必不可少的加工程序。过去没有机电和金刚砂锯解,传统的石材加工一直是通过人工凿石,一面一面地将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 13—19 世纪镰仓建长寺木匠世家河内家族流传下来的建筑技术书籍《镰仓造营名目》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其中记述的禅宗样斗栱的构成与设计方法,继而将其与中国建筑技术书清《工程做法则例》进行了比较研究。 最终确认了中日均有以栱木尺寸为基准单位进行设计的做法,而使用等距控制线以及使用椽子尺寸为基本尺寸单位等做法为日本改进之后的日本化技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