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搭建了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仿真模型和性能仿真分析平台,分析了热泵空调系统在不同模式下的性能,并采用试验结果对仿真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表明:试验得到压缩机功率、换热量、系统COP值与对应的仿真值之间的最大误差为4%~10.09%.在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下,随着压缩机转速的增大,压缩机功率逐渐增大,换热量逐渐增大,系统COP逐渐减小.此外,研究了冷凝器、蒸发器进风风量、进风温度、进风方式等因素对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下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冷时采用大风量有利于提高制冷量,进风温度的影响取决于工况特征,而采用部分进风方式更有利于系统制热节能.  相似文献   

2.
以地表水热源热泵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间接膨胀式地表水热源热泵系统的数学摸型,并利用水源热泵实验装置,进行了夏季制冷、冬季供暖的实验研究,得出夏季制冷时平均性能系数COP=3.1,冬季供暖时平均性能系数COP=2.6,验证了地表水热源热泵用于夏季制冷和冬季供暖,理论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简介水源热泵空调系统,就水源种类及其适用情况等作了初步分析,并对合理用能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四通换向阀泄漏状态下对热泵机组性能的影响,搭建了泄漏状态下热泵实验台.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进行了四通换向阀正常和泄漏状态下的对比实验,得到了热泵机组吸排气压力和温度、室内机进出风温差以及压缩机耗功等相关实验参数数据.结果表明:在此实验状态下,四通换向阀的泄漏造成压缩机吸排气压力降低和吸排气温度升高,使得热泵机组...  相似文献   

5.
该文开发了热泵-压缩机性能测试系统,以用于热泵压缩机的性能分析。选取水冷冷凝器量热器法作为主要测试方法,提出了测控系统的结构框架。确定了系统基本功能,建立了系统用例模型,运用设计模式优化了代码结构,提高了系统的维护性和复用性。通过对稳定判据的确立和故障分析,完善了系统自检功能。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运行结果表明,系统性能稳定,可靠,各项测试性能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6.
为降低冷冻干燥过程的能耗,提高冷冻干燥装置的经济性,构建了以 NH3为工质的二级压缩和复叠式热泵冷冻干燥系统。通过对热泵系统的循环特性计算,研究了冷冻干燥操作条件变化对循环特性的影响,并对中间温度进行了优化。计算结果表明:复叠式热泵循环和二级压缩热泵循环均可用于冷冻干燥系统;在常规的冷冻干燥条件下,选用复叠热泵循环较优;在满足冷冻干燥操作条件的前提下,可适当降低加热温度、提高冷阱温度来提高系统的循环性能;系统中间温度的变化对系统的供热系数影响较小,由等压比法确定的中间温度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7.
利用新型复合工质对真空相变供热系统进行了热效率、启动特性、等温特性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真空相变供热系统热效率比传统供热装置高20%,运行费用节省50%,启动快,等温性好,各项性能指标均优于传统供热系统。  相似文献   

8.
针对太阳能通风的不稳定性和不可控性,提供一种利用太阳能作为热源,相变蓄热材料在日间进行蓄热,夜间利用储存热量热压通风的新型系统,使建筑物达到理想的通风效果。通过分别对相变温度为63℃、44℃的相变蓄热材料进行通风实验,得到不同相变温度下系统夜间通风量变化特性。结果表明,采用相变温度分别为63℃、44℃的相变蓄热材料棕榈酸和月桂酸,太阳能通风系统在夜间通风10 h累计通风量分别为806.6 m3、615.4 m3,单位面积水平集热面通风量分别为53.8 m3/h、41 m3/h。使用棕榈酸的通风系统效果要优于使用月桂酸。提出的太阳能通风屋顶结合相变蓄热系统能有效的强化建筑物夜间自然通风,改善建筑室内热环境,减少空调用能。  相似文献   

9.
系统采用太阳能集热器与大水箱温差循环的方法进行热量交换,利用空气能热泵作为辅助能源,以石蜡作为相变蓄能材料储藏热量。系统的控制部分采用超低温保护和系统排空双保险的方法,确保在寒冷北方地区使用;太阳能集热器采用串联360。万能角度强制循环系统,连接循环管道少、热损小、系统热效率高,安装场地适应性强,运营成本低。通过运行验证,系统达到了热交换充分、节能高效、能源互补及时到位、适用地区广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热泵系统的节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地能利用热泵系统模型计算方法,通过对严寒地区一地源热泵实际工程的运行工况进行测试,验证了该计算方法的可靠性,并利用该计算方法预测该工程多年运行过程及能耗。经计算若不采用辅助供热方式或措施,将无法保证系统多年正常运行,因此通过可控因素分析计算,提出了改善运行工况的有效方案,保证了地能利用技术的可持续性应用。  相似文献   

12.
水源热泵机组变工况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吸热源(或放热源)的温度及水流量不同,水源热泵机组运行工况往往远远偏离名义工况,因此机组实际性能与名义工况相差较大。但厂家给定的数据往往只有名义工况的性能参数,缺乏变工况性能的参数。本文通过实验研究给出了水源热泵机组在蒸发器侧变水量、冷凝器侧变水量、部分负荷以及冷冻水出口温度变化四种工况下机组性能测试数据,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冷却水流量的变化对机组性能的影响远大于冷冻水流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R290是一种高效环保的制冷剂,其在空调器上的应用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从理论上比较了以R290作为工质的系统与其他制冷剂系统的性能,并对某型号变频家用分体式空调器进行了实验研究,测试了不同环境温度下空调器制冷和制热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R290空调系统理论上COP高于R410A和R32,与R134a接近;在制热工况下,R290变频热泵空调器在环境温度从12℃变化到-12℃时,实测能效比从3.78较为均匀地变化到2.79;制冷工况下,环境温度从29℃到43℃时,能效比从2.26下降到1.91,制冷功耗在1.5 kW附近上下波动;R290家用空调系统的排气温度远低于R32,但送风温度的控制仍有改善空间.本研究为R290变频空调的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由于吸热源(或放热源)的温度及水流量不同,水源热泵机组运行工况往往远远偏离名义工况,因此机组实际性能与名义工况相差较大。但厂家给定的数据往往只有名义工况的性能参数,缺乏变工况性能的参数。本文通过实验研究给出了水源热泵机组在蒸发器侧变水量、冷凝器侧变水量、部分负荷以及冷冻水出口温度变化四种工况下机组性能测试数据,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冷却水流量的变化对机组性能的影响远大于冷冻水流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通过建立太阳能跨季节储热耦合热泵系统物理模型和非稳态传热数学模型,利用VisualBasic软件对太阳能跨季节储热耦合热泵系统性能进行了仿真模拟,并对集热器循环水泵启动温度、储热时间段、水箱容积与集热器面积比(V/A)和地下储热循环水泵启动温度等因素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模拟计算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进行太阳能跨季节储热耦合热泵系统设计和系统运行性能分析时,需要综合考虑上述因素的优化配置,以此才能保证系统运行可靠、经济和节能.  相似文献   

16.
17.
针对相变储能机组换热性能的非线性影响因素,分析了室内外不同环境因素下机组运行工况的性能系数(COP)及蓄/放能特征,并在焓差实验室进行机组性能测试。基于实验数据,建立了不同神经网络结构预测模型,预测机组COP及蓄/放能量;通过预测值与实验值结果对比,两者相关系数大于0.99,平均相对误差小于2%,平均均方差低于0.2%。研究结果表明,神经网络方法可以准确地预测相变机组储放能过程及对应的性能系数。  相似文献   

18.
圆柱形相变蓄热器放热性能的工业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三水醋酸钠作为相变材料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圆柱形相变蓄热器的结构 ,通过传热分析 ,在工业模拟实验台上进行了相变材料凝固过程的实验研究 .比较了光管换热器和肋管换热器的区别 ,总结出放热性能变化规律曲线 ,得出了满足工程精度的实验准则式 .  相似文献   

19.
为对相变木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进行研究, 以相变木塑复合构件为基础制成缩尺实验箱, 对箱内温度实时监测, 采用辐射蓄热、对流放热的方式对相变木塑复合构件的热工性能进行了测试, 得出:相变木塑墙体比普通木塑墙体有更理想的室温调节能力, 光照的不足对墙体蓄、放热能力影响很大, 相变木塑墙体在阴天光照条件下相比于晴天温控能力大大降低.为对相变木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进行改善, 建立相变传热物理模型及数学模型, 利用MATLAB软件进行室内温度、相变内墙与室内空气对流换热量、相变内墙表面温度的数值模拟, 得出:提高材料导热系数及增大墙体对流换热强度均能改善相变木塑墙体的热工特性, 随着导热系数的增加, 夜间室内平均温度由15.2℃升至15.7℃, 同时对流换热量和内墙温度增加, 但增加幅度十分有限, 随着对流换热强度的增加, 夜间室内平均温度由15.2℃升至16.3℃, 同时夜间相变墙体表面对流换热量显著增加, 增加幅度明显, 所以提高对流换热强度更具热工性能的改善潜力.  相似文献   

20.
不同负荷单井循环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单井循环地下水源热泵系统,搭建了物理模拟砂箱实验台研究其地下水流动和换热规律,并开展了负荷变化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相同实验条件下,循环单井的取热量仅为抽灌同井的50.3%,填砾同井的45.9%,其径向热影响范围小于186.5 mm;而当抽水流量从0.54 m3/h降低到0.315 m3/h时,循环单井、抽灌同井、填砾同井的取热量分别降低了51.0%、31.6%和19.5%.可见循环单井承担负荷的能力最差,但抽水流量的变化对循环单井的影响更大;提高抽水流量能够显著提高热源井的取热量,增大热影响范围,从而提高热源井承担负荷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