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炸酱面是一道历史悠久的特色面食,在北京、天津、河北等地都颇受欢迎。炸酱面的民间传说源于清朝光绪年间,当时,八国联军已经攻到了北京城,慈禧太后、光绪皇帝等人逃到西安城内南大街。这时,一股清香迎面飘来,大太监李莲英一看,是一家炸酱面馆。长途跋涉的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饥渴交加,就进入店内想要尝一尝。李莲英要了素酱面,没想到普普通通的一碗面,不仅所有随从  相似文献   

2.
正八宝粥是一款我们常喝的养生粥。关于它的由来,有多种说法都广为流传,并且都带着美好的寓意。第一种说法:明太祖朱元璋小时候给财主放牛,有一天牛跌断了腿,财主就把朱元璋关进屋子里,不让他吃饭。正当朱元璋饥饿难耐时,忽然发现屋里有一鼠洞,扒开一看,原来是老鼠的粮仓,里面有米、豆、红枣。他把这些东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锅粥,不仅饱腹,还很美味。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想起此事,便叫御厨熬了一锅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的粥,将其命名为八宝粥。从此,八宝粥便逐渐流传起来。  相似文献   

3.
正国人爱吃,无人不知。先人千百年营生,试优良食方,度冷暖冬夏,积年累月,裹挟历史、人情、风习的滋味便渗透土壤,滋生文化,留存至今。所以有人为品尝最地道的风情小吃,踏遍大江南北;有人象箸玉杯,却最难忘儿时乡土滋味;有人即使在现代都市中日日穿行,也未曾减退对传统小食的热爱。时移势易,而今街头一隅或妈妈手中各具风情的传统小食,已基本脱离最初单纯的饱腹目的,也不仅有解馋装点的意义,它叙的是物华天宝、家乡味道、  相似文献   

4.
正我国早在商周时期就有用梅子做饮料的记载。夏日常饮的酸梅汤最早由乌梅汤发展而来。《本草纲目》记载:梅实采半黄者,以烟熏之为乌梅。乌梅配白糖,加水煎煮,成为简单的乌梅汤。现在的酸梅汤,据传是在乾隆皇帝的要求下,由御膳房对原满洲常用的乌梅汤方子进行改良得来,深受乾隆皇帝喜爱,经常茶前饭后饮用。后来,酸梅汤在宫中流行起来,并逐渐传到民间,因其配料简单、  相似文献   

5.
正驴打滚是北京和天津一带的传统小吃,口感黏滑、香甜可口,以黄色成品最为传统和经典。随着最后一道制作工序的变化,现在市场上还出现了白、绿等颜色的成品,深受人们的喜爱。经典的驴打滚是将包裹了赤豆沙的糯米卷在黄豆面中滚一下,似驴在黄沙中打滚,故取名为驴打滚。关于驴打滚的由来,有很多种传说。据说,清朝慈禧太后吃腻了宫里的食物,御膳大厨左思右想,决定用糯米粉和  相似文献   

6.
正炸素卷圈是天津地区传统小吃,至今我还记得小时候吃大饼夹素卷圈时那种香脆流油的感受。吃了这么多年的美味,也有一番起源。据说清末民初,天津老城里有一家张姓老板府上于立春之际招待客人,家厨用各种素食材做馅,用豆皮包裹,油炸至金黄,入口鲜香酥脆,各种食材的味道在口腔中融合,令人回味无穷。众人大赞,询问厨子素卷的由头。厨子答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意盎然,  相似文献   

7.
正金桔茶又名纳桔茶,相传与明清时期收复台湾的郑成功有关。当时,郑成功目睹闽台两地瘟疫盛行,御病无方,心急如焚,便把军中贮备的柚子做成茶,分送给当地老百姓,没想到这种柚子茶成了祛病的良药。老百姓为了感谢郑成功,便将该茶称为成功茶。后人将成功茶的加工工艺改进简化,用温性的金桔替代凉性的柚子,于是就有了金桔茶。细心思金桔有止咳化痰、消食醒酒的作用。冲泡绿茶饮用时,淡则甘平无味;浓则涩而苦,有人难以接受。若在绿茶中加入金桔汁,金桔汁的酸  相似文献   

8.
正姜撞奶是广州传统特色小吃,由来是一个美好的失误。相传,一位经常咳嗽的老婆婆无法喝下辛辣的姜汁,有次她的媳妇误把牛奶倒入装姜汁的碗中,凝固成姜撞奶。老婆婆食用后却感清香可口,咳嗽也好了大半。姜撞奶从此流传至今。虽然传说有夸张成分,但这道小吃独有的甜中带辣风味却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  相似文献   

9.
北京豌豆黄     
初国卿 《美食》2011,(3):78-78
最近有同事从北京出差归来,带了北京的特产“豌豆黄”,她说这是在北京南城南来顺饭庄遇上的顶好吃的东西,后来发现有真空包装的,就买了回来让大家都尝尝。豌豆黄是北京传统小吃,按北京习俗,农历三月初三,老百姓要在这一天吃豌豆黄。明代小说中已见豌豆黄的名字,清乾隆初年,豌豆黄已成为官廷甜食之一。  相似文献   

10.
说说小食     
我吃过很多小食,印象最深的都是好多年前吃的,兹略举如下。 庙会上的牛肉粉:十岁左右吧,正月初九我跟着大人们到附近的马祖寺朝庙会。寺庙里朝神拜佛的人很多,寺庙外空地上摆满了竹、木、铁制农家用具和卖吃食的摊儿担儿。母亲给我一个铜板,我就只盯着卖吃的转。一个牛肉粉担儿的热气和香味吸引了我,就要了一碗,只见那卖主抓一把泡软的粉条往锅里烫一阵,然后放到做好作料的小碗里,又在面上加一小勺碎牛肉芹菜臊子,那味道真好(家里从未如此做过粉条),吃完一碗又来一碗,一个铜板去掉了,十分满意。此后的岁月里多次吃牛肉臊子粉,总觉味道不及庙会上那两碗呢。马祖寺四十年代初已改建成学校。去年我应邀到该校讲一堂文学课,竟向该校几位老师提起庙会上的牛肉粉,他们始而谔然,既而大笑,说现在什么好吃的东西都有,牛肉粉有什么稀罕!──—我那是难忘童年美食呵!  相似文献   

11.
小食辣     
正那年,因着一个短途商务之旅去了成都。落地成都,第一顿午饭的第一道菜夫妻肺片就彻底麻木了我的味蕾。在那之前,我从未大规模吃过辣。心下暗暗叫苦,这之后的一周时间里该如何解决就餐问题?正在饭桌前担心忧虑,服务员小妹随即端上来一盘川味凉粉,青灰白的凉粉条颀长透明有韧性,白芝麻、花生碎、香菜末、麻腐酱、花椒粒和红油辣子堆得仿似塔尖,这种强烈的对比  相似文献   

12.
守岁小食     
《中外食品工业》2012,(1):34-37
外面一片爆竹声,我们已经迈入了新的一年,随着阵阵的烟火味,妈妈将守岁的小食端上了桌。这些食物虽然普通平凡,但却充满了年的味道,尤其在年夜吃来,  相似文献   

13.
乡村小食     
臭豆酱在我的老家湖北省宜都乡下,每年从正月开始,好像家家户户的饭桌上都能见到臭豆酱.我们乡间的臭豆酱虽说没有城里的臭豆腐名气大,但要是细论起来,又会发现臭豆酱和臭豆腐还可以算同宗,因为这两种美味都是从黄豆衍生出来的.只不过臭豆腐是用豆腐发酵制作而成;而臭豆酱则是用豆渣去发酵制成.制作豆腐过滤剩下来的那些粗豆渣,精明的乡下女人往往会将其弄散了摊放在簸箕里边,先加些盐并拌人多种佐料,然后倒入锅里一阵猛炒,直到炒得雾气腾腾且冒出香气来时,才出锅盛人大黄钵内,用手压紧并密封以后,再放到温热的灶台上任其发酵.  相似文献   

14.
瓜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零食.中国人嗑瓜子的历史可谓悠久.早在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的《西瓜》一文中就有记载“瓜子爆裂取仁生食.炒熟俱佳。”明太祖朱元璋则“喜爱用鲜西瓜子加盐焙干而食“。《红楼梦》里不食人间烟火的林妹妹也没逃脱瓜子的诱惑:“黛玉和宝玉在梨香院做客.黛玉嗑着瓜子儿.只管抿着嘴笑。”乾隆皇帝更是每到新年之际.都要在圆明园内设有买卖街.还叫人扮成携小篮卖瓜子的小贩。可见.瓜子自古以来就是一种上至帝王将相.下至普通百姓,无沦是富贾名流.还是才子佳人都喜欢吃的零食.更是节日里最为普遍流行的开心小食。  相似文献   

15.
《中国烹饪》2014,(6):94-97
这组以澳洲野生鲍鱼制作的五道菜品,均为小食,适合在鸡尾酒会上提供给食客。这些菜品分别取五种不同风味,包括了中式、日式、西班牙风格、意大利风格以及法式风格。它们都颠覆了原有菜系的传统制作方法.厨师将各种手法与元素灵活运用.如在传统的中式菜品中融合西式的元素、日式菜品中西餐的制作手法若隐若现、将意式传统莱品重组搭配,还适度引入了分子美食的手法,创意风格之中兼顾食客的接受度,很好地体现了现代美食无国界的潮流趋势。  相似文献   

16.
杏仁小食DIY     
~~杏仁小食DIY  相似文献   

17.
金橘鲜姜杏仁 四人份 原料:美国加州杏仁100克,橙皮10克,橙汁125毫升,金橘(或杏干)25克,糖50克,鲜姜或者加工好的生姜片10克。 材料准备:  相似文献   

18.
五月的微风像只小手一样搔得人心里痒痒的,这个季节是最令人耐不住寂寞的,打点几款可口的小食,带上家人或朋友上路吧,反自己融入到大自然中,心情就会像明朗的天,湛蓝的海一样!  相似文献   

19.
20.
《食品与生活》2009,(1):I0002-I0003
四喜烤麸(4人份) 浓油赤酱,成中带甜,菜名吉利,营养丰富。 原料:烤麸500克,花生仁50克,香菇15克,笋片25克,金针菜10克,八角茴香1颗,精制油、姜片、黄酒、老抽酱油、生抽酱油、白糖等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