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了探究采用金属增材制造技术对高熵合金的制备,课题组采用激光选区熔化技术(SLM)成功制备冶金结合良好的CoCrFeMnNi试样,并对成形件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研究发现SLM成形的CoCrFeMnNi高熵合金相为单一面心立方相(FCC)Fe2Ni2,样品微观组织在不同成形方向上呈各向异性:沿水平方向,内部以胞...  相似文献   

2.
文章研究了Ti7Nb10Mo钛合金板材在轧制及固溶处理过程中组织和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合金铸锭经过锻造、轧制等变形,粗大的铸态树枝晶转变为细小β等轴晶及少量α相,随着变形过程的进行,合金硬度不断增大,拉伸强度显著提高,而延伸率逐渐降低。经880℃/1h、900℃/1h固溶处理后,等轴晶粒均匀长大并多边形化,同时合金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塑性。合金在锻态时能够获得优异的弹性模量,E约为86GPa,成品冷轧板材经固溶处理后,弹性模量E明显增大,约为95GPa~101GPa,且固溶温度变化对其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在现代工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实现高精度制造以及复杂大型制件的生产,铝合金激光增材制造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针对目前铝合金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在试验过程中出现的粉末流动性差和铝合金的氧化严重以及熔池冷却时温差梯度过大等问题,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采用基体预热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熔池冷却过程中的温度梯度,多次重熔可以降低气孔和球化的产生,新型合金粉末Al-Cu/Al-Zn可以降低铝合金的氧化问题。针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有效温度控制机制来减少气孔、脱落等现象和研发激光增材制造新型专用粉末将会成为以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AlSi9Cu1Mg合金铸锭进行力学性能检测,组织分析,发现该合金铸造缺陷较多。同时对AlSi9Cu1Mg合金进行T6热处理,并对组织性能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低压铸造AlSi9Cu1Mg合金成分设计较为合理,能够通过T6处理进行强化。2.低压铸造AlSi9Cu1Mg合金存在大量长条状Si相,灰色Al-Si相,以及大量气孔/疏松,合金生产控制过程有待提高。3.低压铸造AlSi9Cu1Mg合金经过固溶时效T6热处理后,抗拉强度得到大幅提高,延伸率依旧较低,主要是因为合金中依旧存在大量棒状Si相和大量气孔/疏松缺陷。  相似文献   

5.
文章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制度对BTi62钛合金中厚板力学性能及组织的影响。通过分别在780℃、810℃、840℃、870℃下进行热处理实验,对BTi62钛合金中厚板在各温度下的常规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以及在高温时的持久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840℃热处理制度下可以得到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优异的成品板材。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增材制造技术已经成为铸造行业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在高职铸造教学中引入增材制造技术的应用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高职教育的转型升级。文章主要研究了在高职铸造教学中增材制造技术的应用实践。首先,介绍了增材制造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以及其在铸造领域的应用情况。然后,分析了增材制造技术在高职铸造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后,探讨了增材制造技术在高职铸造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方法和具体效果。实践表明,加强高职铸造教学中增材制造技术的应用实践是非常必要的,这将为铸造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7.
在本课题中,针对烧结机篦条的工况设计了一套新的成分配比。以Cr16.5Al2.0为母合金的基础上,提高了Nb和Ti等合金元素,并添加了稀土元素铈以改善其性能。采用Cr、Si、Al等合金元素形成稳定的多种氧化物保护层,提高合金的抗氧化性能。通过对抗氧化等试验证明,在添加上述元素后,高温性能得到了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8.
磨辊表层的材料与耐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磨粉机磨辊在与物料表面相互作用过程中,易造成磨辊表面材料磨损。本文分析了磨辊表面合金材料的化学成分、铸造工艺、切削加工与表面加工精度等对磨辊使用性能的影响,着重讨论了Cr、Ni、Mo、V、Ti等合金元素对磨辊材料显微组织及磨损性能的影响,以及材料与磨料的相对硬度对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只有严格控制C、Si、Mn等基本合金成分,控制浇注温度、采用自动化浇注工艺才能保证磨辊的成形质量与基本性能;添加合金元素V、Ti对改善基体组织、性能和提高耐磨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磨粉机磨辊在与物料表面相互作用过程中,易造成磨辊表面材料磨损。本文分析了磨辊表面合金材料的化学成分、铸造工艺、切削加工与表面加工精度等对磨辊使用性能的影响,着重讨论了Cr、Ni、Mo、V、Ti等合金元素对磨辊材料显微组织及磨损性能的影响,以及材料与磨料的相对硬度对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只有严格控制C、Si、Mn等基本合金成分,控制浇注温度、采用自动化浇注工艺才能保证磨辊的成形质量与基本性能;添加合金元素V、Ti对改善基体组织、性能和提高耐磨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西门子正在向全球医疗界开放其包括3D打印设备在内的增材制造网络平台(AM network,AMN),以加快医疗器件的设计和生产,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爆发引起的全球健康危机。AMN增材制造网络平台将用户、设计师和3D打印服务提供商连接在一起,从而快速、简单地实现呼吸机等医疗设备器件的生产。西门子AMN增材制造网络平台遍布全球,并覆盖从上传设计、模拟仿真到审核认证再到打印和相关服务的整个价值链。有医疗设备需求的医生、医院和组织,以及具有医学认证资质的3D打印设计师和服务提供商,均可免费注册和访问西门子AMN增材制造网络平台。  相似文献   

11.
文章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BT23(Ti-6Al-2Mo-4.5V-1Cr-0.7Fe)合金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再结晶退火并不能强化BT23钛合金,而固溶+时效热处理可以起到明显强化效果。随着固溶温度的提高,BT23合金强度及硬度提高,塑性及剪切强度下降。  相似文献   

12.
增材制造技术(3D打印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成型技术,具有设计周期短、精度高、经济性好、复杂零件对加工无影响等特点,实现了从三维模型数据直接成型为实体零件。将增材制造技术与铸造相结合,可提高铸件的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扩大铸造工艺的应用领域,文章介绍了增材制造在铸造方面的发展,并详细的阐述了3D打印砂型、砂芯铸造的工作原理,指出了增材制造技术在铸造行业的优势和应用。并分析指出了当前增材制造模具面临的挑战和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最后对增材制造砂型铸造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预测今后的发展趋势为快速化、智能化、大型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光学显微镜(OM),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探究铸态Ti-Sn-Ag三元合金的微观晶体结构、表面形态及其相组成,及对合金中Sn含量对合金显微硬度的影响,并采用增质法研究Sn含量在900℃高温下对合金氧化行为的影响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合金在铸造过程中Ag元素基本以游离态形式存在,而Sn和Ti元素可以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金属间化合物;随着Sn含量增加,合金中相组成随之发生变化,合金的硬度也随之增强;Ti合金在高温下容易被氧化,其形成的TiO2氧化膜超过一定厚度时容易发生脱落现象,当合金中Sn含量增加时,合金的氧化膜形成较慢,可以提高合金的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14.
对Mg-8Zn-4Al合金上直接进行化学镀镍进行了研究,运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扫描电镜、金相显微镜和M532腐蚀电化学测量系统等分析了Mg-8Zn-4Al合金的组织特点和镀层的表面形貌及性能特征.结果表明:基体为α(Mg),白色相为ψ(Al2Mg5Zn2)和τ(Mg32(Al,Zn)49)三元相,黑灰色相为共晶α(Mg).镀层厚度约为30μm,镀镍前后的Econ由-1.55V升高到-0.4V,表明镀层平整、致密,与基体结合牢固,可有效保护Mg-8Zn-4Al合金。  相似文献   

15.
Ti4322是我国新引进的一种钛合金,其偏析缺陷分析国内还没有报道。本文针对发现的Ti4322材料的偏析缺陷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正>3D打印其实质是增材制造技术。相对于传统大型的减材制造技术,3D打印是大批量制造模式向个性化制造模式发展的引领技术。3D打印的兴起,也使生产制造格局由以往的集中化、大批量的专业化制造转变为分散化、小批量的社会化制造。由于采用增式制造技术,相对于减式生产方式,能够在产品造型、结构等方面做出革命性的创新。国家"十三五"规划也将3D打印,尤其是发展3D打印材料列为一项重点规划,国家未来将会支持攻克高效高精度激光增材制造熔覆喷头等核心部件、3D打印关键装备与工艺的国产化,构建完善的增材制造技术创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5种规格(各10件)TC4钛合金环材的超声检测原理、工艺方法及试验结果数据,对比分析了超声检测试验结果数据与显微组织、冲击韧性等特性的相互关系。对比分析表明:钛合金环材的显微组织不均匀,会导致超声检测时出现较高的杂波水平或单显信号,并使其冲击韧性下降。  相似文献   

18.
增材制造技术是一类基于离散-堆积原理实现材料成型技术的统称,相对于传统的减材制造而言,具有方便快捷、灵活、适用制作复杂结构零件等特点。近年来,包括我国在内的多个国家都将增材制造作为先进制造技术之一,进行政策性引导和大力推广。航空航天、生物医疗、建筑、消费娱乐等多个行业都进行增材制造技术的实质性应用,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也推动技术的不断改善与进步。本文以某型号封隔器卡瓦零件为例,探讨增材制造技术在油田井下工具研制中的可行性,在效率和成本两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机械加工的方式,为同类案例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钢帘线用超高强度钢丝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从选用超低Al、Ti含量的炼钢原材料和耐火材料以及超纯净度钢炉外精炼技术,采用低过热电磁搅拌连铸工艺,增加钢中碳含量和添加合金元素Cr,优化半成品钢丝铅淬火工艺4个方面详细介绍了钢帘线用超高强度钢丝的研究进展。采用新开发的、化学成分为096C021Si030Mn021Cr钢帘线专用线材在不产生分层的前提下,拉拔到02mm时,抗拉强度可达4000MPa;拉拔到80μm时,抗拉强度可达5000MPa。抗拉强度为3600MPa级钢帘线用钢丝已在轮胎中工业获得应用。  相似文献   

20.
正目前,我国以增材制造为代表的先进制造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已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实现产业升级和技术转型的新方向。我国高度重视增材制造技术及产业的发展,《中国制造2025》"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以及"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等发展规划均已将增材制造装备及产业列为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这将推动该领域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