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葡萄霜霉病菌的发育生物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葡萄霜霉病菌的发育生物学刘延琳(西北农业大学陕西杨陵712100)葡萄霜霉病菌,[Plasmoparaviticola(Bork.etCurtis)Berl.etdeToni],属于鞭毛菌亚门、卵菌纲、霜霉菌目、单轴霉属。霜霉病菌的菌丝体为无隔菌丝。...  相似文献   

2.
霜霉菌是一类专化性很强的寄生菌,在同种内大多存在着致病性(Virulence)的分化。但对葡萄霜霉病菌(plasmopara Viticola Berl.et de Toni)是否存在致病性的分化,学者们的意见还不一致。为了了解抗病株系对我国不同来源菌种的感病情况,提高抗病性鉴定的可靠性,我们用从吉林果树所由葡萄实生圃中采得的葡萄霜霉病菌进行了接种试验,以与陕西菌种接种的结果作比较。  相似文献   

3.
霜霉病是葡萄的一种世界性病害,它的研究从十九世纪末期就已开始。为了进行葡萄霜霉病的抗病育种,我们对葡萄霜霉病抗病性鉴定的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同时研究了原产我国的葡萄属野生种对霜霉病的抗性,以期找出抗病性的材料,用于今后的抗病育种。试验于1983—1984年在西北农业大学葡萄园进行。所用材料有:欧洲葡萄、河岸葡  相似文献   

4.
在人工模拟条件下对‘赤霞珠’葡萄霜霉菌卵孢子形成和生活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结果显示:温度、湿度、接触物、叶片成熟度是‘赤霞珠’葡萄霜霉病菌卵孢子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以温度为10 ℃、饱和湿度(100%)和与土壤接触的中部叶片产生量最多,为7个/cm~2。利用噻唑兰染色法对酿酒葡萄霜霉病菌卵孢子生活力(萌动率、休眠率和死亡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温度、湿度、pH、过氧化物及土壤浸渍液对卵孢子的萌动有显著影响,其中以36 ℃高温、饱和湿度(100%)、0.9% H_2O_2和土壤浸渍液(体积比1∶4)处理9 d的卵孢子萌动率最高,﹣20 ℃的低温和60%以下的低湿条件处理卵孢子萌动率最低。试验对葡萄霜霉病菌卵孢子生理生化特性有了初步了解,为后续开展卵孢子萌发试验及葡萄霜霉病初侵染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克露72WP防治葡萄霜霉病药效试验陈继锋(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葡萄霜霉病是葡萄叶片的主要病害,严重年份造成提早落叶,影响葡萄来年产量。目前,市场上用于防治葡萄霜霉病的农药主要是瑞毒霉、霜疫灵、甲霜灵等,但效果都不甚理想。为了寻找更有效的农药,我...  相似文献   

6.
葡萄霜霉病的流行病生物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葡萄霜霉病的流行病生物学刘延琳(西北农业大学园艺系陕西杨陵712100)葡萄霜霉病(Plasmoparaviticola)几乎遍及全世界所有的葡萄产区,是葡萄的重要病害之一。研究葡萄霜霉病的流行规律,在病害的防治和抗病育种研究及植物病理研究方面都有重...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通过室内接种与田间接种的方法鉴定了刺葡萄对霜霉病的抗病性,并通过测定刺葡萄叶片结构特征与叶片内相关抗病物质的含量研究了刺葡萄对霜霉病的抗性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刺葡萄对霜霉病的抗病性与其叶片蜡质含量、木质素含量、单宁含量、接种后PPO、POD酶活性升高幅度成正相关,与叶背气孔密度成负相关;刺葡萄对霜霉病的抗性较低,这与其感染霜霉病菌后叶片内PPO、POD活性降低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8.
为了从微量的葡萄霜霉菌样品中得到适合微卫星标记(SSR)实验所需基因组DNA,本文分析了4种不同的真菌DNA提取方法对霜霉菌样品的提取效果。结果发现,改良的CTAB法提取的基因组DNA得率最高;FungalDNAoutKit法提取的DNA纯度最高;尿素法所用时间最短;蜗牛酶法所用时间最长。由于可用于提取DNA的霜霉菌样品极其有限,加之SSR实验对DNA质量要求不是很高,所以综合考虑得率、纯度、提取时间、经济成本以及PCR结果等因素认为,要从微量的葡萄霜霉菌样品中得到适合微卫星标记(SSR)实验所需基因组DNA,改良的CTAB法是较理想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了从微量的葡萄霜霉菌样品中得到适合微卫星标记(SSR)实验所需基因组DNA,本文分析了4种不同的真菌DNA提取方法对霜霉菌样品的提取效果。结果发现,改良的CTAB法提取的基因组DNA得率最高;Fungal DNAout Kit法提取的DNA纯度最高;尿素法所用时间最短;蜗牛酶法所用时间最长。由于可用于提取DNA的霜霉菌样品极其有限,加之SSR实验对DNA质量要求不是很高,所以综合考虑得率、纯度、提取时间、经济成本以及PCR结果等因素认为,要从微量的葡萄霜霉菌样品中得到适合微卫星标记(SSR)实验所需基因组DNA,改良的CTAB法是较理想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世界范围内,主栽品种病虫害抗性差一直是葡萄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限制因子。葡萄根瘤蚜的泛滥曾给欧洲葡萄产业造成毁灭性打击,葡萄霜霉病、白粉病等多种病虫害每年给葡萄产业造成巨大损失,而圆叶葡萄[Muscadinia rotundifolia(Michx.)Small]对多种病虫害均表现为高抗甚至免疫,是非常优良的抗性资源。本文概述了多种葡萄病虫害,重点阐述了圆叶葡萄对霜霉病、白粉病、黑痘病、皮尔斯病等主要病害,以及葡萄根瘤蚜、剑形线虫、根结线虫的抗性种质挖掘,并对相关研究方法、抗性育种技术进展以及抗性种质利用等方面进行综述,提出了现阶段圆叶葡萄抗性育种中需要解决的技术难点。希望本文能增进相关人员对圆叶葡萄的了解,促进圆叶葡萄在我国的进一步推广和利用。  相似文献   

11.
葡萄种间杂种抗霜霉病的遗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种山葡萄不抗霜霉病,其种内杂交后代亦均为感染型,抗感比0:1,在遗传上似为纯合隐性。山葡萄与欧亚种葡萄杂交,杂种一代(F_1)抗病力因欧亚种亲本中的不同品种而有差异。以F_1中的某些株系与欧亚种回交,后代(F_2)抗病力增强,出现抗病单株较多。以F_2与欧亚种再回交,第三代(F_3)抗病力的分布F_2近似,表现了多对基因控制的遗传特点。用“贝达”葡萄与欧亚种或欧美杂种杂交,后代抗病力强,抗感比为1:0,遗传上表现有显性基因的作用。认为,利用不抗霜霉病的山葡萄与欧亚种葡萄多次回交,可以培育出抗霜霉病的后代。具有高度抗寒力的野生种山葡萄(Vifisamurensis Rupr)是葡萄抗寒育种的重要亲本,多年来,我们在进行葡萄抗寒育种工作中,对山葡萄与栽培种葡萄杂交后代的抗寒力、花器官类型、果粒大小、果皮颜色、香味及含糖量等均已进行研究并作了报导。但山葡萄对霜霉病[Plasmopara viticola(Berk et Curt)Berl et de Toni]的抵抗力弱为其重要缺点。为了研究山葡萄在种间杂交中抗霜霉病这一特性的遗传,我们进行了以下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检测葡萄中吡唑醚菌酯、氰霜唑及其代谢物4-氯-5-(4-甲苯基)-1H-咪唑-2腈(4-chloro-5-p-tolylimidazole-2-carbonitrile,CCIM)3种化合物残留的分析方法,提出该农药在葡萄上防治霜霉病的合理使用建议。方法开展30%吡唑醚菌酯·氰霜唑悬浮剂在河北、黑龙江等10地2018年田间试验并检测3种化合物在葡萄中的残留消解和最终残留量,葡萄田间试验小区在霜霉病发生初期,兑水喷雾,用水量60 kg/亩,施药剂量100 mg/kg,施药2次,施药间隔7 d,分别在末次施药后间隔7、14、21 d采集最终残留葡萄样品,其中4地在同一小区在末次施药后间隔2 h和5、7、14、21、28 d取残留消解葡萄样品。样品用QuEChERS方法进行前处理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吡唑醚菌酯的最小检出量(limit of detection,LOD)为1.0×10~(-13)g,氰霜唑、CCIM均为1.0×10~(-12)g;吡唑醚菌酯在葡萄中的实测最低检出浓度(limit of quantification,LOQ)为0.01 mg/kg,氰霜唑、CCIM均为0.05 mg/kg。最终残留试验结果为:末次施药后14 d,葡萄中吡唑醚菌酯残留量为0.163~0.631 mg/kg;氰霜唑及其代谢物残CCIM留总量为0.108~0.567 mg/kg。从残留消解试验结果来看,吡唑醚菌酯和氰霜唑在葡萄中降解都很慢,河北点、黑龙江点、陕西点、广西点4地的半衰期范围为14.1~24.9 d;氰霜唑及CCIM残留总量在葡萄中4地半衰期范围为11.6~21.4 d。结论吡唑醚菌酯和氰霜唑属于在葡萄中降解慢的化合物,根据GB 2763-201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中规定吡唑醚菌酯在葡萄上的最高残留限量(maximum residue limit,MRL)值为2 mg/kg,氰霜唑及其代谢物CCIM之和在葡萄上的MRL值为1 mg/kg,建议30%吡唑醚菌酯·氰霜唑悬浮剂用于葡萄防治霜霉病,施药剂量75~100 mg/kg,最多施药2次,施药间隔7 d,安全间隔期14 d。  相似文献   

13.
霜霉病是近几年我县葡萄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此病6月中旬初发病,至7月中旬发病加重,8—9月大量发生,10月份仍能传播为害。受害重的园片,植株叶片几乎落光,对葡萄生长结果影响很大。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新梢、幼果等幼嫩组织。被害叶片开始出现半透明油渍状病斑,以后变为黄绿色,边缘不清,叶背发生灰白色霜状霉层。  相似文献   

14.
2012年,对湖南省9个地区葡萄霜霉病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欧美杂交种葡萄的抗病性强于欧亚种;避雨栽培能够有效的降低霜霉病的发病率。9个地区中,葡萄霜霉病在怀化和湘西自治州发病最重,在常德、长沙和株洲发病最轻。  相似文献   

15.
宁夏玉泉营地区葡萄霜霉病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葡萄在我区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葡萄病害也逐渐增多,尤其是葡萄霜霉病已成为我区葡萄栽培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因此,为了提高葡萄栽培与产业优势,降低生产管理费用,防止葡萄霜霉病的大面积发生,特对葡萄霜霉病在我区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防治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葡萄育种是葡萄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河北省葡萄育种工作起步相对较晚,但是近几年发展较快,育种成果较为突出,且新品种推广成效显著。通过对河北省近20年来葡萄育种研究工作的整理与总结,紧密结合河北省育种工作现状,介绍河北省葡萄主要栽培品种、栽培模式及近几年新育成品种的栽培情况。以栽培为导向,在育种实践上为河北省葡萄育种及新品种推广提供一定参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上海郊区巨峰系葡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而暖湿地区葡萄病害仍然是人们所重视的问题,如灰霉病已知为巨峰葡萄感染的病害,但巨峰系中其他品种感病情况尚未明确。为此,我们从1984年开始,对巨峰、红富士、黑奥林三个葡萄品种在上海地区生产性状初测的同时(详见本刊1985第4期P.9),以灰霉病为重点,并对黑痘病,炭疽病、霜霉病感病情况分别作了观察记载、供葡萄生产栽培和引种、育种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葡萄育种研究工作是奠定中国葡萄产业发展的基石。江苏省是我国鲜食葡萄的主产区之一,为保障葡萄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葡萄育种工作应得到足够重视。本文从江苏省开展葡萄新品种选育工作的意义、近年来的育种成就、葡萄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等方面分析了江苏省葡萄育种现状,育出的品种应用推广较少,以期为下一步育种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9.
葡萄对霜霉病的抗病性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的结构抗病性和化学抗病性是揭示植物抗性机制,寄主与病原物相互关系的重要内容。本文系统地棕述了葡萄对霜霉病抗性机理方法有关研究的主要结果。  相似文献   

20.
咸阳地区葡萄霜霉病的发生规律与气象条件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成阳市各县的气象资料以及葡萄病虫害观测资料,通过相关分析,得出了霜霉病发生规律与气象条件关系,总结了葡萄霜霉病预测预报指标,提出了葡萄霜霉病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