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动汽车两挡AMT换挡过程中,在驱动电机扭矩卸载和恢复阶段,驱动电机扭矩变化速率对冲击度影响最为明显,而冲击度和换挡时间是对立的,为了平衡换挡时间和冲击度,提升换挡品质,提出一种基于工况预测的扭矩控制策略。采用欧几里得贴近度识别车辆实际行驶工况类型,建立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 RBF)神经网络预测未来行驶车速信息;设计模糊控制器识别驾驶员期望换挡类型,在驱动电机扭矩卸载和恢复阶段,输出相应换挡类型的驱动电机扭矩变化速率。仿真分析和实车验证表明:基于工况预测的扭矩控制策略可根据预测车辆的实际行驶工况实时调整驱动电机扭矩卸载和恢复阶段的驱动电机扭矩变化速率,平衡换挡时间和冲击度,满足了驾驶员对换挡平顺性和动力性的需求,有助于实现换挡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针对纯电动汽车开发两挡机械式自动变速器,设计换挡执行机构与两挡自动变速器控制系统,通过变速器控制器与驱动电机控制器协同控制完成变速器换挡、调速、同步动作。搭建试验台架,通过负载电机模拟整车负载,验证换挡执行机构工作性能,对协同控制工作状态进行调试。将两挡变速器本体与控制系统安装到真实车辆进行实际道路测试,验证两挡变速器匹配试验车辆的加速能力、最高车速,测试实际道路运行的换挡时间与换挡质量。  相似文献   

3.
基于人—车—货—场要素定义了商用车复杂应用场景,并制定了车辆清单和大数据采集方案。开发了基于大数据的变速器挡位识别算法,并进行了校验。建立了基于时间维度、里程维度和频次维度的大数据分析模型,完成了8MT变速器的车速分布、转速分布、挡位分布、分转速挡位分布、基于车速-转速的换挡点分布和换挡车速分布等工作特性分析,通过同步器结合次数和离合器结合次数的分析,对相关标准进行校验。制定了单参数换挡规律分析方法和两参数换挡规律分析方法,并生成了8MT变速器换挡规律。研究结果可为变速器换挡策略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由于城市人口、车辆较为集中,车辆需要频繁起步加速、换挡制动,特别是公交车辆,能源消耗量大,环境污染严重。液压技术实现车辆制动能量回收,能提高能量利用率,改善车辆的排放性能,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针对重型矿用车自动换挡车速需要时刻适应不同环境路况的需求,提出了基于车辆负荷系数的换挡控制策略,对目前常用的以车速和油门开度为参数的动力性自动换挡控制策略进行了修正。以某32t矿用自卸车为研究对象,建立该车动力传动系统的数学模型,利用图解法求解出不同油门开度和车辆负荷系数下的最佳换挡车速点。采用MATLAB/Simulink建立了整车的仿真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修正后的换挡控制策略能自动适应车辆运行的多种工况,并可减少车辆自动挡位模式的设置。  相似文献   

6.
针对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DCT)自动换挡及双离合器交替结合中控制的高度非线型,采用模糊控制方法,建立了节气门开度、车速输入与档位输出的非线性映射,以及离合器转速差、离合器转速差加速度与离合器结合压力之间的非线性映射,设计了满足控制精度的隶属度函数、推理规则和解模糊方法,并进行了仿真分析.模糊控制可很好地实现车辆行驶中的自动换挡、双离合器交替结合时的压力输出,对DCT的智能控制及其实用化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商用车AMT行驶时换挡规律不合理、车辆重复换挡的问题,提出基于车辆质量估算的挡位决策控制策略。对商用车AMT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介绍;基于此系统对车辆的归一化负载进行分析;基于动能定理方法对车辆质量进行估算;基于车辆估算数据,找出AMT车辆的换挡规律,从而采取基于牵引力与行驶阻力的挡位选取方法对换挡期间的车速进行补偿。以某型AMT商用车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采用以上质量估算方法的估算误差最大值为5.38%,最小值为1.78%。估算效果较好,可以有效防止车辆在行驶时的频繁换挡,达到车辆正常行驶目标。  相似文献   

8.
针对工程车辆自动变速器的循环换挡问题,对发动机非稳态工况进行了动力性分析,对工程车辆自动变速器双参数(车速和油门开度)、三参数(车速,油门开度,加速度)的换挡规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增加油门开度快速变化率的双模糊四参数换挡控制策略。建立了基于Matlab/Simulink/Stateflow的新型四参数模糊控制仿真模型,通过与三参数仿真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新型四参数模糊控制策略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换挡策略能够有效降低车辆换挡次数以及换挡冲击度,循环换挡现象得到消除,提高了车辆舒适性和平顺性。  相似文献   

9.
提出一种气压式能量回收方案,基于多学科领域复杂系统建模仿真平台AMESim软件,建立气压式车用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的仿真模型。针对车辆下坡和超速情况,通过分析系统工作过程中车速变化及系统储气罐中气压变化来研究系统的可行性及其能量回收效率。仿真结果表明:在车辆下长坡时,系统可以有效降低车速的增长幅度,一方面减小制动的频率,另一方面使得原本因制动损失的运动能量得以回收再利用,符合节能环保要求;车辆在高速公路超速时,系统可以有效降低车速,其主动辅助制动效果可以提高车辆行驶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在路试时发现,某新能源重卡以特定车速行驶时,驾驶室出现低频抖动现象。通过对车辆道路试验进行振动加速度测试,结合偏频测试和频谱分析、相干分析,找出了该抖动的激励源及传递路径。分析结果表明:当车速在47 km/h左右时,车轮产生的动不平衡激励频率与后悬簧上偏频处在共振区间,放大了车轮旋转激励向车身的传递,导致此特定车速的异常抖动现象。针对此抖动分别从源头和传递路径上提出改进建议,消除了抖动现象,并为该类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故障诊断方法和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纯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率,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机电复合再生制动控制策略。依据车辆制动力学理论及车辆制动状态,进行制动力分配;设计了以总制动力、电池SOC值和车速为输入量,电机制动力占前轴制动力的比例K为输出量的模糊控制器。在CRUISE软件中的NEDC工况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可有效的回收制动能量。  相似文献   

12.
《机械传动》2017,(2):112-117
设计了某液力自动变速器组合型动力性换挡规律。基于发动机动态特性,采用以车速、油门开度、加速度为输入参数的模糊控制对换挡规律进行了修正,设计了车速衰减动力换挡规律对坡道工况进行修正。仿真结果表明,动态修正后的换挡规律使车辆具有更好的动力性,并能根据驾驶员意图进行相应的升降挡操作;坡道工况下换挡规律的修正策略能有效解决上坡行驶时的换挡循环和下坡行驶升至高挡的问题,避免了频繁换挡。  相似文献   

13.
针对新型纯电动汽车在急加速然后松踏板工况下出现明显的抖动现象,本文通过在不同车速下的急加速松踏板的声振试验和分析发现:新型纯电动汽车的抖动频率主要集中在10-20Hz范围,且不随车速变化;主副车架、电机、减速器、差速器、轮胎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振动突变;主副车架之间的连接悬置在抖动频段内的隔振性能较差;轮胎与主车架之间的偏相干系数达到了0.93,说明轮胎是产生抖动的主要源头。此次试验对新型纯电动汽车抖动现象的消除和改进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轻度混合动力AMT系统换挡品质控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具有固定传动比的机械自动变速器(Automatic manual transmission,AMT)车辆,在换挡过程中,传动比会发生改变,造成离合器主、从动盘产生转速差,会使车辆在换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换挡冲击.装备AMT的启动/发电一体化电机(Integrated startergenerator,ISG)型轻度混合动力系统,在换挡过程中,可利用ISG电动机的辅助动力作用,快速控制动力源,提高换档品质.在传统AMT车辆换挡过程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轻度混合动力车辆的特点,建立了动力源控制模型,提出了ISG电动机、发动机和离合器联合控制的换挡品质控制策略,在换挡过程中控制动力源转矩和转速,减小了轻度混合动力AMT车辆换挡冲击和动力中断时间.台架试验结果表明,装备AMT的轻度混合动力系统采用所提出的控制策略较传统控制策略能更有效地提高换挡品质.  相似文献   

15.
在只有发动机最大功率、最大扭矩及其对应转速等四大参数的情况下,引入限定车速系数,以可能的最短总加速时间为原则确定换挡车速点;以基于发动机四参数的外特性模型为基础建立轮式越野车加速度模型,进而确定等加速度车速;由加速度模型建立不含积分运算的各档加速时间计算公式;考虑每次换挡所耗时间,推导换挡加速时间计算模型。利用Matlab对某轮式越野车等加速度车速、换挡车速、加速度和换挡加速时间进行设计计算,实例结果表明,该方法易于在Matlab中用程序实现,计算精度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6.
基于Matlab/Simscape建立履带车辆发动机和传动系统的物理模型.基于多体动力学软件RecurDyn建立履带车辆行动部分虚拟样机.通过Simulink和RecurDyn的接口技术,建立了发动机-传动装置-行动装置的履带车辆联合仿真模型.对履带车辆在硬路面进行直驶仿真,得到了换挡时的车速及驱动轮扭矩变化曲线;对履带车辆在硬路面进行无级转向仿真,得到了转向时驱动轮转速曲线和扭矩曲线、车速曲线和履带车辆运动轨迹.仿真结果表明,论文建立的履带车辆联合仿真模型有效可行,为履带车辆动力学仿真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并联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模糊能量管理策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进一步优化并联的经济性,增强其能量管理策略的鲁棒性,针对高混合率,分析了常用的发动机最优曲线能量管理策略的不足,提出了以功率差、电池组荷电状态和电机转速为输入,以决定电机功率的比例系数为输出的模糊逻辑功率分配策略,在线计算电机所应承担的功率,达到了优化发动机工作点、电机效率和电池组荷电状态平衡的目的。通过整车循环工况前向仿真验证了该模糊策略对车辆经济性和工况适应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纯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存在多种结构和控制策略,以电池的SOC、车速、制动减速度、电机发电扭矩等作为约束条件,基于Amesim仿真平台,对三种不同能量回收策略进行仿真计算,分析不同回收策略在不同驾驶工况下对能耗及能量回收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针对后驱式纯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策略不能兼顾最佳制动性能与最佳制动能量回收效率的问题,结合模糊控制理论寻求制动性能与能量回收效率的平衡点,并提出了基于模糊控制的能量回收策略。设计了以电池SOC、车速和制动强度为输入变量,以后轴制动力修正系数为输出变量的模糊控制器,然后根据制动强度、理想制动力曲线和电机所能提供的最大制动力确定前后轴机械制动力与电机再生制动力的分配。在Simulink软件中搭建策略模型,在AVL Cruise平台中搭建整车仿真模型,通过Simulink与AVL Cruise的联合仿真对控制策略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研究的策略能够保证平顺性的同时提升了能量回收效率。  相似文献   

20.
馈能式悬架能量回收潜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被动悬架通过减振器将车辆振动能量转化为热能散发到空气中以达到车辆减振的目的,而馈能式悬架正是要将这一部分能量回收利用,因此减振器耗散能量的估算对预测馈能式悬架的能量回收潜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建立二自由度悬架模型对悬架动位移、动速度以及可回收能量进行了仿真计算,并通过实车道路试验验证了仿真模型及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同时对影响可回收能量大小的各个因素进行了分析,明确了轮胎刚度、路面等级、车速是影响可回收能量的关键因素。通过对可回收能量数值的分析得出,馈能式悬架更适合应用在重载车辆之上,并且可回收能量数量十分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