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沈阳、北京、上海、广州4个城市典型地铁线路的地铁车厢热环境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车厢内冬、夏季热环境参数的现场测试和乘客热感觉的主观问卷调查。通过对现场测试和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得出了各城市地铁车厢内热环境及乘客热感觉的现状,给出了各城市地铁车厢的热中性温度及80%接受率下的可接受温度范围,为地铁热环境的设计和改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上海地铁九号线车厢内热环境进行现场测试和问卷调查,将车厢内的热环境的PMV-PPD指标与RWI或HDR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以及车厢内MTS平均热感觉投票的线性回归,研究车厢内环境在夏季、冬季以及过渡季节的热舒适,发现冬季以及过渡季节车厢环境存在较高的不满意率,相关指标与实际测试存在较大的差别,而夏季的车厢热舒适明显偏冷。  相似文献   

3.
以昆明地铁1,2号线为研究对象,对地铁车厢夏季热环境参数进行了测试;同时通过主观问卷得到乘客的实际热感受评价情况。实地调研得到了昆明地铁车厢热环境现状,并计算了高峰期与非高峰期乘客热中性温度与可接受温度范围。从健康、舒适、节能的角度出发,建议适当提高昆明地铁空调设定温度:高峰期间为25℃,非高峰期间为27℃。  相似文献   

4.
针对地铁车厢热环境特点和乘客热舒适现状,提出应从热舒适角度出发进行地铁车厢环境控制.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热舒适评价中表征乘客状态的2个参数进行了分析,提出可以根据载客量确定车厢内乘客平均新陈代谢率,根据室外体感温度确定乘客平均服装热阻,并给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该方法反映了地铁车厢中乘客状态动态变化的诱因及特征,通过PMV模拟计算表明,计算结果更接近乘客的真实热感觉.  相似文献   

5.
地铁车厢内空气品质是乘客对车厢总体满意度的关键影响因素,受室外环境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和实测,对我国5个气候区典型城市冬夏季地铁车厢内环境进行了调研,以了解地铁车厢内乘客的空气异味感、不适症状及空气品质满意度情况;根据有关室内空气品质的评价标准对其进行了评价分析,给出了可用于地铁车厢内空气品质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6.
我国城市地铁工程建设已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但在地铁运行期,地下空间(站台、站厅)及车厢内部的热环境给使用者的舒适度带来一定影响。本研究以某市地铁X号线为研究对象,对其中6个站点的站台、站厅和5列车厢的热环境展开监测,深入分析城市地铁运行期热环境现状,并进一步提出改善地铁热环境状况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暖通空调》2021,51(9)
对寒冷地区代表城市西安地铁4号线车厢开展了春季热舒适现场调查研究,探讨了出行者对地铁车厢热环境的主观感受和适应特性。遴选了出行者,测试了环境参数,包括空气温度、黑球温度、相对湿度及风速,进行了主观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西安地铁车厢的热中性温度为18.9℃,适中的相对湿度和风速分别为67%和0.66 m/s;出行者期望的温度、相对湿度及风速分别为20.1℃、68.9%和0.72 m/s;春季出行者期望地铁车厢温度降低,相对湿度和风速增大;对比春季西安自然通风建筑,发现二者的温度敏感度接近;对比春季长春地铁车厢,发现人群的温度敏感度和热中性温度有差异,这可能与地域室外气候有关;西安地铁车厢内的中性温度低于西安自然通风建筑中的中性温度,表明人们对短期热暴露场所的温度容忍度较高。  相似文献   

8.
城市人口的增长与城市规模的扩大,给城市的交通运输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载客量的逐渐增多,使乘客密集成为地铁车厢内的一种常态.乘客密度的增加会对地铁车厢环境产生一系列影响,如温湿度分布改变、空气流动性变差等,引起乘客的不舒适.通过现场测试及问卷调查,结合对车厢热环境参数的分析,探究了人体热感觉随乘客密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研究发现,随着乘客密度增加,车厢内热感觉整体上升;相对于低密度环境,高密度环境下乘客热中性温度降低1℃,人体对气流的阻碍会造成车厢内气流组织的恶化,车厢内垂直温差由0.5℃增加到1.2℃;坐姿乘客附近温度升高,风速降低,受影响程度要大于立姿乘客,热感觉变化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9.
由于选择城市轨道交通工具出行的客流量的逐渐增加,车厢内的污染源增多,车厢内的空气环境逐渐成为人们关心的重要问题。本文以过渡季为基本背景,以上海市轨交系统九号线为实测对象,通过多轮次的现场连续实测,以此分析了地铁车厢内的空气环境,指出并讨论了车厢内空气热环境的几个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0.
由于地铁列车回风是靠风机的抽吸完成的,因此回风口是处于负压状态下的,为了弄清这个负压对车厢内部气流组织和温度分布的影响,建立了地铁列车三维k-ε模型,利用Fluent软件模拟了不同回风压力、排风口宽度和热负荷下车厢的内渗透风量、压力分布.结果表明:车厢内压降△P随着排风口宽度和车厢热负荷的增大而增大;当回风压力一定时,渗透风量随负荷增加而增加;当热负荷一定时,渗透风量随着压力增大而减小;当车厢负荷小于额定负荷即负荷100%时,可通过减小排风口宽度来减少渗透风量;当车厢热负荷大于100%时,可增大回风口压力来减少渗透风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