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品的非物质设计及其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杨君顺  马镭  杨刚 《包装工程》2006,27(3):153-155
论述了数字化产品的出现,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信息化的进程,"非物质设计"因此而兴起.由于环境的恶化,资源的紧缺以及对于产品可持续发展的考虑,使非物质设计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产品设计的范围也随之拓展.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非物质设计的产生以及产品内涵设计的主要内容、设计方法的阐述,并对案例进行详细分析,体现在产品设计中运用内涵设计观的重要性.现代设计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满足人的多元化需求,内涵设计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是未来设计发展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3.
对传统非物质文化元素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其对现代设计产生的影响.将传统非物质文化元素的特性与产品设计的实践进行关联性研究,探究传统非物质文化元素在产品设计中新型的再现方式,通过分类得出传统非物质文化元素给产品带来的不同设计文化内涵.将传统文化内涵以新的形式融入到当代设计生活中,促进新型文化创意产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论非物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海波 《中国包装》2009,29(2):31-32
从非物质、非物质社会等概念出发,阐述了非物质设计的由来、思想及内容。并提出了非物质设计遵循的物质性与非物质性统一,感性和理性统一,真、善、美统一的三大统一原则,从而达到了非物质设计的本质和内涵。  相似文献   

5.
文化视野下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保护   总被引:18,自引:16,他引:2  
张婕  钟蕾 《包装工程》2014,35(14):110-113
目的研究在天津文化视野下的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产品设计创新保护的应用途径。方法分析天津600年历史文化,通过对文化以及衍生的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分析,与具体产品设计结合贯彻创新保护思维,研究本地区特有的文化产品设计形式与地域文化保护途径。结论通过对地域性非物质文化的分析,衍生出了新的产品创新设计资源,丰满了产品设计创新背景,延展了产品的概念性,强化了设计的地域标签,保护了地域特色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6.
所谓非物质社会,就是人们常说的数字化社会、信息社会或服务社会,设计“形式”的非物质化和“功能”的超级化,逐渐使设计脱离物质层面,从产品的设计向服务的设计转变,从实物产品的设计向虚拟的、交互性的产品设计转变。在这样一个社会,设计师不仅从事设计,还要不时地进行自我设计。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形和意对产品设计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9,他引:1  
王亦敏  刘元寅 《包装工程》2015,36(10):13-16
目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形和意进行分析。方法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产品设计的有效联系为基础,通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文化内涵进行分类研究,得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着千百年来人们的智慧和结晶,其中的传统工艺、思想文化、民风民俗等融入设计中,给当代的产品设计增加了新的活力。结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宝贵财富,通过与产品设计的结合,以新的形式融入到生活中,在满足人们使用需求的同时,逐渐建立起本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并且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周致欣  刘安琪 《包装工程》2022,43(6):282-287
目的 探索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融入文创旅游产品设计的可行性,并提出该类产品的设计原则与开发策略。方法 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遵循“合理利用、科学开发、传承发展”的总体方针指导下,从天津现有文创旅游产品设计开发的困境和问题入手,发掘天津城市精神内核、归纳天津民俗文化的地域性特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理念与当代产品设计方法论相结合,通过对成功案例的解读、剖析,提炼出多维度、立体化的产品设计与推广方法,以创新设计为驱动力提升天津旅游产业活力,促进完善文化传承与经济建设协同发展的共生模式。结论 以产业化视角重新审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将其文化内涵以符号化、抽象化、概念化的方式注入当下文创旅游产品设计中,为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语境下找到新的物态化载体,并为天津文创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杨明朗  夏国伟 《包装工程》2008,29(4):107-109
文章简述了非物质设计的产生以及主要特点,指出了非物质因素对产品开发的影响,提出非物质设计是一个集多种学科于一体的科学,对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引领未来社会的主要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0.
马克·第亚尼在《非物质社会》一文中说:"非物质不是物质,但非物质是基于物质的,只不过脱离了物质的层面。""非物质"这一概念,在让弗朗索瓦·利奥塔的《非物质》一文中,更多地倾向于科技对人类的思想、认识、精神方面的影响和作用。非物质社会产生于信息社会,是由于信息社会的物质丰裕和虚拟性造成的。所谓的非物质社会就是人们常说的数字化社会、信息社会和服务型社会。当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