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黄河、淮河、长江东流入海,京杭大运河自北向南将三大江河串联起来,如果从高空鸟瞰,在华东大地上恰好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丰”字。这是大自然对中华民族的恩赐。江苏位居江淮下游,如何写好“丰”字,关键是治理好淮河。 历史上淮河多灾 古老的淮河与黄河、长江、济水并列称为“四渎”。据《禹贡》载“导淮自桐柏,东会于沂泗,东流入海”。古时候的淮河,自桐柏山发源地奔腾东流,除在豫、皖两省汇纳诸流外,到江苏淮  相似文献   

2.
古泗水下游河道及流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维崇 《江苏水利》1999,(12):47-48
泗水又称泗河,发源于今山东省沂蒙山南麓,是流经徐淮大地上的一条古河道。泗水又是淮河上的最大支流,其影响范围几乎占淮河流域的三分之一。历史上,泗水曾汇集过占(氵反)水、古睢(睢同濉)水、潼水、沂水等诸多著名河流入淮,泗水规模之大由此可以想见,古诗曰“泗水流、汴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青山点点愁”,不仅点出了泗水的流向,也吟出了泗水两岸的忧愁。  相似文献   

3.
《治淮》2019,(7)
<正>沂河、沭河、泗河均发源于山东省沂蒙山区,主要流经山东和江苏两省。历史上,沂、沭河流入泗河,于淮阴汇入淮河,是淮河最大的支流,也是隋唐大运河的重要航道,唐代白居易诗中即有"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的名句。12世纪以后,黄河长期侵泗夺淮,泗河下游徐州至淮阴淤积使水无出路,上下游来水滞潴在济宁、徐州之间的洼地,形  相似文献   

4.
古籍记载的淮河水系淮河古水系,在我国最古老的地理著作《禹贡》、《山海经》等书中就有描述。《禹贡》上记载着“导淮自桐柏、东会于沂泗,东入于海”。这就概述了淮河流域的轮廓。直到公元四六六年南北朝时,我国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一书,对淮河源委、流向、支脉作了较详细的描述。淮河从源头,历径豫、皖、苏到苏北涟水云梯关入海,南岸入淮支流有:油水、浉水、谷水(今竹竿河)、黄水、淠水(今白露河)、决水(今史河)、沘水(今淠河)、泄  相似文献   

5.
淮河是黄河与长江之间最大的一条自然河。它发源于河南的桐柏山,经河南、安徽、江苏至涟水云梯关(现属响水县)人海,全长约1000公里。淮河流域涉及苏、鲁、豫、皖四省,面积共27万平方公里,其中淮河水系19万平方公里,沂、沭、泗水系8万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6.
淮河的航运     
淮河源远流长,河渠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中下游能保持常年通航,历来是我国航运发达的地区之一。古淮河及其主要支流汝水、颍水、淝水、沙水、涡水、濉水、泗水、沂水等河道的通航,应早于人工运河,但究从何时开始,未见明确记载。据《史记》、《左传》等古书记载,公元前960余年的周穆王时代,居住在淮河下游北岸的徐偃王“欲舟上国,乃通沟于陈蔡”而开挖的陈(今河南省淮阳县)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运河,是我国最早的人工运河。由此推测,淮河干支流天然河道的通航当更早于西周时代,其航运的历史就相当悠久了。建国前夕,淮河及其支流的航运事业,和其他行业一样,凋零衰败,不少航道年久失修,阻塞不通,货运量很少。建国后,随着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治淮事业的发展,淮河流域的內河航运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较大的发展,现在,全流域已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7.
一、流域概况 淮河,在黄河和长江之间,是一条源远流长的古老河流,它的尾闾经江苏盱眙、淮阴、涟水,到云梯关独流入海。自1194年黄河夺淮以后,带来了淮河水系的巨大变化,致使河道淤浅,水系紊乱,洪水排泄不畅,出海口淤废,把千里淮河“挤”得只能向长江求援。从此,一条本来有自己单独入海口的河流,变成了长江的支流。其流域亦一分为二,成为今日的淮河水系和沂沭泗水系。  相似文献   

8.
古清口是泗水入淮口。郦道元《水经注》称,淮、泗之会,所谓泗口也。古泗口,因泗水别称南清河,所以又称清口,在今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和杨庄一带。  相似文献   

9.
沧桑话汴河     
汴河,起源于战国时代的鸿沟。《汉书·地理志》称汴水,《后汉书》作汴渠。汉魏时期鸿沟的下段淤塞,其上段(即荣阳河口至今开封)与它的支流(氵反)水结合,因汴(氵反)音通,于是改(氵反)为汴以避反字,汴河就由此而得名。 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隋炀帝征民百万开通济渠。通济渠从板渚(今河南省荣阳汜水镇东北)引黄河水东行于古汴水故道,经花园口北入中牟县境,至开封别古汴水折向东南,经陈留镇南、雍丘(今杞县)、襄邑(今睢县)、宁陵、宋城(今商丘)、永城、宿州、灵璧、虹县(今泗县)、泗州(今盱眙)而入淮河,全长1300余里。这条人工运河,从大业元年三月二十一  相似文献   

10.
6月10日至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总指挥温家宝率组分别在河南、安徽、江苏三省负责同志的陪同下察看了淮河干流堤防和圩区、蒙洼和城西湖蓄洪区、临淮岗水利枢纽、洪泽湖大堤、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和沂沭泗水系部分防洪  相似文献   

11.
焦娇 《治淮》2010,(3):F0002-F0002
3月1日至3日,国家防总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志彤率国家防办检查组深入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山东、江苏两省的部分防洪工程检查指导防汛抗旱工作。淮河防总秘书长、淮委副主任汪斌陪同检查。  相似文献   

12.
《江苏水利》2006,(10):9-9
古代的淮河,与长江、黄河、济水齐名,被称为“四渎”。古淮河干流在洪泽湖以西大致与今淮河相似。当时没有洪泽湖,淮河干流到达盱眙后折向东北,经淮阴向东在今涟水云梯关入海。  相似文献   

13.
浮山堰     
今江苏泗洪与安徽五河、嘉山交界处,是“淮河三峡”的第三道峡口——浮山峡。淮河在此处切割郯庐断裂上升地形,形成了宽约两公里的缺口,是控扼淮河中游水系的天然咽喉。南朝梁天监十五年(公元516年)梁武帝萧衍为了堰淮河水灌驻在寿阳(今安徽寿县)的北魏军队,在这里修筑过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土石坝工程——浮山堰。  相似文献   

14.
《治淮》2010,(3)
<正>3月1日至3日,国家防总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志彤率国家防办检查组深入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山东、江苏两省的部分防洪工程检查指导防汛抗旱工作。淮河防总秘书长、淮委副主任汪斌陪同检查。3日下午,  相似文献   

15.
靳辅(1633~1692),清代著名治河大臣,祖籍辽阳(今属辽宁),字紫垣,汉军镶黄旗人。清顺治时为内中书,康熙初自郎中迁内阁学士,康熙十年(1671年)授安徽巡抚。从十六年(1677年)至二十六年(1687年)间连续10年任河道总督,主持治理黄河、淮河、运河。 明末清初,社会动乱,黄河失控,淮、运俱病,水灾严重。尤其康熙十五年(1676年),黄淮并涨,奔腾四溃,淹了淮、扬七州县。黄河河道在江苏  相似文献   

16.
浩瀚长江水,滚滚东去;悠悠淮水情,源远流长。长江和淮河这两条齐名天下的“母亲河”,滋润和抚育着两岸的人民.在长江和淮河两大水系的交汇处,在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市东郊14公里处、矗立着江苏儿女改造自然重新安排山河的伟大壮举,这便是闻名中外、被苏北人民自豪地称为“幸福站”的大型水利工程──江都排灌站,她宛如一只温情的臂膀,挽起了长江和淮河。苏北地处淮河、泗水下游,全区多河流、多湖泊、多洼地,一般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高差三、四十米,在于四大河流横穿腹地,素有“洪水走廊”之称.大水之年,三面高水压境,一面海期…  相似文献   

17.
阚善光 《中国水利》2014,(8):16-17,50
<正>沂沭泗水系系沂、沭、泗(运)三条水系的总称,位于淮河流域东北部,北起沂蒙山,东临黄海,西至黄河右堤,南以废黄河与淮河水系为界,流域面积7.96万km2,占淮河流域面积的29%。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沂沭泗水利管理局自1981年成立以来,在加强流域的统一管理和协调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清代嘉庆年间,安徽凤台县李兆洛倡导“取民自建”兴修水利、除水患的业绩,至今在人民群众中仍传为佳话。 李兆洛,字申耆,晚号养一,江苏武进人。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赐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兼寿州(今安徽寿县)知事。李兆洛为官秉直清廉。三年后,贬斥任凤台县知县。 当时,凤台县隶属寿州,地跨淮河中游峡山口上下。南  相似文献   

19.
汴河,隋代谓之通济渠,唐改名广济渠,宋曰汴河。它是自隋至宋期间沟通黄、淮(河)的一条运河。汴河行经汴河行经,自板渚(今河南荥阳汜水镇东北三十五里之邙山脚下)引黄河水东行于古汴水故遭,经花园口北入中牟县境,至开封市别古汴水折而东南流,经陈留镇南,雍丘(今杞县)北,睢县老城北,宁陵城北,至宋城(今商丘县)东南行蕲水故道,经虞城之谷熟集南、沙岗店南,夏邑县之济阳集南、会亭集,永城县夫阳集南、永城南城壕、二十里铺东流入安  相似文献   

20.
淮河流域的沂沭泗水系1993年汛期为平水年,“93·8”洪水仅为沂河建国以来的第六位(考虑调蓄后约合十年一遇),但直接经济损失却高达83亿元,不得不令人深思。 由于副高南撤、受暖切变的影响,1993年8月4日至5日,自西向东再向南的大到暴雨袭击了沂沭泗全流域,平均降雨144毫米,暴雨中心——沂河支流的刘庄水库最大点雨量380毫米。这次暴雨的特点是:范围广、强度大、历时短,雨量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