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辣椒油树脂的提取及其微胶囊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正交试验对从红辣椒中提取辣椒油树脂的工艺进行了优化。在此基础上用相分离法对辣椒油树脂进行微胶囊化,并对不同pH下制备的辣椒油树脂微胶囊产品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同时对产品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肉豆蔻油树脂的提取及微胶囊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肉豆蔻为原料,以乙醇为溶剂,经浸渍和连续浸提所得的油树脂为芯材,以食用胶为壁材,制成肉豆蔻油树脂微胶囊。通过正交试验获得肉豆蔻油树脂最佳提取条件和壁材最佳配比,还研究了包合工艺对包埋率的影响。实验表明:肉豆蔻油树脂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85%、料液比1∶10、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5h,壁材最佳配比为麦芽糊精∶阿拉伯胶为2∶1、壁材溶液浓度20%、芯材载量30%,包合条件:反应时间为5h,反应温度为5℃。  相似文献   

3.
高辣度辣椒油树脂(辣椒精)的提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点对辣椒精的提取工艺和方法进行研究。同时对红辣椒和青辣椒的辣椒精提取作了比较研究,并对辣椒精中有效成分的测定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重点对辣椒精的提取工艺和方法进行研究。同时对红辣椒和青辣椒的辣椒精提取作了比较研究,并对辣椒精中有效成分的测定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辣椒油树脂微囊化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向云峰  刘达玉 《食品科学》1997,18(11):27-30
用经连续渗漉抽提的辣椒油树脂为心材,以食用胶为壁材,经均质,乳化,喷雾干燥制成辣椒油树脂微胶囊。其主要技术参数:心材包埋率92.6%,收得率91.5%,含水率4.0%,辣椒素含量0.38%(W/W),乙醇残留量4.0mg/kg。  相似文献   

6.
微波提取肉桂油树脂及其微胶囊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肉桂为原料,以乙醇为溶剂,应用微波提取技术所得的油树脂为芯材,以食用胶为壁材,经均质、喷雾干燥而得肉桂油树脂微胶囊。通过正交试验获得肉桂油树脂最佳提取条件、微胶囊最佳配方和微胶囊化的最佳工艺条件。试验表明:肉桂油树脂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85%、料液比为1:8、颗粒度40目、功率200W,在此条件下,提取率为10.98%;微胶囊最佳配方为明胶:阿拉伯胶为1:1、料液质量分数25%,芯材载量25%;微胶囊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进风温度170℃,出风温度70℃,均质压力30 MPa,进料温度55℃。在上述条件下肉桂油树脂微胶囊产品的包埋率为93.92%。  相似文献   

7.
大蒜油树脂微胶囊生产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本文报导以鲜大蒜为原料,用55%酒精为溶剂,经连续渗漉所得油树脂为心材,以食用胶为壁材,经乳化、均质、喷雾干燥而得制备大蒜油树脂微胶囊的工艺程序,并进行了技术参数的检测:微胶囊含水率7.12%、心材包埋率97%、收得率89.5%、有效成分含量0.4758%(W/W)、溶剂残留量4.2ppm。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导以鲜大蒜为原料,用55%酒精为溶剂,经连续渗漉所得油树脂为心材,以食用胶为壁材,经乳化、均质、喷雾干燥而得制备大蒜油树脂微胶囊的工艺程序,并进行了技术参数的检测:微胶囊含水率7.12%、心材包埋率97%、收得率89.5%、有效成分含量0.4758%(W/W)、溶剂残留量4.2ppm。   相似文献   

9.
分子包埋法制备姜油树脂微胶囊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姜为原料,经乙醇直接浸泡和索氏提取法获得的姜油树脂为心材,以β-环糊精和阿拉伯胶为壁材,经乳化、均质、喷雾干燥,制取姜油树脂微胶囊,并对其主要技术参数进行了测定。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以姜油树脂的包埋率为指标,确定了心壁材比、包接温度、搅拌时间、阿拉伯胶和β-环糊精比四个因素的最佳值,得出了姜油树脂微胶囊化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0.
生姜油树脂微胶囊生产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本文报导以生姜为原料,经连续渗滚而制得油树脂,并以此为心材,用食用胶为壁材,经乳化、均质、喷雾干燥而制得生姜油树脂微胶囊,且对其主要技术参数进行了测定:微胶囊有效成分含量为1.7285%(W/W),水分含量3.81%,收得率为92.1%,油树脂利用率为96.76%,溶剂残留量为4.5mg/kg,从而完成了生姜油树脂微胶囊生产工艺的研究。本文用日立S—450电镜研究了微胶囊外形结构,未发现R.Zilberboim报导的微胶囊破裂情况。在有效成分检测中,用电位滴定法发展和完善了Bennett&Salamon创造的羟胺法。  相似文献   

11.
采用超临界 CO_2萃取姜油树脂,对其工艺参数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并对产品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超临界 CO_2萃取姜油树脂的工艺参数经改进后,萃取率可达 5.42%。  相似文献   

12.
CO2超临界萃取山奈油树脂的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从山奈中分离出山奈油树脂,研究了在超临界状态下,萃取压力、CO2泵频率、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等因素对山奈油树脂萃取率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萃取压力20MPa,CO2频率10赫兹,萃取温度50,时间1.5小时,萃取率10.71%。  相似文献   

13.
姜油树脂因大量姜油酮、醇、烯类物质的存在而难溶于水,其中的姜酚和二氢姜酚等物质的存在而产生苦涩味,口感难以接受。以符合国家食品医药卫生安全标准的乳化剂、溶剂、添加剂等为原料,研究出最佳的配方,制备出水溶性良好、口感舒适的乳化姜油树脂,其配方为姜油树脂35%,溶剂丙二醇60%,复配乳化剂斯潘-60/吐温-40(1∶4)含量5%左右。  相似文献   

14.
天然辣椒红色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辣椒红色素是一种优质天然类胡萝卜素。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保健品、化妆品及嗜好品工业中。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辣椒红色素研究的理化特性、提取、分离纯化、分析测定等方法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研究超临界CO2萃取法中各因素对辣椒中辣椒油树脂、辣椒素、辣椒红素提取效果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L16(45)方法,以辣椒油树脂得率、辣椒红素色值、辣椒素含量为指标,确定超临界CO2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同时研究整粒粉碎细度对辣椒中各成分提取效果的影响,并对不同产地辣椒品种提取辣椒油树脂的品质和得率进行比较。结果:超临界CO2萃取辣椒中多种有效成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过筛孔径4 mm的整粒辣椒粉,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4 h,夹带剂乙醇质量分数10%,乙醇体积分数95%;此条件下供试辣椒品种中,重庆石柱朝天椒提取的辣椒油树脂得率较高6.7%,香辣味很好,辣椒红素色值E460=26.9,辣椒素含量8.54%,其次是贵州小米辣及河南洛阳新一代辣椒品种。  相似文献   

16.
以辣椒红色素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辣椒油树脂为原料,采用食用油洗和甲醇萃取工艺进行辣椒油树脂的纯化研究。试验表明,最佳方案为:3倍质量的大豆油将辣椒油树脂在45℃下油洗,静置分层后,放出下层杂质,然后采用75%甲醇在45℃下对食用油层萃取,萃取3次,使辣椒油树脂中辣椒素含量由14.72%提高至34.19%,得率为95.25%。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苏丹红I在辣椒活性成分辣椒油树脂和辣椒红提取过程中的迁移情况,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UPLC-MS/MS)检测了辣椒、辣椒粉、辣椒粒、红辣素、辣椒红和辣椒油树脂中的苏丹红I含量,结合各产品的质量、色价、总辣椒碱变化分析苏丹红I迁移规律,并对迁移机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活性化合物的提取保留了辣椒原料中97%以上的色价和总辣椒碱。苏丹红I主要存在于辣椒皮中,其残留量占全辣椒的86%。辣椒中0.08~0.22 μg/kg的苏丹红I随着提取不断迁移到后续的提取产物中。辣椒经去籽粉碎后保留了70%的苏丹红I,随后的造粒、提取和分离过程并未引起苏丹红I迁移率显著变化。最终,67.56%的苏丹红I转移至辣椒红中,而辣椒油树脂中未检测到苏丹红I。苏丹红I的迁移性取决于苏丹红I、辣椒红和辣椒油树脂的溶解性能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为降低贵州辣椒中的氟化物含量,采取不同的干制方法和浸泡、蒸煮、清洗等加工处理,对贵州辣椒中的氟含量进行控制。结果表明,通过采用清洗、浸泡处理,以及提高浸泡温度或进行蒸煮处理,均可明显降低由于煤烟所导致的氟化物含量。工艺为:采用常温浸泡30 min、或高温蒸煮10 min后清洗2次,即可获得降低贵州辣椒中氟含量的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天然辣椒红色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辣椒红色素是一种优质天然类胡萝卜素,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保健品、化妆品及嗜好品工业中。本文综述了辣椒红色素的理化特性,提取、分离纯化、分析测定等方法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