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 《计算机教育》2012,(22):2-F0002
<正>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联席会计算机学科组、清华大学出版社、《计算机教育》杂志社联合主办,苏州大学与清华大学出版社承办的"第五届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实践教学论坛"于2012年10月20~21日在苏州大学成功举办。  相似文献   

2.
强化实践能力,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工程型人才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本文在全面分析地方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所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工程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该模式已在苏州大学进行实践,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针对综合大学各学科对计算机技术的迫切需求,利用"多维度协同教育理论"的人才培养理念,研究适合各个学科特色的计算机通识课程体系,通过采取"分类教学和分级教学"的协同教学模式,并辅以苏州大学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与本专业相关问题的能力,为各学科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分析计算机等级考试认证的重要性以及引入到教学中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提出"以证促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方案.以苏州大学文正学院计算机公共课为例,阐述计算机公共课引入等级考试的具体措施,说明如何构建公平合理且具有较高激励措施的课程改革方案,最后说明改革效果.  相似文献   

5.
依据国际工程教育理念,按照"一条主线、五个平台、六化实训和两种能力"构建"1562"实践教学体系,是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全方位、多层次教学体系,是符合计算机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要求的平台化实践教学新体系,对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教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计算机专业人才能力培养问题,分析当今社会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提出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人才培养理念:以成果为导向(OBE),以开拓国际视野、厚植学生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为目标,构建计算机专业人才"学习研究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创新竞争能力"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针对计算机人才培养中"模具化"和"批量生产"的同质化问题,分析小班教学、分组学习和MOOC模式的优缺点,结合学生的个性差异、职业生涯规划差异以及理论基础差异,阐述依托创客实验室进行个性化人才培养的计算机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高鹰 《福建电脑》2011,27(10):26-27
本文探讨了计算机类专业实践教学分类化的必要性、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与内容的分类化、实践教学大纲的分类化和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分类化,以期指导计算机类专业实践教学和提高其水平。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各种新技术、新知识日益剧增。这就要求职校教育培育的人才,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竞争激烈的信息社会。我在职校计算机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大胆探索,总结出一种"激发兴趣—任务驱动—分层教学—加强实践—综合评价"五环节教学模式,本文主要从这五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分析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现状,提出"突出交叉学科、强化实践能力、造就创新创业氛围、学业评价多样"的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思路,构建"以工程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群—项目驱动式的理论教学—课内外实践与创新创业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特点,提出一种多导向多落点的教学模式,从多出口导向的培养目标、多落点的教学内容等方面具体阐述该教学模式,强调"理论—实践—理论"教—学的闭环反馈模式,注重对学生工程思维的培养和训练,结合山西大学的实践,介绍该教学模式的建设过程并说明效果。  相似文献   

12.
《软件工程师》2019,(3):60-62
针对目前面向对象系列课程缺乏系统化建设,课程之间耦合性强、教学目标分工不明确的问题,提出了以满足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为目标,以计算思维建立和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层次化、递进式面向对象系列课程体系重构策略,并在此课程体系指导下对系列课程的知识体系进行重组和优化。在教学过程中辅以移动信息平台,依托手机移动端,通过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打通"理论—实践""线上—线下""课内—课外"之间的壁垒,使学生在软件计算思维、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化方法,以及软件设计思想和应用实践能力上得到整体提升和拓展。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硕士研究生创新思维能力不足与培养质量不高的实际问题,以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为例,从培养经验、研究领域、研究生取得的科研成果等方面,探讨如何快速提升硕士研究生的科研意识,培养其独立的创新思维和科研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4.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高职人材培养各专业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基础。本文围绕这一问题,就如何培养学生更好地利用计算机去解决专业领域及日常事务中的问题,如何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专业领域问题的能力和意识进行探讨。对教学中推进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淡化理论(课堂)与实践(上机)的界限,树立理论为实践服务的理念进行探索,并讨论以任务驱动—案例教学—实践为主的方法,以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综合应用技能为核心展开教学,培养学生计算机的应用技能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5.
目前高校计算机本科教育在数据库教学中往往开设多门相关的必修、选修和实践课程。针对这一教学实际,着力分析这几门课程间的内容分配、课程衔接和实践能力培养等问题。以苏州大学计算机学院的数据库课程安排为例,对该课程的安排和建设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和看法,总结了相应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介绍本科生导师制的历史与内涵,指出计算机类本科生开展导师制的主要意义,并以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为例,对目前本科生导师制的优势和实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升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及就业率,各高校都在积极探求符合自己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文章以计算机专业为例,根据学科竞赛与实践能力的关系,提出"四化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并阐述其应用于实践教学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多模式校企合作 主动适应企业需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部分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所面临的困惑,提出了多模式校企合作,主动适应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理念,并给出了多模式的定义与实施策略。同时,本文结合苏州大学实践经验,介绍了多模式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职教的新形势,高职计算机课程逐渐被冠以"低层次化",在教学实践中和现在正在进行的教学改革中,作为一名高职计算机课教师,结合自己的日常教学实践,从课程模式的构成因素和高职计算机岗位设置入手推行高职计算机课程模式改革的设想。  相似文献   

20.
人工智能以计算机科学专业课程人工智能为例,紧密围绕课程思政建设与课程改革实践,从"Why—How—What"3个主要方面出发,提出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可行性教学方案,介绍教学实践过程,最后说明取得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