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杏十二区纯油区自1971年基础井网萨、葡主力油层投入开发以来,先后经历了3次大的调整,目前进入聚驱开采阶段,各类储层动用状况存在很大差异,油层水淹状况差别很大,剩余油分布十分分散,挖潜难度极大。录井水淹层录井评价技术是以井壁取芯为手段,以岩石热解、饱和烃色谱、轻烃色谱、荧光显微图像等特色技术为依托,通过分析含油岩样含油饱和度及原油组分的变化以及岩石孔隙中油水分布及变化特征,综合判断油层水淹程度。该技术在薄差层增储上产、主力厚油层高含水后期深化挖潜及外围油田低渗透油层的有效动用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已经成为油田开发调整中不可缺少的关键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2.
大庆油田外围广泛发育着大面积低渗透薄互层油气藏,其特点是储层薄,横向分布不稳定,物性差,油层易污染,自然产能低。针对这种地质特点,通过开展技术攻关,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以高分辩率地震勘探技术、油层保护钻井和完井技术、油层识别技术、油层产能评价技术为主的低渗透薄互层油藏勘探技术系列,实现了低渗透薄互层油藏勘探的突破,石油储量规模达到10亿t以上。本文总结了以上技术发展的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3.
冀东油田油层水淹程度录井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冀东油田断裂系统及油水关系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经过几十年的注水开发,油田面临一系列问题,油藏合注合采、层间矛盾突出,注采井网不完善,水驱储量控制程度低,各类储层动用状况存在很大差异,存在多套油水组合,使水淹层解释更加困难。根据冀东油田水驱油试验与井壁取芯对比分析资料,建立了该地区水淹层解释评价方法,在冀东油田应用7口井91层,在油田开发实际应用见到了明显效果和获得了较好效益。  相似文献   

4.
大庆油田外围葡萄花油层作为中浅层探评井开发的主要目的层,属于“三低”油藏,常规钻井方式开发成本高,经济效益差。由于受“三低”油藏地质特点的影响,常规钻进时钻井液在压差作用下产生滤液从而对储层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受地层本身特性以及过平衡钻井2个因素共同作用,造成单井产量低。氮气作为一种循环介质在储层进行气体钻井,在储层发现和保护上具有明显优势。2011年在外围中浅层进行了葡萄花油层氮气专打钻井技术实践,从井身结构、钻井方式和完井方式3方面进行技术创新,现场试验4口井,平均钻速达24.43 m/h,为邻井常规钻井相应井段机械钻速的2倍以上,钻进过程中排砂口处即发现油流,储层保护效果好,预计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了大庆外围低渗透油藏储层特点的基础上,介绍了利用水平井钻井技术开发大庆低渗透油藏的成功实践,并针对阶梯水平井井眼轨迹特点,进行了井身结构、轨道剖面和井眼轨迹控制等几个方面的优化设计,同时也对钻柱组合的井眼通过能力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为该类型水平井的钻井设计和现场施工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并通过钻井实践,阐述薄油层阶梯水平井在施工过程中的一些技术难点及相应的措施,同时通过实施开发的实例证明利用阶梯水平井技术开发薄油藏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对大庆油田后期开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前,大庆萨南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后期开采阶段,如何搞清剩余油分布,搞清油层水淹程度,提高油田调整挖潜效率,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难题。《应用录井新技术综合评价大庆喇萨杏油田油层水淹程度方法研究》项目建立了一种新的应用录井资料综合评价水淹层的方法,其中饱和烃气相色谱分析技术是评价水淹级别的一项重要手段,它可以反映岩样的含油丰度、正构烷烃组成及相对含量变化特征。经过在萨南油田实际生产应用,见到了较好的效果,较大地提高了该区水淹层精细评价水平。  相似文献   

7.
水淹层特征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我国各大油田相继进入勘探开发后期之后,注水开发成为油田开发的一种重要手段,主力油层水淹的情况随之也越来越严重,水淹层的解释技术就成为储层解释的重要环节。总结了水淹层的基本特征和水淹层类型,从而进一步给出水淹层评价技术和测井响应特征,给水淹层的测井解释作出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南246—平309井是大庆油田第一口悬空侧钻双阶梯水平井,针对大庆外围油田葡萄花油层低丰度、超薄的现状,以该井为研究对象,重点在井眼轨迹控制的技术难点、工程设计及现场施工方面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并提出了现场计算储层厚度及地层倾角的方法,现场应用表明可明显提高井眼轨迹控制精度,同时开辟了大庆油田水平井悬空侧钻技术先例,为大庆水平井钻井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开发薄油层水平井及提高油藏的可动用储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外围"三低"油藏流体性质识别的"瓶颈"技术难题,实现对储层的精细评价,为此,我们充分应用录井新技术对储层进行精细评价,通过应用岩石热解分析技术判断原油性质,应用气相色谱分析资料识别油水层,并结合测井资料建立了源212区块扶杨油层油水层解释标准。这些新技术、新方法在油田开发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油田开发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康德权 《资源与产业》2009,11(2):140-145
针对大庆外围东部地区葡萄花油藏为窄砂体、薄油层复杂岩性油藏的地质特点,本文简要回顾了通过引进并学习先进的地震解释软件,应用开发地震技术,精细识别小断层、小砂体及微幅度构造的“三小技术”,实现了钻井成功率逐年提高的开发效果。并针对油田开发难度逐年增大,储层条件和油水关系日趋复杂的情况,综合应用精细构造解释、波形畸变技术、模糊神经网络技术、多井约束反演、储层正演技术、储层预测技术、地震相解释技术及三维可视化技术,提高了复杂岩性油藏的描述精度,并应用三维地震资料连片处理技术,为大庆外围东部地区后继的钻井开发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1.
SH322区块的开发层位为扶杨油层,埋藏较深,储层孔隙度、渗透率低,砂体分布零散,吸水差,水驱控制程度低,层间矛盾突出,水淹层解释较为困难。通过对井壁取芯的岩石热解、饱和烃气相色谱、荧光显微图像分析等录井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建立了一套适合该地区油层水淹状况的解释评价方法。2014年,应用该解释方法对该区的11口井进行了精细解释评价,根据投产资料分析,应用效果较好,展示了该项技术在综合判断油层水淹程度上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苏德尔特油田兴安岭油层属于低渗透油田,层间非均质性强,油井措施效果逐年变化。通过分析苏德尔特油田开发特征,分析了缩小井距技术、提压注水技术、大规模压裂技术和注气技术在苏德尔特油田兴安岭油田开发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缩小井距技术配合常规压裂建立矩形井网可实现井网最优;提压注水技术是一个缩短"量变"到"质变"时间的有效技术;大规模压裂技术能够有效改善特低渗透油藏储层渗流条件;CO_2注气技术能够改善注入剖面,为低渗透油田开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主要对特超稠油油藏水淹状况、规律、特点及治理措施效果进行分析论述,阐明特超稠油油藏油层水淹井的挖潜途径,指出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治理措施建议,这些研究将为油田后期开发指明了方向,并为油田开发方案的设计、增产挖潜,提高采收率提供可靠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大庆外围油田葡萄花油层地质条件复杂,水平井钻井难度大,详细论述了通过多种学科相结合方法,精细描述油藏的构造特征、储层分布特征等,地震反演约束三维地质建模,优化水平井设计。加强了地质导向工作,应用LWD测井、现场录井及气测等基础资料,总结了水平井钻头位置以及钻出油层位置的判断方法,深化了利用水平井进、出油层的海拔计算地层倾角的方法,探讨了水平井设计及地质导向技术在大庆外围油田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由于低渗透油层孔隙系统的微细孔道占总孔隙的比例大,平均喉道半径小,启动压力梯度对油水相对渗透率的影响大,并且低渗透油田普遍存在裂缝,裂缝对油层水淹影响大,从测井曲线上识别水淹层,并建立水淹层解释图版,必须搞清低渗透油田水淹机理。对于低孔渗岩样,注入水会缓慢地驱替低孔渗孔隙中的油,岩样的电阻率下降的速度慢,这时的含水饱和度值大,驱油效率低,油层见水慢,弱-中期水淹期的时间长,一旦水淹后,残余油饱和度较小,整个过程呈现"L"字型变化。  相似文献   

16.
以胜坨油田三区东营组三段(以下简称东三段)为例,依据研究区辫状河储层的实际测井资料,研究了水淹后油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性的变化规律以及水淹层测井响应的变化特征,建立了测井多井水淹层定量评价模型,进而对600余口井测井资料进行了水淹层处理评价。依据处理出的水淹层参数的特点,提出了剩余油饱和度和含水率综合划分水淹层的标准,将水淹层划分为3个级别,经与实际生产数据的对比与验证,水淹级别判别符合率为80%。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不同断块油藏的特点,引入"主因素定量"数学方法,将水淹层划分为3种类型,即好储层(Ⅰ)、较好储层(Ⅱ)、一般或较差储层(Ⅲ),评价结果与钻井所得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7.
南堡油田1-29区浅层油藏大多为复杂断块、断块小、断层多、储层非均质性较强,且经过多年的注水开发已经进入中高含水采油期,综合含水高达79.4%、采出程度低,仅15.2%,目前油藏“三大矛盾”的问题日益突出,水驱效果变差。为进一步改善水驱效果、控制含水上升速度、提高采收率,本文通过对1-29区浅层油藏动态和静态资料的系统整理分析,利用数值模拟解剖油藏纵向和平面水淹状况, 明晰了“平面、层间、层内”三大矛盾的水驱规律,识别了大孔道及优势渗流通道并确定了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针对油藏平面矛盾采取 “调、均、改”的分类治理对策,针对层内和层间矛盾采取调剖调驱、层段重组、细分注水等治理对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采出程度提高了3.5%,含水上升率控制在2.0%以下,同时对有效指导同类型油藏的高效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煤炭技术》2017,(3):118-120
基于低渗透储层评价和油藏开发经验,从低渗储层孔隙结构和渗流能力方面出发,引进主流喉道半径、可动流体百分数、启动压力梯度、黏土含量和原油黏度作为评价参数,建立了姬塬油田延长组长8段储层评价体系,采用模糊数学理论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储层进行综合分类评价,并研究了储层的平面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9.
Kumkol油田属于中、高孔高渗油田,目前已进入高含水期,油田开发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系统研究了Kumkol油田油层水淹后岩石物理性质变化和测井响应特征,介绍了利用常规测井信息直接评价水淹层的方法及一些新方法的应用实例,这些方法对于分析产层流体性质、识别水淹层、确定水淹部位、判断水淹程度,把握油层水淹后的正确变化趋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我国绝大多数油田都是采用注水开发的,水淹层测井解释评价剩余油分布就显得尤为重要。研究剩余油分布,最关键的是水淹层剩余油饱和度的确定。根据多年从事测井解释的经验,分析了水淹层由于注入水与地层水综合作用对于测井电阻率、自然电位、声波时差三方面的影响。认为混合地层水特性是影响水淹层测井解释的难点,并提出了低渗透储层基于纯水砂岩和含泥质砂岩计算水淹层含油饱和度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