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历五月初五的节日叫作“端午节”(今年端午的阳历日期为5月31日),在中国的传统岁时节日中是一个重要的节日。端午节的风俗活动很多,其中比较主要的有裹粽子、划龙船等。先秦时的“三闾大夫”屈原是楚国贵族,他立志报国无门,最后还被谗言陷害,投汨罗江自沉,他留下的《离骚》等诗歌影响了中国千年文坛。惺惺惜惺惺,屈原的才华被后人尊敬,屈原的不幸遭遇更引起知识分子的同情,两千多年来,诗人学者写过无数的纪念、缅怀屈原的诗歌散文,其中最著名者是贾谊的《吊屈原赋》。到了宋代,有人撰文讲:当年贾谊赴汩罗江吊唁屈原,在江边夜宿时,梦见屈原…  相似文献   

2.
赵芸 《食品指南》2013,(6):84-85
端午吃粽子的习俗,据说是为了纪念诗人屈原,但也有人说是为了纪念伍子胥、曹娥。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大事迹”的人物,最后的共同特点都是投江而死,而且时间都在农历五月初五。在民俗中,端午还有夏天入口的意味,夏天溽湿,蚊虫毒蛇多,人容易犯病中毒,所以吃粽子之外的风俗还有喝雄黄酒、门上挂艾蒲,这些都具有除湿驱毒功效。  相似文献   

3.
端午话粽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是我国民间传统的端午节,梁朝吴均《续齐谐记》载:“屈原于五月五日投汩罗而死,楚人哀之,每于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以祭之.”尽管各地过节风俗不同,也有“端午”、“端阳”、“重五”、“重午”等不同名称,但都有吃棕子的习俗,而且食踪之俗又都与屈原的传说有关.  相似文献   

4.
《美食》2015,(6)
<正>端午至粽香飘又是一年端午到,吃粽子、点雄黄、赛龙舟,都是再熟悉不过的端午味道。粽子淡淡的清香,在艾草的苦味中飘浮,把人的思绪又一次带回汨罗江边……缅怀屈原,细数端午传统食俗。粽子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从中医饮食的养生观点来看,粽子具有清热解暑、  相似文献   

5.
《上海调味品》2011,(6):72-72,74-81
现在的端午节,似乎已经不太关屈原先生的事了,我们爱吃粽子,是因为它的美味引我们垂涎,于是才衍生出花样繁多的端午粽。每年端午吃的粽子都是买来的,那么今年不妨自己动动手吧  相似文献   

6.
从孩提时就知道,清明前一日寒食是纪念不肯出仕而烧死的介子推,端午吃粽子则是为了纪念含愤而投汨罗江的屈原。  相似文献   

7.
粽子,香糯味美,是我国人民过端午佳节的传统美食,据查考,其源历史悠久。粽子,在东汉时期早就以“角黍”之名出现于诸多史籍,不过当时是用于“角黍门前祭祀天神,妆成异果”的一种祀品。西晋征西大将军、御史中丞周处(240—299)所撰《风土记》中就有:“仲夏端五,烹鹜角黍”的记载,并介绍粽子制作方法“以菰叶裹黍米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烘熟。”古时称粽子为“角黍”。可见端午吃粽子由来悠久,但当时未见祭屈原的记载。在南朝梁著名文学家、北周车骑大将军宗懔(500—563左右)著《荆楚岁时记》中提到“夏至日食粽子”之说。梁代著名诗人徐君写过一…  相似文献   

8.
李海强 《中国食品》2010,(12):72-73
艾吐芬芳.粽叶飘香,又到一年端午时。端午节是中国三大重要传统节庆之一。又称做“端五”、“端阳”、“重五”,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佳节时,有赛龙舟、挂艾草、饮雄黄酒、吃粽子等习俗的传承.而粽子也变成约定俗成的应节食物。  相似文献   

9.
粽子小话     
粽子,又叫角黍、餐筒、裹蒸、不落荚等,是古代端午节(又称端阳节)纪念诗人屈原的祭祀物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端午  相似文献   

10.
“三角四楞长.珍珠肚里藏.要吃珍珠肉,解带扒农裳。”不难猜出这条谜语的谜底就是:粽子。 相传.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在农历五月初五怀石自沉汨罗江而死,楚人哀之,遂以粽子投水祭之。渐渐地,民间便形成了端午食粽的风俗。隽永的传说,给传统节日平添几分人文色彩。  相似文献   

11.
敬畏之心     
以前只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吃粽子,后来才知道端午节起源于敬畏之心。据查,吴越时,人们把自己当作龙的子孙,端午那天划龙舟、包粽子,是和祖宗交流的一种仪式,粽子是给蛟龙吃的。传统的节日,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都有不同的仪式和祭物去敬拜天赐恩典,既娱神也乐人。中国的春节、清明、端午、重阳、中秋等都不例外。然而,越是走向现代,传统越遭冷落,  相似文献   

12.
食端午花     
农历五月初五,是找国民间传统的节日,名端午节,又名端阳节。有一种花,因它在端午时节开始放花,所以,人们叫它“端午花”,又因它花开时,花团锦簇,又雅其名“端午锦”。 端午花的嫩茎、嫩叶和鲜花,都可作蔬菜烹调食用。嫩的种子,含有  相似文献   

13.
端午吃粽子     
端午吃粽子,和元宵吃汤圆,中秋吃月饼一样,多少年来,早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了。 从小听说,端午吃粽子习俗的来源,原是为了纪念屈原大夫在农历五月初五,悲愤地跳进汨罗江,自沉而死。人们把粽子丢进江里,是怕我们这位忧国忧民的大诗人沉江挨饿,可见老百姓们的善良心地,好人总是有  相似文献   

14.
在我生活的婺源,端午是夏天最大的传统节日。或许是因为语言习俗的不同,婺源人把端午称作“端阳”。作为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婺源有着独特的地域和文化背景,民间习俗也与其它地区有差异。比如,婺源端午的应节食品。不是传统的粽子,而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汽糕”。  相似文献   

15.
思橙  安安 《中国酒》2023,(6):8-9
<正>时序更替,癸卯端午。端午,古称“龙节”,一个与水、与河紧密相关的日子,既承载对天地润泽的礼敬传统,也寄托对民族先贤的感念追思。以节承志,以节载道。6月22日,茅台癸卯年(2023)端午大典在茅台酒酿酒工业遗产建筑群——“茅酒之源”举行。本次端午大典延续了“以麦相承,爱国敬业”的主题。  相似文献   

16.
对于中国吉老的节日,问问自己还能记得几个7农历五月初五,我们似乎能想起的是“粽子节”,端午的叫法却让我们觉得有些遥远。  相似文献   

17.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午日节、艾节等,端是开始的意思,端午就是五月的第一个五日。端午节除划龙舟、挂艾叶、喝草蒲酒外,还有吃粽子的传统习俗。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古人以菰芦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棕榈叶心之形,故曰粽,日角黍。近世多用糯米矣。今俗五月五日,以为节物相馈送,或言为祭屈原,作此投江,以饲蚊龙也。”对粽子的原料、形状与由来作了精当的描述。在我国,每逢端午,大江南北呈现出龙舟竞快和草蒲酒飘香的节日气氛。对于食粽,历代诗人多有吟咏,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佳篇。唐代诗人郑…  相似文献   

18.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瑞午节有专门的“节物”,诸如百余、艾花、银色鼓儿、画扇等。其中还包括端午食品,如香糖果子、粽子、白团、紫苏、喜蒲、木瓜等。这几种食物是北宋大众化的所谓端午“节物食品”。另外,开封市民还在端午那天,将桃、柳、葵花、蒲叶等铺在门首,同时用粽子、五色水团(一种类似汤圆的水煮食品)和东酒招待客人,因这些食物是宋代端午节“士庶递相宴赏”之物,有辟邪除瘟疾之意。开封市民端午那天另有吃“端午果”的食俗。推《岁时荣记》记载说,都市人用喜蒲、生姜、杏、梅、李、紫苏等切成丝,放入盐晒干,时…  相似文献   

19.
杨钰莹零报酬当主持欲搭档毛宁遭拒 6月23日,山东卫视将椎出以“端午南来风”为主题的端午晚会。杨钰莹零报酬加盟晚会,以此纪念当初闯荡广州的日子。复出后的杨钰莹凭借姣好的容貌、柔美的声线、得体的保养迅速重回观众视线。此番加盟山东卫视端午晚会,除了唱歌,杨钰莹还将担任节目的“特别嘉宾主持人”。  相似文献   

20.
咸鸭蛋     
陶煜  郑莉 《中国烹饪》2014,(11):122-122
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的汪曾祺写过不少说吃的文章,因为这篇《端午的鸭蛋》,我记住了他是扬州高邮人,也记住了他说的“细数成鸭蛋最好的出处,非扬州高邮莫属”。端午的时候,吃成鸭蛋是江南的一种习俗。汪曾祺的家乡扬州高邮,“十二红”是少不了的,苋菜、虾、鸭蛋这三样必有,而到了杭州,这“十二红”被简化为“五黄”,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和雄黄酒,也就是些家家都吃得起的家常吃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