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彬 《治淮》2004,(12):47-48
2003年淮河流域大水后,国务院召开了治淮工作会议,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治淮的指导思想和目标,部署了淮河流域灾后重建和加快治淮工程建设的主要任务,要求在2007年前基本完成原定2010年完成的19项治淮骨干工程.为此,在2007年前,每年治淮投资将超过50亿元.面对如此机遇和压力,在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工程安全和干部安全方面,流域机构该如何履行职责呢?在此谈谈个人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2.
肖幼 《治淮》2006,(11):8-9
2003年淮河洪水后,治淮工作迎来了重大机遇。国务院治淮工作会议明确,要在2007年以前基本完成19项治淮骨干工程和灾后重建任务。同时提出要加强监督管理,确保治淮建设“三个安全”。淮委深入贯彻国务院治淮工作会议精神,在加快治淮建设中,紧密围绕国务院领导提出的实现“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的要求,切实加强治淮工程质量管理和资金管理。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作为19项治淮骨干工程之一,始终把“三个安全”贯彻于工程建设的各个层面,为“三个安全”的具体落实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有益实践,取得了一定成绩,有力地推动了工程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蔡磊 《治淮》2011,(7):44-45
2003年以来大规模的治淮工程建设中,淮委组织实施的直属工程建设项目多,资金大,任务重。为确保资金规范、高效、安全、廉洁使用,淮委积极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稳步推进实行治淮工程财务集中统一管理的模式,建立健全一系列内控制度,强化监督管理,促进财务管理,规范资金使用,保证资金安全,有力保障了治淮直属工程建设健康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4.
谢兴广 《治淮》2009,(2):19-20
国务院2003年治淮工作会议作出加快治淮建设的决定,同时强调要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工程安全、干部安全、资金安全”。在水利部的领导和流域四省水利厅的大力支持下,淮委根据十七大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三个安全”为抓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不断强化治淮工程执法监察,为完成国务院确定的治淮建设任务、推进治淮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5.
唐伟 《治淮》2006,(7):F0002-F0002
6月11日.水利都治淮基建财务管理工作会议在江苏召开:水利部副部长翟浩辉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此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近年来治淮基建财务管理工作.分析当前治淮基建财务管理面临的形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研究加强治淮资金监督和管理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吴存荣 《治淮》2004,(1):9-11
2003年淮河大水后,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作出了加大水利建设投入、加快淮河治理步伐的重大决策.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对今后5年治淮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确保治淮工程前期工作到位,确保施工环境良好,确保工程质量优良,确保治淮资金使用安全合理,确保治淮任务全面完成"的要求.目前,安徽省治淮工作已全面展开,正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7.
近年,国家基建投入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同时,随着国家基建投资体制、财务制度的改革,以及国家审计、财政检查力度的加大,基建财务管理也面临着新的形势与课题,加强基建财务管理,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管好用好建设资金,是保证各项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8.
李玉强 《治淮》1996,(10):15-17
1991年江淮大水之后,国务院召开了治淮会议,做出了进一步治理淮河的决定,中央和地方都增加了对治淮工程的投入。“八五”治淮初见成效的目标基本实现,“九五”期间治淮任务仍很艰巨,还要继续进行不懈的努力。加强治淮基建行业管理,进一步深化水利建设体制改革,对确保顺利完成治淮任务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张卫军  叶阳 《治淮》2006,(11):22-23
2003年大水过后,国务院治淮会议做出了加快治淮工程建设的重大决定,提出了确保治淮建设要实现“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和“工程优质、干部优秀”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2003年淮河大水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注治淮事业的发展,把治理淮河作为全国水利建设的重中之重,要求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完成近期治淮工程建设任务。治淮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在当前的治淮工作中,认真贯彻和落实好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去冬今春,以治淮为重点的大中小工程已在淮河流域全面铺开,防洪、治涝骨干工程同时并举,大型工程、农田水利、水毁工程施工交叉进行。许多治淮工程首战告捷,治淮形势喜人,第二次治淮高潮已经形成。为确保今年的渡汛安全,许多工程正倒排工期,日夜抓紧施工,如韩庄运河扩大工程闸上喇叭段开挖、城西湖闸加固工程、泗河治理工程等等,均可在汛前完成全部建设内容,确保渡汛安全;但尚有部分在建工程由于前期工作和施工管理跟不上,致使施工进度缓慢,渡汛措施也不落实,远远满足不了今年  相似文献   

12.
刘玉年 《治淮》2010,(10):37-40
<正>2010年是新中国治淮六十周年,回首过去的六十年,治淮建设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治淮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日益规范,工作成效不断刷新。目前,治淮19项骨干工程全面建成,一大批质量优良的治淮工程建成和投入使用,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和社会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一个较为完善的淮河流域防洪减灾系统已经基本建成。  相似文献   

13.
谢兴广 《治淮》2008,(3):39-40
2003年淮河大水之后,国务院作出了加快治淮建设的决定,要求在2007年底基本建成治淮19项骨干工程,同时强调要加强监督检查,确保“三个安全”。淮委党组高度重视,把“三个安全”作为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抓手,确立教育、制度、监督并举的工作思路,使“三个安全”成为治淮战线上的突出亮点,为完成国务院确定的治淮建设任务、推进治淮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发提供了有力保障。已建成的治淮工程在2003年、2007年淮河大水中发挥了巨大的防洪减灾效益。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人海水道近期治理工程、淮河防汛调度设施工程获得国家鲁班奖,一大批干部在治淮建设一线锻炼成长。淮委治淮直属工程建设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没有发现重大违法违纪问题或安全质量事故,也没有一个干部倒下,初步实现了“三个安全”和“工程优质、干部优秀”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水利基建财务监管职能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家对于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也对水利基本建设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水利基本建设财务监管,是切实管好用好水利建设资金的重要保证。不断完善有关法规体系,严格执行基建财务资金管理制度,加强工程建设财务稽查,是当前水利基建管理工作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5.
《江苏水利》2007,(4):4-6
2003年淮河大水后,国务院对治淮建设作了全面部署,明确要求到2007年底基本完成治淮19项骨干工程建设任务。当前,正处于治淮重点工程建设的攻坚阶段。这次治淮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我省2003年以来的治淮工作,分析当前治淮工程建设面临的形势,研究加快治淮建设的措施,确保我省治淮目标如期实现。  相似文献   

16.
正一、前言治淮工程的实施,为流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在这些工程实施的过程中,产生了面广量大的档案资料,而这些档案资料是见证治淮事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依据,因此做好治淮档案材料的管理,发挥好治淮档案的价值,为服务治淮工程建设提供基础支撑,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由于治淮工程的繁复及档案工作涉及的多方面性,治淮工程档案在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本文就治淮工程档案在管理过程中存  相似文献   

17.
加强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保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基建财务管理,既是国家财政管理和扩大建设规模的需要,又是建设单位完成基建任务和调动职工积极性的需要。为了用好和管理好基建资金,应当加强基建财务建设,严格执行审批程序,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和提高财会人员业务素质。  相似文献   

18.
刘瑞东 《治淮》2001,(11):37-38
在怀洪新河工程建设中如何管好用好工程建设资金,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基建财务管理和职能作用,以保证和促进工程建设顺利进行,是财务人员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通过10年的工作实践,得到以下几点体会。 一、加强怀洪新河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怀洪新河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整个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要充分发挥基  相似文献   

19.
近年,国家对水利资金的投入不断加大,水利事业得到跨越式发展,作为水利行业财务工作者,不但要管好用好每一分钱、确保资金安全,还要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加强资金使用的内部审计监督是搞好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笔者现就内审谈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李玉强 《治淮》1998,(6):27-29
近几年来,在淮委与流域四省的共同努力下,治淮取得突破性进展,国务院治淮治太会议确定的18项治淮骨干工程,已开工建设12项,在基建程序、招标投标、工程实施、工程质量、竣工验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治淮基建管理水平已有明显提高,治淮工程的“投资、进度、质量”得到有效控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离国家和水利部要求仍有很大差距,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问题,而且省与省之间也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一些单位违反工程基建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