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板边跨受火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3块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板在边跨受火下的火灾行为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中考虑了负弯矩筋长度和预应力度两个主要因素。得出了板的温度场分布、板的变形及支反力的变化情况。并得出了负弯矩筋长度、预应力度对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负弯矩筋的长度对板的破坏形式影响明显,而预应力度的影响则不明显。为今后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火灾行为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板中跨受火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板在中跨受火下的反应进行试验研究 ,得出了板的温度场分布、板的变形情况及支座反力的变化情况 ,并得出了负弯矩钢筋长度、预应力度对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板的影响。为今后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板火灾行为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1 前言目前,在我国中小型预应力混凝土板类构件中,广泛采用550~700N/mm~2强度的普通冷拔低碳钢丝,每年需用钢丝60~70万吨。但这种冷拔丝的延伸率偏低,δ_(100)约为2~3%,用以制作的构件在施工中出现过脆断事故。为了提高我国中小型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质量,改善冷拔丝预应力构件的结构性能,进一步节约钢材,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唐山钢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18根部分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负弯矩区的受力性能试验研究结果,探讨了负弯矩区裂缝产生与发展的规律。试验表明,影响裂缝宽度的主要因素为负弯矩区综合力比Rp、剪力连接件间距p和钢梁与混凝土板的相对高度比hs/hc:Rp和hs/hc越小,裂缝宽度越大;p越小,裂缝宽度越小。根据试验结果,本文建立了部分预应力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负弯矩区裂缝宽度的经验计算公式,形式上与现行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建议的受弯构件裂缝宽度计算公式统一。  相似文献   

5.
与承受正弯矩的简支梁不同,连续梁中支座部分承受负弯矩,组成组合梁的钢板件受压力作用,其力学性能受稳定控制,不考虑稳定影响的规范简化塑性算法会带来不安全的结果.以Ⅱ类、Ⅲ类组合梁和是否配置预应力筋为参数,进行了两组共四根连续组合梁的单调加载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无论预应力连续组合梁或是普通连续组合梁,最终破坏特征均为负弯矩区混凝土开裂,钢腹板局部屈曲,整个截面畸变失稳,正弯矩区混凝土板压碎;正弯矩区的承载能力可由简化塑性计算方法计算,而负弯矩区的受力性能由稳定控制,影响其承载能力的主要因素为板件的宽厚比所表征的截面种类,考虑屈曲的承载力计算方法与试验结果吻合.对各组合梁进行了有限元数值分析,分析考虑界面滑移、预应力、稳定等影响,结果和试验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6.
为改善码头仓库的抗震性能,1977~1979年我们在天津新港的九个仓库屋盖施工中采用了预应力混凝土薄板,总共使用了72,000块(83000米~2)薄板。几年来的实践表明,这些薄板使用情况良好,至今尚未发现问题。该板系由一航局设计院设计,其配筋和尺寸见图1。纵向配有6φ~b4甲级Ⅰ组预应力冷拔低碳钢丝和2φ4甲级Ⅲ组非预应力低碳冷拔钢丝。其中非预应力冷拔丝先与横向分布筋点焊成网状,然后再与预应力冷拔丝绑扎成形。混凝土设计标号为400号。施工或检修荷  相似文献   

7.
钢-混凝土组合梁抗裂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的受力性能,特别是体外预应力对抗裂性能和刚度的影响,完成3根反向加载的简支组合梁和3根2跨连续组合梁的静力加载试验,其中包括2根在钢梁和混凝土板内折线布筋的体外预应力组合梁。试验表明:非预应力组合梁在负弯矩作用下的开裂荷载较低,连续梁在较低荷载下就会由于混凝土开裂而发生明显的内力重分布,且横向钢筋间距对裂缝间距具有一定影响;折线布筋的体外预应力组合梁开裂荷载增大,裂缝间距和裂缝宽度明显减小,且相同荷载下的挠度下降,说明体外预应力可有效改善组合梁的综合受力性能。此外,预应力作用对组合梁的滑移分布有较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内置H型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组合梁综合了型钢混凝土梁和预应力梁的优点。为研究内置H型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组合梁的受力性能及弯矩重分布规律,完成了3根两跨内置H型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组合梁试验,并进行了非线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内置H型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组合梁荷载-跨中变形关系曲线近似呈二折线;以达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时支座控制截面弹性弯矩计算值与内置H型钢实际承担的弯矩之差为调幅对象,弯矩调幅幅度受含钢率影响不大,随型钢高度与梁截面高度比值增大而增大;连续组合梁中支座两侧等效塑性铰区长度不大于0.64倍梁有效高度,且随预应力度增大而减小;当相对塑性转角不大于0.817×10-5时,弯矩调幅系数随相对塑性转角增大而增大,且不大于0.44。为内置H型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组合梁设计提供了参考。图10表11参10  相似文献   

9.
<正> 所谓明槽配筋多跨连续折线预应力,就是沿结构轴线的板与板(或梁与梁,梁与板)之间的明槽内设置多跨连续折线预应力配筋,施加预应力后浇筑混凝土而形成结构。折线应力筋在支座(柱)处居于中和轴的上部,在跨中则居于中和轴的下部,与结构在垂直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图形状接近,因而受力合理,比采用水平直线形式的预应力配筋能够节省钢材和扩大结构的柱网尺寸。  相似文献   

10.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在活载作用下,因主梁连续产生支点负弯矩,对跨中正弯矩有卸载作用,其弯矩分布较合理,目前在公路桥梁工程中应用非常广泛。文中通过计算不同施工阶段小箱梁应力,分析小箱梁受力机理。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中强钢丝的机械性能、应力松弛及拔丝工艺的试验结果。同时,对中强钢丝预应力构件的应力传递和粘结锚固性能以及受弯构件最小配筋率等进行了试验研究。中强钢丝标准强度为800MPa,极限延伸率(δ_100)为4.0%,松弛损失(1000小时、20±1℃)不超过7%与冷拔低碳钢丝相比,这种钢丝强度较高、延性好,能显著地改善构件的结构性能,可节省预应力钢丝15%左右。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二面肋冷轧带肋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并与三面肋冷轧带肋钢筋及冷拔光面钢丝粘结力的大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二面肋冷轧带肋钢筋的平均粘结力等同或略高于三面肋冷轧带冷钢的平均粘结力,明显高于冷拔光面钢丝的平均粘结力,同样是一种优良建筑钢材。  相似文献   

13.
预应力框架次弯矩与连续梁相比有着自己的特点。探讨了预应力框架等效荷载次弯矩与轴次弯矩产生的机理及其计算方法,分析了,次弯矩对弯矩调幅的影响规律,提出了考虑次弯矩影响的预应力框架弯矩调幅设计建议,该建议采用总量控制的方法,并考虑了次弯矩的有利作用与不利作用,可以对预应力框架调幅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采用能量法对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中次弯矩是否变化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与有粘结预应力连续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用增量法解无粘结预应力连续梁时,可以不必考虑初始次弯矩是否变化的问题,而将其作为一不变的量对持,而总的次弯矩却是变化的,这是因为无粘结梁中预应力筋应力增长引起了等效荷载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现代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正截面极限强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作者提出的现代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荷载效应组合建议的基础上,给出了合理考虑次弯矩和次轴力影响的各类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正截面极限强度设计计算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一种后张预应力连续梁的试验方法,在实验中,预应力次弯矩是通过调整支座高度来实现的。采用该试验方法建立起来的预应力连续梁与实际工程 的预应力连续梁是等价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六榀接近足尺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试验研究,分析了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预应力度、初始次弯矩、梁两端弯矩不相等等主要因素对预应力混凝土框架中梁端弯矩调幅的影响规律,并针对不同情况提出了适当的调幅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于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及内力重分布设计,探讨一种概念清楚、计算简捷的方法。提出了"极限等效荷载平衡"的概念,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简化为承受轴向力和剩余使用荷载的普通钢筋混凝土梁。给出了极限承载力平衡法的极限承载力计算简图和计算公式。讨论了主弯矩、次弯矩、预应力轴力对极限承载力及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影响,对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内力重分布的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内力重分布的弯矩调幅系数的建议值。  相似文献   

19.
着重介绍了预应力混凝土框架体系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分析了各种方案的优缺点,对预应力框架梁的截面选择、次弯矩计算、预应力筋确定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为高层建筑采用大跨预应力结构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缓粘结预应力技术在承德市城市展览馆32.4m×33.2m跨周边不规则井字梁中的应用,介绍了井字梁预应力筋的设计计算方法,根据平衡荷载大小计算了预应力次弯矩和预应力反拱,计算了考虑次弯矩后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名义拉应力、极限承载力,为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特别是大跨度井字梁的设计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